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猛人-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启皇帝看完表演,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朱诚说道:“诚弟弟,那个,你回京西皇庄以后,朕还可以来这里看戏吗?”

    朱诚道:“皇上放心,这间贵宾室是专门为您建设的,除了您,任何人都不能进来。贵宾室有独立出口,遇到突发情况,可以迅速撤离。观戏窗台有四层钢化玻璃保护,安全有保障。我和阿检回京西皇庄时,不会把戏班带走,剧院照常营业。”

    朱由检道:“皇帝哥哥,这个戏班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叫大明文化工作队,简称大明文工队,请皇上为戏班题字。”

    天启皇帝哈哈大笑,拿起笔刷刷点点为剧团题名。魏忠贤吹干墨水,从怀里掏出天启皇帝的印章,端端正正地盖在题字的右下角。

    天启皇帝说道:“你们肯定放心不下京西皇庄,在京里呆不了几天就要走,朕也不好留下你们。不过,二月三日是朕大婚之日,你们可要提前几日来啊,切不可专门来喝喜酒,要帮朕的忙啊。”

    朱由检喜道:“皇帝哥哥要结婚了,新娘漂亮吗,脾气好不好,性格温柔不温柔?”

    天启皇帝羞得脸红得像苹果一样,带着魏忠贤匆匆走了。

    朱由检还想追着天启皇帝问东问西,却被朱诚拉住了,道:“阿检,不要问了,没看到皇帝哥哥脸红了吗?”

    两人正说着,一个侍卫进来报告:“朱大人,门外有一个人求见,口气很大,说大人的剧院问题多多。”

    &有人来踢馆了。”朱诚和朱由检同时说道。

    朱诚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即然有踢馆的,就见见他吧。”

    侍卫领进来一位年约三十岁的中年人。中年人长得非常俊俏,肤如凝脂,仿佛吹弹得破,娥眉弯弯,目若含情,唇似涂朱,幸亏朱诚看到了他的喉结,否则还以为他是女人呢。

    中年人声若洪钟,一见面就说道:“朱公子的评话说得一点都不好,简直是浪费我的时间。”

    朱由检气得脸都青了,他一向很得意自己的口才,说的故事也不止一次抓住了观众的心,现在居然被这中年人贬得一钱不值。

    朱诚在后世听过许多评书名家的录音,自然知道朱由检的评书说得一般,但听到中年人这样贬低自己的朋友,心中也不由动怒:“你是什么人,竟在此大放厥词。”

    中年人自傲地一笑,道:“在下柳敬亭。”

    朱诚心里一惊,想不到剧院的演出把历史上有名的评书名家给吸引过来了。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首创用说书来鼓舞士气,与朱诚的治军理念极为接近。朱诚一直认为,后世军队中的政委一职,是不可或缺的,他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对保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崇祯皇帝登基以后,他计划用政委悄悄地替换掉历朝历代都保留下来的监军,当然监军的名称还是保留,不过他们的职能由监督将帅向政治思想工作转变。其实,一支军队的思想过硬,即使将帅想反也反不了,何必要监军监督。

    朱诚奇怪地问道:“柳敬亭不是满脸麻子吗,怎么这位先生这么长得这么这么俊俏呢?”

    柳敬亭一摸脸颊,有点脸红,道:“哎呀,今天忘了化妆出门了。因为本人容貌上有一些小问题,平时说书时,怕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脸上,而忽略了我说的书,所以常常戴着面具说书。戴面具说书声音有了变化,不太自然。朱公子说得好,明天我就买两斤黄豆,炒热了,把脸往豆子上一贴,变成麻子,那人们就只会注意我说的书了。”

    朱由检一听,脸上的愤怒消失了,一个愿意为艺术而牺牲容貌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一个狂热的评书演员的评价是值得重视的。

    朱诚觉得有点可惜,忙劝道:“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可毁伤。如果有人还在注意你的容貌时,说明你的评书说得还不到家;如果说评书说到人们忘记了你的美丑时,那你才真正成为大家。”

    柳敬亭那肃然起敬,拱手道:“柳某受教了。”

    朱由检问道:“我的评书哪里说得不好,请柳先生指点一二。”

    柳敬亭道:“朱公子的现在仅仅停留在说故事的层次上,还没有说评书的意识。评书和故事不同,评书要感染人,让听众随着书里的人物激动而激动,悲伤而悲伤。今天你说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仅仅只是说了一个故事,而没有把听众带进书里。”

    朱由检拱手道:“柳先生不愧为评书名家,朱某深受启发。”

    朱诚似笑非笑地看着柳敬亭,心道:“这位柳先生是胸中有沟壑的人,历史上曾经当过南明将领左良玉的幕僚,这次来儿童剧院找茬,应该不只是教朱由检说评书这么简单。否则,京城里那么多说书的人他不教,为什么偏偏找上朱由检呢?”

    柳敬亭觉得朱诚的目光如刀似电,仿佛要剌进他的心里,看穿他的思想。

    柳敬亭略带一点局促地说道:“朱大人为何这样看着我?”

    朱诚道:“我在等你说出真正的来意呀。”

    柳敬亭道:“我看到贵剧院的表演,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呀。”

    朱诚道:“吐完了没有,吐完,我可以送客了。”

    柳敬亭语塞,吞吞吐吐地说道:“其、其实还有一件事”

    朱诚微笑不语,朱由检却拍着胸脯打下包票:“柳先生,你说,我一定帮你办到。”

    朱由检看看朱诚,又心虚地加上一句:“只要不犯法。”

    柳敬亭的脸红了,说道:“我我想》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沉,后面几个字几乎听不清楚了。

    朱由检急得快跳起来了,道:“柳先生,你长得像女人,想不到声音更像女人。”

    柳敬亭被朱由检一激,朗声说道:“我想加入大人的部队,成为大人麾下的一员猛将!”

    &书14日将上分类推荐,请各位读者朋友鼎力支持!)

第三十九章 大明黑锅之王(上)() 
朱诚闻言轻叹一声:“你终究还是说了,我还以为我的副千户的官职送不出去呢。”

    柳敬亭闻言一愣,旋即狂喜,手舞足蹈。

    朱由检拉拉朱诚的衣服,悄声说:“诚哥哥,你的决定我一向都是支持的,但今天,我有点小小的疑问”

    朱诚微微一笑,这未来皇帝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好借这个机会修正一下他的用人思路,让他知道,不是会八股、有功名的人是人才,许多能人异士没有功名依然青史留名。明末崇祯缺粮、缺钱、更缺人,朝堂里东林党不少,却无一能派上用场。朝廷首辅周延儒在建奴兵临北京城下时,束手无重,贼兵退却时,不敢出击,还谎报军情,为自己请功;兵部尚书梁廷栋一边吃败仗,一边吃慢性|毒|药,死了后还落了个殉国的美名。

    朱由检继续说道:“前段时间,你教我学过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说后唐庄宗重用伶官,导致国亡身死。现在诚哥哥》

    朱由检看看朱诚,把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

    朱诚哈哈大笑,拍着朱由检的肩膀道:“阿检,你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我曾经说过,人才要放在合适的岗位才会发光放热。后唐庄宗重用伶官为什么会亡国呢,是因为他用错了地方,把戏子封为剌史,管理一州的政务,甚至宠信戏子,侮辱百官,不败亡才没天理呢。”

    朱由检嘟嚷着说道:“那你又让柳敬亭当千户,军事比民政更要紧。”

    朱诚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太祖起兵,可以横扫漠北,而神宗征辽东则损兵折将呢?要知道,神宗时期国富民强,和太祖起兵之日不可同时而语啊。”

    朱由检一脸疑惑,道:“是喔,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朱诚道:“太祖起兵时,士兵是为推翻压迫自己的蒙古鞑子而战,打败鞑子生,败给鞑子死。而神宗征辽东时,士兵是为军饷而战,无论生死,都可以领到军饷,一旦军饷供应不及时,就会整军哗变。所以,士兵知道为何而战,就会爆发百倍的战力。士兵一般知识水平低下,看不懂四书五经,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把忠君爱国刻在心里。柳先生就是最好的人选。”

    朱由检恍然大悟,由衷地赞叹道:“诚哥哥,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呀?难怪连求球那样的二流子到你手上都能派上大用场呢。”

    朱诚转头对还在喜不自胜的柳敬亭说道:“柳先生,你把随身物品整理一下带到儿童乐园来,找吴虎平报到。明天我们要去大明先贤庙祭祖。”

    根据朱诚的建议,太庙已经对全体大明人开放了。当然在天启皇帝提出这个建议之初,全体大臣一致反对,有几个刚烈的大臣甚到要一头撞死在大殿上,不过当天启皇帝把朱诚的话转述了一遍之后,众大臣想了想,齐声称赞皇上的提议英明无比。

    太庙本来就不在紫禁城里,所以圈地建房比较方便。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大明先贤神庙群已经初显规模,除了供奉大明列祖列宗的太庙之外,中华英烈庙,、大明英烈庙、大明勇士庙、群丑地狱殿已经实具规模,只是没有上油漆。

    大明先贤庙还没有完工,天启皇帝本来不准备现在就对外开放的,可是魏忠贤道:“现在正是过年期间,正好让大明的列祖列宗看看如今繁荣富强的大明。”其实魏忠贤的潜台词是,先贤庙前的店铺已经全部租赁出去了,趁着过年人流量大,可以赶紧捞一把,否则二月三日,皇上结婚时,可拿不出太多的现钱哪。天启皇帝心领神会,批准了这一建议。

    像国诚说的那样,大明先贤庙一开放,果然游人如织,天启皇帝和魏忠贤赚得是盆满钵满。而且,眼尖的魏忠贤发现,从先贤庙出去的游人,一个个昂首挺胸,为自己是大明人而自豪。

    听完魏忠贤的汇报,天启皇帝叹道:“诚弟弟果然有大才呀。朕决定了,阿检封王后,他的封地就放在京城附近,这样朕既能时时看看检弟弟,又能随时向诚弟弟问策。”

    魏忠贤并没有把天启皇帝的话转告给朱诚听,所以朱诚来太庙一来是想拜祭大明的历代皇帝,怎么说自己也是万历皇帝的义孙,算是老朱家的人了,不见见祖先怎么行呢;二来是验收一下自己的建议取得的效果。

    大明先贤庙门口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朱诚在一家小店里买了香烛纸钱,花了不少银子。朱诚本想和这个奸商理论几句的,后来想想卖这个价好像还是自己建议的,不由摇头苦笑,暗叹道:“真是作法自毙啊。”

    一行人进了大明先贤庙,这里依然是人满为患,但却井然有序,进出的人都是一脸肃穆。

    根据朱诚的建议,上香和焚烧纸钱的地方都在殿外,所以朱诚和朱由检两人在户外给祖先上香、烧纸钱之后,才进入大殿瞻仰大明列祖列宗的画像。

    之后,他们又依次拜谒了中华英烈庙、大明英烈庙、大明勇士庙、还去群丑狱殿唾弃历朝历代的汉奸、叛徒一番。不过群丑殿有点恶心,不到半个月的功夫,殿里的塑像上已满是痰迹,有一口痰还很新鲜,沿着塑像的脑袋往下淌,塑像是跪着的,地上刻着他的名字――王振。

    走出群丑殿,心细的朱由检发现柳敬亭不见了。几人回头一找,柳敬亭正站在一棵粗大的柏树后面,愣愣地看着前面。只见他张着嘴,瞪着眼,涎水起码流下三尺,简直就是标准的猥琐男。

    众人沿着他的视线瞧过去,见那边站着一位绿衣女子。只见这位女子眉粗眼圆、高鼻梁、厚嘴唇,脸上透出健康的苹果红,一派英气勃勃的样子。朱诚不由暗叹,互补心理在找对象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柳敬亭偏文弱,所以喜欢健康、强壮的女人。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虬髯大汉出来,道:“瑚儿,随爹爹一起去参拜一下于谦大人。”

    名叫瑚儿的女子应了一声,迈步走进大明英烈庙。

    朱诚喃喃自语道:“那个大胡子是谁呀,总觉得有点熟悉。”

    &日中午2点,本书将获得“分类新书推荐”,请各位读友们呼朋唤友来惨无人道地围观吧,朱诚在这里求收藏,求推荐)

第三十九章 大明黑锅之王(下)() 
朱由检道:“好像是熊庭弼吧,我们在太和殿见过他。”

    熊庭弼,大明历史上著名的黑锅之王,他的经历比故事还要传奇。他是武解元,却是文进士,一生三次经抚辽东,黑锅背得一个比一个大。第一次巡抚辽东,和南畿巡按御使荆养乔不和,被人弹劾残忍好杀,背了一个小小的黑锅,下台。第二次更无辜,杨镐瞎指挥,导致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