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选择学生的问题上,李诚没有选择看似很有前途的李承乾和李泰,而是选择了李治这个当时最没有竞争力的晋王。

    这一系列操作说明什么?说明李诚看人的眼光很准。很早之前,他就不看好还是太子的李承乾和风光无限的李泰。

    这一次到了李恪的头上,李世民用“有类朕”来形容李恪的时候,李诚没有反驳,而是回答李世民心中有判断,他说话是浪费口水。

    李世民很自然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李恪的问题是天然有缺陷,他这个杨广的外孙,太伤形象了。什么贤王不贤王的,在当下的门阀士族眼中根本就不值钱。

    嫡庶之别,这是门阀士族最重视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血统论。这是大环境!

    在朝野之内,李恪也很难越过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宰相大臣的阻击。

    所以李诚才没有就李恪这个人本身去置啄之言,而是直接表示说李恪都是浪费口水。

    综上所述,李诚的态度很明确,李恪连竞争的资格都不具备。

    这些条件李世民不是没想到,他只是不甘心,打算尝试一下。李诚被请后,听到李世民的话,直接一桶冰水浇过来。就不提什么李恪自身的优劣了,就问你资格的问题。

    李诚的回答与长孙无忌被提问时是有巨大差别的,长孙无忌的态度是:太子不可轻易的更换,而且李治仁孝,才是最合适当下朝廷稳定局面的首选。

    长孙无忌回答的一点毛病都没有,这就是两个人的角度不同,长孙无忌不可能像李诚这样说话,他这样说就是在蔑视皇权,居心叵测。李诚这么说就是客观的分析问题。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同样的态度,但是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人说话,还是要附和自己的身份。有的态度,只能用别人能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

    换成李诚用了长孙无忌的答案,李世民心里就会觉得,你连宰相都不是,操什么闲心?现在李诚用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反问李世民,陛下想过李恪的资格么?

    这答案就是一种对皇帝诚实的态度了,不对比两者的条件,而是尖锐的指出问题所在。而且李诚说的很艺术,他表示李世民只有判断,自己说啥都是浪费口水。

    这样以来,之前那些勉强被李世民压下去的困难,再次浮现,李世民必须去面对了。连李诚都看到的困难,其他人能看不到么?李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李治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这句话没有明着说,只是隐藏在话中。

    “朕这个皇帝,唉。”李世民不禁长叹一声,言犹未尽处,应是:不能从心所欲。

    李诚真的不想说话,这时候想说句合适的话太难了。但又不能不说,这时候说句合适的话,比平时拍什么马屁都强百倍。

    “陛下居高俯瞰,所思所虑,不外大局。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手持乾坤,平衡阴阳,自然是极难的。”李诚算是绞尽脑汁,才算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李世民听了果然眉头舒展,露出豪迈之色,大声道:“更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眼下的时局,确实不易多动。”

    君臣二人这一番对话,算是有点知己相谈的意思了。

    李诚强调了一下“大局”,古往今来的所谓大局,不外“平衡”二字里头做文章。平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不就是国家格局稳定么?在稳定的格局下进行微调,这是李诚给出的建议,所以才有了“平衡阴阳”之说。

    李世民也认清了这一点,当前的格局求的是稳定,实在是不适合大动干戈。

    李诚没有对太子的位子提出任何建议,但是却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朝局的关键所在。东宫稳,则朝局稳,朝局稳,李世民“泰山封禅”的计划才能重启。对年龄已经不小的李世民而言,泰山封禅的宏愿,实施的节奏要加快了。

    如果不是李承乾的东宫生变,凭着安西都护府的开疆拓土,李世民就已经有资格去走一趟泰山了。现在则显得不那么充分了,必须要有更大的功业来支撑。不然很难服众!

    告辞出宫的李诚走半道上停下了,路边站着一个小姑娘,脸上是依恋的微笑,缓缓的躬身道福:“明达见过先生。”

    因为李诚的干扰,这个本该早夭的小姑娘,现在有点茁壮成长的意思。身体弱的缺点,因为运动和饮食好的结合,不再是弱不禁风的样子。

    没娘的孩子懂事早,李明达也是如此。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李诚还真不太拿她当小姑娘看待。缓缓的抱手,李诚微笑回应:“殿下如何在此?”

    “宫里烦闷的紧,明达欲往城外住上几日,巧的是遇见先生,这一路倒也有个说话解乏的人了。”小娘子脸上笑的眼睛眯成了缝,一股子亲近的气息扑来。

    “噗!”李诚没忍住,抬手在脑门“嘣”一个,疼的李明达捂着脑门:“先生欺负人!”

    “小小年纪,鬼心思不少。走吧,一起回去,我可先说好啊,不去你高阳姐姐的庄子里。”李诚先打预防针,这小娘子聪慧的紧,心思也被李诚给带野了。不再是历史上那个终日在宫中长大的小兕子了。

    这样的李明达,更让李诚喜欢,小娘子嘛,整天板着脸有什么意思?孩子就是孩子,装什么大人呢?

    晋阳公主李明达算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公主了,身后跟着的仆从不下二十人,抬着一架撵驾跟着走。出宫之后规模再次扩大,近百人跟着她。

    反观李诚不过一主一仆,李山在前牵着马走,保持着跟马车一样的节奏。

    李诚在马背上不时低下身子与小兕子聊几句,小娘子趴在窗前,眼神就没移开过。

    出城门的时候李诚停下了,今天没打算去城外的农庄,最近呆在长安城的家里比较让李治放心。这师傅当的,好累啊!

    挥别了小娘子,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李诚表情古怪的看着门后站着的人。

    “高阳殿下,好久不见。”莫名其妙的想起了一首歌,其实自己跟高阳之间没有太多感情波折吧?不过是一个少女一厢情愿的单恋。

    “自成先生,好久不见。”高阳的心情起伏,确实很久没见了。在高阳的心中,她理解为相见争如不见。李诚是不想让自己为难呢,其实她想多了。

    迈步进门,李诚笑道:“今天怎么有空?”本想来一句“有事?”,怕高阳无解。

    “家翁让妾来走动走动。”高阳的答案出乎预料,仔细想想又在预料之中。

    似乎历史上一些事情被串连了起来。

    房玄龄是支持李泰的,这给房家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影响。想必在李治确定为太子后,房玄龄也表示过让高阳与李治走动吧?心高气傲的高阳,怎么会去看武则天的嘴脸?

    时间长了,怨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加上李治和武则天一系列的压制,最后房遗爱和高阳都因为谋反案子倒霉了。

    这会高阳还是出现了,同样是房玄龄的安排。不能不说,房玄龄老谋深算啊。不过下面的人执行力确实有点问题,至少高阳的执行力在两个时空是不一样的。

    历史轨迹里的高阳是抗拒的,多了小蝴蝶的时空里,高阳的眼睛里是见到了情人的雀跃。

    “房相还真是。”李诚说一半就停下了,不好在背后说前辈的话啊。

    房玄龄也不容易啊,明明看见了隐患,却不能亲自出手来解决,只能指望高阳。本来房遗爱是个不错的人选,奈何他与李诚的关系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说到底,败在了心胸上头。

    历史上的房遗爱,想来也是心胸狭窄而倒霉的。

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 
历史轨迹上的高阳为何被牵扯到谋反案子中,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之密。后来者只能合理推测。李诚的推断,起源应该是房玄龄对李泰的支持。这是李治和房家出现裂缝的开始。

    后来的事情大概就是出于这个时代背景下,门阀那一套价值观深入人心,受影响的高阳怎么可能向武则天低头呢?武则天可是李世民的女人,居然以嫂子的身份出现了。从

    李世民到李治,这对父子在女人的问题上都让观众挺糟心的。李世民是弄了弟弟后,把弟妹纳入了后宫,李治玩的更溜,直接继承了老爹的女人。谁能想的到,后来这个女人成了女皇呢?在当时,真的没法想象。由

    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唐朝可以出现女皇,女子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母系氏族时期除外!李

    诚的思绪飞的有点远,高阳见他发愣了,不免露出一丝惆怅“站在先生的对面,看着先生谈话的时候走神,妾真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么?”

    李诚赶紧回神,仔细的看了一眼高阳,这个还没到二十岁的娘子。在现在应该是在读大学,这会已经嫁做人妇两年有余了。看着她华丽的装束难掩眉宇之间的愁绪,李诚心软了。“

    缘分这个东西,唉,算了,不提也罢。”李诚想说点啥,有没法说出个一二三来。本来跟高阳之间就没啥纠葛,完全是她的一厢情愿。

    高阳听了这话立刻换了一张笑脸,深情的看着李诚道“不是缘分,是先生太出色了。经历过先生这样的男人,妾身实在是对别的男人提不起兴趣。”

    李诚“……”这话说的,好像我跟你有一腿似得,李诚还真没法接这个话。好在高阳没有纠缠这个话题,而是主动提起此行的目的。

    “家翁之意,先生与二郎昔日也曾为兄弟,看在当初的情分上,还请在房家有难处时伸手拉一把。此意,妾不明,特请先生教我,想来家翁不会无的放矢。”真

    不明白么?为何你眼神里闪烁的是雀跃之情?李

    诚还真的没啥好办法,点点头,面无表情“去书房谈吧。”

    两人一前一后,高阳身边的侍女没跟上来,李诚在家里更没人跟着了。这会就算想跟,也没那个胆子来找不自在。书

    房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院子门代守在这里的丫鬟一句“别让人进来。”李

    诚的打算是跟高阳好好谈谈,谁曾想刚把书房的帘子放下来了,身后就贴上一具温软的身躯。顿时便如同被点了穴道,动都不敢乱动一下,只能低声道“殿下……”

    高阳把脸贴在厚实的背上,低声道“别说话,就这么抱一会就好。”

    李诚只好呆呆的站着,任凭她抱了一阵,总算是高阳松开了,李诚回头时高阳的脸上还带着红润,端坐在椅子上。走到五步之外的书桌后面,李诚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都

    说偷才是最刺激的,大唐的公主们似乎也比较浪,但是李诚真的不想冒险。刚才没有强行挣脱,无非是不想伤她的心。一个小娘子,这么多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来就不出来吧。房家已经是那个态度了,就算高阳改变又如何?两

    人有没有关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怎么看。高

    阳眼含春水,嘴角微微上翘,丝毫没有所谓公主的高贵姿态,口中低声道“此生能与君相拥片刻,妾知足也。妾那家翁是个惧内的,长子是个老实人,房遗爱是个废物。房家没落之日不远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高阳真是一点都不笨,冷静的时候什么都看的很清楚。毫

    无疑问,房玄龄也看到了房家的未来,所以才提前布局。但是他也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在过去针对李诚的一系列行动中,有卢氏的身影。这个时候让高阳过来,不过是在做最后的抢救。让房玄龄无奈的是,房家拿不出什么可以交换的东西。不

    是没有,而是李诚不不需要。对于李诚来说,李治登基之日,只要他愿意,就能成为皇帝最信任的臣子。即便是现在的李诚,在皇帝的信任程度上,也不弱于房玄龄。

    当初房遗爱疑心李诚和高阳,心生怨怼的时候,房玄龄心里还是有自持之意的。所以才没有做出任何缓和的举动,这里面有卢氏的意志。高阳的话没明说,但是意思到了。你

    是专门来吐槽的么?李诚觉得高阳定有来意,微笑颔首“殿下高见。”这

    一招一蛇出洞果然有效,高阳听了笑颜如花,自得之意毕露。“

    先生见笑了,只是想让先生知晓,妾不是个见识短的,只好班门弄斧。此番来此,是求先生给个主意,妾有愧于房家。”说着高阳停下来,轻轻的咬了咬红唇,温柔的看着李诚。李

    诚见状便明白了个七七八八,悠悠叹息道“孽缘啊!说来也是李某人的罪过。”

    “先生何罪之有,都是妾连累了先生。”高阳听着不禁急了,身子也站了起来。她是绝对不肯让李诚来背这个罪过的,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的主动,李诚并没有动心并付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