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活该你见鬼!-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弟们都是有的,不说嫡子,少说都有两个庶出……唯独他,捧郭络罗氏太多年,别说阿哥,府上连个小格格也没有。
积累了太多年的矛盾彻底爆发,盛怒之下胤禩扇了郭络罗氏一巴掌,这下可不得了。
“你打我!成亲这么多年,你从没对我红过脸,竟为了这么个贱人打我!”郭络罗氏眼里是空洞的,她满脸的不敢相信,这种状态维持了一会儿,紧接着就是疯狂的大笑:“好得很!真是好极了!表哥当初劝过的,只怪我不听。说什么会对我好,一生一代一双人,骗子!”
郭络罗氏是行动派,从不让自己受委屈,她回正院去收拾好包裹带着陪嫁丫鬟就回了娘家。郭络罗氏这般胤禩心里很难受,他想着借此机会让福晋改改他身上的毛病,这才忍住没去正院,挨到傍晚,他过去却已经人去楼空。
“福晋人呢?”
“回爷的话,福晋午时边出府了
。”
“……”这的确像她的作风,“可知去了哪儿,什么时候回来?”
胤禩想象力实在不够,他压根没考虑到回娘家这种可能,从小太监口里知道答案之后,他就不好了。让她知道国有国法是应该的,皇阿玛所有儿子之中,唯独他,后院只有三人,福晋以及早年太后娘娘与惠妃娘娘赐下来的人。
女人少,子嗣更是没有。
对男人来说这太丢人。福晋依然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不过,他希望可以让后院变的健康一点,多子多福啊。这个良苦用心八福晋郭络罗氏是察觉不到的。
胤禩从前只宠着她,将她当心肝宝贝,说什么儿子不在于多,有则成。
因为这句话,郭络罗氏吃过多少秘方,只要有一线生机,她都去尝试。以前都好好的,就是这半年的变化。因为丧失了皇位继承权,不再需要郭络罗家支持,所以这样对她?胤禩未免太过势利。
郭络罗氏就想起那届选秀之前,她同胤禩曲径通幽,表哥特地找过她的,原话是什么呢?“我同八哥的确是好,这却不能成为你嫁给他的理由,一个男人,对兄弟对挚友和对后院的女人是不同的概念。我知你恐怕听不进去,有些话表哥一定得说,你要为你做的任何决定负责……还没到赐婚的时候,一切都有扭转的余地,若走到那一步,就没有回头路了。”
这番话并没在她心里激起什么波澜。
表哥说得的确有道理,不过胤禩这么温柔,会在婚后性情大变对她不好?
不可能的,郭络罗氏根本不信。
她毅然站到胤禩身边,陪他走过这些年风雨,因为出身和子嗣的关系,他受了许多责难,每一次都只会让郭络罗氏更爱他。
说好的永远两个人。
说好的不在乎有多少儿子。
……
这么多年的宠爱都只是政治谋略罢了,他想得到更多的支持,他用这样的法子将郭络罗家抓在手心。从前听的都是甜言蜜语,胤禩也任她胡来,失势以后,他们的关系就凝固了不少,按照胤禩的说法,他需要一些独立的空间调节自己的情绪。郭络罗氏相信了,她更努力的吃药,只为传出好消息冲刷晦气。
人总是一厢情愿。
什么调节情绪?怎么就把毛氏调出了身孕?
这孩子若真是胤禩的,代表的是他对感情的背叛;若不是,那就是毛氏不检点。
无论哪种,郭络罗氏都不会让他有机会出生。
她想得很好。
她以为如今还像从前一样。
事实证明她错得离谱。
八福晋又闹事了,这个消息像是长了脚一样飞快的跑遍了整个京城,众阿哥齐刷刷摆出看热闹的架势,他们还打赌说胤禩这回能不能硬起来,做个真汉子,别再被个女人绊住。
阿哥们赌得如火如荼,康熙在宫里都听说了,这当然是五阿哥胤祺告诉他的
。
一个月之内,胤祺爆了两条新闻。
首先,老三正努力的想搞死董鄂氏。
其次,老八府上侍妾怀孕,郭络罗氏大发雷霆,回娘家了。
胤祉这事康熙没管,他给老五唯一的指示是“董鄂氏死或者活都没有关系,莫让皇家声威受到玷污。”康熙为何不动怒?因为董鄂氏的确配不上皇子嫡福晋这个身份,她太小家子气太不上台面。弄死她也是好事,省得让皇家蒙羞。
至于明年的选秀,那不是老三说了算的,想同完颜家勾搭到一起也得看他答不答应。
康熙性子古怪得很,若儿子孝顺,对他好,没有什么险恶用心,他对你好极了,什么都往你跟前送,生怕你吃亏。而企图心强的那些注定就要悲剧了。
结党营私,营什么私?
摆明了就是想造反想拉他下台。
对于这种人,康熙的态度就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无情,只要让他窥探出你的心思,保准从此后诸事不顺,有你倒霉的。
如今的胤祉就是这种状况,迫不及待的要让董鄂氏去死,娶完颜氏做填房?这里头能没点奥妙?虽然老五没说什么,康熙自己就领悟了,这届秀女不少,除了完颜家还有许多满洲卓姓贵族家的小姐。能够选择的范围简直太广了。
当天晚上,康熙宿在翊坤宫,同宜妃说了好些体己话。
暗示她注意荣妃的动静,莫让后宫之事超出掌控,这晚临睡之前,康熙说了一句实在话,明年选秀宫里铁定要添一个身份高贵的,让宜妃莫多想。
有两个儿子傍身,谁还能给她小鞋穿不成?
宜妃一点也不生气,她这把岁数不被皇上厌弃就很好了,争宠那是小姑娘才会做的事。她倒是巴不得宫里能进一些新人,这后宫好久没乐子看了。
屹立不倒的都是老人,这意味着她们吃够了苦头跌过太多次,已经学乖了。
请安的时候老实,平日里也恭敬。
风气这么好日子多无聊。
明年的选秀由宜妃全权接手了,康熙才将注意力放到老八两口子身上,呵!老八混成这样那是活该,甭管多泼辣,刚进门的时候就该□□好。纵容了这么多年,还想让她改邪归正,这不是做梦?
康熙乐得不行,反正老八已经是闲散宗室,怎么胡闹都成,四十七年真是太平静,没点乐子怎么行?
“李德全,你说胤禩是受了什么刺激?竟然掌掴那母夜叉?当初朕说过他多少次,得到的答复总是说自个儿甘之如饴,从没半句怨言。”
李德全哪敢妄议阿哥?
他低着头应道:“听说侍妾毛氏怀孕了,八福晋容不下,这才起了争端。”
“那女人真是指错了……无才无德还善妒,这么多年都没生出阿哥,要她何用?”
“……”李德全咽了咽口水,什么也不敢说
。
起了头就受不住,康熙越说越高兴,“依朕看,他如今希望破灭了,也不用求着郭络罗家这才摆出嚣张架势。”
“……”皇上您能放我出去吗?知道得太多会死啊!李德全好想哭,皇帝的心腹太监不好做!
老天爷好似听到了他的祈祷,竟让康熙闭了嘴,他不再说什么,拿起折子翻看,过了一会儿又放下,揉着太阳穴说:“贾珠回去多久了?”
“回皇上话,史太君方才死了一年多。”
如今的朝堂上,能让康熙信任的臣子真的不多,御史台的老头倒是清廉,他们却不愿也不怎么会做别的,全是嘴炮出身,只会用嘴巴子和笔杆子同别人战斗。思来想去,最合用的反而是贾珠,他的官龄并不长,却不影响康熙对他的欣赏,这年头,安分守己并且看得懂他心意的真不多了。
康熙记得,胤禟曾说过一件事,贾珠回家给亲祖母服丧,他那侧福晋贾氏因为担心,曾写信去关怀过,回信的内容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那看似是一封普通的家信,实际用一种特殊的藏字法将想要传递的消息藏在里面。他说的是,一年之内,朝中必有动乱,珠闭门服丧是好事,躲开那些纷争。
问胤禟为何不早点报告。
他回答说,这种事如何能报,简直是危言耸听霍乱超纲。
若不是真的应验了,任谁也不能相信的。
康熙没觉得贾珠做错了,的确,这种话聪明人都不会随便说的。四十六年那样吉祥平顺,众阿哥福晋齐怀孕,本来,冬猎回来好几家都要备产,谁知太子竟在那节骨眼上发难。
他推测过胤礽的想法,各家福晋都生嫡子对他是很不利的,尤其在太子妃一直没消息的情况下,他是狗急跳墙,哦不,是孤注一掷。
拼一把,赢了吃肉,输了砍头。
比起做一辈子太子,这样的选择才符合他的个性,因为康熙从前就是这么教导他的。身为储君要杀伐果断,莫被底下人影响,做最符合朝廷利益的决定,振兴大清朝。
康熙教得很好,太子悟性也高。
他将这个套用在当前形势上。
婆妈下去憋屈的是自己,不如快刀斩乱麻。
满朝文武都没看出太子有造反的意图,偏被贾珠点破了。这样敢说敢做并且有大智慧的年轻人,朝廷很需要,“贾珠那边你盯着,孝期满了记得提醒朕召他回朝。”
李德全躬身应是。
四十多年,除了当初的纳兰侍卫,从未有年轻人这样受皇上重视,贾家是祖坟上冒青烟,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说起来,贾大人的母亲也是个人才,生二子一女,一个进九阿哥府做侧福晋,名满皇家享誉京城。贾大人不用说,是深受万岁爷信任的臣子……贾宝玉也是个奇人,有这样优秀的兄姊效法在前,他竟能堕落成那样,最近有个小道消息,说他还没放弃林大人的爱女,变着法溜出府去会“情妹妹”。
一直很努力,从未得成功。
第099章()
胤禩还没把福晋郭络罗氏接回来,京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北直隶地动;京城感觉强烈。康熙第一时间从乾清宫出来;被侍卫护送到空旷地方;他令李德全约束奴才,不得惊惶,又派侍卫去慈安宫保护孝惠太后。至于妃嫔所在的宫中也都派了人,虽然慢了半拍;侍卫分散力量不够大,毕竟……这是完全想不到的意外;能够这么快做出反应已经很了不起。
康熙的感情复杂极了;这是第四次;他做皇帝以来第四次让人深深铭刻难以忘怀的大地动。
之前分别是八年,十八年,三十四年。
地动,又被称做地龙翻身,这代表的是皇帝不仁。
这是上天的惩罚。
每次地动之后,都会有对朝廷不利的流言滋生,天地会最喜欢在这种时候出动,大肆宣扬朝廷的过错,让天下汉人联合起来反清复明。康熙相信朝廷的控制力,却依然不愿听到那些伤人的言论。在位四十七年,他不敢说毫无过错,至少也是功劳更多。
康熙的心路历程挺复杂的,在太皇太后的扶持之下坐上皇位,起初觉得挺幸福的,过了两年人长大了,怎么看辅政大臣都觉得碍眼。老祖宗最爱说“皇帝你还小,有些事你不懂”、“皇帝你不能草率而为,你得考虑咱们满人的利益”……
这样的话康熙听了许多年,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于太和殿受朝臣拜贺,大赦天下。以为终于能摆脱老祖宗的念叨,仅仅十天,鳌拜就擅自杀害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同遏必隆一起进位,为一等公。说是亲政,大权并不在他手上。
康熙一路隐忍,厚积薄发,终于在两年后,于武英殿智擒鳌拜,诛尽与他亲近之人,向所有人宣示这江山是他的,由他掌控。
对他而言,这是巨大的成功,帝王路上的重要决断。他五月十六擒鳌拜,两个月后京城地动,有好事者趁机诋毁,抗议说鳌中堂对大清江山有大功,不应被囚。
巧合,这必须是巧合。
鳌拜他太嚣张,该死。
康熙是这么告诉自己的,他也是这么对群臣说的,文武百官的情绪倒是安抚下来,百姓却不是那么好搞的,你越不让说他们越觉得这里头有玄机,他用半个月时间击溃了鳌拜一党,平息地动之后的流言蜚语却用了半年。这是他继位之后第一次地动,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十八年那次也是在直隶,离京城很近,那会儿朝廷上下也敏感得很,他提出撤藩,吴三桂自立为王。之后又是一轮的蜚语流言,他咬牙挺了过来,把这当做是上天对他的考验。世人都羡慕皇家人,等真正坐上这个位置方才知晓,与滔天权势相伴的是压力与责任。
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防着后宫妃嫔暗害,防着朝中大臣结党营私,防着黎民百姓□□造反……帝王路上步步惊心。
一旦坐上这个位置,每天都在算计,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