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开长安,他就不是众矢之的了。不信么?看看他才回来几天,就一堆人要搞他。而且有人搞他的时候,连岳父都不站他这一边。门阀有多么的可怕,可见一般。
李义府很干脆,起身就走,出门牵着毛驴,穿行在热闹的野市间。回头望一眼李家高高的围墙,内心感慨万千。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举荐他的是马周等人,但是现在他很清楚,与荐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
义府感触最深的,还是最后时刻关于商鞅废奴的例子。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即便是太平盛世的贞观一朝,门阀蓄奴无一例外。起于微末的李义府,当然知道土地兼并的问题。要
知道,唐朝开国至今,不过区区二十年。府兵制就有点撑不下去的感觉了。隋乱之后那么多土地,到底去了哪了呢?仅仅是因为人口增加么?新
旧门阀兼并土地和蓄奴,都是在与朝廷争夺利益而肥私呢。李义府很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会有所动作。李诚说归说,但也仅仅是跟他讲明白其中道理,到了送都没送他。这就很明显了,不希望李义府有任何动作。可
以说,这是在保护李义府吧。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奸臣,那要看他在民族利益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选择。李义府能做权相,那是皇帝需要。就跟严嵩似得,他能把持朝政,是因为他甘心给皇帝当傀儡。
打发了李义府,李诚继续他的木匠活。好不容易穿越一回,朝代兴衰都可以放一边,老婆孩子不能不管。忙了一个下午,带着几个木匠,扛着各种备好的材料,来到后院。
秋萍抱着安乐,这丫头在怀里不安生,耶耶耶耶的叫,要李诚抱他。李诚赶紧放下东西,过来哄一句:“耶耶给安乐做好玩的。”这才算是安抚了小丫头。化
身野丫头的兕子,显得很懂事,根本不用人带着,安静的站一边看李诚忙活。倒是李治闲不下来,跟在李诚屁股后面,问东问西。为
了孩子的安全,李诚事先让人在地上挖了坑,填上细细的沙子。然后开始忙活,跷跷板装起来,确保孩子掉下来,只能掉沙坑里。秋千装起来,交代再三,孩子玩秋千,必须有人跟着。木马就不说了,三五下装起来,安乐往上一放。
丫鬟负责,安乐就玩上了,都不用人教,轻轻摇几下,这丫头就会了。呀呀呀的乱叫,玩的开心的不行。兕子在一旁眼红的看着木马,被李诚抱着放在跷跷板上。
李治在另外一头,好嘛,两人玩上了,虽然很简单,但是乐趣无穷啊。孩子都安排好了,带着木匠安心的装滑梯。好在这院子足够大,滑梯装了之后,还有足够的地方装旋转木马。
可惜没有电力,就算有也解决不了电动机的问题。只能上人工东西了,唯一的问题是那根轴,没有轴承转动很费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轴的耐久度。不管了,装好之后上点油,让木匠每天检查一下,坏了就修。忙
活了一个半时辰,才算是全部完工,三个孩子都疯了。安乐木马也不玩了,跷跷板玩一会,滑梯玩一会,李诚装好木马,她也要玩。亲爹护着,费劲的转动。李诚很快发现,要玩旋转木马的话,怎么也得两个丫鬟来转才够力。嗯
,安全带必须要有,这玩意绝对不许大人玩。本来就是给孩子准备的。问题是,那些丫鬟年龄也不大啊。嗯,允许她们荡秋千,玩跷跷板。
秋萍的院子,成了儿童乐园了。看了一会的莺儿,眼珠子都急红了,一溜烟回了主屋:“小姐,小姐,快去看看。”崔芊芊被带过来,看见这屋子里的玩具,眼珠子也红了。
晚饭的时候,崔芊芊拉着李诚的衣袖:“儿子也要!”还没生呢,就知道是儿子么?算了,这女人想儿子想干了心。不跟她计较。“
李自成,宫里也要有这个。”晋阳小公主也开口了,李诚点点头:“回去找陛下要,派人来学就好了。臣不收钱!”小公主很懂事,也很好骗,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自己吃饭。
在李家这么大的孩子,不存在什么给孩子喂饭的。
李治很伤感,吃饭的时候提不起精神来,李诚摸摸头:“怎么了?”“
师傅,父皇和其他师傅,不会让我玩这个的。”李治表示了担忧。李诚点点头:“确实,你都这么大了,偶尔玩一下还行,时间长了不好。这样,你可以要求学骑马,射箭。等你练的差不多了,回头师傅带你去打猎。”
关于李诚的传言,终于传到了宫里。李世民听了歪歪嘴,不屑的吐出两个字:“酸儒!”
第三百八十八章 凉爽工程()
李世民可不糊涂,也不会看重那些所谓的名仕。他可不是整天呆在皇宫里的皇帝,对于那些门阀贵族做的事情,他可是心里有一本清楚的账。最令他难忘的,就是贞观二年开始的连续天灾和蝗灾,就在关中,就在眼皮低下呢。李
世民倒是更关系李治和李明达,结果得到的消息是他没想到的。李诚居然亲自动手,给俩孩子搞了个玩的地方。李明达还好点,李治那么大了,不太好吧?这
事情也就是随便想想,很快就丢一边了。只要俩孩子没事,李世民就安心了。
交易所其实最佳的地点在长安城内,但这不是怕麻烦么?首先用地就是个麻烦,再者这是新鲜事物,依托东西两市,未来会生出很多掣肘。所以放在城外,城外的野市虽然规模还不算很大,但是可以慢慢的培养。
李诚一早起来没忙着去野市,而是先去看看李治和李明达,再陪安乐玩一会,转悠着才走到武氏和金胜曼住的院子。金胜曼的身份有点尴尬,无法以官方姿态出现。武
约负责接待,差不多每天一早就带着她出门转悠。这天也是如此,李诚刚到呢,这俩就出门了。“姐夫倒是轻巧,把人带来就不管了。”武约习惯性的挖苦。
李诚只是笑了笑,没解释就往里走。就当着没看见金胜曼一般。
这个就很尴尬了,但是金胜曼毫无反应,这女人可真不简单。待到李诚进去了,金胜曼才解释一句:“二娘有所不知,当初与先生相约,带到大唐就算完的。先生大度,给送到了长安,还让住在家里。”
“原来就是客,子曰,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可是个读书人。”武约还嘴硬了一句,实际上她是在不满,最近李诚一直没来看武家的人呢。派个崔媛媛来,算个什么?两
人继续出去玩,今天约好去城内转悠,车马都备好了。
耳边少了武约的絮叨,李诚倒是轻松多了。真是没想到,没有进宫的武约,变得如此絮叨。在别人的面前话不多,到了李诚的跟前,各种不爽的吐槽。李
诚表示理解,女皇嘛,看着李诚勾三搭四的,心里舒服才怪呢。杨
氏倒是很喜欢李庄的气氛,生活设施齐备不说,地方还安静。后院几乎没人打扰她安静的生活,能够专心礼佛。唐朝佛教在北方很兴旺,佛家也确实出了一堆猛人。佛
教是外来的东西,说起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得不提一句,历史上的几次政权的灭佛。这不是在否定佛教,而是佛教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宗
教是个敏感话题,具体就不多说了,大家想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自行查资料。高
晋在后院弄个佛堂,成为了杨氏的专属领地。每天都在里头呆着,也不出门。
武顺是个能耐住性子的女子,没事陪着母亲说说话,或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点女红。李
诚回到长安,武顺进门的日期就近了,现在最大的阻碍是崔芊芊的孩子还没生下来。等着孩子生下来,这也是李诚迟迟没定日子的缘故。
李诚还没到院子门口,就遇见了几个丫鬟,立刻过来见礼,一个丫鬟领着李诚去找武顺。对于这些武家的丫鬟来说,武顺嫁入李家,那是乐见其成。运气的好能跟着陪嫁过去,能不能被李诚看上不是重点。重点是李家的规矩,年龄过了二十,就必须放出去。
李家的下女,年过十八就可以自行择偶,李家会奉送一份不菲的嫁妆。就算是嫁人后,愿意留在李庄做事也是可以的。这些条件对于丫鬟们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哪怕是买进门的,到了二十岁也能回复自由身。葡
萄架子下的武顺,眼睛一直盯着门口看呢,到了李庄好几天了,李诚一直没来看过她。武顺不是武约,李诚不来,武约敢找上门。武顺则习惯了等待,这是性格问题。看
见李诚的身影,武顺腾的一下起身,先整了一下衣衫,这才露出笑容,看着走近的男人。看着笑语盈盈,我见犹怜的武顺,李诚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起来。从
男性自尊心的角度出发,武顺这种女人才是最合适最媳妇的。强势一点的武约和崔芊芊,在李诚的心目中也不是不好,只是跟她们在一起的时候,需要提着一点小心。在
武顺面前,则比较放松了。与武顺同类的还有秋萍,她们对自身价值的体现,没有太高的要求。安安稳稳的一辈子,惠及家人子女就知足了。这
次李诚回来,只要在家里,都在崔芊芊的屋子里过夜。而且还从没有传出哪个丫鬟上了床的事情,这点武顺甚为敬服。要知道大家族里的男人,没几个 不在家里乱搞的。武
顺就有两个哥哥,虽然是同父异母,但是武元庆和武元爽干的事情,她怎么会不知道呢?家里媳妇没过门呢,就弄上了好些个丫鬟。成亲之后,在家里还呆不住,风月场里的常客。看看李诚,要说去平康坊,有的是人愿意请客不说,娘子们还未必肯收钱的。即
便如此,李诚也去平康坊的次数不多,看起来更为恋家。这个时代能做到李诚这样的男人,少之又少。毕竟不是寻常的小门小户,想去潇洒也没那个钱和地位。葡
萄架下有竹床,天热的时候呆家里气闷。李诚便在竹床上躺着,很没形象的翘着腿。武顺只要李诚来了,就一个态度,惯着他!有啥给啥,要啥给啥。一
个躺着,一个在边上伺候着,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李诚觉得很舒服。武顺也很喜欢这种生活节奏,平时说话的对象不是妹妹就是丫鬟,跟李诚聊天的时间很少。但是李诚有点好,每次跟武顺在一起,总是很有耐心听她说一些生活里的事情。
武顺的生活圈子就这么点大,能有多少有趣的事情呢?但是她说了,李诚就听着,还能接上一两句。“对了,白家姐姐又来帖子了,说是要借庄子开个娘子们的文会。”
“家里倒是不缺地方,就是这后院种的烟叶和辣椒,不像一般的人家,花园假山亭台楼阁的。”李诚觉得不是很合适,毕竟这庄子情况摆在这里的。
“郎君有所不知,这天气闷热,城里住着又闷又热,心里慌的紧。白家姐姐和其他娘子的心里,到成为随意在城外寻个去处消暑。文会不过是个由头。”武约解释了一句,李诚嗯了一声,这天确实热,武顺给他扇风,鼻尖出汗了。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你回话答应她就是,但却要等上几日,我布置一番才好待客。”李诚答应下来,武顺满心欢喜道谢。院子里没有别人,丫鬟在门口树下守着呢。
李诚看看时间还早,便起身要走,说是为文会做准备。武顺也不强留,送到门口。等
李诚走远了,丫鬟抱怨道:“郎君难得来一回,怎么不留下来。”武
顺给她个白眼珠子:“我托郎君办事,他去忙事情了。”丫鬟气道:“小姐也是的,这当口托什么事情呢?终身大事先定下个日子才是,大娘子也快生了。”
“这有啥可担心的,郎君自有主张。”武顺就这点好,对李诚充满了盲目的信心。李
诚出来先找到高晋,然后叫来一群工匠,趁着交易所在建期间,工匠人手大把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想法呢?这不是后院门口有个水塘么?平时浇水都用那些水。
李诚想着庄子后面的山上,有一股泉眼,流水成溪水。派人去弄个小水坝,把毛竹打通了,一路架起来,把水引到后院的水塘里。这工程不算很大,唯一麻烦的是毛竹。
高晋表示没有毛竹也不要紧,家里头烧陶的窑,让人抓紧烧一批管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水引到这个水塘里,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好办。需要修个水塔,架水车把谁抽到水塔里,然后用管子把水送到屋顶上。这
个管子就难办了,高晋也没好主意,边上一个工匠表示,没问题,用铜管子就好了。这
就是不是一般的奢侈了,不过李诚咬咬牙,奢侈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