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剑盛唐-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诚知道他带着钩子,还是说了实话:“回陛下,臣知道,铜川就有煤矿。而且还不少呢。陛下随意卖给臣一块地就行。臣也不贪多,就要王石凹那片地就行了。”李

    诚还是嘴快了,李世民一听这话:“怎地,哪有煤矿你如此清楚?”

    李诚心道:“这是国有大型煤矿啊,我特么能不知道么?”嘴上却在胡扯:“臣曾经在铜川游历数月,了解那边的情况。”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他,好一阵才点点头:“此事,朕知道了。上回的五千亩地,还没给你呢,就王石凹吧。”李世民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李诚要买一片铜川的地,没必要跟自己说啊。直接去铜川,找当地的刺史,给够钱了,什么地方买不到?

    李诚现在跟皇帝说了,那是因为他对皇帝说实话啊。这是李世民的惯性思维,哪想到自己被李诚给骗了。李诚一听这话,立刻歪着嘴,一脸的不乐意。

    “怎地,不想要啊?”李世民一看他的样子就乐了,五千亩良田变成了铜川的山沟,换谁谁都不乐意不是?李诚叹息一声:“既然陛下有难处,那臣就收下了,只是,再给五千亩荒山野岭,凑一万亩呗。”“

    呵呵,行啊,回头朕就让人下旨,你自己去铜川圈地。”李世民心情大悦,五千亩良田保住了。他的心目中,还是地主思维,良田才是好东西啊,铜川的山沟能有啥好的。

    “陛下,略阳的铁矿,臣不能自己去挖吧?”李诚又有问题了,李世民很不耐烦的回答一句:“这事情朕不管啊,你是少监,少府监每年朝廷都有拨款,你拿钱去办事,名正言顺。”正

    说着呢,李世民卡住了,回头看看李诚一脸的微笑,气的抬脚踹过去:“竖子!让你做正监还不肯做,还要朕替你张目。”李诚结结实实的挨了一脚,能弄到钱,挨十下都忍了。

    李世民不着急走了,让人把独孤峎叫来,当着李诚的面道:“爱卿,自成来少府监,是朕让他来的,今后少府监冶监之时,归自成负责,余者爱卿做主。冶监要用钱,不得卡拿。”

    李诚听到这里,立刻拱手鞠躬:“臣谢过陛下。”独孤峎还能说啥?只能不甘心的低头:“臣遵旨。”李世民还没完呢,指着李诚道:“今年就算了,明年的生铁产量,看自成的。”李

    诚看着李世民消失的背影,遥遥拱手:“恭送陛下。”李

    世民回去的路上,突然站住回头:“朕是不是上这竖子的当了?”大

    太监浑身一颤,赶紧赔笑:“陛下,自成先生可都说的是实话啊。”李世民摇摇头:“非也,朕觉得,此竖子就等着朕来提他说话呢。那可是朝廷的钱。”

    大太监笑道:“陛下,可以不悦之处?”李世民摇摇头,大太监笑了笑,低头不语。李世民一琢磨,乐了,笑道:“朕想多了,哈哈哈。”本来嘛,李世民就是来给李诚站台的。想

    到独孤峎的嘴脸,李世民心里更开心了。此刻的独孤峎,心里一定不爽。李世民本打算换掉他,想了想还是作罢了。这个人怎么说呢,毕竟没有误大事的时候。以前窦德素做正监,也没有传出他误事的话。只

    不过怎么说呢,他们都不像李诚那样,能把工匠都当人看。有

    李世民撑腰,李诚开始了新的动作,第二天就带着工匠出了城,在渭河边上开工建高炉。只是这个时代的高炉,比不得现代的钢铁企业,就是一般的土法炼钢,算很先进了。

    铜川那边李诚也没亲自去,而是联系崔寅,让他帮忙走一趟。崔家也要买矿山,所以崔寅乐在其中、拿着李诚讨来的圣旨,帮他圈地之后,按照李诚的指点,买两处矿山不提。

    煤炉这东西技术含量很低,就是一个炉胆的烧制,少府监里不缺工匠,崔家也不缺。不过十天的功夫,合格的炉胆就有了。崔寅也从铜川回来了,拉回来一车煤炭,送到李诚家里。

    蜂窝煤最大的难题,就是磨具。这个时代想做个合格的磨具可不容易,李诚这边的办法,还是用少府监的工匠,手工制作磨具。崔

    寅把煤送到李诚家里后,目睹了李诚指挥人用模具做蜂窝煤的过程,尽管不明白为啥要加点木屑和黄泥,他还是没有多嘴去问。蜂窝煤晒了半天,晒干之后,李诚亲自动手生火,然后架上一个铜壶烧水。

    崔寅在李诚家里呆了两天,目睹了煤炉的优势后,一个新的问题有出现了。铁锅!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崔寅很头疼,现在李诚用的铁锅,那一般百姓也用不起啊。

    所以,崔寅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李诚听了微微一笑:“跟我来!”

    两人起一个大早,来到城外李庄,渭河边上的一个作坊里,崔寅目睹了李诚的指挥下,工匠们浇铸出来的一口一口铁锅。这时候李诚才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指着铁锅道:“看见没有,这才叫铁锅啊。”

    崔寅看着铁锅,费解的问一句:“就算是浇铸的,铁锅还是铁锅,铁的价格怎么解决?”李

    诚给出一个干脆简洁的答案:“炼!”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谋而合() 
让大唐百姓都用的起铁锅,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煤炉也好,蜂窝煤也罢,都是一个长期的生意。李诚不着急,崔寅也不着急,前景摆在那的。距离正式推广,还有一段时间,李诚的计划是明年春天。崔

    寅也不是没收获,明年开春,崔家也能种上番薯和土豆了。

    高炉还在修,模具还在打造,煤炉的生产也在进行中。还有半年的时间,崔寅走之前问了一句:“亲事进行的如何了?不如年底把事情办了吧。”

    李诚立刻懵逼了,想了想道:“这个我真不知道,卫公说不用我管的。有个事情,还请六叔成全。”崔寅疑问:“何事?”

    李诚低声道:“能不能让我先见一面。”崔寅明白了,李诚想先见一见崔三娘。

    “此事倒也不难,今年九月九重阳节,登高之时,让功达邀请自成一起去就能见着了。”崔寅答应下来,李诚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清

    河崔氏蓝田房在自然是头号家族,在长安也有大宅子,只是李诚一直没去过。与崔氏的婚姻,李诚谈不上特别热情,怎么说呢。能娶崔氏女,好处自然是很多的。不娶崔氏女,对李诚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李诚现在缺的是合用的下属班底。兄

    弟会那帮人,不能再像算盘珠子一样,自己拨一下动一下了。得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这些人的能力,李诚是不担心的,他们缺的是一个机会罢了。高

    晋派人来汇报,后院里种的辣椒,红了。李诚一听这个心里那个高兴啊,趁着天黑前,带着三个下属骑马出了城。崔

    氏大宅子的后花园,跟李宅的后院完全是两个概念。人家种的是花,李诚种菜。

    三伏天,蝉鸣聒噪,热的人不想动一下,崔芊芊在屋子里窝了一天了,总算是太阳下去了,余晖犹在之事,崔芊芊带着丫鬟出来透一口气。

    身边的嬷嬷从外面小跑进来,笑着讨好道:“三娘,六叔回来了,直接去见了大人。”

    崔芊芊知道她的意思,喜上眉梢,面带羞怯道:“那又如何?”“

    李自成请卫公出马,亲事定了下来了。就差定一个日子,小姐便能嫁过去。”身边的丫鬟唤作莺儿,笑嘻嘻的说着好听的。

    崔芊芊抬手在莺儿的额头上轻轻点一下:“你倒是比我还着急,就这么着急要汉子么?”士

    族人家嫁闺女,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抛开其他意义,单说夫妻之间的感情上,作为娘家会提前做很多准备,母亲或者嫂嫂,会提前教崔芊芊一些闺中之事。免得事到临头两眼一抹黑。身边的丫鬟,自然也是要跟过去的,到时候这些丫鬟是要帮崔芊芊固宠的。言

    下之意,就是没有嫁过去之前,就做好了干掉可能出现的小三的一切准备。崔

    芊芊也是有对手的,就是武顺。所以啊,这个亲事对崔芊芊来说,心里还是有点膈应的。只不过李诚才名满天下,又有财神之名,嫁给李诚倒也不算亏了自己。“

    人家才不着急呢,倒是小姐,李自成写的那些话本,小姐可是一本多没拉下,全都叫人买回来了。每日捧着看,怎么都看不厌。”莺儿太知道小姐喜欢听啥了。“

    那李自成端的有才,就是轻易不出手。上元夜一首诗余,如今唱遍长安。尤其是平康坊里的花魁,每日接待客人,都是要唱一回的。”嬷嬷也凑了一句趣。莺

    儿冷笑道:“都说那些花魁放了话,心甘情愿的倒贴,却没能等到自成先生去一回。”崔

    芊芊听到这一句,心里舒服多了。李诚家中有一个妾,这在长安城里真算不得什么。自打定下来这门亲事之后,崔芊芊没少让人去打听李诚的消息。都说他虽然采风流,却不好去那烟花风流之地。家中的丫鬟婢女,勾勾搭搭的消息也没听说过。

    哪个少女不怀春,女孩成熟比男孩早,十三四岁想男人的有的是。尤其是这个时代,女孩结婚都早。十三岁结婚比比皆是,就算她自己不懂这些,听都听的一耳朵。

    崔莺儿是大房嫡女,在家中的地位很高。一般情况下,结亲的对象都是王、卢、郑这几家。郑家受李建成牵连,大不如前。不出意外就是王、卢两家。不料斜刺里杀出一个李自成。一

    开始清河崔氏蓝田房的骄傲,不允许他们接受李诚的出身和他的条件。但

    是李诚窜起的速度太过惊人,如果仅仅是才华,那还不算个啥。长安城里的才子有的是,崔氏女不愁嫁不到好人家。但是李诚的财神之名,太有吸引力了。如果说之前官位低,没有上进心是个毛病的话,现在他封爵了,也做官了,尽管是被强加的。

    崔氏蓝田房再也坐不住了,条件一再提高。从隋末到贞观朝,崔氏蓝田房难得有杰出人物的出现。别以为崔氏就是跟别的家族竞争,崔氏内部也是有竞争的。什么清河房,徐州房等等,相互之间也是有比拼的。蓝

    田房最大的弱点,就是财力稍稍差一点。一干崔氏大小房之中,财力偏下。这

    样以来,李诚的优点就被无限放大了。一把大豆,都能玩出一朵花来,这种天纵之才,有崔成的关系在那里,不趁早下手去夺过来,那真是天与弗取,必遭其害。果

    不其然,崔寅不过是定下来亲事,崔氏立刻就得到了一个机会。“

    大兄,此举真可谓变废为宝。”崔寅在跟崔慎行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感慨。石

    炭这个东西不稀奇,但是崔成妙手之下,这东西就能变成家族长期获得巨大收益的财路。单单这一点,崔寅服气。

    崔慎行明显要沉稳的多了,城府很深,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你我肩负蓝田房重振的重任,不要仅仅看见李自成聚财之能,还要看到他的采能给家中子弟带来的好处。今上宠臣,擢升不过时间的事情。将来家中子弟,不免借重颇多。”崔

    寅是沉浸在财富之中,笑道:“大兄言之有理,小弟只管打理家中经营之事。据那李自成言,铜川几处煤矿,挖几百年都挖不完。根本就是一座金山。还有炼铁一事,小弟打算等三娘嫁过去了,再开口与之合作。”崔

    慎行心中动容,露出微微惊讶之色:“他还会炼铁?”如果说李诚解决了煤炭烧火不会中毒的问题,那么炼铁就是个很不得了的事情了。一般的炼铁手段不足为奇,李诚说他会,自然是另有办法,能够提高产量。

    “他会的东西多了,李庄的酒坊太小了,月产的十里香不过数千斤。崔氏自有酒坊,小弟想趁着最近不忙,把合作的事情定下来。即便不能得到酿酒的法子,也不能便宜别人不是?”崔寅指的是李孝恭在新丰的酒坊,每个月一车一车的酒拉到李庄,拿到的都是铜钱啊。

    “经营之事,为兄就不管了,六郎只管去做。与那李诚,把关系再拉近一点。”崔慎行平静了下来,蓝田房有崔寅负责经营,他是放心的。

    崔寅告辞出来,路上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六叔!”崔寅一看是芊芊,站住笑道:“三娘有事?”崔芊芊移步上前行礼道:“有个事情,请六叔帮忙。”

    崔寅笑道:“芊芊只管说,六叔尽力去办就是。”崔芊芊微微一笑道:“芊芊想见一见那李自成,六叔可有办法?”又是婚前见面,崔寅忍不住笑道:“你二人可谓不谋而合。”

    “六叔此话怎讲?”崔芊芊露出好奇之色,心里隐约期待点什么。崔

    寅道:“李自成也提了这么事情,六叔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