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游猎人-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医生进了会议室,虚默便守在门口,焦急地等待起来。
…
游戏里,老太太看诺兰一脸茫然不懂的样子,便站起身来,对她说“你要是还不信,不懂,那你就自己去看看吧。我想你游戏中的技能点数应该都被点满了,其中应当也包含了医术。你自己看看,便了解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就跟之前的那些幻游猎人一样。”
诺兰当然要自己瞧瞧,立马站起身来,跟着老太太的脚步向后花园走去。
巧克力先生还是保持着同样的样子,坐在同样的位置,微抬着头,看着天,哪怕现在晴空万里时的太阳稍显有些刺眼。
诺兰伸出手来在他眼前晃了一晃,老先生依然没有反应。
她于是打开菜单栏又看了一遍使用医疗技能的说明,随后站在老先生的面前踮起脚来,试图与他的视线相对,并将右手放在老先生的额头。
好不容易,诺兰抓到了老先生涣散双目中的一点焦距,一连串的数据和分析就此跃入了脑中……
…
大约过了十分钟,诺兰终于将手从巧克力先生的额头放了下来,拉不下沮丧地往客厅走去。老太太跟在她的身后。
诺兰回到客厅,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发起愣来,似乎还在努力回想着刚刚的数据流。
老太太坐到她的对面,问“怎么样?都明白了吗?”
。
第649回(一)混乱起始(20)脑医的猜想()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科思医生给虚默发出了一个消息,让他进入会议室沟通诊断结果。虚默一直在门口候着,一听到医生召唤,立刻转身走了进去。
医生的面容有些沉重,这让虚默产生了愈加不好的预感,于是开口问“科医生,戴老爷子他……情况很糟吗?”
“怎么说呢……这情况,有些复杂。”医生顿了顿,似乎是又整理了一番思路,“我们都知道大脑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我们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大脑支配和指挥的。当我查看了戴老先生的大脑各部分的活动数据,发现很多很奇怪的现象。
比如说,大脑联络区是意识活动的场所有两个,一个是大脑额叶联络区,一个是大脑后部联络区,这两个联络区都能产生意识。正常状态下,两个联络区的意识活动可以同时存在,并以大脑额叶联络区的意识为主导。大脑额叶联络区是各种意识汇集的场合,在清醒状态下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不活动,人就一定处于睡眠状态。当大脑额叶联络区的活动被逐步抑制,人就逐步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大脑额叶联络区突然活动,人也就突然清醒。在大脑额叶联络区休眠时,如果大脑后部联络区单独活动,这时就表现为做梦,也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当我们进入到拟真的虚拟游戏中时,虽然身体没有活动,但意识是处于活动状态的,额叶联络区和后部联络区应该都是处于活动的状态,可是……戴老先生却不是这个状态。”
“那他是什么状态?”
“他的大脑额叶联络区处于休眠的状态,大脑后部联络区有微弱的活动迹象,应该陷入了深度休眠的状态中。”
虚默担心地皱起了眉头“难道……他真的变成植物人了吗?”
“这是其中一个可能性,当然还有别的可能性。听了你的描述,结合了【人生模拟】游戏不能死亡的特性,我觉得成为植物人这个论点缺乏诱因。我自己倒是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医生敲了敲手指,如是说。
“医生请讲。”虚默期待地看向他。
“深度催眠。”
虚默一下子愣住了,这个答案并不让他意外,但这个情况确实新鲜,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接话。
医生看出了他的疑惑,开始由浅至深地讲解开来“其实我怕也没有遇到过在游戏中被人催眠的例子,但是基于他的脑部活动数据,我觉得这是一个可能性,我先跟你简单地科普一下关于闹催眠的知识吧——
我们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来自遍布全身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通过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后,首先被输送到脑内的初级感觉皮层,然后进一步运送到更高级的皮层区域,在那里,这些信息被整合起来。
首先,信息通过视神经到达初级视皮层。之后,信息被输送到较为高级的脑区,最后,信息来到更为高级的脑区,并进一步与脑内原有的经验进行关联匹配。同样的,从低级向高级的信息流向,也存在于声音和触觉等其他感觉信息中,原始的信息最终到达一个较为高级的脑区,从而被理解并被赋予意义,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
但是在我们的脑内,还存在另一种信息流动,这就是“自上而下”的流动,甚至它所携带的信息量要10倍于“自下而上”的流动,这就是信息的“反馈”。那么这么多的反馈信息用来做什么呢?答案就是对我们所接受的“自下而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解释。所以我们最终感知到的,并不仅仅是原始的看到和听到的信息,而是依赖于我们的经验网络,重新赋予了这些信息以意义。一句话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是地位最高、说一不二的帝王,它能赋予感知到的信息以意义,而反馈信息过于强大的话,它甚至可以推翻来自底层的原始信息,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催眠暗示中,凭空激活或关闭了某些脑区,从而改变了“自上而下”的信息,相当于额外创造了一种霸道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从而暗示身体接受现实中不存在的事实。所以按照斯皮格的统计,大约有80…85的儿童和老人容易受催眠暗示,这要比成人的比例多得多,这是因为儿童和老人的自我意识更为薄弱。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自下而上”的信息与“自上而下”的预期反馈正好吻合,但是催眠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它通过关闭或激活特定的脑区,凭空创造了一种不匹配的状态,使得“自上而下”的信息直接越过了“自下而上”的感觉信息,从而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尽管人们还不知道催眠是如何改变了脑部的状态,但是利用催眠的一些奇特性质,科学家可以来研究一些异常情况下的脑功能。催眠成为了脑研究的一种秘密武器,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领域。”
“所以说,戴老先生是因为催眠使得“自上而下”的信息直接越过了“自下而上”的感觉信息,陷入了沉睡?那他能睡过久呢?永远吗?”
“这个很不好说——大脑皮层从兴奋到抑制之间存在许多个中间中阶段。在清醒期间,强的刺激引起强的反应,弱的刺激引起弱的反应,反应量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此时是【清醒相】。在入睡过渡期,强或弱的状态引起的反应是一样的,这就是【均等相】。当皮层进入较深的抑制状态时,就可以看到一种反常的现象,弱的刺激引起强的反应,而强的刺激反而引起弱的反应,甚至完全不起作用,这就是【反常相】,如虚假的“烫伤”、痛觉消失、味觉改变等等。有时还会出现【超常相】,即在清醒状态下皮层细胞无法做出的反应这时却诱导出了反应,如我们的特异功能被激活,蒙眼识字,心灵感应等等。
当抑制程度极深时就会进入【麻醉相】,一般刺激难以引起反应,必须用直接的物理的非条件强大刺激才能唤醒。但事实上,被催眠者在任何状态中都可以被催眠师通过语言的暗示而唤醒……这一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其实你们幻游猎人的工作内容在我看来不外如此。陷入游戏中产生了身份认知错误的人,在我看来跟被深度催眠的患者是一样的。
好回到你刚刚的问题,如果戴老先生真的被深度催眠,是任何可能性都可能发生的。”
。
第650回(一)混乱起始(21)脑医的定论()
虚默一听这样,眉头皱得更深了“这……只是医生你的一个猜想,并不一定是事实。我们得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排除才行。”
“你说的对,这不是唯一的可能性,但在我眼里是相对几率更大的可能性。”科思医生说,“但如果真是这样,那证明受害者身边有一个可以对其实施催眠的人物,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危险?”
“对,因为催眠在现代临床运用中是非常广泛的,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的认识的一个催眠师,就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她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从而达到信心确实增强的效果——那是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时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22岁,而是32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这是正面的例子。
除此之外,我们多次进行的一个实验——要人们伸出双手托砖,时间越长越好。人们在一般状态下只能托5分钟,可处在催眠状态下连女性也能托半小时。体层x照片表明,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同时工作,那在恍惚状态下只有负责情感和艺术创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跃,它像是“压抑”了负责逻辑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图,让人就知道傻乎乎地托着。而更多深度催眠的人可以完全遵照催眠师的意思,达成他们自身体能和才能本做不到的事情,不管是体力还是智力,我们可以由此挖掘出人脑的更多潜力。
再跟你说一个特别有趣的应用领域——近期,在一系列我们执行的催眠试验中,我们尝试着在这个过程中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而这些实验者竟然可以说出一些有价值的预言语句。当然,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通过这些实验,我开始相信,可以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这将是另一个超常的应用领域。
你看,一旦被催眠的人可以干出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催眠师是非常危险的存在,也不难理解吧?其实,我已经将老先生的脑数据发送给了我的实验室。我的学生们正在对比脑波,或许很快就会有结果出来。”
“脑波?”
“对,脑波——早前我们对大脑生物电活动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脑波,即β、α、θ、δ,而每一种脑波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性。人的脑波处于β时,这时大脑处于清醒时的正常运作状态,有意识的进行思考,人注意力集中在外在世界的关注上;进如a波时,人会像是处于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幻想,出现视觉冥想、幻想,像是做白日梦,身体感到松弛。这个时候人会打开心窗、处于一种愿意坦然接受外界信息的心理状态;而θ波状态跟我们说的潜意识比较接近,潜意识中储存有极丰富的记忆、感觉和情绪等。在这种状态下人比较能够掌控自己的态度、信念和行为;δ波就是人进入深睡状态时脑细胞活动出现的波段。
在进入催眠状态以前,人的脑电图为有规则的、低幅高频的波与频率、波幅均正常的β波。当进入浅度催眠状态时,脑电图上出现了α波的均等状态,低振幅的α波增高,高增幅的则略为降低或不变,大波度会逐渐变平。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人的脑波出现了以α波纺锤相为特点的脑电活动,处于这种脑波状态的人经过有效暗示是无法睁开眼睛和进行随意行动的。随着催眠程度的继续加深,人的脑电活动愈来愈低,随着脑波的α波的减弱,在催眠的最深阶段,出现了频率为4~7赫兹的θ波。从催眠状态逐渐唤醒之后,脑波又开始出现了在被催眠前一样的β波。
总之,催眠的生理学基础是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的变化和脑细胞活动明显相关的,通过脑电图活动的变化可以客观衡量人的脑波是处于什么波段。催眠,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改变脑波状态,让人从清醒状态即β波状态,进入α波和潜意识即θ波状态。但是催眠者应当不会处于δ波的睡眠……”
医生还在滔滔不绝中,他的手环突然发来了“哔”地一声提示,看来是有一封消息落袋。医生赶忙拿起来一看,随即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大叫,“果然跟我想得一样!——戴老先生果然是被人催眠了。”
虚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赶忙又问,“如果戴老爷子真的是被催眠了,那导致他陷入催眠中的一定是人吗?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