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不能跟挂逼比不是?

    威胁的话李诚懒得说了,说的再多也无法击沉对手一条船。

    使者阴沉着脸退了下去,坐小船离开时,海面上的大唐水师次第升帆。

    这是……要开战了么?

    看看大唐造的战船,百济使者真的有点绝望,差距太大了。

    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大唐水师都可以轻松碾压百济水师。

    这就是大唐帝国的实力么?

    可惜了!旗舰上的旗号升起的时候,船舱里金胜曼缓缓移步出来,站在李诚身后低声道:“妾没有瞎说吧?”

    金胜曼在登州没能与李诚达成一致,依旧不死心。

    开战之后,坐船出海,还真的被她找到了李诚。

    见面之后,金胜曼表示百济在站队问题上是不会妥协的,不如李诚全力支持新罗,灭百济。

    新罗要的也不多,只要半个百济就行了。

    “此事不是李某能决断的。”

    李诚很干脆的如此回答,实际上等于是拒绝了。

    金胜曼无奈至极,幽怨的看了李诚一眼。

    同样是大唐的官员,她在长安的时候,其他官员看她的时候,丝毫不掩饰内心的欲望。

    只要金胜曼点点头,就会扑上来那种。

    但是李诚完全是个另类,似乎金胜曼的花容月貌对他毫无吸引力一般。

    还有就是观念上,李诚也是个另类。

    其他官员对于半岛的疆域并不是看的很重,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西、北两个方向。

    透露出大唐就战略而言,西域才是重点。

    高句丽对于大唐来说,是向西之前必须解决的一个拖后腿的势力。

    应该说金胜曼这个女人很不简单,她的分析基本正确。

    李世民在高昌之战后,三征高句丽不能全胜,对西域的战略调整为守住现有战果。

    唐高宗灭高句丽之后,大唐才有精力继续在西域发展,一直到高仙芝恒罗斯之败,大唐在西域的扩张脚步才停顿了下来。

    西域有广阔的疆域等待开拓,对于大唐来说更具吸引力。

    反之东、北两个方向,对于农耕文明而言,没有合适耕种的土地,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金胜曼了解的李诚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他对于半岛的疆域重视程度非常的高。

    为什么会跟别人不一样呢?

    金胜曼想不出答案,李诚也不会回答她。

    其实就算李诚明确的告诉金胜曼,她也很难理解李诚作为一个现代人,那种深入骨髓的全球战略的眼光。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尤其是现代的华夏国,半岛和东瀛根本就是md觊觎华夏腹地的跳板。

    千万不要认为这种观念是乱说的,从东瀛起飞的战斗机,半个小时就能进入华夏的领空。

    再远一点,就得从关岛起飞了,不空中加油,战斗机就是有去无回的结果。

    这玩意对华夏的安全来说,威胁太大了。

    要不华夏憋的大招df快递系列里头,有专门打hangmu的大炸b呢?

    反之,万里之外的米帝本土,在df快递最新系列出来之前,只能用大炸b给美帝的西海岸洗地,并不能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攻击。

    金胜曼觉得李诚就是个怪人,一个无法理解的怪人。

    他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有真实的站在自己的前方。

    这一次,看来又白跑了。

    或许,我可以去辽东尝试一下,眼下大唐正在征讨高句丽,新罗作为大唐的盟友,任务是牵制百济。

    在此之前,百济回绝了大唐使者的外交要求。

    号角声在耳边回荡,金胜曼从思绪中惊醒,海面上的大唐战船纵横成列,迎面而来的是百济水师的战船,明知不敌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好的感觉() 
百济水师没有困守的意思,而是开出了水寨进行正面的战斗。

    面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在自己之上的对手,百济水师的行为无疑可以称之为英勇。

    对此李诚只能表示一下叹息了,这样的战斗无疑是绝望的。

    战争在技术水准出现代差的时候,正面战场的英勇无法影响结果。

    当然意大利军队除外,这属于特殊案例。

    这个年代的海上战斗方式可谓简单粗暴,强弩、拍杆、撞角,智商含量比较高的战术应该是火攻了。

    火烧赤壁这个经典战例中国人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大唐水师对火攻早有防备。

    作为弱小的一方,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发起火攻,无疑是以弱胜强最有效的手段了。

    但是也要分情况,大唐水师的战船数量,就算被点了一两艘战船,也很难改变结果。

    这个年代的海面战斗非常的漫长,漫长到李诚会觉得无聊,漫长到李诚还有心情在船尾垂钓。

    李诚的旗舰无疑不会冲到最前方,在观察了半个时辰的战斗后,李诚决定钓鱼打发时间,甚至还计划在船尾搞一次海鲜烧烤。

    相比与李诚的淡定和悠闲,金胜曼则完全相反,她属于被吓尿的那一类型。

    海面上茫茫多的战船搅在一起,互相攻击的场面远在视线范围外。

    金胜曼一开始急的抓耳挠腮的,只能看个大概太揪心了。

    李诚随手塞给她一个望远镜,然后去垂钓之后,金胜曼总算是得以看到一些战场的细节。

    一艘百济战船,浑身冒火的冲向一艘大唐的战船时,大唐战船的反应是以巨大的弩箭射击,弩箭击中火船之后,发出一声轰的巨响,然后火船被炸的四散分离。

    尽管距离很远,金胜曼还是感觉到了瞬间稍稍剧烈一些的震动。

    为什么会出现爆炸的情况?

    金胜曼无法理解,只能把问题放在心里。

    但是她对大唐水师的实力评价,已经无限的拔高。

    火攻无效,百济水师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很快金胜曼又看见了另外一场战斗,一艘没有冒火百济战船,被两艘大唐战船左右夹击,弩箭如雨点一般的落下,溅起无数的血花。

    百济勇士的反击,显得如此的无力。

    艰难的逼近大唐的战船时,十余米长的拍杆拍了个三五下之后,左边大唐战船船头撞角狠狠的扎在百济战船的侧面,接着是右边的战船又撞一下,眼见百济战船被撞了两下,一堆水手落水,弱小的战船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征兆。

    很明显大唐水师没有俘虏船只的意思。

    这样的战斗一直才持续,爆炸声也不断的响起,金胜曼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扭头去寻找李诚。

    金胜曼无法理解的是,为何李诚丝毫没有约束她行动的意思,这艘战场大概是大唐水师里最好的一艘船了,但是却让她随便看。

    金胜曼理解不了的事情,其实李诚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英国人经常把战舰开别人家门口,用大口径火炮吓唬别人。

    北洋水师也这么干过……战船制造的核心技术,金胜曼是没机会接触到的。

    就算接触到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弹丸小国,在一个朝气蓬勃并且勇于进取的泱泱大国面前,没有多少挣扎的余地。

    中原王朝要是在对外战争方面出了问题,一定是自身出了很大的问题。

    剧烈的内耗,错误的决策,才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

    金胜曼不愿意再等了,找到李诚要求派船送她去辽东。

    李诚本想拒绝,但还是没有这么做。

    有的事情就是这样,尽人事,听天命。

    李世民不是李治,他的耳朵没那么软。

    当然李诚也就是这么想一下而已,安排一艘快船,把金胜曼和她的下属们送走。

    一场不对等的战斗持续了三个时辰才算结束,最后一批百济战船,选择了掉头逃跑,实在是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如果不是守卫家园的勇气支撑着,这长战斗可能都打不起来。

    强弱差距太大了,大唐水师几乎是碾压了百济水师。

    夕阳照在海面上,泛起点点金光,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的碎片,还有落水的水手。

    大唐水师战船开始打捞落水的人员,没一个水手都是壮劳力,丢给后面的商船,一个最少五十緡。

    大唐水师就像是一头猛虎,后面的商船就像是一群准备捡点残羹剩饭的野狗。

    战争出现亏顺这种事情,再李诚看来根本就不存在。

    这个年代的战争,通过掠夺获利,怎么可能出现亏本的现象呢?

    这个世界很大,等着大唐去掠夺的地方很多呢。

    一艘小船飘了过来,桅杆上挂着白旗,百济水师投降了。

    这个时候投降不投降意义不大,出于顺利登陆的考虑,李诚还是同意见使者。

    再次登上李诚旗舰的使者,直接跪在甲板上,膝行上前,伏地大声道:“某等愿降!”

    李诚这才注意到来使不是之前那个,问了才知道那个使者在水师开战后就跑路回去报信了。

    百济水师的投降,给了大唐水师从容上岸休整的时间。

    李诚并没有指望百济国王不战而降,水师打一仗的目的,在于拖住百济,使得百济无法增援高句丽。

    一开始,李诚就没指望新罗会出多大的力气。

    这么说吧,李诚早就看穿了新罗的想法。

    战争局势没有彻底明了之前,新罗是不会发力的。

    这点小心思不难猜到,新罗怎么可能会为大唐火中取栗呢?

    新罗的决策可以理解,换成自己是新罗国王,也会这么做。

    水师登陆之后,李诚下令做好防御的准备,毕竟陆战营的兵力有限,往纵深发展并不现实。

    李诚在等到一个机会,让百济内部乱起来。

    只有百济内部乱起来,才有机会快速的解决百济的问题。

    这才是战争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百济水师的营寨等了三天,也没有看见百济军队的来到。

    对此李诚突然生出一种不好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事情脱离了自己预想的轨道。

    李诚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登陆的第五日,李诚等待的机会,或者说等待的人终于出现了。

第五百七十六章 历史的惯性() 
李道宗亲率一营骑兵推进到平壤城外十里时,可谓意气风发。

    这一路推进,果然如李诚战前预料那样。

    沿途各地守军根本没有想到安东城陷落的如此之快,面对兵临城下的唐军,斗志全无的守军,投降成为了首选。

    还又一次是对手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先锋骑兵就已经杀进没有来得及关闭的城门。

    趁对手反应不及,集中战马,精锐骑兵一人三马,每个骑兵再配上两个双马的辅兵配合,快速推进,如疾风一般的横扫过去。

    把兵贵神速的战术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李诚向李世民推荐的战术!幸运的是李世民也确实采纳了这一战术。

    这一战术的缺点也很明显,现在李道宗距离身后最近的友军,距离在二百里。

    现在真的是深入敌军腹地了,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如果李诚的水师不能及时赶到,李道宗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刻后退,与身后友军汇合。

    天近黄昏,十里外赶回来的探马,马蹄声碎。

    李道宗抬手示意全军停止前进。

    “报,本部与水师斥候汇合……。”

    探马的汇报让李道宗精神一震,李自成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单纯的骑兵在坚城之下,别说作战了,立足都谈不上。

    这里可是对手的国都,兵力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是沿途的小城市能比的。

    “等一等,江不比海,水师如何在此立足?”

    李道宗猛然想到这个,在海上或者是海边立足,因为距离和退路的关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是在城市附近立足,危险系数放大了无数。

    李诚是怎么做到的?

    “此事卑职不知,没来得及问。”

    探马如此回报,李道宗只好作罢。

    示意骑兵编队,做好战斗准备,绕着城市往东边走。

    还没看见水师的营盘,李道宗就嗅到了空气弥漫的血腥气息。

    这是才打了一仗么?

    不然怎么会如此的浓郁?

    抬头看看天空,阴沉沉的天,看似天就在额头上的压抑。

    这是要下雪了么?

    李道宗的思绪稍稍飘了一下,很快就拉回来。

    轻轻的夹一下马腹,坐骑稍稍加速。

    爬上一个小坡之后,李道宗终于看见了江边密密麻麻的人在活动。

    勒马仔细端详,没看见人在打扫战场,这一仗不是才打的。

    看看时间,最慢也是两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