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的大乱战,真的把李治给吓着了。
等到大臣们都离开了,李治才松开拉着李诚衣袖的手,低声道:“师傅,怎么回事?”
李诚低声问:“殿下看见了什么?”
李治一愣,刚才的大混战啊。
可是他又一转念,师傅经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的事情本质是什么呢?
李治摇摇头:“孤没看明白。”
李诚笑了笑:“回去好好想想,开动脑子,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请教。”
李治点点头:“孤陪师傅一起去见父皇,回头孤在外面等师傅的时候慢慢想就是。”
李诚没再说话,信步出了大殿,兜个圈子走向武英殿。
没想到半道上就看见了李世民,身边还跟着大太监。
李世民招招手:“太子也来听听。”
李治面露喜色,李诚无奈的摇摇头,算了,李世民要教儿子。
两人走近见礼,李世民随意的摆摆手:“没有外人,不必多礼。”
说完陡然提问:“自成,今日之朝会,所见为何?”
李诚倒是没想到李世民的问题是这个,稍稍沉吟之后才道:“臣所见者,党争也!”
李世民猛的睁圆了眼睛,呼吸也变得急促了一些:“自成所言党争者,何解?”
第五百九十五章 客观很重要()
“党争者,不论是非对错,只看立场,为支持而支持,为反对而反对。”
这个结论让李世民震惊了,因为他太清楚一旦被确定,对于正常国家的危害有多大。
“开国之处,筚路蓝缕,上下一心,为何如今太平盛世,反倒出现了党争?”
李二自言自语,李诚没有接这个话,李二瞪眼的时候才笑了笑。
“孟子曰:……”李诚刚开口,李世民就抬手打断:“闭嘴,说人话。”
“利益决定立场!”
李诚这次很果断,李世民怒道:“你在说朕的帝王心术么?”
帝王心术是啥?
平衡呗!李世民的意思,你怀疑朕的平衡之术导致了党争?
“陛下,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还是要看陛下的纠错能力。
但有党争之端倪,当行霹雳手段,敲山震虎。
最重要的还是吏治,法制,国法不应该存在于纸面上。”
“纠错?”
李世民沉吟不语,良久才问:“监察御史巡视算不算?”
“臣以为,纠错在于机制,在于与时俱进。”
李诚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李世民不提国法,这其实就很难继续了。
国法这个东西,在皇室和权贵看来,是给草民准备的。
尤其是皇亲国戚和宗室,那是与国同休,只要不造反,基本都没事。
跟他们谈国法么?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李世民点点头,挥手示意李诚和李治可以走了。
师徒二人往东宫走,李治一直低头不语,似乎有所思。
进入东宫范围后,李治才把头抬起来,回头看一眼之后才低声问:“师傅,父皇为何让你我离开?
是因为赵国公么?”
连舅舅都不称呼了,直接上封号。
“殿下不必如此,赵国公还是忠心的。”
李诚在李治面前,永远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
李治听了忍不住激动了起来,低声快速道:“赵国公今日无端针对师傅,敢说没私心?
孤不是瞎子,看的很清楚。
赵国公一党气焰何其嚣张?
如今的朝堂上,此党一家独大也。”
“殿下不可如此偏颇,臣也有结党的嫌疑。”
李诚提醒了一句,今天不少人出来怼长孙一党,所以李诚也不能撇干净嫌疑的。
“那不一样,君子党而不群!”
李治很随意的一挥手,李诚见状皱眉,厉声呵斥:“太子殿下,你不能感情用事。
怀着美好目标的君子,结党去做一件事情,很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
“这……”李治愣住了,李诚很少如此严厉,在他身上总能感觉道温暖。
面对李诚严厉的目光,李治缓缓后退一步,正儿八经的抱手行礼:“请师傅教我。”
“客观,身为太子,不论看任何事情,都必须客观。
我说过,事物有其两面性。
一件事情有利的一面,就一定有不利的一面。
抛开赵国公的用心,他对于京城周边的作坊野蛮无序的生长提出质疑,这点就是好的。”
“啊……”李治惊呆了,没想到李诚的用心在这个节点上。
“这……弟子愚昧。”
李治诚心受教,李诚也不吝赐教:“这些作坊,朝廷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其规模大小,人员状况,产出多少,一无所知。
小的说,这里面的税收去哪了?
往大里说,这里面是否藏污纳垢?
是否存在草菅人命等骇人听闻的事情呢?”
“殿下,千万不要小看人的贪欲,在足够的利益面前,不乏铤而走险之辈。”
“那些反对赵国公的人,他们或许有自己的意图,又或许有共同的利益。
谁敢保证,这些人不会勾结在一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党?
作为臣子,可以有私心,但是私心需要国家利益让路的时候,作为君主绝对不能容忍,必须做出反击。”
“身为太子,可以不用去发现问题,更不用亲自解决问题,但一定要学会从一堆建议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国家事情很多,但是大方向是不会有太多变化的,至少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太多变化。”
“指望朝野之内人人都是纯臣是不现实,说的不好听一点,一个纯臣都没有。
但只要臣子没有把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有私心甚至有党,都不是不能容忍的。”
李诚很少长篇大论,但是今天不得不说,李治还是太年轻了一点,个人行为很容易被情感所支配。
如果他不是太子,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他偏偏是太子,所以感情用事就不是好习惯。
李诚还是很想把李治教导好的。
“殿下不嫌弃臣聒噪,听了这么久臣的唠叨,臣感激不尽。
然则臣还是要最后强调一点,没有人是一直正确的,即便是圣人,也会犯错。
臣不敢自比圣人,只希望殿下不要因为与臣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殿下对朝政的看法。”
李治一直保持恭敬的态度,认真的点头道:“弟子受教!”
也不说什么谢谢的话,可以说今天李诚的表现,让李治坚定了内心的一些观点。
师傅或许是有私心的,但是他不会为了私心,伤害到孤的利益。
即便是别人攻击他,也不影响师傅客观理性的心态,他会从别人的攻讦之中,找到一些潜在的问题。
长孙无忌的本意,大概就是想攻击师傅,只是没有料到,如今的长安周边,工坊众多。
甚至都没想到,长孙家也因为他的攻击被波及了。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退朝路上的长孙无忌颇为还没回过神来,今天的乱战来的太突然了。
他是可以去求见李世民,但是这个时候去求见,他说的任何话都没有说服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
先搞清楚家里的那些事情,免得被人捏了把柄。
李诚婉拒了东宫的留饭,回到家中进了书房,关上门一个人在里面发呆。
今天的事情不简单,根源在李二,或者说是李世民乐意看见的局面。
第五百九十六章 惜身()
那可是凌烟阁上第一人长孙无忌,面对来自他的进攻,李诚不敢有半点马虎。
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这些都是必须背负的,除非他甘于平庸,在这盛世苟且一生。
李二的心思还是两个字“平衡”,尽管他意识到今天的朝会不正常,最终还是没有明确的表态。
即便李诚抛出了“党争”这么严峻的话题!如果有可能,李诚非常愿意和长孙无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巅峰大唐。
最终选择是归隐还是远走海外,都不是太重要的问题。
现实是长孙无忌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和李诚合作,这就很讨厌了。
李诚从崭露头角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机会可以合作,长孙无忌始终没有伸出友谊的手。
甚至李诚被“逼”远走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居功至伟。
李诚一点都不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方式,但是没法子,李二就没打算放过他。
从这点看来,长孙无忌还是很了解李世民的。
深知皇帝不可能接受他和李诚亲密合作。
所以才摆出一个对立的姿态,最初是姿态,慢慢的演变成为了对垒。
接下来的几年,如何应对?
李二进入暮年后,男性的功能日渐丧失,性格出现了一些扭曲。
不然也做不出推倒魏征墓碑的事情。
现在因为辽东大获全胜,魏征的墓碑也没恢复。
凌烟阁有没有魏征的名字,还未可知呢。
也不知道李二怎么想的,名字公布的过程一点都不干脆。
这样一个李世民真的很难琢磨。
思来想去,李诚还是决定隐忍,在朝堂之上尽量不要表态。
耐心的熬死李二再说。
不过有件事情,李诚还是决定要做的,吩咐准备纸笔,写了一份奏折。
啥内容呢,给魏征翻案的奏折。
这份奏折李诚没走正常途径,而是准备悄悄送到李世民的案前。
结党争斗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对于党争肯定是有警惕的。
必要的斗争也不能少,不然李世民没戏看,多疑的性格会让他生出别的想法。
大朝会之后的小朝会,李世民又留下李诚,没有别的大臣时李诚才掏出奏折:“陛下,臣有奏本。”
李世民露出狐疑的表情,这可不是正常渠道,说明李诚是不想被别人知道的。
再者,李诚是有蜜奏权利的,只是他一直没用。
这肯定不算是密奏,因为不是通过内侍转呈不说,太子李治还在一边看着呢。
最终李世民立刻展开奏折看了起来,三两下就看完了奏折,抬头冷眼看着李诚:“你就这么希望朕惩罚你,把你贬出长安么?”
李治听了脸色巨变,李诚倒是很淡然的躬身抱手:“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才有这鲜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大唐盛世。
臣真的不希望,后人诟病陛下无人君之雅量。”
李治很想看奏折,又没那个胆子。
看着老爹黑着一张脸,劝又不敢,不劝有不安心。
真的给李诚踢出长安,李治第一个能哭出来。
李世民阴沉着脸,久久不语,似乎一场暴风雨在酝酿。
李诚表里如一,一点都不带惊慌的。
这份奏折,如果李世民不在朝会后留下李诚,就不会在私下场合出现,李诚会等待下一次大朝会拿出来。
“这份奏折,不该这个时候拿出来。”
李世民的脸色渐渐的恢复常态。
“臣无它意,惜身尔。”
李诚给出一个极为坦荡的答案,李世民听了噗嗤一声乐了,抬手指了李诚几下:“竖子,欺朕年老昏聩耶?”
“陛下圣明!”
这次是真心实意的。
“自成不以权某为人臣之本,朕心甚慰。”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朝廷里的臣子们,都喜欢搞权某那一套,李世民又不是不知道。
甚至从登基那天起,就一直跟他们斗来着。
李诚不搞权某那一套,立刻显得不一样了。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欺君。
李世民哪里晓得,面前这个他认为“不欺君”的臣子,才是大唐最大的骗子。
当然这一次,李诚真的没有欺君,他的所作所为,出发点就是“惜身”二字。
一大家子人呢,让李诚为了一己之利,连带家人一起冒险,这种事情李诚是做不出来了。
“朕还要辛苦自成一趟,去见魏征的家人。”
李世民叹息一声,心里算是想明白了。
李诚笑道:“陛下知过能改,国之大幸,臣之大幸。
然则此事不该臣出面。”
李世民听了露出温和的笑容:“那该谁去?”
李诚笑了笑,看了李治一眼。
李治紧张的浑身微微一颤,心道:师傅果然时刻惦记着弟子好处。
李世民也是微微一怔,盯着李诚看了好几秒才悠悠道:“自成以诚待朕,诚者自成也。”
李诚躬身抱手:“凌烟阁上当有郑国公一席之地,即便臣不上奏,陛下也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