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山是伏允唯一的选择。”李诚说到这里就停下了,李道宗抬头瞪一眼:“接着说?”

    李诚摊手装无辜:“没了,还有啥可说的?”李道宗嘿嘿嘿的笑了起来,指着库山防线:“再不说,天亮了带上鄯州斥候营,去前军充作跳荡。”

    李诚赶紧摆手:“王爷,别啊。这不是没想到好法子么,不能乱说。在下觉得吧,明天带着鄯州斥候营,四处转转,看看地形,或许能想到一个好法子。”

    李道宗觉得这是真话,刚才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设身处地的想想,对战场形势没有充分的了解,确实很难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好,现在开始,鄯州斥候营归中军直辖,你下去准备吧。伤兵营的差事,你卸了吧。”李道宗说着摆摆手,示意李诚滚蛋。

    走出大帐,李诚赶紧走人,离开中军营帐了,这才忍不住吐槽:“老狐狸,唐朝不好混啊。”偌大的中军帐,才点了一盏油灯,李道宗这演技也是醉了。贞观之治才开了个头啊,大唐国库空虚,李世民号召群臣并带头节俭。李道宗在这个地方,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就算是这样的李道宗,晚年也没落个好啊。掰着指头算了算,李道宗今年三十四岁。这个年龄的李道宗,活的如此小心翼翼,真不容易啊。

    连打带踢的,李诚给一帮斥候营的兄弟叫起来了:“都收拾收拾,去中军报道。”

    一营斥候集结完毕,李诚简单的说明了情况,现在他是崔成任命的代理人,好像李道宗也默认了这一点。加之这段时间的优秀表现,一帮斥候也服气,惟命是从。

    赶到中军,这一次没见着李道宗,作为偏师统帅,李道宗到前军去观战了。一个要逃,一个要追,当然不能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就算是知道伤亡会比较大,也会打一打看看。

    接待李诚的是个幕僚文人,腰间挂着一把剑,一口关中呛:“辎重后勤人员留下,王爷让李诚认队正,该干啥就去干啥,有事情直接去求见王爷。”这家伙连个名字都不报,说话酸溜溜的。李诚看出来了,被人嫉妒了。

    丢下后勤辎重人员,李诚没理会这个文官的废话。带着斥候营的兄弟先去安顿下来。这时候天彻底亮了,再看整个大军营寨,连绵十里,防卫森严。各军营寨人喧马沸,做站前的最后准备。

    史书上记载,李道宗派千余骑“逾山袭其后”。李诚目标很明确,找到一条可以越过眼前山区的道路。一千多骑兵能干啥?肯定不能是决定性的力量,李诚判断主要作用是造成唐军主力已经夺了后路的假象,导致正面战场的吐谷浑部溃败。

    李诚把牛大贵叫到一旁,说明了这次任务的内容,然后兵分两路,左右查探。同时要求带足干粮,饮水,一人双马,做好在野外宿营的一切准备。

    一切准备完毕,离开大营时,唐军营寨内号角齐鸣。各路军马,陆续出营集结,前军当先,已经在山下列阵,防备吐谷浑偷袭。这种堂堂正正的对阵而战,唐军能甩吐谷浑十几条街的。水平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给吐谷浑任何偷袭的机会。

    李诚率一组人马往西,半个时辰后,听到身后隐隐的喊杀声。策马登高回望,唐军三路出击,冲击吐谷浑之防线。可惜没有望远镜,看不到具体的情况。

    这一片属于祁连山南麓,库山背靠青海湖,河流众多,地形复杂。

    李诚率部查探一日,除了打量的野生动物,一个鬼影子都没看见。眼看日头西沉,必须找地方宿营了,李诚才下令停止查探,收拢各伙,在一处山脚下宿营。

    尽管累的像死狗,李诚还是要继续作秀。带着人用陶罐烧水,闭着所有人都必须洗脚。白天的查探,不仅仅是骑马行军,还经常要爬山。有些士兵脚下磨出血泡来了,李诚装模作样的用针线帮忙挑破血泡,留一小段线在里面,免得明日在起水泡。

    如果说平时大家对李诚仅仅是服气,这一次李诚带着这帮人出来查探,一番作秀之后,一组人对李诚多了三分敬重。李诚不是不想偷懒,而是此行任务太过危险。几十个人,万一遭遇敌情,大家都得玩命。到时候就得依靠这个兄弟。要不怎么说人生四大铁呢。

    李诚是最晚一个睡的,半夜还要起来查岗,这一辈子也没这么累过。为了活下去,咬咬牙也要忍着。半夜才睡下,早早又起来了,好在身边带着个钱谷子。很多事情可以交给他办。

    运气不错,半夜也没有狼群之类的危机,早晨起来,李诚带着众人收拾完毕。继续上路,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李诚心里在琢磨着,牛大贵那边有没有好消息呢?

    就在李诚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斥候跑来:“大郎,那边山谷里有土人。”

    李诚坐在石头上休息,一句话听的跳了起来,抓住是斥候的手:“在哪?快带我去。”

    “大郎别急啊,伙长让我这一小组回来报信,他们还在那边盯着呢。”

    李诚听了哈哈大笑:“天助我也。”召集人马,李诚跟着斥候小组出发,来到一处山谷口,看见了这一伙的伙长等人。山坡上,还有三人一组在冲着山谷里探头探脑的。

第二十一章 缺乏互信() 
对手弱,刀枪相见,抢走一切。对手强,跪地求生,不丢人。这是草原上生存的法则。山谷很大,巴音带着一个小部落躲在里面,希望能逃避战火。巴音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个商队去了中原,见识过那里的繁华,更见识过汉人的强大。

    这一次唐军在草原春天来临之前的攻击,对于草原牧民而言,是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点。干草还没吃完,新草还没长出来,这个点熬过冬天的牛羊很瘦,长途跋涉对于草原牧民赖以生存的牛羊而言是一场生死考验。

    这次战争是大汉招惹汉人引发的,巴音知道如果汉人较真了,没有打赢的可能。唯一办法,就是躲起来,等到战争结束。

    听到马蹄声,巴音竖起耳朵,拿起弯刀,紧张的看着山谷的入口。这里很偏僻,知道这个山谷的人很少。巴音也是一次为了躲避暴风雪,才知道这个山谷的存在。

    马蹄声越来越近,看清楚是全副武装的唐军士兵时,巴音绝望了。没有打赢的可能,大汉麾下最强大的勇士,也不是这些唐军的对手。他们手里的武器,可以轻松的撕碎抵抗。

    整个部落百余人,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战士,不过三十人。这些携带双马的唐军,一个重逢就能杀光山谷里的所有人。

    巴音放下刀,示意身边的儿子和部落的青壮也收起武器,让女人都出帐篷来,站在男人的后面,迎接唐军的来到。

    李诚策马在前,仔细的观察山谷里的情况,周边地形复杂,如果不是凑巧,真的没法发现这个山谷。更不可能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个小部落。

    十几个帐篷就在山脚下,牛羊在圈内,百余人站成一堆,青壮男子站在前面,随后是妇女,小孩子在最中间。这些人把武器丢在脚下,表示放弃了抵抗,祈求生存。

    李诚抬手示意,身后斥候勒马停步,刀枪出鞘,弩箭上弦,做好攻击的准备。李诚缓缓的往前时,还在十步之外,为首的老者率先跪下,口中大声说着他听不懂的话。

    李诚一招手,身后的王麻子跟了上来,这一位又瘦又小,语言方面颇有天赋,精通草原语言,是斥候营里的宝贝。“队正,他说,恳求大唐天兵放过他们,他愿意奉献一切。”

    李诚淡淡道:“游牧民族说的软话,一句都不能信。汉人强,他们就跪,汉人弱,他们比狼都凶狠。去吧,告诉他,我可以放过他们,但是需要有人带路,绕过天骏山。”

    王麻子有点楞,把李诚的话全都翻译过去了,当时巴音就吓的在地上猛磕头。王麻子回头道:“队正,他说他去过汉人的地方,知道汉人很强大,城市也很大。他不敢跟大唐天兵作对,所以才带着部落躲在这个地方。”

    李诚缓缓上前:“我要到天骏山后面,又不想被人发现,你知道路么?”。。

    王麻子翻译后,巴音连连磕头:“知道,我知道一条路,我们就是走那条路进来的。只要天兵放过我们,我就给天兵带路。”

    李诚听了翻译,长出一口气,这功劳算是到手了。回头一招手,胡汉三带着一伙人上前来,其他人还在准备战斗。李诚翻身下马,走到巴音的面前道:“你带着他们走一趟,我在山谷里等三天,时间一过,你们还没回来,我会杀光这里的人和牲口。及时回来,我就放过你们,而且还会给你们一些粮食。”

    “多谢天兵!”巴音再次磕头,身后一阵骚动,看意思是都放松了,总算是看见了生的希望。不然这帮唐军,可以轻松的杀光这里的一切生命。

    巴音准备一番,带着胡汉三等人出发上路,李诚带着剩下的几十个兄弟就地扎营,监视部落里的人。刀枪弓箭,全部收缴,这点牧民没反抗。李诚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不是奢杀的人。身后这些斥候,一旦杀红眼,别说人了,喘气的都不会留一个。

    李诚也没有大意,让牧民的青壮去砍了一些树回来,靠着山围一片地方出来,临时的营地就在栅栏后面。现在是战时,不说提防这些牧民,单单是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都必须做好应对一切可能性的准备。李诚还派了三个人回去报信,李道宗一定等着急了。

    牧民们很配合,男的上山砍树,女的该干啥干啥。李诚四处走了走,大概计算了一下,这个部落里的人口比例大概是男一小半,青壮男女占一半,老人和孩子占一半。

    这个部落有十几个帐篷,女人一直在忙碌,午饭的时候牛粪烧火,炊烟腾起。这也是早晨部落暴露的罪魁祸首。所有牧民都比较怕一张冷脸的李诚,所到之处无不低头躲避眼神。李诚对这些蓬头垢面,满身气味的女人没兴趣。转身到营地外,看着那些牧民和斥候扎营。回头一看,原本身后跟着的两个斥候,都特么不见了。

    “嗯?人呢?”李诚很奇怪,回头看了一圈,冷汗冒出来了。这两个百战老卒,就这么没了,太吓人了。就在李诚准备操家伙的时候,几十米外的干草堆后面,钻出来一个家伙。一边走,一边系裤带。这狗日的一脸淫笑,身后的草堆里又出来一个人,是个女牧民。

    呃,李诚想起一些古老的习俗。心道这帮家伙也真下的去嘴啊。那股味道,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算了,就当着没看见吧。这帮斥候,在鄯州城就是瓦窑的常客。

    黄昏前,唐军潮水一般的往后退,后撤的有条不紊,战场上一具唐军的尸体,一个伤员都没有都没留下。伤兵营的人,抬着担架举着盾牌,在战场上手臂上的白布显得非常醒目。

    各军互相掩护,缓缓后退,骑兵从两侧上前戒备,防止可能出现的追击。

    李道宗看着山口,重重的叹息一声。吐谷浑据险而守,就算是再不会打仗,也不是那么好啃的动的。浑身浴血的崔成来到李宗道跟前交令:“总管,卑职无能。”

    “这不怪你,三路人马一起攻击,都没有拿下,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大战。”李道宗摆摆手,让崔成下去休息。一个崔氏弟子,能够拎着家伙上阵杀敌,要求太高就没意思了。

    回到大帐,战果统计出来了,今日一战,发起攻击四次,每一次都冲上了敌军阵地,但是碍于地形限制,大部队很难展开,最终被打下来了。

    “总管,今日一战,阵亡一百零三,伤五百六十人。敌军伤亡应该更为惨重。”幕僚前来报数,李道宗听到后面那句安慰的话,就算知道是真话,心里也很疼。这些士兵都是唐军精锐,一天下来损失那么大,对于未来的战斗士气肯定有影响。

    至于吐谷浑的伤亡,是因为兵器出现代差造成的。唐军的弩和弓箭,就算是仰攻,杀伤力也不是那些使用青铜、石头箭头的敌人能比的。草原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铁器。

    “来人!”李道宗招呼一声出了营帐,带着一群人奔着伤兵营去了。

    一场战斗下来,伤兵营顿时忙碌了起来。担架是李诚让人造的,四人一组,两个举盾,两个抬人。手臂上绑着白布,在战场上穿梭救助。李诚的办法明显的提高了救助的效率,一战下来,营地内轻重伤分开安置,先救重伤,再处理轻伤,十几个郎中都带着几个年轻人做帮手,不会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

    伤口消毒,缝合,包扎,一个完了抬下去,换一个。陈立午饭都没吃,一直忙到现在。腰酸背疼的,处理完最后一个伤员,陈立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