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诚想了想,点点头:“好!”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低声道:“船舶司的事情,自成还是不要轻易表态为好。”李诚一愣,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老匹夫面色如常,看不出深浅。

    “回了。”李诚信步往回走,步履徐徐,心里琢磨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诚似乎明白了原因,这帮人是不想交税啊。海匪的保护费,怕是暂时只能忍着,将来一定会找回来。这些人啊,吃人不吐骨头啊。

    李诚仿佛看见,等到这些人在海贸中获利之后,强大了起来,联手去剿灭海匪的场景。不过这个机会怕是不会有了,别的不敢说,水师的权利,打死李诚都不会放的。

    殿内李世民已经回来了,众位大臣也都在。李诚笑嘻嘻的摸出奏折,双手举起:“陛下,臣有本要奏。”李世民一看李诚的架势,就知道大太监的谈话奏效了。赶紧让人接过去,打开一看,没一会李世民的脸色阴沉,就像骤雨来临之前的天空。

    群臣都在观察,发现李世民的表情变化,脸色不好看的人可不少呢。“

    自成,奏本朕看完了,你跟各位爱卿说说吧。”说着转身递给边上的记录人员:“抄几份,给各位爱卿都拿回去好好看看。”李

    诚起身,没有笏板,朝四周连连拱手:“陛下,各位上官。自登州开海以来,朝廷获利不少,民间也多有收获。这是好事,但也存在隐患。高句丽敌视大唐久也,其兵民彪悍,地势险要,前隋三征不得胜,致内乱四起,江山易主。”李

    世民开口打断道:“行了,别说废话,说正题吧。”李

    诚正装的爽呢,被人打断了如鲠在喉,不悦的直接抱手:“臣无话可说。”说着转身回去,看着要坐下了。李世民脸气的涨红,怒道:“李诚,欲欺君耶。”这

    罪名可不小,李诚只好转身回来:“陛下,奏本上写的很清楚,海贸以来,多有奸商走私违禁物品,上至铠甲,下至弓弩。此资敌之举,不可不查也。”李

    诚说完了,一抱手,回去坐下,现场气氛达到了冰点。这脓包挑开了,等于是李二同志需要刀捅人的时候,李诚把一把磨的锋利的横刀塞他手里了。

    来吧,看谁敢来,谁来李二都是一刀过去,血溅当场!

    傻子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给李二捅一刀,谁敢?谁特么的敢?李

    世民就像一头受伤后愤怒的熊!你们要海贸,朕给了,你们要船舶司,朕给了。但是你们还要走私违禁品,朕,不能给。好

    几位宰相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船舶司的问题,主动权彻底的丧失了。房

    玄龄又一次用惊骇的眼神扫了一下李诚,这就是来自他的报复么?如此血腥的开局!

    没错,就是血腥。李世民必然要对船舶司大开杀戒,原因很简单,水师在李诚的手里掌握着,最便利的走私违禁品渠道,就是船舶司。

    “查,彻查!着刑部、大理寺有司,派干员赴登州彻查。相关人选确定后上报朕。”李世民说到这里,转向李诚道:“李诚,借朕几个账房如何?”

    李诚无奈的站了起来,这李二真是太能坑人了。这顺手一拽,没法子只能往里跳。不过这次李诚跳的心甘情愿,不能总是藏锋守拙吧?得让人知道李诚不好欺负。

    “陛下慧眼,要说做账查账,臣称第二,天下没人敢称第一。船舶司的账,臣一定让人差的水落石出,明明白白。”李诚很干脆的接了下来。李

    世民露出欣慰的表情,脸色依旧严峻道:“诸卿还有事要奏否?”言下之意,没事就散朝吧。李诚又一次站了起来,朝李世民抱手:“陛下,臣李诚有事要奏。”这

    又是要干啥?刚给李世民递的刀子,难道还不够么?要知道,彻查令一下,船舶司至少有一半的官员要跳海啊!难道,还嫌血流的不够多么?

    群臣的眼神里带上了火气,即便是一直没有什么动作的魏征,这一刻也突然瞪圆了眼睛,目光严厉的盯着李诚,更不要说其他人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只是小朝会。真要是大朝会,那是要翻天的。

    然而再次站出来的李诚,一脸淡然,接着之前的奏本,气势,一往无前!“

    咳咳!”有人在使劲的咳嗽,谁啊,马周。不过他的咳嗽是真的,连续激烈的咳嗽,脸都涨红了。身边的官员赶紧帮忙顺气,好一阵才缓和下来。“

    马中书,身体不好就回家歇着嘛。朝廷大事多了,一时半会忙不完的。”有人阴阳怪气的说话,谁在说话?侯君集!今天的议事,涉及归还焉耆土地、人口、牲畜之事。侯君集故而列席,也没怎么发言,这会跳出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侯君集这个时候说这个话的意思。这家伙是真的狂,甚至都不把李靖放在眼里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他还是有服气的人的,这个人就是李诚。

    马周的咳嗽,打断了李诚的奏本,尽管他是真的身体不适,但是侯君集依旧在挖苦他。很简单,马周是被李诚的奏本惊着了,所以才会身体不适咳嗽。

    侯君集又怎么会看不出来,李诚在冲人露出獠牙呢?一直等机会报答李诚,侯君集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言下之意,生病就回家养着。

    马周被挖苦了,却没有生气的意思,这时候也顾不上了,真的很担心,李诚会说出什么更惊悚的话来。摆摆手的马周,喝了一口水:“周,无事。”

    不管怎么说,李诚上奏的节奏,看起来被打断了,刚才的气势也被打断了。李

    诚淡淡的看了一眼马周,谁能想到呢?贞观群相,出身不外四种。皇族,关陇集团,山东集团,江南文人集团,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大体上看,马周是帝党。但

    马周也是一个臣子,传统士大夫的节操左右他的思维,前朝急速崩溃,告诫他。君权,必须存在掣肘。所以,就算是帝党的马周,在某些时候,也有站在君权对立面的时候。随

    着贞观大治的格局形成,皇帝李世民的权威日渐高涨,正值年富力强的李世民,已经很难被臣权制衡的时候,马周频频的做出举动,告诫君王。废除世袭、提倡借鉴、约束藩王,这些思想都与李世民的想法是对立的。马

    周是一代名臣,对于贞观之治有着巨大的贡献。此时此刻,马周有他的担心,担心李诚用力过猛,导致稳定的朝局出现巨大的动荡。他相信,李诚有这个能力。很

    简单,揪住船舶司的事情不放,穷追猛打,就很符合李诚对利益诉求。以前李诚不站队,还算比价好拿捏的,现在李诚站队了,接着君权的威力,无疑是天下最锋利的钢刀。

    这把刀一旦出鞘,必将所向披靡,席卷天下。轻则登州一地血流成河,重则整个朝局的框架都将被动摇。马周不希望看见整个的局面,激动之下,身体本来就不好,剧烈咳嗽来了。“

    自成,继续奏事。”李世民当然不会停止今天的议事,把李诚叫来,又让大太监去谈条件,怎么可以如此轻易的罢手呢?李

    诚咳嗽一声,环视一周,在众人不安的眼神中,缓缓开口:“陛下,每年科举之时,多有寒士,居山中寺庙,居市井陋室,每日辛苦以求温饱。如此,哪来的时间读书?”

    嗯?这话题,好像风格不对啊。所有人都奇怪,也有人心里生出了不妙的感觉。马。。

    周也是感觉奇怪的人之一,但是他从李诚开口之后,突然心安了,露出微笑。

    魏征则不然,他的不安是真的很强烈。岑文本、杜淹之类出身好的宰相,心头也是不安。“

    臣请陛下设寒士馆,低价向来京科举的寒士提供住所,免费借阅书籍。如有必要,还可以向这些寒士提供一个工作谋生的机会。长安寒士馆,可以为试点,将来向天下推广。正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

    诚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马周已经激动的站了起来,抚掌赞叹:“善,大善!”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魏征闭上了眼睛,长孙无忌的眼神阴晴不定,房玄龄则不断的用手指轻轻的敲击椅子的扶手。更多的人,则是露出了惊慌之色。

    很明显,此举一出,天下寒士之心,尽归陛下。

    君权为后盾,大义在手!李诚,果真是最锋利的钢刀。

第四百九十七章 旷古绝今() 
这一刀是奔着筋骨去的,这一刀,太狠了。追

    根溯源,这是教育的问题,这是话语权的问题。自

    古以来,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可谓极少数。为什么,资源极为有限。站

    在皇帝的角度看,总不能让一个文盲来做官,协助他的统治吧?

    把持教育资源的人都是那些人呢?结论很清楚了。回到统治者的问题,皇帝只能用的人出自哪里?绝大多数出自门阀、士族。还有站比例极小的寒士,比如马周。寒

    士,也是士,也是读书人。因为各种原因,家道中落,还有就是一些后起地主豪强,他们的子弟通过读书,获取政治上升的渠道。印

    刷术的出现,解决了后起地主豪强子弟接受教育的一些问题。这些人通过科举这个上升的通道,逐步的进入政坛。

    寒士的情况就更为糟糕了,他们一些人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很艰难。

    李诚的奏本,就是要给这些寒士解决一定的问题,帮助他们加快前进的步伐,为陛下凝聚人心。可千万不敢小看这个建议,一旦以圣旨的形式昭告天下,李二的威望讲达到新的高度。能够到长安来参加科举的,可都是来自全国的精英。

    科举,给了他们上升的通道,生活上的自助,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外力的束缚。

    这么说吧,人才这种东西,皇帝需要,士族、新贵同样需要。那么,争夺吧。

    占据君臣大义的李世民,开了寒士馆,别的集团还怎么更他争?毫无悬念的事情。李

    世民笑了,满意的看着李诚:“朕准了!以内府之资助学帮困!”一

    心要做天可汗的李世民,这一刻发现距离真的不远了。如果是以前,李世民还会犹豫一下,毕竟口袋里没钱啊。内府的库房穷的能跑老鼠了,现在不一样了。有

    盐、糖之利,足够李世民做好这个事情。这时候李世民有个最强烈的感觉,有钱真好!

    做到这一步,李诚其实觉得还差的很远,现代社会的义务教育,才是李诚最终的追求。不过这一步估计李诚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太难了。天下太大了,人太多了。

    但是局部的义务教育,李诚还是有把握的,至少在长安,在登州,还是能做到的。

    现在不过是接着李世民的手,走出第一步。当然李世民不是这么想的,寒士不是贫民,寒士也是士,寒门之士。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

    “自成留一下,散朝吧。”李世民一言而决,小朝会结束了。

    李诚倒是想走,李世民发话,只能留下。跟着李世民到了甘露殿,没有外人的时候,李世民才露出笑容道:“竖子,今日做的不错。”

    李世民很开心,李诚今天的两件事情做的,李二赚大了。船舶司那边,别看内府没法伸手,但是李世民现在可以接着彻查的机会,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毫无疑问的是,肯定是寒士。跟三大集团好无关系,如此以来,船舶司的收入就有保证了。李

    诚倒是很淡然,也没觉得有什么可高兴的,距离他的愿景,还差的很多。“

    陛下,船舶司提举,三年一任为妥。”李诚果断的建议,这个位置绝对不能长期在任。历史上的唐朝,也出现过市舶司,那是在唐玄宗士气的事情了。李

    诚的出现,导致了船舶司的提前出现,这个职务不仅仅关系到海贸,还关系到官营的造船业务。可以说烫手的很,不过当初设置职务的时候,李诚去了高昌,什么话都没说上。李

    世民秒懂,这位子太肥了,在这个位子上呆三年,稍微做点手脚,就是一辈子的享用。“

    可,还有呢?”李世民露出探究的眼神,希望从李诚这里得到更多的办法。

    “官员三年一调任,但是吏员不行。这个衙门,贪腐太容易了。怎么办?严刑峻法,加强监管,提高待遇。”李诚本想说退休金制度的,想想还是没提。这年月的平均寿命摆在那里的,退休金制度根本没有可行性。

    李世民听了面露为难之色,李诚淡淡的看他一眼:“陛下要做仁君,臣能理解。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就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即便是陛下,也不应该干涉法律的执行。”“

    怎么?自成是法家?”李世民跑题了,反问了这么一句。李诚一头的黑线,摇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