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科技巨子-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巡天号”的一角,此时此刻一个满载着质量为10吨核料的货运舱正缓缓靠来,而旁边停靠着的一艘空间飞行器赫然便是跃迁穿梭机。
至于“问天号”飞船,此时还正在虫洞的另一端呢,也是宇宙的另一端,如果按照正常的空间尺度去衡量,飞船正在“武仙座…北冕长城”,彼此距离相隔超过了100亿光年,连光都要走100多亿年。
穿梭机的质量小,剩余能量可以返回地球,两年过去了,氦三采集达到了两百多吨,这次穿梭机回来补给,能够一次性带10吨核料过去。
有了新的补给带过去,“问天号”飞船就可以按照星图给的坐标,前往流浪星球开采场物质和锺元素这两种珍贵的资源,人类的空间活动将会随着越来越多的跃迁飞行器被打造出来而频繁起来。
人类科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爆炸发展。
而为人类文明向地球之外大规模扩张制定全盘蓝图的黎川,此时正在空间实验研发中心与一群工程师讨论向地球之外移民的问题。
“什么?boss,您是说……改造火星?”
“彻底的改造?”
“老天,这不是开玩笑的吧?”
黎川把心中的想法刚一表达出来,一群太空工程师们直接惊呆。
……
(ps:求票票、各种求~~~)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542章:火星问题()
在确认了黎川不是在开玩笑之后,十几名太空工程师的内心第一时间从愕然转变为振奋,这绝对是开人类历史一来最伟大的Щ
创世之举!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够参与其中,没有人会不激情澎湃。
打造“巡天号”环轨星港已经足够疯狂了,没想到boss还远远不止于此。
这十几个太空工程师要是知道黎川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收集半人马座阿a星的恒星能源,估计的吓懵。
实际上,黎川已经给华盛集团的技术部门开始下达通知,工业园区正在大规模的产出工业级的纳米机器人,其实就是在为次发力了。
采集和充分利用恒星本身的能量是二级文明最重要的标志,而“戴森球”或许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科技标志了,“戴森球”是一个包裹住整个恒星的超巨型人造结构,可以直接获取来自恒星的能量,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这样的能量之大对于现在的地球文明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锺元素的特性简直就是绝佳的选择,可以让纳米机器人制造皮米级厚度的锺晶薄片,绝对是薄到难以置信,要知道1纳米=1000皮米,即便是皮米级别的锺晶片也不用担心会破掉。
这意味着质量小、体积小、易携带,实在是没有比这个更合适制造“戴森球”的材料了。
不过黎川之所以选择半人马座阿a星而不是自家太阳系,不仅仅是出于半人马座阿a星是天然的双星共振系统,如果太阳被“戴森球”给包裹了,对于地球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这种自毁家门的事情黎川当然不会干了。
而改造火星的议题一出来,这一大帮科技工程师们都兴奋在内心呐喊,一个个无比亢奋。
另一名工程师不由得说道“麦克斯,你在nasa干过,目前为止对火星探测最多的是nasa,你先说说吧。”
一位从nasa跳槽过来的华夏籍北美科学,大约四十岁左右,没错,这位叫麦克斯的哥们就是看了华盛集团在月球上采集氦三被nasa发现开会研究的成员之一。
然后过了三个月,他就移民了。
现在已经在华盛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部干了超过20个月。
只见他说道“想要全面改造火星得首先从改造火星气候入手。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被发送到火星上,nasa也获得了大量关于火星气候、山川及岩石等许多宝贵数据。”
“在火星上,好奇号已经发现类似鹅卵石的东西,还有水存在的证据。它甚至发现了类似于河流流动形成的善扇形盆地。这已经表明,在很久以前的过去,火星可能有多云的蓝色天空和液态水的流淌,还可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而今火星变成今天的样子,我在nasa时期的研究表明,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溅射!”
“来自太阳的高能光子冲击造成了火星大气层持续且永久的伤害,同样的时期也发生金星的身上。当这些光子进入火星大气层,打在分子上,把它变成离子,这些离子又打在其他分子上,经过几十亿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从根本上玻璃了火星的大气。尤其是在太阳系的早期,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风比今天更为剧烈,溅射实际上也造成了另一颗行星金星的灭亡。”
“nasa通过对金星的研究发现,太阳风正在稳步的玻璃分子较为轻的氧气和氢气,让这些分子逃逸出金星,随太阳风进入太空。”
“金星大气中的损失可能持续发生了数百万年,尤其是在被日冕物质抛射的太阳爆发,如果不是因为地球存在着强大的磁场,也会像剥离金星和火星的大气一样,地球也无法幸免。”
麦克斯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所以,火星必须要具备像我们的地球一样,核心深处能够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其所带来的防护罩能让太阳发射的高能粒子大规模偏转,将高能粒子对星球大气的威胁减少掉绝大部分。事实上,这只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还需要另一道防线,那就是气候!”
“以地球为例,大部分的太阳能通过云层的反射进入了太空。地球所吸收的只是少部分太阳能即可驱动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由于地球绕日旋转的轴是倾斜的,这样带来了接受太阳能的不均与,会导致温暖的热带风潮刮起。寒冷的极地空气流向赤道,驱动表面的洋流,而这些洋流携带足够的热能,在表面之下,他们把周围阴冷的深层流加热,地球的气候发动机有无数的运转部件,例如潮汐能和地形、横风和电流等,以平衡全球各地的温度。”
“简单来说,火星和地球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也需要海洋,在远古时期的火星曾经有海洋覆盖了其表面的三分之一,但在大约39亿年前,随着火星内核冷却下来,磁场也消失了,抵御太阳风最有力的一道防线也由此崩溃,导致海洋也随之消失,亿万年的演化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麦克斯摊了摊手,“这些我们都得解决,几乎每一样都不可能完成,这……我想大概只有上帝能做到的吧。”
意思就是不可能全面改造火星了,似乎每一项都不是人类现在能够做到的。,
所有人都看向了黎川,毕竟这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虽然在座的科学家工程师们都承认黎川的伟大和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但全面改造火星不是现有人类科技水平能够做到的啊。
移民火星,在座的科学家们认为,还是在火星上搭个闭环棚什么的比较现实靠谱,至于呼吸火星空气,在火星上不带口罩和隔离服飞奔?
简直是胡扯
众人没有提出质疑是碍于黎川的在科学上权威和上司层面的权威,但他清楚众人并不看好。
黎川也不解释,华盛集团科技部门太大,科技工程师成千上万,构成如今华盛集团的科技树,实际上大多工程师都只是负责各自项目的模块,其他区块就不知道了,这当然是为了技术保密了,真正知道全部的只有黎川一个人。
比如,在场的人即便是在空间技术部门这一块,也完全不知道跃迁引擎、量子分身特殊生命体。
过了片刻,黎川直接说道“改造火星问题,技术上不用担心,我需要的是实况数据,这个由诸位来完成。麦斯克说的有道理,既然有这么多问题,那么我们就针对麦克斯的问题,然后将之一个个解决就行了。”
这话一出让众人一阵懵呆眩目。
……。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543章:以后的火星面貌()
要不是说这句话的人是顶头上司,加上他的名字“黎川”是代表当下科学界的权威,定以为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
黎川沉声道:“改造火星首先要把火卫一处理掉,它距离火星只有6000千米,且每年以2米的速度向火星接近,50万年到100万年内,这颗11公里的小卫星要么在将来被火星引力撕碎成为火星环,要么就直接撞上火星。这可不行,我们得做个推手让这颗行星直接撞上去,在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定居前,解决掉这个隐患。”
“火星既然没有海洋,那就给它一片海洋!”黎川如是说道,一群工程师再次懵呆,一个个微张着嘴巴不知道何言以对。黎川继续道:“柯伊伯带散布着丰富的冰物质结构的小行星,带一颗过来让它撞击在火星表面,水不就有了?”
“这这这……这……这个boss,这这,真的吗?”麦克斯语无伦次,两眼都惊呆了。
“今天不是愚人节各位……”黎川如是回应,立即调出了一个投射屏幕,显示的是火星的一颗三维模型,同时罗列着相关的地形地貌数据,“火星一旦拥有了海洋,也就只有一块大陆,我的要求是火星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要达到57至67,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我计算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亿立方千米的水,以便于在柯伊伯带物色冰物质彗星。”
停顿了片刻接着补充道:“还有,计算出最佳撞击点,洛希极限数据都要,给出确切的空间坐标,让彗星在坠入火星表面的同时,能够将冰物质结构的彗星撕裂,这样才能加速融化、加速海洋与大气及其碳循环的形成。”
在座的十几个科学家懵的懵,呆的呆,简直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事实上,并非空口胡说,黎川是已经有具体在技术上的执行方案了,当年2028qa1号小行星能从柯伊伯带甩到地球来。灵感便来源于此,黎川也决定效仿其法,简单来说甩一颗冰物质结构的彗星到火星去就行了。
而黎川的主意就是打在了同样在柯伊伯带的双星引力共振系统,要知道其内部蕴含着恐怖的负能量支撑并维持着虫洞始终稳定打开链接武仙座…北冕长城,别看现在只能持续十多年,但内部储蓄的能量能级之高无法想象。
而今黎川已经掌握了这些“他们”送来的超级黑科技,技术上已然不存在难度或壁垒,只待利用从武仙座…北冕长城开采回来的锺元素,制造一套全新的双星共振系统放在火星轨道附近,然后取部分负能量出来,相对来说也不需要多少,至多让虫洞少维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罢了,并无大碍。
把剥离的负能量用于开启火星轨道附近的人造双星共振系统,那么就能够建立起一条链接柯伊伯带,只有62个天文单位的微型短距离的临时虫洞隧道,就能把柯伊伯带的冰物质结构彗星带到既定的火星轨道上,然后就可以关闭这条微型虫洞。
显然,技术难点是解决了,技术方案也是有的,仅剩下唯一的难点就在于工程量的巨大,又是大工程。
而且完成这一道工程之前还需要在火星的核心内部放一个人造引力装置,改变火星引力,如此才能让这颗行星的引力通过人为干涉达到与地球一样的重力加速度,定居在火星的人们才能正常生活。
那就意味着要从火星表面打通一个3397千米的隧道,从火星表面直达内核。
而且必须要精准的放在火星的核心与天然的引力核心点相覆盖成为唯一的引力核心,不然在万有引力之下,火星将会被强大的人造引力吸引,整个行星结构都会围绕人造引力而重塑,那么对于将来定居火星的人们来说简直是灾难,因为行星结构的向心重塑致使剧烈而频繁的地震会不断的发生,极有可能面临三天一大震,两天一小震。
假如人造引力不消失,将会经过几十万年或上百万年的演化之后,人造引力装置会逐渐位于整个行星的核心。
所以,为了避免火星表面天天爆发八九级乃至更强烈的大规模地震,人造引力装置必须要送到火星内核的位置。
不过即便如此,火星的地质活动仍旧是频繁的。随着引力经过人为干涉后的变化,万有引力的增大,火星会整体向内坍缩,简单来说火星的半径将会小于现在的3397千米,同时也意味着火星的表面积也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