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仁义无双”的大耳贼做了皇帝。
良久的沉默后,权万纪终于开口:“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看起来是在提问,其实他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希望李诚帮他说出来。毕竟李诚之前已经下了定义,李佑必反。
“权长史,诚以为,不妨上书一封,你我留下来等待长安的旨意,再做定夺。”李诚是和很“善解人意”的人,所以开口帮忙说出了权万纪想说的话。权
万纪松了一口气,笑的很勉强道:“如此,甚好!”
李诚笑了笑,心里送他一句话:矫情!士大夫的矫情。通俗的来说就是口嫌体正直!
一骑飞至长安,过灞桥,入城门,直奔皇城。
权万纪和李诚联名上书,送到君前。这份上书自然是权万纪的手笔,但去是按照李诚的意思来说的,不能完全陈述一个事实,那样会出问题的。
所以,李诚的有意而为之,在权万纪的笔下,变成了归途巧遇权万纪被追杀,李诚带着部曲出手驱走凶徒燕泓信、燕泓亮兄弟及其部众。“
臣有负圣恩,诚惶诚恐,特上书求陛下定夺,继续赴京请罪于君权,或留守待罪。”这句话才是权万纪这份上书的重点,大白话的意思就是:陛下,你儿子要弄死我,被李诚救下来了,接下来您给个准话呗!李
世民看完上书,再看看李诚和权万纪的署名,手都在发抖, 这是给气的。一个王爷,敢动手杀皇帝派遣管束他的长史,这是要造反啊。这是李世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群大臣看完是份手书后,也都一脸的沉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问题。这个李自成怎么回事?咋么走哪都有他的事情呢?李佑追杀权万纪,怎么就被他给救了呢?这也太巧了吧?是不是巧合的问题,没人敢开口问。“
陛下,可令李诚与权万纪返回齐州,拿下李佑,押送进京交由圣裁。”长孙无忌还是很了解李世民的,手书里没有说李佑造反,说明还有挽回的余地。毕竟是李世民的亲儿子,下场太凄惨的话,皇帝的面子放不下。
关键是现在京城里的两位闹的也很热闹,现在李世民一脑门子官司这里。长孙无忌的建议,无疑是在顾及李世民的脸面,可谓对圣心了然。
李世民听了可谓正中下怀,这事情还是要交给宗室来处置比较妥当,这其中需要顾及的东西很多,李世民的脸面不说了,还有皇室的脸面,宗室的脸面在里头。
“等一下,臣请陛下三思,若齐王谋反,李、权二位该当如何应对?”站出来说话的是褚遂良,这家伙还是有点生猛的,把别人不敢说的话说了出来。
其实在场的大臣们心里都很明白,李佑造反几乎是定局了,不可能束手待毙的。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李诚和权万纪怎么调动兵马?没有兵马怎么平叛?这
年月,如果不是外敌入侵,原则上想调动兵马是需要圣意的。就算是水师的陆战营,李诚想调动出登州,那也是要有圣旨才行的。
第五百四十章 因为那个人是李诚()
“取舆图来!李诚和权万纪在哪?手书中可有细说?”李世民站了起来,走到中间的大桌子上。内侍进来铺开齐州舆图,李世民瞄着地图不说话。
“李诚有密奏一份……”大太监犹豫了一下,李世民抬头瞪眼:“念!”“
臣李诚君前叩首……,今恐齐州有变,驻留山茌,静观其变。恳请陛下速派能员,以免事变波及过甚……”主要内容才会被人记住,其他的废话都被略过了。“
好个李诚,一身是胆!”李世民盯着舆图,拍案高声赞。
两次泰山封禅被阻挠后,正在为第三次泰山封禅做最后准备的李世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节外生枝。毫无疑问,李佑在齐州的事情,如果能把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正好顺了李世民的心。最好是派一个钦差进城,李佑束手就擒。
那么李世民担心什么呢?担心李佑扯旗造反,这样一来泰山封禅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李世民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着秋高气爽的时候出门,上泰山装波一。这
时候仔细的看舆图不难发现,李诚存在的位子,为朝廷控制事态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为什么要赞李诚呢?因为山茌的位子距离齐州太近了,这样李诚所承担的安全风险无限放大。李佑不造反就算了,一旦造反呢?还
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说清楚的,李诚的存在给李佑制造了压力,有外力的因素存在,李佑未必就敢于冒险造反。或者说,李诚正在试图给李佑制造压力,迫使他不敢铤而走险。站
在李世民和众位大臣的角度看,李诚的处置可谓做到了完美。换成一般的大臣,首先想到的就是逃离的更远一点,站稳脚跟了等待圣裁。完全没有必要留在山茌冒险。尽
管任何看来,区区一个齐州造反跟找死没有区别,但是人总是要趋利避害的。只有李诚做出了冒险的决定,最大限度的给李佑制造压力。
综上所述,李世民对李诚的举动表示赞叹,同时也得出一个可能性最大的判断,李佑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朝廷派出的钦差一到,问题迎刃而解。“
有自成在山茌,齐州事不足为患矣!”长孙无忌抚掌笑道,一脸的欣慰。李
诚滞留山茌不动,不单单是李世民放心了很多,小朝会在场的群臣也多都有安如泰山之感。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个人是李诚。就是这么盲目的信任!
当然也有人是脸色难看的,比如李承乾和侯君集,就努力的控制表情变化。这李诚真是太讨厌了,怎么哪都有你啊?你救下权万纪就算了,为啥留在山茌不动呢?李
世民决定派李绩前往齐州去搞定李佑的事情,不曾想李绩这边还在准备出发呢,连夜一道手本又进了长安。城门关闭,信使坐着箩筐吊进城后,抱着徐贤妃睡觉的李世民半夜被叫醒了。一脑门子的火喝问:何事如此紧急?
大太监站在帷帐五步之外,低声汇报:“陛下,齐王杀太守韦文振,反了。”咚
的一声,李世民从榻上掉了下来,哧溜爬起来,眼睛瞪圆了看着大太监:“当真?”
大太监腰弯的更低了,下巴都快到膝盖上了,双手捧着手本:“权、李二人急奏!”这
个手本权万纪和李诚第二天发出来的,但是事情紧急,速度更快一点,所以才能在第一份奏折当天夜间送到,这是十万火急的消息,丝毫不敢怠慢。
李世民仔细的看完奏本,气的双手想撕掉奏本,想想还是叹息一声放下道:“传旨,宣长孙无忌、李绩……”李世民一口气把一干宰相都折腾起来,紧急商议大事。一
帮大臣那个苦啊,半夜睡的正香呢,家门砸的山响。连夜告辞身边的女人,穿戴整齐进宫商议大事。其实李世民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唐朝的圣旨不太一样。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这点看唐朝圣旨的开头就知道了,“门下”。
这是由制度决定的,李世民要发兵平叛,就得有圣旨,要下圣旨,就得有三省主事在。这一套程序,目的在于制衡君权。这也导致了历史上有的皇帝嫌麻烦,用了一些听话的宰相,也就是所谓的奸相。李义府也好,许敬宗也罢,后来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好。
这些所谓的奸相,根子都在皇帝那呢。皇帝需要听话的宰相,才会让这些人上台。当然了,这些奸相的能力也是很强的,这点不能质疑。说穿了就是宰相和皇帝之间的斗争。司
马光的资治通鉴黑唐朝这些宰相,那是立场问题。宋朝是垂拱而治,文臣当权。皇帝,喷你一脸口水你也得忍着。一
堆大臣纷纷赶到,看了权万纪和李诚的急报之后,脸上表情各异。有激动者,有平静者,有瞠目结舌者。别人不说了,李世民是无法理解李佑,谁给他的信心造反的?“
事已至此,诸卿可有定见?”李世民使劲的揉着太阳穴,头疼的厉害。这老流氓现在全靠金丹撑着他的风流快活,这玩意吃多了能有个好?身体机能急剧下降。一个没休息好,什么毛病都来了。好在李二的底子还算厚实,不然也谈不三征高句丽。
“着李绩调兵征缴吧。”诸位大臣没有说话,李世民只好自己开口了。
“臣遵旨!”李绩赶紧出来领命,本来是去走马观花的,现在变成带兵平叛了。
“陛下,臣以为可下旨一道,着李诚、权万纪便宜行事。”长孙无忌来了这么一个建议后,李世民费解的看着他:“此话怎讲?”长
孙无忌拱手道:“臣以为,权万纪或无所作为,李自成必不能坐视叛军做大。”
李世民一听这话,琢磨出味道来了。李诚是谁啊?这货的能耐大了。浮图城下,几十骑就敢让人投降的主,别看他手里没有调兵的权利,有几十号部曲,恐怕就能牵制住叛军吧?
“陛下,臣以为可行,李尚书调兵遣将,总是需要时间的。”褚遂良表示支持,这家伙对李诚的感情很复杂,但是对李诚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齐
州城四门紧闭,城外权万纪死死的拉着李诚的衣袖:“自成,不可冒进啊!”
没法子不拦着这家伙,就带了五十个部曲,就敢杀到城下。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骑破城()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很慢,民间的口口相传往往都会进行艺术加工。对于一些名人,往往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神话改编。李
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关于他的战绩传说有很多,松州城外的召唤天火那都是旧闻了。浮图城下的壮举,才是民间津津乐道的神话故事。
齐州这边关于李诚的神话,最夸张的版本是李诚在浮图城下一箭射出,天地为之色变。这一箭引来天雷无数,城头上的突厥人都被雷劈死了。
这个传说在民间很有市场,所以李诚来到城下的时候,城头上的守军开始还准备战斗。等到李诚一声怒喝:“某,李诚也,李佑还不快速速开城门,自缚请降耶?”
关于李诚的传闻,权万纪也是听说过的,不过“子不语怪力乱神”,权万纪是不信的。而且权万纪还不知道的是,很多传闻都是李诚让人编的段子,要知道这个时代迷信市场很坚挺。李诚的名声越大,齐州城内的抵抗意志就越发的薄弱。也
就是说,李诚很早就在谋算这一天了,现在总算是用上了。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李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很烂。明明扯旗造反了,却不抓紧时间招兵买马,而是相信了燕泓亮的鬼话:齐王不要担心,泓亮左手拿酒杯,右手拿刀砍跑王师。李
佑相信了这话,每天在王府就喝酒作乐,他的造反根本就是脑子抽抽的产物。所以说,李佑大概是把造反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但是他的行为却实在是智商低的吓人。拿
燕泓亮喝高了的醉话当真了,从这个事情看,李佑不过是个天真的被惯坏的傻子。而且还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除了老爹之外,谁都不怕的傻孩子。要
知道他造反的这些天,齐州周边的州县,没有一个附和的。即便是在齐州城内,也有无数人等着朝廷大军来了,给朝廷做内应,里应外合拿下李佑。这其中的表就是杜行敏,此刻带人在城头上巡逻呢,看清楚城下的情况,顿时大喜过望。
李诚名声太盛,往那一战就能给这些打算做内应的人无穷信心。无
论从哪个角度看,李佑决定造反的那一刻,他就死定了,他造反的根基摇摇欲坠,只需要有人轻轻的推一下,大厦便轰然倒塌。当
然这是李诚的判断,别人是不会这么看的。当李诚带着五十部曲,出现在城下喊话的时候,身边的权万纪,心是悬着的。生怕城门一开,杀出来的是叛军无数。
权万纪担心不已的时候,沉重的城门发出令人牙根发酸的生意,吱吱呀呀的。城门在缓缓的打开,城内涌出来一行人,却不是叛军。为首者大声喊道:“齐王府兵曹杜行敏在此!”
李诚一听这名字就乐了,不等权万纪反应过来,策马上前道:“叛贼李佑何在?”杜
行敏躬身抱手道:“叛贼李佑在王府中饮酒作乐。”
李诚听了哈哈大笑道:“权长史,杜兵曹,你二人去调集兵马守住四门,某去擒了李佑。”
说着也不等众人回应,带着五十部曲,快马加鞭往齐王府杀将过去。
这一路上李诚先喊一声:“李诚前来擒拿叛贼李佑,闲杂人等回避。”五十部曲跟着一起呐喊,这一路喊过去,街上本来人就不多,这一喊更是纷纷避让。
李诚顺风顺水的来到齐王府外,这时候李佑这边还没得知动静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