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书剑盛唐-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二章 善后()
五天的时间能干多少事情,玩过期货的人都知道,别说五天了,五分钟就能让一个身家千万的人破产。所以,五天的时间,足够李世民找够人头,然后把李诚囤积在城外各家农庄的二百万石大豆,以人头分散的五天期货方式卖出去。这些人操着外地的口音,收一成定金!李
世民需要一个借口来插手市场,否则就是与民争利,要被人喷死。现在这个借口有了。
就算是一成的定金,李世民也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唐朝的商人哪里晓得,商界还有这种坑人的手段。就算是最老练的掌柜,五天后交货的大豆,价格按市场价格八折,数量也不是很大,只要一成定金,看着眼前大豆的价格,毫不犹豫的交定金签合约。
大豆交货的日期到了,长安城里想死的商人和掌柜无数。
李世民这个皇帝,在李诚的协助下,一手操纵了这长大豆战争,赚到手的钱是十万贯。这
个时代的商人最重的就是一个“信”字,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如果没有信誉做支撑,生意你都做不成。所以,就算市面上大豆的价格从五十文一石,跌到二十文一石,五天期货依旧全部完成了交易,一笔跑单的都没有。一
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商人,又没啥大背景,他们选择了死来逃避。据统计,这一次大豆风波,倒是三十余人上吊。相比与整个长安城的权贵和士族,这三十几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他们的死,换来的是不过是一声叹息。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唯
一让李世民意外的是,有十几个胡商牵扯了进来,他们做了同一件事情,就是在大豆价格达到五十文一石的时候,以四十五文一石的价格,买进了内府的大豆期货。李
世民挣钱了,但是心里却很不踏实,因为长安城的大豆实在是太多了,内府放出二百万石的大豆后,价格开始跳水。次日就跌到二十文一石,又过了一天,大豆价格跌到十文钱一石。即便是这个价格,大豆也无法再卖出去,只能堆在仓库里。李
世民心里非常的不安,作为一个皇帝,直觉告诉他,这事情不能这样下去。所以,赚钱之后的李世民,没有先感谢李诚,而是把他叫进宫里,开口便问:“如何收场?”李
诚看着皇帝,心里很不爽,你挣钱的时候怎么不想怎么收场呢?
但是这场大豆战争因自己而起,又因自己而导致现在的局面,还有皇帝大腿的因素。李诚稍稍沉吟道:“陛下,解决之道还在朝廷。”
李世民不动声色,朝廷牵扯到商界的事情,以前都是用刀子说话,这一次李诚教他用商业手段说话。狠狠的开了一把眼界之后,李世民决定虚心请教。
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李诚说过的话,“吟诗作赋非我所长,种地经常才是强项”。看来,这竖子没有撒谎,他经商真的很厉害,种地还要等等看。“
大豆可以榨油,榨油之后,豆饼是一种绝佳的饲料。所以,臣建议,朝廷出资,以每一石十五文钱的价格,收购大豆,避免商人血本无归,伤了经商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彰显朝廷的仁德,最后,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制定一系列法规来规范市场。”
听说要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李世民有点心疼。但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豆最初的价格,就在二十文一石左右摇摆。也就是说,官府出面拉升大豆的价格,而且还不吃亏。“
榨油的事情,又怎么说。”李世民太精明了,立刻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李
诚心道不好忽悠,所以丢出接下来的两个办法。“一者,朝廷可建作坊,榨油。豆饼一部分用于饲养军队和官府的牲口,一部分低价出售给民间。”“
有司统计,长安城汇集的大豆,不下六百万石啊。榨油是可以,但是那么多豆饼,哪来这么多牲口喂养?”李世民提出了自己担忧。
李诚却笑道:“可令京畿道各县,推广民间养殖,幼崽和豆饼由朝廷免费提供,年底的时候,朝廷收回养成的猪羊一半为利息。这个事情,一定要加强监管,不然下面的官吏,换个花样就能坑死小百姓,时间以年底为限。至于豆油,陛下带个头,今后就吃豆油了。”
李世民无声的看着李诚,这小子脑子怎么长的,这点事情都能玩出一朵花来。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本来是一件坏事,经过他的手这么一折腾,变成了好事。一
者,商家不至于血本无归,二者,朝廷得到了好名声,三者,朝廷有借口插手经营管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做一个维护秩序的公平秤。最后,京畿道的养殖业,经过这么一次推广,就算明年没有官府的支持,一些得到好处的百姓还是会继续养殖。
可以预见,年底的羊肉价格,普通百姓过年也能吃不起了。李
诚总算是能从长安城脱身了,回到农庄的时候,兄弟会的成员们已经整齐的汇聚在一起。这长大豆风潮下来,最挣钱的人不是李世民,而是李诚。
李诚挣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大豆本身的交易过程挣钱了,一个是豆油的成本降低了。最后则是养猪的成本也下降了,豆饼不要钱。只是现在养的猪太少了,李诚打算推广养猪。这年月的人都不爱吃猪肉,李诚只能在这家的农庄推广。“
哥哥,柴令武那厮,被他大人打断了一条腿。”先给李诚报喜的,是房遗爱。这货对柴令武真是怨念深重。“
杜荷那厮,好几天没见他出门了。有个胡商,夜里在他家门口吊死了。”爆料人,段珪。平康坊一战,杜荷临阵脱逃,不讲义气,段珪也是记仇的。
尉迟宝琪笑嘻嘻的拱手:“哥哥,这一次总计盈利这个数!”说着比划了两个手指头。
众人眼珠子都绿了,二十万贯,这钱来的太快了。看着李诚,大家除了敬仰,还是敬仰。“
李财神”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真是名字会起错,外号不会起错。
李诚心里也很得意,同时也很感慨,这一次真的是无心之举啊。但是这不耽误他装逼,淡淡的咳嗽一声:“好了,都别高兴的太早,醉仙楼的买卖,接下来会差很多啊。”李
诚想到的是被李世民赚走的钱,那些钱本来是长安城的有钱人到醉仙楼装逼的本钱啊。现在都便宜李世民了,亏的还是他的醉仙楼,想想就不爽。“
哥哥说哪里话,只当是提前领了醉仙楼的红利。”程处弼小心翼翼的拍马屁,李诚瞪他一眼:“要不是你嘴不严,怎么会出这等事?别看现在坏事变好事,你的处罚少不了。”
程处弼也是心悦诚服,拱手道:“但凭哥哥处置。”李
诚没有搭理程处弼,而是看看众人道:“这一次的红利,处弼拿一万贯的整数,其他的大家平分,没意见吧?”“
哥哥,这可使不得,这里头哥哥出了大力气,我等如何能平分钱?”新加入的这几个,也是人精子,高真行赶紧站出来说话。要挣钱,紧跟李家哥哥,这是共识。“
对,我等不要平分。”众人纷纷表态,生恐落在人后。
李诚淡淡道:“我还缺这点钱?再说了,大家都在出力,我不过出了点子。行了,别废话了,就按我说的分配。懒得费口水跟你们较劲。”
“哥哥高义!”众人纷纷拱手,表示永远紧跟在李自成哥哥为首的兄弟会大旗之下。
“对了,分了钱,拉回家的时候记得小心点,别传的人尽皆知,你们在大豆中挣钱了,招人狠的。”李诚特意提醒了一句,免得这帮人显摆,遭人羡慕嫉妒恨,引来黑手。
次日早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放出了朝廷干预大豆价格的大招。朝
臣的反应各异,因为这是一个新问题。如果是粮食价格问题,那就没啥可说的。现在是大豆,大豆只是一种饲料,百姓没饭吃才会去吃这个。
总的来说,支持率一半一半。当年秦王府的班底,基本都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反
对派的旗帜,还是魏征。第一个站出来,举着笏板:“陛下,大豆价格波动,乃商贾自取灾祸,关朝廷何事?商贾贱业,朝廷没必要为其贪得无厌负责。”
这个时候龙椅上的李世民,心里就一个念头。李诚果然是神机妙算。为
什么呢?因为之前李诚告诉李世民,大豆风潮,收到重创的是一般的商人。那些士族的商业代言人,因为根基雄厚,伤不到根本。毕竟很多大豆,就是士族自己仓库里拿出来的。
保护商贾的目的,不在意保护商贾本身,而在于保护一个经商的大环境。而且李诚断言,魏征一定会站出来反对,反对理由一定是商贾下贱,贪污无言,提前告诉李世民该怎么应对。“
玄成一向劝朕爱民,难道这些商贾,就不是朕的子民么?再者,商贾收到重创,市面萧条,必将导致各种物价上涨,最终受损的不还是长安百姓么?”李世民头一次在面对魏征的时候,如此理直气壮的怼回去。
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第一百三十三章 余波()
魏征有没有错?按照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他没错。因为商贾从来都是政府的打击对象。商人一旦有钱了,就会搞事情。收买官员这种事情,他们做的很熟练。
大概意思就是,商人只追求利益,拉低了道德平均水准。换
成以前,李世民面对这样的话,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但是这一次,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魏征的谏言就站不住脚了。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
李世民看着下面哑口无言的魏征,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多少次被魏征口水洗脸啊!这一回,算是扳回一局了。而且还赢的很轻松。其
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李诚没有说出来,李世民同样想到了。那
就是斩断士族的利益触手!道理很简单,大豆风潮,士族的根本没有收到影响。如果不管那些受到沉重打击的普通商贾,整个市场份额,将有更多落入士族的手中。这
就是士族,一面叫嚣打击奸商,一面用自己的代言人去争夺市场。所
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都是一个“利”字,商人从来都不是中原王朝的主流。
因为,商人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的商人,在王朝更迭的过程中,对话语权有着痛彻心扉的领悟,一直到明朝,商人终于用银子,争取到了相当的话语权。而
明朝的商人,也不是单纯的商人,他们是士绅和商人的结合体。
言归正传,魏征的哑火,导致反对派的全面溃败。没有人能反驳李世民的观点。
陛下爱民是政治正确,那么请问,商人就不是皇帝的子民么?
那么再请问,因为商人的减少,导致长安的市面不景气,物价上涨,百姓受损呢?谁能担这个责任?是魏征?还是别的什么人?李
世民的两个观点,就像两根铁柱子,谁都无法撼动。
李世民的目的,顺利的达到了。朝廷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应对这一次大豆风潮。并肩针对这一现象,加强监管,规避出现下一次无序的市场风潮。
李世民把这个部门抓在了手里,称之为商市监!跟少府监平级的单位,皇帝直属。
这个部门脱离户部,但是却对天下的商业经营,拥有监管的权利。李世民取得一场畅快淋漓的胜利。因为这个机构的存在,内府每年多了一笔新的增收点,至于能收多少未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手里,又多了一把对付士族的刀。没
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绝对的秘密。
这一次大豆风潮,赔钱的人很多,赚钱的人也有。好吧,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兄弟会的十二头牲口,不让他们装逼,那真是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比如房遗爱,每个月都拉钱回家,但是这一次不是正常的时间点,而且拉回去的钱很多。一万多贯的钱,按照李诚的要求,低调,低调,再低调。选择一个坊门关闭之前,天黑之后的时间点。用马车把钱拉回家。房
玄龄站在堂前居高临下的斜睨房老二,卢氏自然是喜欢这个幺儿的,看见拉回来这么多的钱,开心的走下台阶,欣慰之余,担忧的问一句:“二郎,这钱不是抢的吧?”房
遗爱不能在外面装逼,憋的很难受,当着父亲和母亲的面,没忍住:“跟抢钱也差不多了!”这一下卢氏不能淡定了,赶紧追问:“二郎,不会闹出祸事来吧?”
房遗爱得意的摇摇头:“没有的事情,这是一笔意外之财。本意是李家哥哥,带着大家一起榨油发财,担心大豆涨价,提前让我等出手收购大豆……”巴拉巴拉,一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