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勒马仔细端详,没看见人在打扫战场,这一仗不是才打的。
看看时间,最慢也是两三个时辰之前就结束的战斗,算起来应该是上午的事情了。
辅兵正在修营地,大大小小的营盘上,忙碌的人群沿着江边拉出去十里地。
这是多少兵力,才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很明显,这里不仅仅是大唐的水师,应该还有大量的辅兵。
水师的船都停在江边,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桅杆树立如林。
策马上前,慢慢的靠近时,地上能看见一片一片新翻的土,这是打扫战场后处理的痕迹。
前方一里地之外,出现了一队骑兵,李道宗仔细看看旗号,大大的一个“李”字。
这会能用这面旗号的,只有李诚了。
没想到他能迎出来三里地。
两人都很识趣,在二十步之外勒马下来,大步上前一脸的热情。
见礼寒暄两句之后,李道宗直接问了起来:“宗观此地应有一战,不知自成何以教某。”
很明显,正在修建的营盘选择的是一片开阔地,这种情况对于水师来说比较附和兵法。
作为水师总管,最担心的就是对手的火攻了。
这样的地形也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呢?
登岸以后,敌军以步骑兵结阵攻击,很难在岸上立足。
水师只有一营三千陆战队,这里是高句丽首都的眼皮低下,随随便便能拉出几万人打过来。
李诚是怎么顺利登陆,并且守住了登陆场,这会还在修建营地。
“王爷何不仔细看看水师的营寨?”
李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句。
李道宗听了笑道:“欺某不知兵耶?
即便有水师远程支援,这等地形,对手居高临下,万人一个冲锋,登陆部队就得退回船上。
再者,敌军以小船栽薪水流而下,火攻威力倍增。”
李道宗指出两点要害,李诚听了笑嘻嘻的点点头道:“王爷说的全对。”
李道宗还没得意完呢,突然就看见了江面上一排船,看规模都在三五百料的样子,连在一起遮住了整个江面。
这一下李道宗倒吸了一口凉气:“自成,好魄力。”
“十艘五百料的海船为代价,以铁索相连,堵住江面。
船上我军士卒,只要负责灭火就是了。
没了火船的威胁,敌军只有岸上一路人马需击之。
王爷当知,李某所制火药的威力。”
李诚道出原委,李道宗这才恍然大悟。
“战争本来就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过程,十艘船舍了也就舍了,不算什么。”
李诚淡淡的总结了一句,李道宗忍不住想赞叹一声。
简单的脑补一下,整个战斗的过程就在脑海里形成了,敌军等水师登陆的差不多之后,同时发起攻击。
就是不给水师掉头的机会,时间点肯定会把握的很精准,都是打仗的好手,这个不用疑问。
接下来就是水师,或者说是李诚的表演时间了。
李道宗和李诚继续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啥呢?
拒马!没错,水师登陆之后,首先放下的东西就是拒马,这东西根本就来不及现场制作,李诚这边是先做好了准备着,到了地方下货的时候,先下的拒马。
看看拒马上没清洗干净的血迹,就知道当时这一战有多么的惨烈。
一队高高壮壮的士兵,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边休息,不用看就知道是陌刀队。
这还出在备战状态,一旦有事立刻装备起来,投入战斗的姿态。
陌刀阵的两翼是长矛加盾牌的阵营,后面是强弩阵,这都不看就能知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诚的兵力似乎不足的样子,没有预备队的感觉。
等一等……“怎么还有新罗的兵马?”
李道宗其实看错了,李诚扫一眼前方恭敬的肃立等候的人,笑道:“不是新罗兵马,新罗兵马倒是想来,被我拒绝了。
这些都是百济的兵马,人不多,只有五千,多了我担心要出乱子。
主要还是大量的百济辅兵,战斗的时候还在船上等着呢。”
李道宗总算是弄明白了,感情李诚把百济兵马给忽悠着一起来了。
至于怎么忽悠的,李道宗也不想知道了,现在也没时间关心那个。
倒是李诚解释了一句:“诚答应百济,以江为界,大唐不要江南的土地。”
其他的事情李道宗能想的到,李诚肯定是先打疼了百济,才会让百济服软,再以利诱之。
在水师的营寨里溜达了一圈之后,有信使飞骑而至,李世民唐军主力四万人,已经在百里之外扎营。
两边的信使在路上遭遇后,各自交换信息,掉头回来汇报。
李道宗决定借水师的人手,就在附近的高地上扎营。
本部人马都是骑兵,这个选择没毛病。
有了李道宗三千骑兵的配合,夜里抓紧一点,明天等主力汇合了,剩下的就是眼前的城市。
这座城下的战斗,可谓这一仗最后的一场战役了。
一百里大概在五十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在唐朝的话,一天的行军距离。
丢下辎重的骑兵,两个时辰可以赶到。
可以说前锋和主力保持这个距离,基本上还是算安全的。
这个还是要建立在李道宗所部全是骑兵的基础上。
获悉二李汇合的消息,李世民松了一口气。
四万主力四万辅兵,这就是八万人。
每天消耗的粮草想想头皮都发麻,如果李诚不能赶到江边与李道宗汇合,只携带了三天干粮的主力部队,李世民连夜都不会过,赶紧掉头就回上一个城池。
这就是战争,一点都马虎不得。
现在李诚已经做到了事先的约定,李世民知道此番最后一战即将来临,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
主力只要扎紧营盘,明日与水师汇合后,不缺粮草的大军,可以不紧不慢的围攻敌人的都城。
这样的节奏,才是大获全胜的节奏。
让李世民意外的是,金胜曼一直跟到了这里。
再三恳求李世民,给新罗一个机会。
按照事先与李诚的约定,李世民是不打算答应她的请求的。
毕竟让人出力了,就得给人点好处。
入夜之后,李世民在营帐内与金胜曼对坐而饮,天已经凉了,喝点酒暖和一下。
尤其是在战场上,有素手伺酒,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一夜无话,次日午后,大军进抵城下,与李道宗的骑兵汇合之后,李世民看见了李诚。
见面之后,李世民一番寒暄,拉着李诚到角落里私下交流:“自成,朕惭愧。”
李诚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了一下,赶紧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世民叹息道:“昨夜喝了点酒,答应了金胜曼,让新罗出兵协助。”
李诚看了一眼一脸不好意思的皇帝,心里多少有点感慨,历史的惯性真的是太厚重了。
即便自己各种使劲,李世民还是栽在金胜曼手里。
这样的话,肯定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不好责备皇帝,李诚只好笑道:“不碍事,只要百济得存,就不算陛下毁约。”
第五百七十七章 余勇可贾()
李世民表情尴尬的笑了笑,李诚如果抱怨几句呢,他心里还舒服一点。
这样的客气,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说实话就是没有以前的亲近了。
仔细想想,这个局面还不是自己造成的么?
其实李诚的心态就没有变化过,皇帝不都是孤家寡人么?
亲近?
别闹了!“朕都不知该如何说了。”
李世民叹息着摇头,不仅仅是因为新罗的事情,还有就是以前的很多事情联系起来。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
讲是讲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但是让下面的人寒心了,皇帝就算是失败了。
“陛下此言从何说起呢?
一直以来,臣都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为人臣者做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李诚正色道,李世民听了狠狠的一楞,脑子里浮现出各种事情。
对啊,问题不是在李诚的身上,而是皇帝自身的问题。
李世民总觉得李诚不是一般的臣子,李诚则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忠臣的位子上。
做皇帝的希望臣子能紧守本分,李世民也是如此。
只是李诚比较特殊一点,李世民一直希望两人的关系更近一点,一直存在一种错觉。
交流又变得顺畅起来时,突然听到一阵欢呼声,李世民抬头看一眼,是城墙上发出的欢呼声。
李诚及时的递过来单筒望远镜,李世民举着看了一阵,放下望远镜冷笑道:“贼酋威望不低啊。”
贼酋?
哦,乙支文德。
李诚看紧看了一眼,传说中这个家伙能用好多把刀。
对这个传闻李诚是不信的,人就两只手,能玩双刀就很难得了。
刀这个东西,背在身上也是会印象行动的。
战场上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是会挨刀子的。
“我之贼酋,彼之英雄。
要怪就怪当年前隋不争气,把高句丽人的心气给养出来了。”
李诚说这话时的语气冷森森的,透着一股子杀气。
李世民轻蔑的一笑:“便是炀帝,那也是雄才大略,不是杨玄感,高句丽早灭了。”
“杨玄感之叛,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炀帝还是心急了一点啊。”
李诚突然想到,隋炀帝是李世民的岳父来的,所以在语气上还是做了一些调整,感慨更多。
“炀帝之败,不是心急就能形容的,事前过于刚愎,事发失之急躁。”
李世民说着停下来,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了。
隋炀帝的很多举措,都是针对门阀去的,李家也是门阀来的。
从一个臣子的角度看,李家失之忠义。
这天下来的,总是有点不干不净的。
李诚很快就反应过来,笑着转移话题:“兵临城下,不过是困兽之斗。
不过也不能大意了,扎紧营盘,增加岗哨防备夜袭。
多派探马,断其耳目。”
这些都是常识,但是常识又有多少人真的当真呢?
尤其是在顺风顺水的是时候。
李世民倒是颇为认同的点点头:“自成言之有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加几分小心。”
差不多把意思都表达到了,李诚就不多说了。
李世民又看一眼城池的方向道:“且让他狂一时,明日再来这个,用八牛弩让贼子们冷静冷静。”
李诚听了这话忍不住呵呵一笑道:“陛下,何必用八牛弩呢?
看臣给陛下演一出好戏。”
说着话李诚一夹马背,策马小跑,到了坡下等在这里的牛二贵等人立刻迎上。
李诚冲李山一伸手:“弓箭。”
李山摘下弓递过来,李诚接过后笑道:“我去城下转一转,你们在这里等着。”
一人一马,奔着城下小跑,开始没人注意,随着越来越近,两边都注意到了李诚的举动。
顿时都好奇起来,李诚这样做危险性其实很大,城上的弓箭手可不是吃素的。
一顿箭雨过来,想躲开几乎没有可能,就算人能躲的过去,马却不行的。
城头上的乙支文德也注意到了李诚的动作,不免盯着他看。
敢于这么做的人,一定是骑术高明的好手,到城头下来炫耀一下,不失为一种提升士气打击对手的办法。
但是在乙支文德看来,这样做多少有点愚蠢。
为什么呢?
即便是二石弓,面对居高临下的弓箭手,也占不到射程上的便宜。
乙支文德示意弓箭手做好准备,到时候给这个小子一点颜色看看。
李世民端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吩咐李道宗做好准备,一旦城下敌军开门杀出来,骑兵就得顶上去。
对于李诚的箭术,李世民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诚小心翼翼的算着距离,从下往上射箭,二百步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看看距离差不多够了,李诚一抖缰绳,战马转弯画一个圆弧的规矩。
弧顶处李诚张弓搭箭,三箭连珠。
完成三箭之后,战马已经完成掉头,李诚也不回头看,继续往前跑出二十步才勒马掉头。
“啊!”
听到身后一声惨叫,李诚有点意外。
“好!”
身后传来了欢呼声!李诚定睛一看,原来刚才三箭射出后,有一箭射中了目标,城头上一个准备反击的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