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突然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又都有一种诡异的感觉。李诚这个发力点,太奇怪了。工匠啊,又不是什么朝廷大政方针,为一群工匠说出“死谏”两个字。充满了荒谬的感觉。

    最吃惊的还是李世民,差点从台上摔那种吃惊。这竖子,居然换了一种风格。

    以往的李诚是什么风格,就是不断的在正面作战的时候进行迂回,不断的在愿话题上给你衍生出新的话题,而且这个新的话题你还不得不接着。因为这个新的话,站在更高的层次。所以呢,御史台的人啊,吃了亏之后,往往没法还手。

    但是今天不一样,李诚没有先在这个话题上进行衍生拔高,直接就跳出来说“死谏”。

    “很好,大唐第一才子李自成的死谏,朕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理由了,些许工匠,为何值得如此。”李世民怒而厉声发问,工匠的重要性,他自然是知道的,不然不会专设机构管理。但是这个时代的工匠,社会地位不高,更多的是权贵的附属品。

    这种思维惯性,导致李世民就没怎么在意工匠的个人意愿。工匠等同于工具一类。

    众人把视线汇聚在李诚的身上时,都很想看看,李诚最终的下场。实话实说,没人看好李诚在这个问题上跟皇帝作对。甚至多数人都认为,李诚就算说出一朵花来,也难逃重罚。不

    省心的竖子!房玄龄已经做好准备,等下开口帮一把。眼神转向长孙无忌,正好他也看过来,两个大佬瞬间交换了意见。“

    陛下,臣在吐谷浑北海之侧鏖战之时,敌手所用箭矢,不乏骨制。臣战于松州时,吐蕃所用箭矢以青铜为主,鲜有铁制。吐蕃较之大唐,优在地利,居高临下,蜂拥席卷。胜,则四处劫掠,败,则退回高原。”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诚停了下来,臣子之中突然有人噗嗤一笑,严重的破坏气氛。李世民瞪眼怒喝:“哪个在笑?”臣子之中站出来一个阎立本:“回陛下,臣想起自成要茶喝的事情,忍不住就笑了。”一听这话,李世民都想笑,绷着脸哼了一声:“退下。”气

    氛意外的因此缓和了许多,李世民忍不住想起,当初被群臣围殴时,李诚站出来,一张嘴说的群臣哑口无言的往事。“自成,继续说吧?”不

    等李诚说话,崔仁师再次站了出来,完全忘记了方才他喷李诚欺君,李世民无视的现象。“陛下,李诚危言耸听,不可轻信。”崔仁师脑子坏掉了么?如此针对李诚。非也,他其实很聪明,只不过他现在不是正常状态。一

    个度支郎中,平时见到皇帝的机会都不多,更不要说在这种大政的商议中露脸。今天对于崔仁师来说,要做的事情就一件,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正常的情况下,崔仁师觉得无法完全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在想办法的时候,李诚来了。崔

    仁师知道李诚很厉害,正常情况根本就不敢惹李诚。但是这一次,李诚犯下了大错。在工匠的问题上,居然说的那么严重。假想敌犯错了,那还客气什么?抓住机会死怼,扬名立万,正当其时。

    崔仁师的设想很美妙,今天赢李诚一场,走出去就是赢了大唐第一才子的名臣。但

    是设想很美妙,现实很骨干。因为他忘记了一件事情,李诚从不按套路来。争产的套路,我喷你了,怼回来,然后继续对喷。“

    谁让你说话了?滚!”李诚很平静的看了崔仁师一眼,就像在赶一只苍蝇。

    “你……”崔仁师一口气堵在胸口,脑子嗡的一声,炸了。当时的反应就是委屈,太欺负人了。委屈的崔仁师,本能的向四周看看,那意思各位大佬,你们要给我主持公道啊。“

    李诚,君前不可狂言!”总算是有大佬站出来说话了,谁啊?魏征。不过魏征显得更为平静,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就像在说一件很小的事情。“

    魏相,卑职……”崔仁师找到救星,正好一番哭诉时,魏征冷冷的来了一句:“闭嘴,出去大殿外等着,叫你的时候再进来。”崔仁师一愣,他没反应过来呢,李诚很热情的来当了一回翻译:“魏相,能把滚字解释的如此清新脱俗,李诚拜服。”“

    噗嗤!”阎立本再次没能忍住,笑出声来,赶紧捂着嘴,憋着笑。但是阎立本身边站着另外一个官员却没能忍住“hihihi!”的笑出猪叫声。轰

    ,整个大殿瞬间爆出一片“哈哈哈”的笑声,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魏

    征的表情很诡异,脸颊抽搐,缓缓低头,肩膀在耸动。大殿台上的李世民,则直接把头往后扭,没法子,这帮人哪见过这么扯的解释。在段子手李诚面前,他们的笑点格外的低。

    崔仁师如遭雷击,呆呆的看着群臣,每一张脸上都是笑容,眼神里有不屑,也有同情,甚至还有怜悯的。崔仁师知道自己完了,只要当今圣上在位一天,他都没上升的机会了。崔

    仁师完全不明白,怎么会变成这么一个样子,但是他最后一丝理智还在,失魂落魄的转身,缓缓的走向大殿之外。

    李诚看看四周,意外的发现,东宫和魏王都没在场,不禁暗暗庆幸。不然就这俩的德性,前者肯定冷着一张脸,后者肯定笑的是浑身肥肉乱颤,搞不好就此崔仁师的立场就变了。李

    诚的猜测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是冷冷的一笑。李泰就是笑的浑身乱抖,要不是萧未央来了一句,殿下别不要忘记崔仁师是度支郎中。管

    钱的,李世民对李泰很放纵,钱随便花那种。待遇都超过李承乾了,因为这个事情呢,褚遂良还上奏,表示这样不好。李世民当面接受,背地里继续不变。李泰因此与褚遂良结仇。这个崔仁师正好想法,成了李泰争储的急先锋。

    这些都是后话了,此事以后再说。李世民擦了擦眼泪,转身回来,咳嗽一声。大殿上才慢慢的安静下来,众人把视线再次聚焦李诚,想听听他从匠人的角度看到的问题。“

    自成,继续。”李世民也没生气了,有气刚才都散掉了。

    “陛下,臣以为,工匠的重要性被严重忽略了。”李诚总算是以正常的语气说话了,之前你这么说,没人关注啊,只好来点狠的。李世民没说话,只是摆出聆听的姿态。李诚继续道:“兵甲器械,离不开匠人。从地域以及秉性来判断,陪嫁匠人有资敌之嫌。”魏

    征这时候微微皱眉:“自成,慎言,吐蕃乃友邦也。”李诚也没再闹了,而是抱手正色道:“魏相,某种意义来说,大唐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潜在的敌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

    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李诚再出金句,现场一片肃静。便是台上的李世民,也都微微的坐直了身体。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唯独没人这么总结罢了。李

    诚还在继续:“当前事,大唐强而周边弱,然则以后呢,一百年,甚至更远的将来呢?远的不说,大唐现行的府兵制,当下已经举步维艰了。诚此言,非为抨击,而在陈述一个事实。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也。”

    现场静悄悄的,呼吸声都听的很清楚,李诚突然丢出来一个话题,把大家给吓住了。没人敢于在说话,因为台上的李世民,突然换了一个人,面目凝重,眼珠子有发红的迹象。“

    自成跟来,散了吧,和亲之事,明日再议。”李世民很果断,挥手示意散伙,起身走人。群臣鱼贯而出之前,都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李诚,一种不好的感觉,在每个人的心头滋生。李诚,这是又要干出什么大事来么?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易后难() 
李诚悠悠叹息一声,缓缓的跟着等着他的太监去了。李世民疾走如飞,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李诚倒是不紧不慢的,缓缓而行。绕过两仪殿,看见了皇帝读书的甘露殿。大

    殿正门下的台阶边,徐慧站在那里,平静的看着李诚走近。李诚微微欠身抱手:“见过贤妃殿下。”徐慧欠身回礼:“陛下在等着先生。”从称呼上看,李世民态度还算好。

    李诚信步往往里走的时候,徐慧没有动一下的意思,李诚只好停下脚步。徐慧一脸正色,深深道福:“先生为国不惜身,妾身敬服。先生不必惊讶,徐慧仅以自身言。”什

    么意思呢?我现在不是徐贤妃,我是一个寻常女子,所以自称妾身,没毛病。“

    过誉了!”李诚微微欠身,迈步往前,徐慧侧身后退,让开道路。

    这女人,有意思,还真的有心怀天下的女人啊。难怪,能得李世民的宠爱。

    今天的朝会等于是李世民强行终止的,原因就是李诚说了一句“府兵制快执行不下去了”。这话,很吓人!满朝文武,当时都吓的失声了。这李诚,真是不开口便罢了,一开口,吓死人的节奏。李

    世民一直觉得,李诚就是个小滑头,比泥鳅都滑那种,但是今天这个印象被彻底颠覆了,李诚不是小滑头。前提是他面对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对的是国家兴亡的问题。

    回来的路上,李世民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后,再回忆过去,发现这个结论没毛病。今天的事情,最初是和亲的陪嫁,但是李诚却引出一个工匠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个老问题,李诚很早以前就提过了。随后提出的府兵制问题。也

    就是说,李诚心目中,府兵制和工匠这两者是等价的。这么一个结论,太荒谬了。但是李世民又发现,这是唯一的解释,否则无法理解,李诚为何会抛出府兵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关系到的不仅仅是皇帝,还关系到天下士族。

    李唐王朝怎么来呢?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士族的支持。这是李家王朝的基石,同时也是掣肘。天下没有白来的好处,得到的同时必须付出。有的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但是不会说出来,唯独李诚给说破了。就

    冲今天这一句话,李世民心里给李诚打了一个烙印,竖子,忠臣义士之说,不虚也。这

    要不是忠臣,这天下哪里还有忠臣。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是忠臣么?是

    !但他们比不了李诚,他们不敢说出那句话。看

    见李诚进来的时候,李世民有一种越发强烈的感觉,竖子,真拿自己当朕的子侄了。无怪别人都在讨好太子和魏王,此子却与雉奴、兕子为善。该因此子明了,此二者乃朕之最怜也。人,还是比出来的。

    “竖子,大殿之上,口出狂言,作死耶!”李世民板着脸,语气却不凌厉。李诚懒洋洋的朝李世民抱手:“陛下,给口茶水喝先,说那么多话,口渴的很。”说着一点都不客气,自己动手,搬个墩子坐下。

    李世民笑骂:“没个正经的竖子!”说完靠着椅子背,看着李诚时心里那个贴慰。

    徐慧带着两个宫女进来,一杯茶端给李世民,一杯茶端给李诚。

    李诚一点都不客气,端起来喝一口,左右看看要放下茶杯,边上的宫女把手里的托盘送到身前。“真是的,弄张茶几很难么?非要让人站在边上端着茶杯,显得自己很有地位么?”李诚放下茶杯,同时吐槽。李

    世民听了瞪眼看过来,徐慧在一拍噗嗤一声笑了,李世民回头看看徐慧:“爱妃,回头让人去自成家里,把他的茶几端来放在甘露殿,以后他来了专用。”

    “小气!”李诚再次吐槽,李世民这次也不生气了,呵呵一笑道:“竖子,死字怎么写,知道么?”李诚听了小拇指掏掏耳朵:“不知道,我读书少。”“

    噗嗤!”身边站着的宫女笑的身子打颤,茶杯差点从托盘里掉下来。

    李世民目瞪口呆,随即也笑了出来:“好好,不跟你生气。说吧,为何在殿上说那话?”

    “还不是被陛下和群臣给逼的么?”李诚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李世民都给震的身子一颤,稍稍停顿,眼睛慢慢的圆了:“何出此言?”

    “道理很简单,在臣看来,府兵制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缓解的,但是工匠的技术外流,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两者对比,重要性相当。陛下也好,群臣也罢,都觉得工匠就是一群会说话的工具,臣只好铤而走险了。”

    李世民缓了缓自己的呼吸,看着李诚慢慢道:“先说府兵制,如何解决?”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却会不断的上升,这是矛盾之一,其次是士族权贵,土地兼并,此举与朝廷的府兵制相悖,矛盾之二。朝廷的税赋收入与自耕农的减少,矛盾之三。”李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条例清晰的往下说。“

    好了,不用往下说吧了,朕都明白这些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