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一会,李世民才自言自语:“不应该啊,雪糖今年进项多少?”大
太监数据张口就来:“去年是十万差点,今年有了岭南的灰糖,看势头不下二十万贯。”
李世民喜上眉梢,点点头:“这天底下,也没有比这个来钱更快的买卖了。除非……”李
世民赶紧闭嘴,口水要掉下来了。“除非去抢!”这是他没说出来的话,太丢人了!抢
谁好呢?当然是去抢高昌了。侯君集怎么被弄翻的?就是去高昌干了一票吃独食。
等等,李世民摸着下巴,自言自语:“要不要派个老成一点的人,跟着去高昌?”突然想起来,侯君集的尿性,这货的爱财程度,有点突破天际了。
好吧,这不是重点,侯君集跟太子关系不错,李世民想起了李诚火烧平康坊。回
到家里,李诚很开心,总算是恶心到李老二了。就李老二的财迷本性,听到自己故意说漏嘴的话,他能不惦记?雪糖这么大一笔买卖,居然自己没落到多少好处,想想就伤心。
回头李老二不要脸的来追问,再跟他讨价还价。
一大早的,李家就热闹起来了,收拾收拾,去城外避暑顺带崔芊芊待产。隔壁武家也出了两个人,不对,是三个,还有一个金胜曼。
正准备出门呢,杜海过来:“家主,有客来访。”
第三百六十九章 结社率()
看见一身便装,做贼一般进门的李老二,李诚心头腹诽:不务正业的家伙,说好的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呢?
“见过……”李诚说个开头,李世民就摆手:“莫要声张。”
李诚强忍去给魏征、马周、王圭等人报信的冲动,极为勉强的改口:“李掌柜!”
“嗯,这个称呼好。就是来打个招呼,先走一步,城外汇合。”说着转身走了。
李诚一阵无语,心头最后憋出一句话:当皇帝也不轻松啊。大
臣们对皇帝的最高要求,就是在宫里混吃等死,什么都不要管。这个模式有一个专属名词:垂拱而治!实际上这是个理想模式,没有实现的可能。即
便是在宋朝,文臣气焰达到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真正愿意上的垂拱而治。宋仁宗都不会彻底放权,何况他人呢?
李世民经历充沛,喜欢往城外跑,因为这个没少大臣谏言。各种阻拦,在大臣们看来,皇帝就该安心呆在皇宫里,乱跑是不对的。理
论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医学太落后了,社会治安也不像史书里吹嘘的那样,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利的象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最重要的人物,其个人安危关系帝国存亡,不能出任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呆在皇宫里是最安全的。李。。
世民是个很有主见的皇帝,不愿意受约束是人的天性。越来越强势的李世民,现在已经很少有大臣能约束他的。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怕在家养病的魏征和马周罗嗦,早早出宫,偷偷溜出来,就是想好好玩一天的。出
来玩要是带着数百上千人,那还玩个什么劲?人带的多了,还有个问题,就是大臣知道了,又要骂他是个扰民的昏君。这
个时代的诤臣,可不是后来明朝那些骗廷杖的文人,他们是真的会跟皇帝死尅的。比如孙伏伽,魏征、马周之流。他们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的,为了理想是能玩命的。
当然了,他们的理想跟利益不冲突就是了。
出于安全考虑,大臣不喜欢皇帝出门溜达,可以理解。但是在李诚看来,在安保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皇帝完全可以出来做个秀啥的,而不是每天躲在宫里。说道危险,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不照样出来四处走动么?难
道说,弓箭的威力和射程能比枪支弹药厉害?
人总是宅着,时间长了肯定要出毛病的。
李诚并不反对皇帝出门溜达,只是不喜欢皇帝找上自己。
李世民却不管那么多,带着十几个随从直奔城门,出城时都不带减速的,把守门的士卒都吓一跳。私下骂了好几句难听的。
李诚倒是没那么夸张,不紧不慢的出城,守门的士卒认识李诚,作为长安本土的明星人物,长安父老可谓与有荣焉。
“自成先生走好!”士卒问好的时候,一串钱丢在怀里,还有钱谷子的一句话:“拿去喝酒!”好吧,这是惯例了,或者说是习惯了。
这个习惯的养成,源自李诚缺乏安全感,总想着哪天在长安呆不下去了,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所以呢,城门这里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只要是他出城或者进城,丢一串钱必然。
城外汇合之后,一行人才缓缓的往李庄而去。这下不用赶路了,城外大路上,也没人轻易来招惹这个队伍。李世民招呼李诚上前来,并行而骑。“
去年底,虞世南走了。又一个老臣去了,朕心感伤!生个月,魏征卧床不起,朕还不能去看。唉,登基之初,内忧外患,筚路蓝缕才有今日盛世,老臣们却看不到了。”
李世民忍不住一阵感慨的时候,李诚却在心里琢磨,这大概就是凌烟阁的初衷吧?这
个时候,李诚是不会瞎出主意的,还得等一阵子,再死几个,李世民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建言史记。“
陛下念旧之人,臣不胜感怀。”李诚丢来一句奉承话,那意思,皇帝念旧,对臣子来说是好事啊。皇权这个东西是很吓人的,历史往前翻,看看西汉那些功臣的解决吧。
再往后翻,看看明初的开国功臣,有几个善终的?当
然了,皇帝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还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是亭长出身,就是乡村干部一个。一个是最底层的草根出身。这两位皇帝很有代表性。具体体现在收拾功臣都比较拿手。相
比这两位来看,李世民算是非常之厚道了。
所以呢,李诚的话还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在敷衍李二。
“竖子!朕在宫里憋闷的慌,出来散散心,不许对外说。”李世民强调了一下,李诚呵呵呵,那意思不背这个锅。李世民瞪眼了,李诚才道:“臣可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正
说着话呢,迎面来了十几骑,快马疾驰,很是嚣张。眼看逼近了队伍,也没有停下的意思。李诚见状微微皱眉,策马上前,挡在李二身前,示意队伍靠边让路。两
边交错之后,十余骑走远了,李世民怒道:“蛮夷!”李
诚听了一愣,这时候脸上帖块膏药的李君羡开口:“结社率,不是蛮夷是个甚?”
李世民重重的哼了一声:“回宫一定好好收拾他!”李
诚心里一句:卧槽!是这货啊,果然还没有谋反。想着心里不免有点不安,回头看一眼远去的烟尘。
已经出去一里地的结社率,突然勒住了缰绳,回头看一眼,自言自语:“刚才那伙人,好像有几个很眼熟的。”身
边一个随从道:“李自成啊!长安城谁不认识他?”结社率悻悻的点头:“没错,就是他。不对,我说的不是他,是他队伍里那些骑士,好像是百骑的人。”“
百骑”两个字,在结社率的脑子里炸了,瞬间脱口而出:“皇帝在其中。”结
社率有点慌张了,今天在官道上纵马发泄内心的不满,明天可能就成为自己倒霉的根源。皇帝不会亲自动手收拾他,但是让他哥哥突利收拾弟弟,那不是很轻松的事情么?
“狗皇帝!”结社率想到了即将面对的后果,气的狠狠的挥动马鞭。
第三百七十章 陌生的感觉()
李诚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次在农庄要出点事情。李诚觉得,历史车轮的巨大惯性,正在碾压过来。就算是小蝴蝶的翅膀在怎么使劲煽动,也改变不了一些事情。
比如吐蕃的和亲,李诚就没能阻止。那么可以想见,接下来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只不过时间和地方,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离
开不过大半年,李庄变化之大,李诚都有点陌生了。当然变化是依附在李庄附近的集市,李庄本身的变化没那么大,无非就是一些农户盖上了新居。这
地方李世民倒是有记忆的,当初就是一个临时的兵营,番薯和玉米收成后就废弃了。没想到的是,一个临时的兵营发展成了大集市。沿着渭河边上,到处都是高高竖起的水车。
水车提供的不仅仅是动力,还有令人烦躁的噪音。叮叮当当的锻锤,将钢铁打造成一件一件兵器。成排的纺织工坊,是这片集市热闹的最大根源。李
诚可不喜欢自己的老巢变成一个污染灾区,与崔氏合作的高炉、铸铁厂,统统不在这附近。朝廷的高炉,也都被李诚弄走了,长安附近就不该有炼钢的地方。生产铁锅的浇铸工坊,也在李诚的指示下搬走了。更
多的高炉在铁矿附近竖起,运焦煤总比运铁矿来的轻松。本打算弄点轨道链接长安和洛阳的李诚,经历了李世民的贪婪后,死了这条心了。
龙这种东西,注定只会令人敬畏,没人会真的去喜欢龙。这东西太危险了。察觉到这个问题后的李诚,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刻意的与李二保持距离。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一点都没错。现在的李庄越发的繁华,但不是建立在钢铁作坊之上,而是主要依靠纺织业。棉布成为了李庄的拳头产品,另外一件产品还在研发中。羊
毛纺织是李诚下一步的计划,不过羊毛产业有个很坑的地方,就是羊的品种。山羊的生存能力很强,很抗造,这是建立在草根都不放过的前提之上。
现在社会中国北部的沙化,很大的一个缘故,就是羊的问题。李诚纠结的是,提前把“羊吃人”放出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加速草原的沙化几乎是必然的,人类的破坏力太强大了。在
内外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搞出技术飞跃,未必是一件好事。说的严重一点,就中国人的尿性,十有八九要演变出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尸
山血海,就为了个人的一点私利,想想都不寒而栗!中国这个社会框架之下,就别想不流血就完成进化。小说里头那种动不动就搞出工业化来的写法,实在是扯淡了一点。工
业化是个很庞大的课题!它的出现必须是内因外因都达到要求,相互挤压之下,迸发出来的历史产物。
算了,一个文科僧,不要考虑这问题,想的太多不是好事。
李二似乎对工坊很有兴趣,都不去李庄休息,直接奔着工坊就去了。去年的棉布生意,给李庄带来一万多贯的利益。今年的李庄,果断的多种棉花,而且一种就是一万亩。口粮什么的,长安城有钱还怕买不到粮食?
水力纺线机营运而生,一次可以纺线八锤。这东西比黄道婆不知道先进多少。织布机没有太大的进步,只能用人来堆。工匠们在重金奖励的刺激下,已经在琢磨更先进的织布机。随
着棉花收获季节的临近,工坊里一排一排的大小娘子们,成为了行业主力。天
气热的时候,工坊里的娘子们,都打着光膀子,在练习织布技术。李二一头往里扎,李诚只好陪着,让随从护送家人先回。迎面扑来的是十几条恶犬,七八个膀大腰圆的妇人。当
当当,拦路的妇人手里举着棒子,使劲的敲打着门口的牌子:“登徒子,不识字耶?”李
二这才注意到到门边挂着牌子,上书:男人禁区!皇帝同志扭头看看李诚,那意思这是你搞出来的东西?李诚很冤枉,很想表示这锅我不背。
咳嗽一声,走到人前:“你们的管事呢?叫出来见我。”
看门的妇人,牵着恶犬,横着棒子对着李诚:“你是哪个?”李诚恼火了,瞪眼怒吼:“我最讨厌别人用棒子对着我,去,立刻!”
李诚气势很足,妇人被镇住了,回头低声说了两句,另有妇人一溜烟跑去报信。李诚这才回头道:“好些日子不在家,也没问家里,没想到发展的这么快。”巨
大的利益面前,这个发展速度真不算什么。中国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只要上面管的不远,政策上宽松一点,把天捅个窟窿都不算啥。别说弄几个作坊了!里
头出来一个妇人,一边走一边气势汹汹的骂:“哪个不开眼的,敢到李家工坊来闹事?小心我家郎君打断你的……”一看门口黑着脸的李诚,这妇人笑容瞬间变脸。
“原来是家主大驾光临,小妇人这厢有礼了。”这妇人上前见礼,李诚看了一会:“你谁啊?我怎么不认识?”这妇人笑嘻嘻的解释:“家主自然不认识小妇人,小妇人是跟着白娘子做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