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问你个事情。”李世民追了出来;“陪朕走走。”
一前一后,沿着小径漫步,枝头树叶枯黄,不时飘落。
“解州的事情,你怎么看?真是上天的警示么?”问题来的很突然。
李诚没打算说实话,点点头:“应该是吧。”李世民点点头:“是啊,真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朝廷的稳定与否,主要还是看自耕农的多少。陛下,不可不察。”没有别人的实话,说两句真话是没问题的,现在的李诚是有立场的。
“说的轻巧,古往今来莫不如是,积重难返啊。”李世民叹息一声,李诚没吭声了。
这天就这么聊死了,李诚总不能说,黄巢起义了解一下。真说了,能被砍头啊。
“是警示,也是机会啊。自成大才,朕幸甚也。”李世民自嘲的笑了笑。
李诚的谋算摆在桌面上,有点脑子都能看的明白,但是借着所谓的天谴,大势已成,盐务推动滚滚而来,任何人想阻拦都是螳臂当车。
不着急处理解州的事情,目的是为了不激化矛盾。这是阳谋,堂堂正正。
“陛下圣明,为上者,就是要行正道,叫天下人挑不出毛病来。”李诚又拍一记。
李世民忍不住又笑了:“竖子,大殿内不知道多少人记恨呢。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盐务一道,顺势而为,借天明而行大道,谁人能挡?”
李诚很想吐槽,神特么的天命,那是黑火药。不过这话打死都不能说,只能顺着李世民的话来:“陛下天明在身,盐务一定,大唐三百年基业稳了。”
“朕自然无忧,然则后代君王,未必能有朕得自成相助之幸。”李世民有所表示。
“陛下过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事情,谁能知道么?陛下要做的是,留给后代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还有与时俱进的理念。”
“时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前进。别人可以浑浑噩噩,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为君王者,必须要有放眼天下的胸襟。不求看一万年,但求看到五十年。”
对于李诚总是能吐出金句,李世民已经麻木了。听到这里,站住回头看一眼李诚:“自成能看多少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希望有个好答案。
李诚停下脚步,稍稍沉吟,一点都不谦虚的来一句:“三百年吧。陛下打下的基业,足够子孙后代挥霍三百年的。”
“姜子牙保周八百年,张子房兴汗四百年,自成不敢自比么?”李世民调笑一句。
“读书人最喜欢胡说八道,功劳都算到姜子牙和张良的身上,别的臣子都白忙活了?任何一个朝代,其制度总是会契合当时的情况,时过境迁,制度却不改革,问题就一定会来。”
“呵呵,自成有万世之策乎?”李世民的眼神里闪动着的异彩,盯着李诚。
“怎么可能?治理国家的关键,不外与时俱进,万万不能墨守成规。说什么看三百年,都是臣在吹牛的。”李诚也忍不住笑了笑。
“呵呵,朕知道了。回大殿吧,最终的计划,还是要自成帮忙看一看的。”
“陛下,臣还是不看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臣已经很过分了。”
李世民平静的看着李诚,想了想,点点头:“好,朕准你告退了。”
没走多久,李世民在身后喊一句:“自成,李氏出产的水泥,朝廷要采购,能不能便宜的?”李诚头也不回,加快脚步,最后直接小跑,然后快步跑。
李世民目瞪口呆,好一阵后忍不住哈哈大笑。皇帝的心目中,李诚是个顶尖的人才,但是这人的,要是没点缺点呢,皇帝还真不放心使用了。李诚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
贪财好色,这是李诚的标签了。至少皇帝是这么看的,关键这家伙还懒政,没啥野心。
这样的人才好放心使用啊。李诚跑的没了影子,李世民也笑够了,缓缓转身时微微皱眉,好像朕忽略了一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没有答案。
出门找到李山,快马加鞭回到平康坊,李诚发了帖子,请了七八个有名的娘子来陪酒。在平康坊里荒唐了五天,李诚被人用牛车送回家,喝的烂醉,在牛车上打呼噜。
整个平康坊的人都知道了,自然整个长安都知道了。李诚在平康坊花天酒地十日,前后有三十八个出名的娘子被一亲芳泽。可惜现在不是春天,不然李诚真的想喊一嗓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十日睡遍长安花。嗯,夸张了一点,文学创作嘛。
怀贞坊的家中,李晋连滚带爬的出迎,李诚依旧是醉醺醺的,被扶回后院的时候,门口戒备森严,四个老卒把人都撵了出去,这是个单独的小院子。
“家主,人都安全了,事情很顺利,遇见的都是一些小麻烦。”李晋说话的语气发抖,看着李诚的眼神里全是一种无上的虔诚和崇拜。这哪是在看人啊,是在看神啊。
李诚随意的摆摆手:“安全回来就好,让人都回来了么?”
“回家主,回来了一半,还有一半的人走雁门关,经幽州转道南下齐州,然后再走水路回来。胡汉三是老手了,不会出问题的。”
李诚缓缓的松了一口气,摸着下巴想了想:“出动的人还是多了一点啊。”
“家主放心,去的人都是李庄的本地人,家人都在庄子里。”
“我知道,人心难测啊!算了,盯紧一点,短期内不要出问题就行。那一处地方,废了就废了,不要留下手尾。”
第五百一十九章 又失望了()
“家主,那是可天雷……”李晋的声音在颤抖,充满了恐惧。这是在暗示李诚,灭口!
“我知道你的心思,我李诚不是背信弃义的人。你不要再说了!”李诚毫不犹豫的拒绝。
李晋的心态有点矛盾,觉得这样的家主确实很好,但是不够狠心的话,难成大事。
李诚又道:“你觉得我不够狠心么?愚蠢!我李诚搞出来的东西,这天下谁有能耐识破?”
本来低头说话的李晋,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李诚脸上充满了不屑的意味时,顿时觉得自己确实蠢。连天雷都能引来的家主,根本就是神人啊。“
是!家主,小的愚昧!”李晋赶紧低头作揖,李诚随意的挥挥手:“下去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记住,管住自己的嘴,看好其他的人的嘴,谁要是话多就做哑巴。”
声音不算大,但是很有威慑力,李晋吓的腿一软,还是头一次感受到李诚释放的压力。
是夜,城外南山之中,一处农舍起火,火势太猛,熄灭之后只留下一地的灰烬。
解州,城外十里,刺史丁猛率部迎接。李义府只带了四个随从,一辆牛车,算是轻车简从。与前来迎接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非昔比,李义府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七品御史。
钦命在身的御史中丞,对外宣称巡视河东。前日长安快马追授陛下手谕,彻查解州盐务,必要时可调动一道府兵。这个权利可就不得了了。丁
猛在长安自然是有根基的,李义府的来历已经提前有人快马通报,这才有了出迎十里。
李义府没等进入解州城,便下令解州都尉,调府兵二百,协助彻查。这家伙胆子够肥,天子手谕是让他必要时可调动府兵,李义府上来就动用了手谕。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没法相信解州府的人。调动府兵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有保证。胆子再大的地方豪强,也不敢在府兵的保护下动手伤了御史,那等同于造反。
怎么说呢?李义府这个安排的原因很简单,怕死!先给自己上一道保命符。
河东士族的名声可不那么好,李义府是真的担心会出事。毕竟是盐的事情。有
了安全保证,李义府带着府兵在解州肆意乱窜,借口是调查所谓的天谴。一开始李义府还带着怀疑的心情,但是走了一圈之后,信了,真的有天谴。每
一个现场都显得很不规则,就不是人为能制造的结果。走访人群也一样,都说是天谴。整个解州城的口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场天谴。有人作恶太多,老天爷警示了。李
义府看来,丁猛是个很有能力的刺史,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后,解州居然没乱。一切都还是那么仅仅有条,当然这仅仅是李义府看见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则是整个解州上下的行为。
突然出现的天谴,震惊的不仅仅是一个解州,而是快速的蔓延到整个河东道,甚至更远。整个河东道但凡是与盐有关联的士族豪强,无一不胆战心惊。
都不用丁猛操心太多,地方豪强主动团结起来,维护地方安定。他们比任何人都担心乱局的出现,担心引发民变,朝廷军事介入。真的那样局面就没法收拾了。
李义府的巡察毫无疑问一无所获,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乱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堆满仓库的解州盐,一粒都没有往外运。市面上出现食盐紧缺的现象。
换成以前,朝廷早就着急上火了,市面上买不到食盐还得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市面上的食盐价格,意外的没有滋生太大的波动。一直到天谴过去十天之后,盐价开始飙升。长
安城一斗盐的价格升到一千文,李诚预判的局面出现了。由于之前马周有所准备,解州天谴之后又及时应对,第一批海盐在盐价飙到一千二百文一斗的时候运到了长安。
一场可能出现的风波,因为海盐的及时运到,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长安的影响不大,河东、河南两道的影响却不小,盐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
坐镇洛阳的马周及时做出反应,大批海盐自洛阳上岸,辐射黄河以南。李
义府在解州也没闲着,接到长安指令,紧急抽调府兵,运输解州方面的食盐。一
场风波渐渐消弭,造成的影响不算太大。事实证明,仅仅靠海盐,并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一个是产量本身的问题,一个是运输的问题。天
渐渐的凉了,解州天谴的风波也渐渐的过去。李诚人在长安,除了大朝会之外,没事就躲进少府监,难得的尽职。秋
风秋雨凉意深深,少府监的冶监上下,去依旧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总算是停下了,李诚摘掉耳朵里的棉花,看着马尿里捞出来的手工轴承,不顾上面的骚味拿手上。沾
了油之后,抬手转动,不过两三圈就停了下来。李诚又一次失望了,这玩意甚至连次品都算不上。而且还是手工制作,效率低的感人肺腑。
“当初为啥要学文科啊!”李诚不禁深深感慨,随手丢给身边的工匠。李诚看来很垃圾手工制作轴承,落在匠人的手里,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别
看这玩意一个熟练工匠三天才能做一个,但是这个工匠已经非常的震撼了。都是老工匠了,很清楚这东西能发挥作用。实际上这玩意的外观很丑,黑不拉几的。这
个轴承最大的贡献在于思路,可以说解决了工匠们的很多问题。现在的车轮都是木制的,李诚一直在想法子用铸铁车轮。这样一来就必须解决轴承的问题。李
诚带着工匠忙活了半个月,才做出了十几个不知道该不该叫做轴承的。当
然李诚也不是一无所获,为了制作轴承,李诚不得不面对又一个问题,那就是度量器具。所以李诚先做了一个游标卡尺,当然精度非常的让人伤心。这
个用青铜为原料的游标卡尺,在李诚看来只能算是凑合,但是工匠们依旧惊为天人。
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风()
如果有重来的机会,一定不会再选择文科。懊恼么?未必,其实就算是学理科,穿越之后也是白瞎的情况为主。现代人学到的知识,是积累总结后的精华。
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没有用武之地。这就是穿越者必须面对的现状。
积累就像是蜗牛,一点一点的往前爬,穿越者的优势就是知道方向,不会跑偏。但是想到这是人类几百年的积累,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真是少的可怜啊。偏偏李诚还不那么勤快!
不管怎么说,做一点算一点。
李诚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只是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背着手离开少府监的时候,门口有人在等着他。马周冲着李诚抱手,作揖!
“周特来拜谢自成!”面对马周这的举动,李诚笑了笑:“马相客气了,洛阳事了么?”
“哪有那么快,不过局面稳定下来了。以前把事情想的还是简单了,海盐并不能完全取代解州盐。官营和私营,应该可以共存。”马周语出惊人。
“说到底,还是君臣之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