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朕不配自成辅佐么?”李世民拉下脸来了,当着几十号重臣的面,就这么不给面子么?你小子,别过分啊。

    众位文武大臣一看这气氛,不对啊。陛下一向宽宏大量,怎么为这点小事拉下脸呢?他

    们还是不了解李诚,这货是真的不想做官。

    “回陛下,臣这个人吧,说的好听一点,不愿意受束缚,说的难听一点,散漫惯了。中书舍人一职,太过重要了。陛下非要臣做官,也不是不行,要不在少府监给臣找个差事?”一

    番话说完,李世民对这小子的反应是麻木了,其他大臣听啥掉了。中书舍人啊,你一个毫无根基的家伙,居然推掉这个机会?跟在皇帝跟前,以后提拔起来多快啊。

    这人就是这样,你在皇帝跟前经常出现,自然就进入了皇帝的视线。一旦将来有机会,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有这么一个人。那些见不到皇帝面的人,有机会也轮不到你啊。

    在场的各位文武大臣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李诚这个年龄,能坐在中书舍人的位子上,那心里是何等的雀跃。但是李诚呢,拒绝了。

    这时候你再说李诚一门心思钻营,以退为进,那真叫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李世民听了则是另外一种反应,李诚肯定是有什么想法的。所以,他没有生气,而是反问一句:“为何要在少府监做官?”

    李诚拱手道:“陛下,臣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脑子里会有些奇思怪想。中书舍人,整日与文字打交道,臣不喜。您也看见了,臣制作的曲辕犁,就是胡思乱想出来的。”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他,想了想:“朕明白了,你这是不想耽误自己挣钱啊。”李

    诚一脸的尴尬,可怜巴巴的低声道:“陛下,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就不要拆穿臣了。”

    现场一阵死寂,谁都没想到,李诚居然是因为这个理由,放弃了中书舍人的职位。真是,没法理解的思维模式,属于李诚特有的套路。这孙子,真的是要公私兼顾,还说出来了。“

    生活艰难?”李世民目瞪口呆,看着这个皮厚超过城墙的家伙,睁着眼睛胡说八道。这现场的各位大臣,哪个挣钱都没你快好不好?鳖

    了一口气,李世民气的抬脚就踹,李诚结结实实的吃了一脚,顺势一滚,口中大声道:“陛下赎罪,陛下赎罪。”话是这么说,但语气却非常的欢快。

    “哈哈哈!”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憋半天没憋住,大声笑了出来。这个带头发笑的是李孝恭,他开了头,其他人都忍不住了。李诚这家伙,顶着名仕的光环,却毫无名仕做派。没

    法子,反差太大了!想憋着笑,难度太大了。只要是看过李诚的诗文的人,心里都会有这种感慨。这人怎么这样啊,名仕的风骨就真的不要了?对

    比一下长安城那些科举出来的文臣,一个一个,走到哪都要摆着架子,没事就拽文,恨不得满世界都知道,他们是新科进士。反

    观这个名满天下的才子李自成,哪有半点名仕的样子,根本就是个无赖嘛。

    众人这么一笑,李诚暗自得意,这一下,没法做中书舍人了吧?李

    世民算是唯一明白李诚的人了,为了不做这个中书舍人,耍无赖的招数都用上了。难道说,在朕的身边做官,就这么没有吸引力么?“

    朕乏了,自成,领朕去休息一下。”李世民突兀的话锋一转,众位大臣都觉得不对。

    但是李世民没有任何停顿,转身迈步就走。李诚在后面道:“陛下,还有土豆没收呢。”李

    世民站住,回头,目光凌厉的看着他,冷冷道:“让别人做吧,朕信的过你。”李

    诚一看这阵势,收起了笑容,一语双关,正色道:“臣为陛下开路。”

    回到李宅,门口秋萍带人迎接圣驾,李世民抬手虚扶:“起来吧,以后朕再来的时候,带了身子的妇人,就不必迎接了。”

    李诚的书房里,李世民交代一句,任何人不得入内打扰。只有两人的时候,李诚不紧不慢的给李世民泡茶,放在桌子上,笑道:“陛下尝一尝臣自己炒的茶。”李

    世民端坐不动,拉着一张脸,冷冷的看着他:“理由。为万世开太平,这话是你说的。”

    李诚叹息一声:“陛下,臣在朝在野,在可以为陛下做事。何必强调一个职务呢?”李

    世民听了这话,脸色稍稍缓和一些:“朕不是昏君,自成亦非庸人。外间聒噪,过耳之风罢了。以自成的功劳,五品的官儿,已经有亏待之嫌了。”李

    诚听了点点头:“陛下言之有理,臣也有话要说。臣,如领一军,可为陛下冲锋陷阵,取敌之上将首级。如在少府监,臣可以为陛下挣钱无数,顺带臣也挣点小钱。在中书省呢?臣能干啥?每日案牍劳形,文山会海?”“

    一派胡言,中书省责任重大,关乎国家安定,案牍劳形,文山会海怎么了?”李世民怒了,吹胡子瞪眼。“

    陛下,臣在中书省能发挥的作用太少了。陛下,臣说话,陛下是要做天可汗的。大唐周边,还有高句丽不肯顺服,前隋未竟之业。西域,还有不臣之国。丝路并不畅通。西南,尚有吐蕃滋扰边境。”李诚说着停顿了一下,看见李世民的脸色缓和,放心了。

    “接着说!”李世民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一口,味道不对,有点哭。放下杯子,回甘悠长。顿时又拿起杯子,轻轻的抿一口。

    “战争,打的是什么?无非是钱粮。在朝为官,做一中书舍人,臣不喜也不擅长。但是让臣在别的部门,臣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臣擅长农事,擅长经商,陛下不是不知道。”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里明白了。李诚是真的不喜欢中书舍人这个职务。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其实是不喜欢中书省这个工作环境。不自由是一方面,没什么油水也是真的。想到李诚还打算搞个农学研究所的事情,李世民心里感慨不已。

    一个官员,不惦记往上怕,而是惦记在基层做点实际的事情。比如,替皇帝挣钱,就算有点私欲,也是可以理解的。念及于此,李世民不禁悠悠叹息:“自成之心,难能可贵啊。”

    “陛下过誉了。”李诚赶紧装一下。李世民摇摇头:“非也,满朝文武之心,半数如自成者,朕根本就不用为朝政揪心了。”这

    个评价太高了,李诚没法接话。他的本意,就是想偷懒,顺便往家里多捞钱。但

    李世民不这么想啊,满朝文武,谁能把皇帝心中那个“天可汗”的志向放在心里呢?谁会惦记着完成前隋未竟之业呢?又有谁会想过,战争打的就是钱粮,要帮皇帝挣钱呢?

    “如自成任职少府监,欲从何处落笔?”李世民算是接受李诚的想法了,特意问一句。李

    诚总算是听到了想听的话,脱口而出:“钢铁,国之脊梁也。”

    李世民听着心头一振,暗道:自成之类者,国之脊梁也。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士() 
李世民的逻辑简单明了,什么是国之脊梁?答:跟皇帝站一起,为皇帝的利益努力。“

    自成如何想到,要去练钢铁,这活可不轻松。”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探底,确定一下,这家伙到底是什么心态。

    李诚听着不禁叹息一声道:“陛下,大唐的钢铁产量和技术积累,实在太是太感人了。”李

    世民听了点点头:“大唐的冶炼,确实独步天下。”

    我去,我这是在说反话呢,陛下还当真了。得,自己的思维又串了,现代人的思维看唐朝的钢铁生产,确实很感人。但是在这个时代,唐朝的钢铁产量确实独步天下。

    这个独步天下是个什么概念呢?官方记载的最高数字为二百零七万斤,相当于一千吨。偌

    大的帝国,钢铁产量不过一千吨。搁现代,随便一个地条钢小作坊的产量就能碾压。

    李诚没法子跟李世民解释这个,现在是贞观年间,搞不好这会唐朝的钢铁产量还不足一千顿呢。只好顺着他的话道:“陛下,臣喜欢吃炒菜,需要铁锅。可是这铁锅太贵了。”这

    个画风转变的太快,李世民没有转过弯来,上一刻还沉浸在唐朝独步天下之中,下一刻就转进到了铁锅和炒菜。“

    竖子,民间用的犁头、菜刀,砍刀,都需要铁。你却用来做饭。”李世民想生气还生气不起来,现在他的皇宫里,也用上了李诚的铁锅。就是那种用铁板敲打出来的。“

    陛下,所以臣才觉得,这个现象必须有所改观。有生之年,得让百姓用的起铁锅啊。”李诚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本质还是没离开吃。

    “你说的轻巧,炼铁要有矿,你知道哪有啊?”李世民也就是随口反驳,李诚却很自然的接过话道:“回陛下,臣还真的知道哪有铁矿。”

    李世民楞了一下:“这你都知道?”李诚笑了笑:“臣恰好知道,山南西道的兴州治下,就有铁矿。”这一下李世民有点不淡定了,钢铁牵扯到国家军事力量。

    “你要去略阳炼铁不成?”李世民笑了笑,兴州那地方,可不必长安的。“

    臣为啥要自己去练?”李诚反问了一句,李世民听了微微一笑:“这才是好吃懒做的李自成。少府监正,你来做吧。”李

    诚赶紧摆手:“陛下,让臣做个副手吧,负责炼铁这一块就行了。”这意思,只管炼铁。李

    世民啧了一声,无语之极。一个少府监少监,你就管一块?不过这一块能管好,也就很不错了。李世民心里很明白,大唐的钢铁产量,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国家的手里。隋

    唐两朝,对于皇帝而言,都有一个回避不了问题。那就是士族。

    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庞然大物,皇帝都无法撼动。你可以杀一个人,但是他的族群依然存在。作为皇帝,如果悍然对某个族群的全体下手,那就可能面对全天下的士族的反对。

    有一个说法是,隋炀帝征高丽的目的,不完全是个人武功的追求,还有对士族的压制。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消耗士族的力量。假如是这样的话,隋炀帝玩脱了,玩死了隋朝。唐

    朝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也好不了多少。李唐能得天下,靠的就是士族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士族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盐铁这两样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物资,不是国家专卖,而是国家与士族共享资源和市场。

    这么说吧,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被士族渗透了。这就是李世民在《氏族志》的问题上如此坚持的原因,整个时代都是这个价值观。士族,就是牛逼,门第,就是重要。

    通俗的来说,李诚如果进入钢铁领域,必将面对与士族争夺利益的矛盾之中。

    这才是李世民最感慨的地方,要不怎么说是“国之脊梁”呢。

    “如此,就依自成之意,其他事体,朕做主了。”李世民做出了让步,李诚这时候再不表示一下就是傻子了,所以很正式的先整理衣服,然后才冲李世民抱手(左手在外)长揖:“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国士报之。”这

    就算是君臣之间就李诚入朝一事,达成协定了,从这一刻起,李诚才算是正式的踏上李世民的这条船。“

    好了,朕该出去了!”李世民露出满意的微笑,起身就走,走门口突然掉头回来,在李诚错愕的眼神中,李世民伸手拿起装茶叶的竹筒,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恭迎陛下!”外间诸位大臣等了一阵,见到李世民出来,纷纷见礼。李世民摆摆手:“诸位臣工辛苦了,土豆产量可出来了?”

    “回陛下,土豆亩产毛重两千二百斤。”房玄龄出列报数,脸上洋溢着激动。李

    世民笑眯眯的回头看看李诚:“自成,朕没钱给你,用五千亩耕地,换你的番薯和土豆,如何?”李诚微微一笑:“回陛下,给臣留点种子就行。陛下,臣有言在先,还有玉米没有收成呢,到时候,陛下可不能省了赏赐。”李

    世民无声的笑了起来,抬手指着李诚点了几下,畅快的骂:“竖子,就知道要好处。”李

    诚拱手致意:“陛下总结的精辟,臣有句话形容自己,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李世民目瞪口呆,群臣瞠目结舌,无话可说了。一个人能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别人还怎么评价呢?算了,也只能算了,跟他计较能气死。“

    各位臣工,回朝吧。李君羡,宿卫给朕看住了每一个番薯和土豆,少了一个,朕绝不轻饶。”李世民掷地有声,李君羡出列拱手:“臣领旨。”

    回城的路上,李世民就跟一帮宰相商议起来了:“封赏李自成一事,朕拟封长安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