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高达6阶,王英、玉文龙等也都是4阶,面对一群最高不过4阶巅峰的叛军联合,即便军队数量只有对方一半的,也不是这群人能抵挡的。更何况,在战斗中,太史慈直接摆出了军阵,这是之前刘风都没有想到的。
叛军联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张家、詹家以及参与的山越人,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张雅、詹强还有张县尉等人被杀,至于山越人的头领,被活捉关押起来,准备收服。
剿灭了叛乱,太史慈趁机发布剿匪命令,然后各地的山贼纷纷来“投诚”,经过甄别,整编到侯官现军中。当然暗地里,刘风交代太史慈,还是给山贼留下了一些种子,以备所需。
侯官的玩家,也只能尊从刘风的规矩,开始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故意对抗的不是没有,只是掀不起大麻烦就是了。
至此,刘风算是再次掌握了一县。虽然说,商升并没有向刘风投诚,但是只要他不傻,就明白今后该怎么做。
而这个时候,刘风也回到了山阴,带着夷州王刘协,正式入住太守府。
之后就发布了一条命令,让各地县长、县令到山阴述职。(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招纳贤才()
消息传开,有心人就都知道,刘风这是要住在山阴不走了,真正履行他的太守职责。
永宁长和侯官长自然是不用来了,除却这两地,其他各县都不算太远了,也就章安、太末和乌伤稍微远点,没几天的时间,各地的县长、县令就陆续到了。
作为太守,刘风当然不会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而是有序的按照先后顺序,和荀攸一起,逐个考察,半月之后,将这些人考察了一遍,心里略微有些底。
说起来,入主会稽一年多来,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下属各县的官员。
“公达,你怎么看?这些人中,有几个能为我所用?”见完这些人后,刘风和荀攸商议起来。
加上山阴令,12个县令、县长,没有一个是刘风听说过的。不过根据荀攸的观察,这些人都在4到5阶,足以治理一县。
“除了个别的,差不多都能用。比如说那个山阴令,就算有5阶,也不能大用。”荀攸道。
“没错,那人担任县令好几年,经历了几任太守,夹在山阴大族和太守府中间左右逢源,太过滑头。”刘风同意道。
其实和现代为官一个道理,即便市区的各个区长地位比县里面县长高,但是在市区做官比县里面难的多,没办法,上司太多,一人一道命令就能把人折腾晕了。
山阴是郡治,太守府所在地,一郡最繁华的地方,除却太守这个上司,还有大家族的压力,都需要山阴令来承担。时间一长,再坚强的人也顶不住,不想落寞而退,就只能左右逢源。
“南面的几个县还好说,只有地方豪族为患,但附近的这些县,都是会稽比较繁荣的地方,除却地方豪族,还和四大家族联系密切,想要动他们的话,就不得不把四大家族的态度考虑进去。”荀攸又说道。
“公达有话尽管说。”刘风说道。
“那好,在下就直说了。我们首先要把官府这一块牢牢控制在手中,现任郡丞及各曹主管,能力太差,全部都要换。这是在太守的权责之内,别人也无法说什么。”荀攸道。
“当然,这会得罪会稽的一大批人,所以需要太守大人再拉拢一批人。会稽四大家族,不能全部得罪了,最好能拉拢过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为此,需要太守大人放弃一部分利益。”
“可以,除了军队的所有权,其他我都可以让步。”刘风想了想,说道。
“那就好,不过我们也不是要一味的退让,四大家族,最好拿出来一个做典型,以起到震慑的作用,这是太守大人将来需要考虑的。”荀攸说道。
“虞家第一个排除,我正想召虞国相的儿子来任职;盛孝章现在吴郡任太守,也打过交道,太熟,不好动手;还有就是周家和魏家,公达以后只考虑这两家就行了。”刘风立即给出答案。
“除了四大家族,会稽还有一些家族并不比他们弱多少,这也是要区别对待的。所以太守大人现在,需要招募人才,让他们替大人完成对地方的统治。”荀攸最后说道。
“那好,我明日就去贺家,先将贺家的子嗣召来任用。这几年,会稽大族,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贺家了。”刘风激动的站起来。
贺齐自黄巾起义结束后,一直在家读书,已经四年了。当初的青年小子,如今已经成人,取字公苗。
“贺先生,在下任会稽太守以来,少有在山阴待过,这还是第一次拜访,还请见谅。”贺家大堂,刘风对贺辅说道。
“为官事多,老朽能理解。不知太守大人今日到此,有何贵干?”贺辅问道。
“实不相瞒,本官欲治理会稽,然手下人才匮乏,特请贵公子出山协助。当然了,贺家其余子嗣,若有意愿,也可一起。”刘风请求道。
“这个,老朽需要好好考虑,和家族商量,明日才能答复,请太守大人见谅。”贺辅说道。
“无妨,事关重大,理应慎重。在下告辞,明日再来拜访。”刘风起身离去。
“齐儿,你怎么看?”书房中,贺辅问自己刚成年的儿子。
“我早就等不及了,静下心来几年读书学习,孩儿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自己的能力了。”贺齐兴奋道。
他可是知道,这位异人太守的实力可不是表面上这些。
“你跟在他身边将近一年,应该知道,这位太守大人可不像之前那些,他是异人,最看重利益,必然会以实际掌控会稽为目标,和各大家族结怨是不可避免的。你可想好了。”贺辅提醒道。
“孩儿当然知道,乱世已到,董卓公然废帝,已经引起朝堂诸公的不满。若我们自己有实力,成为地方诸侯也未尝不可。但很可惜,我们没有,那就只能选择一位追随,刘太守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贺齐分析道。
“身逢乱世,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刘太守若只是来当太守,或许不能把这些人怎么样,但他除了是太守,还是个异人领主,有一个小城。尤其是在永宁的几年,他训练出了数十万军队,还有强大的将领,就算和郡城相比也不遑多让。再加上大义的名分,区区一个会稽根本就不是问题。”
“会稽的几大家族,在本地是名声很盛,但是他们的实力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私军之中以水军为多,陆上之争,我更看好这位太守大人,因为对他的军事实力,我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会稽几大家族比较分散,又不齐心,容易给人找到机会,各个击破。比如像孩儿这样的,都已经谋划着怎么投靠过去了,怎么可能齐心对付自己的父母官。”
“现在是太守大人最困难的时候,投过去正好。若是等到他收拾好局面,再过去就太晚了。”贺齐像自己的父亲说明自己的理由。
“好吧,你就按你想做的去做吧!你现在长大了,已经超越了为父,贺家,今后就交给你了。”贺辅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
第二天清晨,贺齐就直接找上门来,表明愿意出仕,还带了一批贺家的子弟。
作为贺家族长的唯一继承人,他已经交代过,入职之后,老老实实的工作,若是犯了大错,谁也保不了他们。
“公苗,你能来,我很高兴,终于能轻松一些了。”太守府中,刘风高兴的看着贺齐。
“几年前,在下已经有心加入大人麾下,这几年闭门读书,略有所得,这才敢出门应征。”几年时间,贺齐成长了许多,言谈间终于不再那么盛气凌人。
“几年前,若是你在这里,我也没什么好位置安排。我记得你喜欢军事,这样,你就先在军中担任个军司马吧。”刘风说道,“不要嫌低,你是有任务的。”
“太守大人请吩咐。”
“你将会有一个上司校尉,3个军司马的同僚。你所在的这支军队,大小军官基本上全被各大家族占据了。我给你你的命令是,10天之内,将你的麾下完全掌控住,最好能立下功勋,到时有理由升为校尉,1个月内,掌控这20万大军。怎么做我不管,你只要做到,到时候让你去当县长,主掌一地。”刘风安排道,“有没有问题?”
“做什么都行?”贺齐问道。
“只要你有正当的理由,就是把这些人全淘汰了也无所谓。”刘风笑道,“还有,我准备举荐你为孝廉,算是欢迎你加入。”
按照《后汉书》记载,20万人每年可举荐一位孝廉,平均下来,一郡之地也就一两个名额,权力掌握在太守手中。游戏中,会稽郡每年只能举荐一个。去年的机会被前任浪费了,这还是刘风第一次荐人为官。
“多谢大人,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人所托。”贺齐还是年轻,闻言乐开了花。
其实说起来,汉末的孝廉已经成为世家入仕的一个工具,基本上和寒家无缘了。比如说,孙权15岁的时候举孝廉,那时候他哥可是已经霸占了江东。
当然也不是说全都是这样,像朱儁就出身贫寒,但相对来说,但寒门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公达,感觉如何?”贺齐离去之后,刘风问荀攸道。
“很不错,未来的猛将,现在还略显年轻。”荀攸说道。
“是啊,我现在麾下的武将不缺,但能辅政的人才却很少,所以我想再征募一位。”刘风笑着拿出了一份征募文书。
“虞翻?”荀攸抬头,瞥见了其中的姓名。
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现任夷洲国相虞歆之子。复制网址访问
若是半年之前,有人问三国时期会稽谁最出名,刘风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虞翻。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或许比他更有名,但他只是太守,不是会稽人士。
之前在刘风心中,三国会稽的大人物,虞翻第一,阚泽第二,然后,就没有了。
没办法,谁让他看的资料只是《三国演义》呢?
虞翻是诸葛亮舌战群儒中,继张昭之后第一个为难诸葛亮的,让刘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阚泽,是因为赤壁诈降一事让刘风记得,至于其他像什么董袭、骆统之流,在《三国演义》中就是打酱油的,没什么存在感,而贺齐,更是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忽略。
但话又说回来,通读《三国演义》全篇,能记下来的人物有几个?若非在历史上或民间传说中有名,能让普通人记下的还真不是太多。虞翻能让刘风有影响,已经很不错了。
刚刚踏足大陆,刘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招募虞翻,但很可惜,他只是想想罢了。随着游戏的进程,他越发感觉到历史人物招募的困难,所以即便封侯,成为一县之长,也压根没到余姚虞家拜访过。
还是那句话,眼不见心不烦。见过之后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比不见还折磨人。
如今成为太守也近2年了,既要准备一统全郡,那虞翻这样的人才是不能放过的。一郡之守,总算有点招募人才的底气。
自从玩游戏之后,刘风对历史资料就多了几分关注。其实不光是他,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玩家都会如此。
虞翻这个人的前期生活没有资料提及,但想来作为富家子,不会受什么苦,只是在家安心读书学习。因为后来,他不但是东吴的重臣,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儒,听他讲学的弟子多达数百人。
王朗在董卓之乱、天子西迁时,因为劝说陶谦朝奉天子,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到任之后,征辟虞翻为功曹,这是虞翻出仕的。
几年之后,孙策攻略江东,欲进兵会稽,虞翻其时丧服在身,还是紧急到太守府,以孙策势盛,劝说王朗暂避,但被王朗拒绝。然而,他还是一直陪着王朗到侯官,然后王朗让他回家,自己投降孙策。
虞翻回去之后,孙策又征辟他,继续让他为功曹,以友人待之,还亲自登门,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小说中,虞翻的形象是文臣,但有史料记载,虞翻其实武力也不差。他曾在孙策讨贼在山中落单的时候,强令孙策下马步行,自在孙策之前开路,自言善用矛。出得山里,让孙策骑马,自己步行,言可日行200里。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虞翻不是那种文弱书生,而是善六艺的君子。
虞翻还善易学,曾将自己为《易》做注送给孔融,孔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尔雅·释地》中言:东南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