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界旅行手册-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到底要说多透彻,你们才肯正视这个中心啊?”

    之前哀嚎个不停的老家伙们在争吵开始之后就哀嚎了,现在倒是换成逃亡者领袖这个一开始在旁边看戏的家伙哀嚎了:“我从来没有说过,生命之母是没有感情的你们是不是非要我亲口说出生命之母是有感情的才肯正视我说的话啊?”

    “生命之母是有感情的好吧。我现在说了,你们可不可以认真地听我说?”

    连爬带滚还带哀嚎才稳定了局势,逃亡者领袖终于可以稍微地松一口气了:“生命之母是有感情的这个不用在辩了……”

    “现在的问题是,生命之母的感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所憧憬的那样。生命之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对我们关怀备至的母亲的形象?她是不是会一直照顾我们,帮助我们成长?她会不会一直是善意的?”

    “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问题感情并不是态度,也不是行为模式;感情无法作为判断它日后的行为模式的标准,也不是它是否对我们抱有善意的保证”

    在这里,逃亡者领袖稍微地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要让这个问题更加深入老家伙们的心。

    他趁着这个机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也顺便恢复一下自己的气势:“因为生命之母创造了我们,因为它在上古时代传授给我们知识,所以,你们就一厢情愿地认为它是一个母亲……”

    “你们不要忘记,上古世纪只是我们的历史的最开端”

    “它以母亲的形象出现了多久?它又消失了多长时间?在过去的上千个世纪里,它可曾再一次开口?”

    “她是消失了很长时间了……”与上一次回答逃亡者领袖的问题不同,这一次,老家伙们的情绪要稳定多了:“但是,她一直在照顾我们。不是吗?”

    或许,这一次回答逃亡者领袖的问题的是另一个老家伙吧:“在过去的上千个世纪里,我们不是一直在生命之母的哺育下成长吗?”

    “这样的丰功伟业就这么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还要在意她说不说话吗?”

    “你们终于开始正视问题了”还没有等统治者们将话说完,逃亡者领袖就老怀宽慰地打断了他们的话:“你们终于注意到最关键的点了”

    既然打断了老家伙们的话,逃亡者领袖就干脆继续说了下去:“原来你们也知道,依照生命之母的行为模式来判断它是否对我们是友善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姿势啊”

    “认为生命之母是母亲并不是因为它曾经的母亲形象,而是因为它在过去的上千个世纪里一直都在照顾我们……”

    “如果它继续照顾我们继续对我们抱有善意下去的话,我并不介意你们继续神化它可惜的是,它开始改变了。”

    “我相信你们都清楚。我发现的那些变化究竟什么……”

    “当它的态度开始朝着对我们不善……不,应该是对我们带有极大的恶意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态度难道还不应该发生一些改变吗?”

    逃亡者领袖的话说完之后,统治者们集体沉默了逃亡者领袖轻松地就戳破了他们想要逃避的企图。将鲜血淋漓的现实强制性地摆在他们的面前,让他们想不正视都不可能。

    许久,才有一个沉稳的声音开口了:“我们知道了……”

    “生命之母开始朝着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你话里想要表明的东西吧?”

    “哦……不你饶了一个弯子……”

    “你其实还没有放弃说服我们帮助你的打算,对吗?”

    “你千方百计地想要证明,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危险;你想要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个世界会变得不再适合我们居住你想要让我们帮助你去探索那个异世界,对不对?”

    逃亡者领袖从来都不相信,老家伙们会看不穿他的意图,所以,他大大方方地点头承认了:“我真的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们必须要给先民这个种族留下一条后路”

    在点了点头之后,他又出人预料地摇了摇头:“但是,我并不是想要你们帮我探索这一个异世界至少,现在暂时不需要……”

    “我派遣出去的小队已经足以满足目前的需要了我们只需要确定几个关键点,就可以判定这个异世界是不是能够作为庇护所……”

    “如果这个异世界条件适合移民,但是却存在着普通先民无法解决的足以威胁到普通人的生命安全的强大存在的时候,我才需要你们出手你们是终极武力,现在还不是你们出手的时机……”

    老家伙们并没有想到,逃亡者领袖大费唇舌却并不要求他们出手:“既然不需要我们出手,你为什么非要纠缠我们?你这是在逗我们玩儿吗?”

    面对老家伙们的责难,逃亡者领袖只是笑了笑:“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话,只是想统一一下思想我必须要在机会来临之前解决所有的变数,因为机会很可能转瞬即逝”

    “现在真的

    不用你们出手当然,你们得提供我需要的量产机,因为我可能很快人手不够了……”

    “然后嘛,我们就各自回家,各找各妈了我还忙,先走了啊”

    老家伙们没有想到逃亡者领袖居然说走就走:“你怎么就走了呢?”

    剧情的转折让这个依然还病者的老家伙感到很不适应:“你带来的异世界土特产呢?你不将它带回去?”

    已经转过身,行走在回去的路上的逃亡者领袖就这么背着身子挥了挥手:“不带了你们留着吧……”

    “要不然,你们将它送到世界中心去?”

    “我相信,生命之母会很感兴趣的”。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碎的梦境(三十四)() 
“无我”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这个问题估计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凡是能描述“无我”状态的人都是在装逼用那些研究“无我”研究了一辈子的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既然已经处于“无我”状态了,你又怎么样去观察这个状态?”

    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物化”理论,并且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然后得到了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人”是无法进入完全的“无我”状态的。

    所谓的“物化”理论,其实就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

    最先提出这个理论的研究人员是谁?这个问题已经不可考了;这个理论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问题估计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

    流传在多元宇宙中的关于这个“物化”理论的“传言”是这样的:

    在多元宇宙的某一个角落里,有一颗并不孤单的星球;在这个星球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并不孤单的男人;这个男人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无我之境”,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境界。

    就在他的生命弥留之际,研究了一辈子“无我”的男人突然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在死亡到来之际,他突然很想知道,死亡之后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这个男人所处的文明并不落后,死亡在他的世界里也并不神秘相反,这个星球的人对死亡的研究相当的“透彻”:这个星球的人认为,真正的死亡是一个自我意识逐渐消散的过程;他们相信,**的腐朽只是死亡之后的自然变化,而不是死亡本身;他们坚信,死亡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变化

    对死亡的认识并不阻碍人们在临死之前对死亡进行随心所欲的畅想就像是这个男人一样,明明是清楚地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儿的他,在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地问自己:“死人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这个问题同样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回答的问题死去的人永远也无法向别人描述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能够向别人描述死亡的人都不是死人。

    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所以,几乎每一个正在死去的人都会问出这个问题;与其他的人不同,这个男人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并没有在胡思乱想中等待死去他一辈子的执着一辈子的追寻在这最后的关头。向他油尽灯枯的身体注入了最后的一丝力量他“回光返照”了

    透支着自己最后的生命,这个男人挣扎着留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研究手记”:“在死亡来临之际,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

    “假设,我的死亡已经开始,但是永远不会结束也就是说。我将一直处于死亡状态……”

    “永远都是正在死去的人这就是我这个假设的中心。是不是很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在提出了这个假设之后,我突然发现,这好像就是我所追寻的无我”

    “在这个状态中,我的意识已经开始消散了这是死亡的开端,是有向着无转变的开始……”

    “正常来说,死亡一旦开始就无法逆转了所以,我假设,我将永远定格在这个从有至无的过程,”

    “在这个永恒的状态中。有已经不成立了有正在奔溃,并且正在朝着无转化;在这个神奇的状态中,无同样也不成立尽管有正在朝着无转化,但是,这是我的假设,所以,无永远不会到来……”

    “有既然不成立,那么,我也就不存在了;无既然也不成立,那么。我也将永远不会消失……”

    “我既不存在,又没有永远消失我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在生于死之间,我究竟身处何处?”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了。我突然想到,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无我?”

    “我们之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这个调皮地藏着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进入我并不存在的状态?很遗憾,以前进入这个状态的人都已经死去了,而我也即将死去……”

    “我能感觉到,生命正在从我的身体中溜走她溜得好快啊……”

    “她会给我留下多少生死之间的时间嗯?”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

    “我即将去享受属于我的无我了再见……”

    …………

    这张写满了呓语的“研究手记”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这个问题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很多人都在寻找这张充满了艺术与想象的便签。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它确切的消息。

    “传言”说,这张便签落到了另外一个痴迷于“无我”的富翁的手中;“传言”还说,这个富翁还是一个研究了“无我”大半辈子的研究人员;“传言”最后说,正是这个富翁提出了所谓的“物化”理论。

    人是没有办法在“生与死之间”这样的奇异状态中滞留太长时间的一旦进入了这个状态,也就说明,这个人离彻底死亡已经不远了。

    就算有人能够在这个状态中滞留,他也不可能从死亡中走出来,并且将“无我”的消息带给其他的人能够复活的人都是没有真正进入“死亡”的人;没有真正进入“死亡”,也就无法进入真正的“无我”。

    “死亡”就好像是一道天堑一般,横在人们和“无我”之中;所有人都知道“无我”就在死亡的前面,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触摸她。

    &nbs

    p; 直到有人提出了“物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保证“有”的同时,尽量地向“无”靠拢

    这是“生与死之间”的疑问带给研究人员的启示:既然无法逆转死亡,无法恒定“生与死之间”的状态,那么,就想办法模拟那个状态吧

    怎样去模拟死亡?这就是随之而来的疑问,而且是个难以解决的疑问。

    这个疑问就好像是在问“生死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儿”一样对所有人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厄待解决,但是却没有一点儿头绪的“绝世难题”。

    “既然不能模拟死亡,我们为什么不能模拟物?”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研究人员异想天开地提出了他的见解:“我们都太过于执着所谓的生与死之间了。所以,我们的目光都被局限住了。”

    这个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的研究人员一开口就为大家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所谓的生与死之间,其实就是一个我既不存在又存在的诡异状态……”

    “我们为什么不去追寻这个本质?我们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地去追寻所谓的生与死之间?”

    “刚刚出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自我的新生儿;没有一点儿思维活动只有身体的本能的重度植物人这些难道不是很接近我即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吗?”

    “就算这两个例子很牵强,那么,物呢?”

    “没有生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物如果我们能模拟出物的状体。我们是不是就能进入到无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