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说。啥意思呢?褚遂良,呵呵,投陛下所好呗!不然能混个宰相?
侯君集还没得意一会呢,魏征也站起来,举着笏板:“陛下,臣老迈,身体不适,请陛下准臣回家养病。”马周也站起来,依样画葫芦。
长孙无忌在一边看着冷笑,房玄龄当自己是聋子哑巴,什么都不知道。
这么说吧,侯君集最近很跳!长孙无忌看他很不爽。房玄龄是有名的中间派,理中客。
这帮人心里都很明白,侯君集为啥能跳这么欢,不就是陛下的默许么?什么马周魏征褚遂良这些人,总得有个对手吧,不然李世民怎么玩平衡?
以前李世民面对这帮人,那是单纯的挨喷,毫无还手之力。李诚的出现,撬动了这个格局。李诚一走,侯君集就接班了。不过怎么说呢,侯君集水平太低,接不住。李世民发现这厮不那么好用,也只能勉强凑合一下。这
时候,李世民是真的怀念李诚在的时候了,只是这竖子,志不在朝堂啊!总惦记着出去搞事!想到李诚,李世民又是担心,又是恼火。担心他对吐蕃作战,有个意外什么的。恼火他不听招呼,不肯安心当金牌打手。
大太监一脸笑容出现在门口:“陛下,松州捷报!”现
场气氛凝重之际,突然出现的捷报很及时的缓和了气氛。“
哦,可是李诚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李世民想当然的问一句,毕竟上一次的急报说了,吐蕃二十万大军啊。李诚之前的战略,也是固守要隘,偏师游击。大
太监笑意浓重道:“奴婢不知,只是听信使一直在叫嚷,松州大捷!”“
哼,斩首一千是大捷,斩首一万也是大捷。”侯君集很不爽的吐槽,本来是他率部出征,看着是口袋里的功劳的,现在变成别人的,如何能爽呢?
李世民一道眼神过来,侯君集赶紧低头不语。李世民这才问:“信使何在?”
大太监道:“信使与兵部值日郎中同来,奴婢放进宫内,在外等候陛下旨意。”李
世民点点头:“传兵部值日郎中和信使。”大
太监退下,不多时,浑身风尘的信使跟着兵部值日郎中一道进来,一通见礼,双手捧着一个装着急报的竹筒:“松州大军总管牛秀麾下信使,向陛下报捷,我军大破吐蕃。”
“什么?”李世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褚遂良手一抖,笏板都没拿稳,当的一下落地。
长孙无忌的眼睛圆了,房玄龄的头也抬起来了,侯君集一脸的不可思议。马周与魏征面面相觑,怎么个意思?没听错吧?兵。。
部郎中及时的解释道:“陛下,牛总管用李自成之策,于羁縻地放了一把火,一日一夜之间,吐蕃二十万大军烟消云散!我军斩首五万,俘虏三万,缴获无数,尚在统计中。”啥
意思呢?最后的战果还没统计出来,为了皇帝不用担心,先把初步统计结果送来。卧
槽!所有宰相都懵逼了!这什么节奏啊?这也太特么的生猛了一点吧?那是二十万吐蕃战兵,不是二十万只鸭子。
长孙无忌一把抢过捷报,哆嗦着打开竹筒倒出来,哆嗦着展开,仔细看完之后,双手奉上:“陛下,臣为陛下贺,大唐威武,陛下当往太庙贺之。”
毫无疑问,一场大捷跑不掉了,这次肯定错不了。至于细节,大家都很想知道啊!
可是李世民接过捷报之后,就没有松开手,一直在看着,反复的看,脸上全是笑容,根本没有跟大家第一时间共享的意思。
所有人只好转向长孙无忌,那意思你赶紧说,别卖关子。长
孙无忌摸着胡子道:“李自成至松州后,一番勘察地形,制定了火攻之策。继而随商队深入高原,进一步勘察地形,确定了火攻地域。吐蕃大军劳师远征,初到松州羁縻地,当夜李自成便放了一把火。”大
概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心里都一个想法,这货不愧是能写《三国演义》的主,放火的手段很熟练啊。都是熟读史书的,怎么会不知道放火战术呢?但是这一招不好用的好吧。你
会放火,别人肯定会防着火攻。《三国演义》里头,从火烧博望坡开始,接着火烧新野,再就是火烧赤壁,最后是火烧联营。李
诚非要硬栽给诸葛亮,这是话本,虚构嘛,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这其中的道道就太多了。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
是后人的总结,没有东风,你放火烧的就是自己啊。这
会杜牧还没出生的,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诗,但是道理大家都是懂的。所
以,李诚放火烧了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事情,才显得格外的神奇。你写话本,跟你真的去做,完全是两个概念啊。李
世民终于放手了,把捷报递给身边的房玄龄道:“大家都看看吧,来人,请诸相议事。”
本来是小朝会,现在要开全体宰相扩大会议,有一场大捷垫底,吐蕃不足为患。但
是后续的手尾很多,如何趁机解决吐蕃的问题,等等,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了。次
日,松州又来急报,最终结果统计出来了,斩首五万,俘虏四万,缴获各类牲口十万头。吐蕃大军急退,目前具体位置不明,前军以出羁縻地,尚未发现吐蕃大军迹象。连
续十日,都有急报来到,每天的具体数字都在变化。
最后一份统计数据为,斩首六万,俘虏四万五千余,缴获各类牲口十二万余。吐蕃退出各羌羁縻!也就是说,牛进达、李诚为首的唐军,凭借不足一万的兵力,创造了战争奇迹。
松州方面又送来了一份急报,这一次,李世明再次着急群相商议。这
份急报的内容如下,吐蕃赞普遣使请罪,吐蕃各部全面退兵,回归战前状态。吐蕃使团以禄东赞为首,奉上黄金一万两,各种宝石千余。松州扣押使团,等候京师回复。急
报中付了一份李诚的建议,李世民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那么,李诚的建议是什么呢?为何让李世民这么在意呢,把一群宰相叫来了,集体商议呢?
第二百六十九章 保护对象李诚()
其实这是给皇帝的一份奏折,只是李诚写的比较直白,没那么多文绉绉的。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一目了然。李诚甚至连格式都很简单,也不搞什么“臣李诚叩首于万里之外”的煽情语句,直接就是“陛下及诸公好。”
这么一个开头,搞的一群宰相都乐了,这人啊就这么奇怪。别人要是这么玩,一准被喷成狗屎。什么毫无文采,不学无术之辈。李诚这么写,别人就觉得有趣。毕竟皇帝也好,诸位宰相也罢,没哪个敢出来说,“某之文采不逊自成”。
昔陈汤有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看着提气,但是却有点脱离实际了。发动一场战争,需要的成本和收益没有考虑进去。臣以为,陈汤所言,多数情况下是有道理的。
吐蕃请罪,臣以为当不准,大唐疆域神圣不可侵犯,不是吐蕃赞普的家里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求亲就求亲,想请罪就请罪。窃
以为,吐蕃赞普要请罪,许满足一下两个要求。首先是战争赔偿,吐蕃抢了吐谷浑和各羌,得让他吐出来,还要翻倍。臣算了算,没有两万两黄金,几千宝石,提多别提请罪的话。其次,朝廷当下旨,责令吐蕃赞普自缚入京,当面请罪。
做不到以上两点,那就接着打下去。臣拟率三千精锐骑兵,深入高原训练,明年开春,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后,杀上高原,效汉霍骠骑故技。同时培植敌对势力,分化高原,使之诸侯林立,相互征伐。如能得逞,可保边境五十年安宁。
臣的话说完了,遥祝陛下及诸公安康。
这么一份奏折,其实更像是一封信,所以李世民也觉得没必要当成正式的奏折。
诸位宰相看完,各自露出思索的神色。
大家想起的是李诚那句话,这一仗能得两倍之利。现在看来应该不止,单单缴获的牲口,就把三千偏师和边军的开销赚回来了。这还没算其他缴获呢。
再来两万两黄金和几千枚宝石,这是要让吐蕃赔到破产啊。平
时不怎么说话的李靖,今天也让李世民个叫来了,当着诸位宰相的面,李世民问:“药师深知自成,以为如何?”
李靖起身道:“老臣为陛下贺,大唐得一战神。老臣以为,自成之计可取一半,陛下应下旨,召回自成。”李靖太了解李世民了,所以才这么说。
李世民不置可否,看看诸位宰相:“诸公可有建言?”
诸位宰相心里很矛盾,大家是真的不喜欢李诚呆在长安,这货太能折腾,太讨厌了。但是每个人的心思又不一样。魏征、马周、褚遂良、长孙无忌这些人,恨不得李诚一辈子都不回来,但是他们又很了解李世民,知道他动心了。还
有房玄龄这样的,他倒是无所谓回来不会来,侯君集是个例外,这货心里嫉妒的发狂了。为啥呢?李靖的判词是“大唐又一战神。”在此之前,朝野公认的战神是李靖啊!
侯君集在李靖归老后,野心勃勃的要成为大唐第一战神,没想到李靖直接把头衔让给李诚了。这让侯君集心里如何能舒服,都不用猜,明天整个长安都知道了李靖的话。至
于李诚回来不回来,当然要回来了,我去接替他好了。这是侯君集的想法。房
玄龄站出来道:“陛下,如卫公所言,吐蕃不肯就范,自成又回来了,谁可代之?”
这是务实的话,李诚不在松州,谁有这个能力去实施他的计划,三千骑兵效仿霍去病的战术,以战养战,深入敌后折腾。这需要很高的战术素养,还有很强悍的应变能力和嗅觉。总
而言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霍去病的,李诚这么说,只能说这小子是变态,他有一定的把握。你还别不服气,松州一把火,你去烧烧看?能不能点的起来。
还有一点就是,李靖为何要把李诚弄回来?不搞清楚这个事情,就理解不了房玄龄的务实。也理解不了,房玄龄通过务实的办法,来提醒李世民。
这帮宰相可都是人精啊,怎么会不懂李靖和房玄龄爱护李诚的心思呢?这两人都是一个目的,保护李诚,只是手段不一样罢了。李
诚的建议里头,其实是有犯忌讳的东西的。什么东西呢?你李诚带着人去高原就算了,培植敌对势力是什么鬼,这活该你来做么?你想干啥?要在高原称王称霸么?人
心是最恶的,一旦认为你有不好的想法,所有表象都会成为你要搞事的证据。李
诚就是单纯的提出建议,并且认为自己能做好这个事情。但是有心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接着这个由头,在李世民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这事情,有的人真的是能干的出来的?
所以李靖才会说,赶紧把李诚弄回来,所以房玄龄才会说,谁行谁上,不行就不要bb。这
俩站出来,两种套路,两种办法,这目的是一样的。对上,则是让李世民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对下,则是在警告一些人,别打算趁机给李诚泼脏水,我们都看着呢。要是有人要拿这事情抹黑李诚,就得问问李靖和房玄龄答应不答应。整
个贞观一朝,恐怕都找不到这么一个人,敢于同时得罪李靖和房玄龄吧。一个是武将的巅峰,一个是文臣的极致。这两人的举动,给了其他人当头棒喝。
震惊之余,也有一些人会在心里扪心自问,他们为啥要对李诚心存恶念?真的是为了这个国家好么?还是为了别的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呢?
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存在共识的,那就是李诚回来可以,绝对不能入朝。“
陛下,李自成自请为水师总管,臣以为不如以此酬其功。自成素喜武氏女,待其过门,可诰封之。”褚遂良站出来说话了,这一次,他说的话,没人怼他了。
其实褚遂良在冷静的情况下,还是很厉害的。不然也做不到联合长孙无忌,逼的李治抱着武则天在屋子里嚎啕大哭。这么说吧,这帮大臣里头,就没一个简单的。侯君集要差点,但是差的也有限。诸
位宰相纷纷站起附议,就连房玄龄也选择了附议。侯君集和李靖,倒是没出来说话。就
这么着,还没决定怎么处置吐蕃的请罪呢,先决定了把李诚弄回来的事情。这
是歪楼么?没错,就是歪楼。但这就是现实,最先出现的结果,往往都是多数人愿意看见的结果,附和多数人利益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实现的。
李世民难道不懂这些大臣的心思么?怎么可能呢?他心里非常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