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巨子-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是被卡死在了引擎发动机这一块,让整个项目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一步。

    先别说复合型引擎的自由切换了,单单是一个基础材料问题就足以卡死了,他们可是没有n4单元这样的超级材料的。

    华盛科技这边传来的这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成飞设计局简直开心的要命,对方居然搞定了空天引擎模块,那六代机的引擎以后就从华盛科技那里引进配套就行了,那就直接可以对空天战机、空天战略轰炸机等等进行定型制造试验机了,乃至军部方面也可以着手成立一个全新的军中——空天部队。

    ……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4章:运天一号试飞前夕() 
试飞申请不仅是极为高效率的获得批示,让黎川倍感意外的是,同时还得到了上级的强有力支持,国家方面直接抽调了航空航天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其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全面协助,包括地面雷达站、管控中心、卫星遥测、远洋侦测、空军侦察等全面统筹协调。

    上级的指示言简意赅,全面配合这次华盛科技关于“运天一号”的试飞任务,并且确保圆满成功。

    高效率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这国家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欧美国家是不可能做到入这般调度协调的,各方既得利益谁也不愿意吃一点亏,扯嘴皮子都能给你扯上几年。

    难怪试飞申请这么快就下批文了,因为“运天一号”不仅仅对于华盛科技的私人空间计划意义重大,对于共和国而言也是意义太重大。对于华夏在航空航天领域来说是一次跨越式的前进,近的来说华夏空军必将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强的空军部队,这是毋庸置疑,更大的推力意味着更大的载重量和载弹量,更强的续航意味着更长的航程和持续作战能力。

    远的来说那就是空间探索了,打造超级空间站或对外进行星际殖民活动,朝着地球意外扩张,太阳系内那海量的资源尽在可期,还在乎地球上的那点资源?这是最不可估量的一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天一号”顺利完成总装并走下生产线,各企事业单位机构都已经早早的准备好,好几波远洋侦察船队伍早早地就已经开了出去,分别在南大西洋、红海、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北部太平洋都派去了侦察船,三大洋的公海区都有着华夏人的侦察船提前布置。

    这么大的动静想隐瞒那都是不可能的,被发现后第一时间便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密切关注,很快就知道华夏人这些远洋船舶是为了即将进行的空间活动做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航天大国一看就能辨析出来。

    2028年6月5日。

    这一天以及接下来一周半的时间里,天气都是非常给力。今天上午,成飞设计局和沈飞设计局的团队都来了,此外由周疆平院士带队的国航局考察队伍也来了,除了前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协助试飞任务之外,还有重要的合作事宜。

    国航局不用说了,不久前就已经达成了合作共识,章局与黎川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而航空局这一块的合作,那就是奔着采购引擎发动机来的。

    6月10号下午,被黑布裹挟着的运天一号在数台牵引车的引导之下从华盛科技工业基地驶出,这是一长达近百米的特大家伙,空重达到了197吨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运输机”的空重是175吨,而“运天一号”与之相比加重了22吨。

    运天一号不但刷新了运输机的空重,而且也刷新了载重,“安…225运输机”的最大载重量为250吨,而运天一号的最大载重量283吨,多了33吨的载重量。

    别小看33吨的载重量,目前华夏的运载火箭也只能把37吨货物运载至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转移运载能力只有25吨,低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更是只有14吨。

    而且,用现在的“运天一号”去和上个世界前苏联建造的常规重载运输机对比,实在有点欺负人,“安…225运输机”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而且一个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一个可以在外太空和大气层往返,就这一点便是“安…225运输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性能了。

    这么一个大家伙,一般的路基根本承受不了,好在华盛科技在打造总部的基础设施的时候,秉持的精神就是什么都是要最好的,华盛科技总部的路基足以承担350吨的负重,“运天一号”走在上面完全没有问题。

    不然,集团公司花费那么庞大的运营成本是怎么花出去的?

    在牵引车的牵引下,“运天一号”缓缓朝着华盛科技总部的出入口而去,一时间也是引来了集团公司内部不少的员工和一些员工家属在远处顿足好奇围观。

    “运天一号”这么庞大的体态,想不惹人注目都不行。

    刚刚出了公司的出入口,一大波蹲在华盛科技总部外的非官媒媒体记者和外国媒体记者便开始疯狂的抓拍着。

    “这是什么?”

    “不知道!”

    “莫非是火箭?”

    “有可能,华盛集团成立了私人航天公司,也许真是火箭。可是,这种出成果的速度是不是快的有点过分了?”

    “显然,他们肯定在对外宣布成立航天部门之前就提前秘密进行研制了。”

    蹲在不远处的媒体记者们,在抓拍的同时也好奇的与搭档讨论猜测,“运天一号”被黑布裹挟着,而且从轮廓上看去真的很像是火箭,而且是大推力的重载火箭。

    长达百米啊,这都快跟土星五号火箭的体型在一个量级了,也难怪那些记者会这么猜测。

    因为“运天一号”的副翼是可折叠收缩的,加上黑布裹挟着,导致没有人会朝着空天运输机方面去联想,就算是航天飞机也要有机翼。

    怎么看都是一枚火箭嘛,而且是重型火箭!

    封路措施已经早早地完成了,“运天一号”在牵引车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协调开始前往指定的发射场。

    指挥中心127个工作人员已经各司其职,就在华盛科技总部,其他部门单位也已经准备就绪。

    而试飞发射场地就是当初试验“纳米尖兵”的靶场,而今已经不再是靶场,早就被改造并扩建为集团公司的私人航天发射产地了,地点处在距离总部有数十公里远的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一大波的记者飞快的跟了上去想要搞明白那黑布裹挟下的大家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但很快就被安防工作人员给拦了下来,即便是发射场地外围很大一片区域都围上了栅栏,并且明里暗里都布置着红外监控热成像仪设备等。

    面对这些面容冷酷的安防人员,个个都是壮汉不说还都荷枪实弹的,这些记者们拗不过也不敢硬来。

    倒也不是因为保密不让他们拍摄和报道,而是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毕竟这不可能瞒得住,天空之上的太空还有卫星呢。

    不过,也有例外,让一些外媒记者和其他新闻媒体记者感到无奈的是,有一部记者亮出了工作牌就通过了,这让其他的记者非常不平衡。

    正是央媒的记者,今天的试飞可是由央视新闻直播间,开辟专题直播节目进行全程直播报道,无数的航天爱好者和吃瓜群众想要获得这方面的实况消息,都只能从cctv13新闻直播间收看。

    ……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5章:倒计时() 
过去了200来分钟之后,“运天一号”成功抵达发射场,并且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作业下,“运天一号”也犹如火箭一般数值在发射塔上。

    因为矢量副引擎的持续推力有限,加上未考虑太多的气动布局,如果要考虑升力这个东西就必然增加主翼,那这对机翼绝对是要比安…225运输机都要夸张,整体空重必然会再次大幅度增加,所有的数据都会相对改变。

    黎川在设计“运天一号”的时候那是秉持着只要引擎动力足,搬砖能飞天的粗狂道理作为设计理念,推重比达到垂直起飞的要求即可。

    再一个就是经济实用性,如果为了能够让机身水平起飞,那么主引擎的设计就得要一对、或者两对,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运天级作为第一代空天运输机,黎川也没有对它要求太高。

    这一系列原因最终使得“运天一号”也像火箭一样发射,毕竟它不是军用运输机,如果是军用运输机运载的就是部队而不是货物,就得考虑战场生存能力,那就要另说了。

    这边的动静这么大,天上也是一大波吃瓜者“强势围观”,谷歌旗下的一颗商业卫星就顶上的外层空间,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地面的一切都能被卫星看的清清楚楚。

    华盛科技现在搞出来的动静,关心它的还有欧美的航天强国、各大商业航天公司等,比如埃隆…马斯克的ex公司为首的商业航天公司,毕竟这是潜在的一大强劲竞争对手,不可能无视华盛科技的动作。

    不过,外界的围观并没有影响到华盛这边的试飞计划。

    发射塔下,上百名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不停,这时候只见得两个身着华夏航天服的坚毅男子缓步走来,还有一名短发女子,三个人穿着宇航服,腰侧与手臂夹着宇航头盔,正朝着发射塔的方向而去。

    刘鹏、吴振以及王雪彦,这三人都是华夏现役的优秀宇航员,国航局方面委派而来的。

    说起来华盛科技方面本来是要招募退役飞行员的,上级知道了“运天一号”之后,得知华盛科技让退役飞行员试飞那还得了。“运天一号”在黎川眼里是货运空天飞机,但在上级尤其是在军方眼里,那可是撬开空天部队的第一个契机。

    可以说,上级比华盛科技都更加关心这次试飞任务的成功与否,对于黎川他们这么“毛手毛脚”的试飞计划简直是在胡闹。

    所以,不但国航局派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协调,另一边军方也在各大洋布置观察站等等。

    完全当做了一次重大的航天发射任务来对待。

    “开惯了货运飞船山上太空,头一次开飞机上太空,还真是有点不适应啊。”宇航员刘鹏不由得说道。

    “上周模拟飞行的时候你可没这么说。”王雪彦微笑的应道,三人正朝着发射塔而去,没多久便到达现场,三人看到眼前“运天一号”耸立在此,沿着机体向上抬头望去仿佛直通天阙。

    非常震撼,“运天一号”的长度将近百米,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不过才六十米多的样子,到了太空的时候,火箭主体都已经分离了,而“运天一号”是整体一块飞上太空,并且还能返回地面指降平台。

    望着这震撼的一幕,身边的吴振忍不住惊叹的说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飞机,天山的空间站都没它的块头大。”

    “待会儿就开它上天……”刘鹏期待的道了一句。

    眼前这竖直了的大块头空重就快200吨,还能携带280多吨的物资运载上太空,目前在轨运行的华夏空间站,也就30多吨的样子,相当于能一次性运载九个华夏空间站的质量上太空。

    就在这时,发射站塔的一名工作人员小步快走的朝着三位宇航员而来,谈论了几句便领着三名宇航员前往发射塔内。“运天一号”的荷载乘员是6名,不过两名宇航员就能让飞机飞起来,而这一次试飞的第三名宇航员则是负责采集数据。

    三名宇航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发射塔内的升降台上,升降梯缓缓上升,带着三名宇航员从发射塔底部徐徐上升到近百米高。

    最终,三名宇航员沿着链接机舱门的通道进入“运天一号”驾驶舱,此外还有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也都在里面。

    在跟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三名宇航员各自进入自己的座驾位置上,主副驾驶员分别是刘鹏以及王雪彦二人,在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准备时,刘鹏轻松的道:“运天一号比我们以往开的战机或货运飞船都简单啊。”

    “华盛科技还真是不赖。”吴振也是赞许的说道。

    以前的飞机,驾驶舱里几乎都是密集而复杂的各种仪表或按钮,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技术落后的一种体现,对于飞行员来说也是要求更为严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也发现步入新世纪后诞生的新代的飞行器,驾驶舱内的仪表都在不断的减少,而今当代更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