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诚点点头:“殿下知道就好,凡事求一个稳字。今日送别,殿下在城外等候,而不是一路相送,这就做的很好。”李

    治刚要再说话,李明达上前脆生生道:“自成先生,没看见兕子么?”

    李诚看了一眼小娘子,忍不住哈哈大笑:“晋阳殿下,臣怎么会看不到呢?”

    “父皇说了,满朝文武,唯有自成先生是为父皇和太子哥哥着想的。”

    李诚笑着摆摆手道:“殿下过奖了,臣也是有私心的。却别在于臣的私心与国家利益并无冲突,求的是个相得益彰的双赢。”

    高阳一直没说话,这会才上前来,平静的看着李诚道:“先生能借一步说话么?”李

    诚点点头,跟着高阳到了路边的帷帐后面,只有两人的时候,高阳才拍了拍肚子,低声道:“这里应该种下了,要是没遂了妾的心意,妾便去登州寻夫。”

    李诚哭笑不得,真不知道该说点啥好,最后才憋出一句:“多多保重身体,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我还会回来的。对了,想好借口没有?”高

    阳点点头:“早想过了,倒时候就说是领养的孩子呗。”

    李诚叹息道:“这事情我帮不上忙,真是对不起你。”

    高阳露出柔柔的笑容道:“先生能给个种子便是高阳的福气。”喝

    了一碗送行酒,李诚再次上路,往前不过走了五里地,官道边上又有人在等候。李

    诚翻身下马时,马周已经迎上前道;“自成,周特来相送。”李

    诚心道马周命不久矣,这个时代有的疾病无药可救。“

    宾王兄身体不佳,以后还需要保重身体,多多休息,不要太累着了。”马

    周苦笑摇头:“先前疑心自成有操莽之心,周惭愧不已。”李

    诚这道奏折一上,没有一个人会说李诚对皇帝和太子的忠心是假的。

    这一路李诚走的很急,不过二十日便来到登州城外,迎接的队伍中看见一个人时,微微一想便明白了她的来意。

第五百六十六章 为时晚矣() 
不能不说大唐的胸怀宽广,对于周边顺服的国家确实比较宽厚。中原王朝对于“万国来朝”这个说法是有执念的。并把这个现象当成了国家兴盛的象征,由此引发了一些置经济利益于不顾的举动。

    金胜曼出现在登州,说明她本来是先走一步到了登州,没等登船过海,接到了来自长安消息。特意留下来等李诚,目的就是要见一面。

    从这个事情李诚看的出来,金胜曼这个即将接任的女王很有眼光,判断力也相当的不错。她已经看出李诚再回登州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被贬谪,而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毫无疑问,一定有人快马加鞭把李诚来登州的消息先送到了金胜曼这里。这个事情让李诚有点无奈,大唐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较粗狂。

    李诚判断一定是在长安的新罗使者得到了暗示,所以才派人急忙赶在前面。对高句丽的战争,李世民需要新罗的配合。但是李诚不认为新罗能配合出什么效果。

    新罗最多能牵制一下百济,那么百济能不能为了高句丽不顾自身利益与大唐作战呢?

    历史上看来是这样的,由此导致新罗吞并了百济,统一了半岛南部。现

    在,呵呵呵,统一半岛南部?借大唐的力量?不

    存在的!李诚绝对不会给她这个机会。金

    胜曼没有机会立刻与李诚会谈,短暂迎接仪式后,李诚对着她只是微微点头,话都没有一句。金胜曼感受到李诚的淡漠,心头不禁微微一冷。事情,似乎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没

    错,金胜曼感受道了来自李诚的敌意,这种敌意是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甚至李诚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言行神态之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这

    种敌意跟身处的时代无关,仅仅是因为李诚个人所处的位子,必须从利益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才会对金胜曼产生敌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的周边最好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地区。哪怕这些地区都是小国。

    皇帝会考虑朝廷内部的平衡,李诚从国际战略的层面,也会考虑这些问题。怎么样做才符合大唐的利益,这叫在其位则谋其政。

    欢迎宴席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金胜曼还是来求见李诚。

    总管府的门口,金胜曼从撵子上下来,略显不安的等待着门人的叩门。

    金胜曼没有带礼物,就带了几个仆从。因为她知道礼物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用处。她自认为还算了解李诚,财物对他的吸引力不大。

    李诚没有拒绝金胜曼的求见,拿着帖子稍稍沉吟便道:“请到书房来吧。”金

    胜曼跟着下人进来,看见站在书房门口等候的李诚时,心头越发的不安了。面

    对李诚平静且深邃的眼睛时,金胜曼突然明白这一趟注定不轻松了。这

    个男人有一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令人有无所遁形之感。那

    么,接下来该怎么继续呢?金胜曼恍惚了起来,面对李诚含蓄的点头致意,竟然没有反应,呆了那么几秒钟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道福;“失礼了!”李

    诚并不觉得金胜曼这一趟来是不怀好意,这就是看问题的层次的原因。站在金胜曼的角度,她回去很可能会继承王位,为了接下来的统治基础,她能从李诚这里得到一点政治本钱,无疑是大大的好事。对其接下来的统治有莫大的帮助。“

    金娘子连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李诚等上茶的丫鬟退下,这才主动询问。

    这也是一种主导话语权的方式,带着一种压迫式的询问。金

    胜曼微微的欠身,紧张的嘴唇有点发干,张合了几下才低声道:“妾知道这时间来不合适,但是又不能不来。先生既然回了登州,又总管一方军政,想来是要谋算辽东。新罗国小贫弱,却不肯袖手,愿为大唐助一臂之力。”这

    就是先说实话,也算是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就在金胜曼准备继续的时候,李诚摆摆手:“这是哪传来的消息?我怎么不知道?”李

    诚不承认,金胜曼也只能尴尬的笑了笑道:“妾尝闻东瀛使团携贵女来唐,以侍长安贵人,得子女而回。曼欲效此举,得先生恩泽而回。”

    说这话的时候,金胜曼的嘴都是抖的。没法子,她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但是大唐对高句丽用兵的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她不打算错过。在金胜曼的判断中,大唐强于高句丽百倍,尤其是有李诚这种妖孽似得的人物存在。更是胜券在握。这

    个时候不趁机捞足好处,新罗上下那就是真的傻了。李

    诚没想到金胜曼直接放大招,狠狠的楞了一下之后,随即露出笑容。李

    诚不免想到了现代社会那些生长在国外的香蕉人,黄皮白心那种。放在金胜曼这里也很合适,就算她生下了李诚的子女,将来怎么教育还不是她说了算么?孩子长大了,心怎么会向着大唐呢?怎么回认为自己是个唐人呢?“

    请回吧,你心里怎么想的我很清楚。我不会拿国家利益来做私人交易的。这趟回去,金娘子要继承王位的话,一定记住一句话。新罗是小国,紧跟大唐是新罗生存的国策。既然如此,不是大唐主动给的,就不要去惦记了。”

    金胜曼听着不禁头晕眼花,腾的站起来时摇晃了几下,李诚把话说的很死。不甘心的金胜曼本能的问一句:“为什么?”

    李诚依旧是很平静的笑了笑:“不为什么,你只要记住,只要有我在,新罗就不要乱伸手要这要那,乱伸手是要被剁手的。”

    回到住所的金胜曼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李家的总管府的,这一次短暂的交锋,金胜曼鼓足勇气准备献身,却依旧没能打动李诚。这个男人在某些事情上,立场坚定的惊人。

    在长安的时候,金胜曼不是没与其他大唐的官员交流过,他们认识中的半岛,就是荒蛮之地,要来其实没啥用处。但是在李诚这里,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金胜曼只能失望的离开了登州,在船上回望登州的时候,金胜曼突然觉得,自己在长安的时候,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其实她是有机会做点事情的,但是她却被长安官场的气氛迷惑了。等到她明白李诚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时,为时晚矣。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争准备() 
金胜曼在长安活跃了一段时间,自觉对大唐的官员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常理来看待李诚。没想到李诚是个无法用常理来对待的人。现

    在的李诚真的什么都不缺了,就剩下一点家国情怀想兑现一下。

    真正意义上的士大夫,大概都是这个套路。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般选择在秋收之后发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者粮草充足,二者战场病疫的防疫。天气冷的时候,战场上的尸体不会快速的腐烂,还有就是伤口发炎率低。要

    知道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直接战死的概率很低,多为负伤。没

    有抗生素,没有破伤风针,被人捅一刀真的有很大的机会死人的。当

    然这指的是优势一方可以从容用兵的情况,真的逼急了还管什么季节粮草啊。隋末天下打成一锅粥了,人命不值钱的时候,谁打仗还看季节啊?不干掉别人自己就活不下去了。大

    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自然不着急发动战争。战争准备周期可以长一点,最大限度的做好准备,为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鉴于东宫事变后的余波犹在,年内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并不现实。所以李诚也不着急,但是开始抓紧练兵了。长安方面也没闲着,一边继续稳定朝局,一边开始人事布局,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

    李诚的练兵方向主要在水战和登陆作战,战争准备主要集中在情报搜集和地形的勘察。这

    些年登州水师方面这一类的工作一直都在做,李诚这边的准备可谓相当的充分。

    把任务都布置下去之后,李诚开始准备搞事。登州城外的一处山脚下,派兵在此驻扎,不断的把收集来的硫磺、硝石、木炭运到此地。登州官场知道这里在干啥的人只有李诚一人,就算是刘仁轨、许敬宗、崔成问起这个事情,李诚也都表示绝密不能外泄。长

    安的李世民底气十足,发动战争的消耗根本不在话下。手里捏着李诚从门阀口中夺来的海盐之利,还有不下与盐铁的雪糖。即便是钢铁也因为李诚的少府监技术升级,现在的产量超出历史上的五倍还多。不

    缺钱,不缺武器,不缺士兵,更不却带兵打仗的将领。贞观年间的大唐,可谓朝气蓬勃。李世民与群臣商议之后,派李绩前往幽州任河北道总管。张亮这家伙告侯君集的黑状,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被任命为齐州总管。本

    打算让张亮出任河南道总管的,但是张亮跟李诚关系很糟糕,李世民只好退一步。权利上张亮不能节制李诚,只能是作为一个辅助。真的打起来,李世民还是更信任李诚一点。毕竟战无不胜李自成嘛。张

    良的主要任务,还是做战争准备,届时张亮率一路人马,奔着辽东半岛登陆,夹击边境上的各州。李诚则是率部封锁海面,趁机沿着大同江寻机歼敌。

    具体战略都是当初商量好的,李诚还有一个准备船只的责任。

    贞观十七年下半年开始,李诚在登州疯狂造船,之前多年的技术储备、人员储备和材料储备,在这一年爆发了。李诚开始下饺子似得一波流,一年的时间造一千料以上大船五十艘。其余小船交由民间船厂生产,得五百料以下船只三百余。登

    州水师在一年之内,暴兵达到两万。陆战营也进行了扩充,含陌刀兵五百,轻骑五百,弩手五百,长枪兵五百,刀盾兵五百,后勤辎重营一千人(工兵和运输兵)。

    水师两千料大船五十艘,千料大船一百八十艘,五百料一下各类大小船只八百余艘。就这还没有进行民间动员,这些年登州海贸发达,海上捕鱼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旦进行动员,李诚有把握凑集船只总数达到两千条。运输张亮的一军人马,根本就不需要动用水师的船只,民间的船只搜集一下就搞的定。

    大唐的战争机器转动了起来,高句丽自然不会没有反应。但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乙支文德只能是不断的巩固城防,进一步拉拢百济,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高句丽的乙支文德也是一代枭雄,历史上李世民三征高丽未竟全功,只是重创了高句丽的经济。加速了高句丽内部的矛盾激化,乙支文德死后,高宗轻松搞定高句丽。唯

    一令人费解的是百济,高句丽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