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道命令就是将董卓在朝里的亲信全部拿下关押,然后以天子的名义,下达诏令,将守护内城的数万军队招降。董卓已死,又有天子诏书,倒是不难,很快就完成了,偶有董卓的亲信想要反抗,也很快被镇压。

    之后,王允在军队的带领下,其中前往南门徐荣的大营招降。这个时候,徐荣刚刚把李儒放出去。等吕布杀到李儒家的时候,只见到一片火海,传闻李儒之前就被异人杀死,又被一把火烧了家。吕布就算不甘,也只能望火叹息。

    有天子诏令,王允又答应既往不咎,徐荣很配合的奉诏,继续封锁长安城。以他对麾下军队的控制,胡轸虽然有心反对,但却无可奈何。

    王允也没有动徐荣麾下的西凉军,而是将其他200多万军队接管,派人统领,前去镇压长安城里的乱象,并且还将城外100多万的并州军放进来一起平乱。所以整个长安城里,加上玩家和领主军队,兵力达到六七百万,混乱异常。但自徐荣接受招安起,就注定了城里玩家们的命运。

    一切都应该落幕了。

    很快,那些遭到镇压的玩家醒悟过来,是时候撤退,可惜的是,徐荣封锁城墙之后,他们才发现,死亡之后,根本无法复活到外面去,而且再次上线之后,之前抢来的东西已经不翼而飞……

    直到现在,玩家们才明白那句话,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实力,就算获得再多,也终究会失去。这个时候,才有人想起来,天策府虽然不知道抢到了什么,但仅凭及时撤退,就避免了很大的损失。因为城里的玩家,除了刘风的麾下,基本上连同生活玩家,都被王允、吕布清洗了一边。

    论坛上也十分火热,玩家们纷纷议论,第一城主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一到,没几天就开启了连环计的剧情。

    但这和刘风无关,他在蔡家等了三天,直到长安城被王允和吕布掌控,也没等到蔡邕回家。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蔡邕应该是被关起来了。只是他不知道,凭自己目前的面子,能否劝服王允放过蔡邕。

    就在他犹豫之际,王允派人来通知,让他明日参加朝会。

    ——

    ps:新的一月,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因为放假的原因,假期间可能有事无法码字,之前还是没有存下足够的稿子,加上工作变动的原因,若是有断更的情况,请见谅。(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论功() 
天还未大亮,大殿中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但却悄然无声,肃穆至极。 谁都知道,这匡扶社稷之后的第一次朝会,将会决定未来一段时日里朝廷的动向。有人兴奋,自然就有人愁眉苦脸。

    刘风这次倒是早早的到了,班列在极为靠后的位置,身后就是吕布。虽然没有人说话,但是吕布脸上的神色显露出这几天的志得意满。

    美人在怀,权柄在握,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也许,吕布就是在场主人中,最希望朝会快点开始的。奋斗无数年,直到今天,他才觉得自己做成了一番事业。以前,为别人卖命,算吗?

    刘风倒是没什么奢求,升不升官都无所谓,他这建威将军还没当几天,换不换的倒无所谓,王允总不至于给他升四方将军,至于官职,就算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乃至扬州牧,他也不会应命。万一刺痛了袁术的神经,导致他全力南下和自己争江东,岂不是让别人渔翁得利?

    王允等几位领头的大臣,终于在偏殿商议好事情,一起走了进来。在场的人更加不敢出声,就像等待法官宣判似的,很多人都是一副悲壮的模样。

    为首的王允,面泛红光,喜气洋洋。在董卓麾下屈尊忍辱这么久,就是为了今日,达成所愿,由不得王允不高兴。尤其是收编了徐荣的军队、和吕布一起掌控长安城之后,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更是让他着迷。

    此次诛董,他是当之无愧的首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的安排下进行的,无论是吕布还是刘风,对此都没有异议。若非他提前联络各位大臣,周密安排,将皇宫里董卓的亲信事先诸除,没有使消息泄露,否则董卓不进皇宫,想要杀他还真需要一番周章。

    但在刘风看来,王允此次的行动,和历史上相比,少了一番奉旨诛贼的味道,倒是成了权臣之间的相互夺权。虽然王允自以为是为了大汉江山,为了黎民百姓,但在其他各路诸侯看来,却是王允自己想夺取大权的意思更重。

    历史上王允诛杀董卓的时候,皇帝刘协已经十二三岁了,可以说已经懂事,他不满董卓的行为,秘密让王允设计诛杀董卓,说的过去。而且董卓死的时候,是因为刘协大病初愈,董卓进宫之时被诛杀,可以视作刘协参与其中,甚至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但现在,皇帝只是个三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当然不可能要求王允来匡扶汉室。所以各路诸侯们,绝对不惮以最恶意的揣测,王允诛杀董卓,是为了自己掌权。因为他自己没有兵权,所以联合起吕布。

    刘风能够想象,当消息传到关东之后,那些诸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于董卓之死,他们举手欢迎;但要是提到奉诏或迎天子东归,绝对能找出一大堆来推诿。

    开玩笑呢,董卓是死了,但数百万西凉军,可还是完好无损的,哪个有胆子带兵西进?

    转回朝堂,天子“理所当然”的受到了惊吓,无法上朝。王允以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即为百官之首,当然由他来主持朝会。

    长安城虽然平定,但并不代表就安全了,在长安周围,驻扎的可都是西凉军。

    董卓的亲信,在董卓被杀的当天,就被他和吕布带人清剿完毕,剩下的除了关在牢里的,就不是西凉军的嫡系了。所以,王允也没打算再搞一次大清洗,而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危局。

    百官度过一次“劫难”,总算松了一口气,大殿里顿时轻松不少。而接下来,就是吕布的封赏了。

    “……都亭侯、中郎将吕布,诛贼有功,特加封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进封温侯,负责守卫长安……其余诸将,另有封赏。”啰啰嗦嗦的一大堆文字之后,王允终于念出了吕布的封赏。

    和历史上的没有什么不同,吕布本来就是个低级的中郎将,现在成为将军,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自此以后能和王允共主朝政,又封县侯,而且是王允之前的食邑,也算是不错了。

    但是吕布心里缺不怎么高兴,奋威将军,和建威将军一个级别,如今刘风也有封赏,肯定又爬到他上面去了。想想自己忙碌了那么多天,居然还是在这个奸猾的异人之下,吕布心里就对王允不满了。

    朝廷有那么多的将军,我立下如此大功,也没人来争,随便给个级别高点的封号将军也好啊!奋威将军,一听就知道是杂号将军,就算不给四方、四征、四镇,给个四安、四平也好啊!

    朝会之上,吕布还是很注意的,没有给王允难堪,面无表情的接旨,之前的脸上的飞扬神采消失不见。

    “恭喜了,奉先兄。”就算猜到了吕布的心思,刘风也装作不知道,依旧悄声恭贺。

    “谢谢,同喜,接下来就到致远兄了。”吕布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上虞乡侯,建威将军,典船校尉,领会稽太守刘风,协助诛贼有功,特进封为安远将军……”果不其然,将军之位变了,其他的屁都没有,只有口头上的表彰,让他的声望更进一步。

    刘风接旨谢恩,也没表现出什么特别。心里却是在想着,这两个同为杂号将军,怎么区分哪个更加高级?

    王允事先根本就没有刘风知会过,刘风心里庆幸,王允没把他的实职也给提上去,真要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了,那真就乐子大了。由此看来,现在王允的脑袋还是很清醒的,没有刚愎自用,立即就得罪刘风这个除贼有功的诸侯。

    封赏完毕,接下来,就是朝廷的新动向了,王允派张种持节,抚慰关东;征西将军皇甫嵩被王允委派,带人前去郿县,缉拿董卓的家人带郿坞里的财物;吕布也趁机提出,让徐荣麾下的李肃,单独领军,前去讨伐屯据陕县的牛辅。

    刘风当然知道,历史上李肃此战是失败了的,被吕布趁机杀掉,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掩盖他投降董卓的事实。而如今吕布此举,到底是为了什么,刘风一时间还不得而知。想来,应该不会故意给李肃下套,好歹也是6阶武将啊!

    长安政变刚刚三天,很多地方都还没得到消息,等再过几天,西凉军都接到消息之后,那个时候,才是雍州大乱的开始。了然所说的血流成河,绝不是凭空臆测。

    散朝之后,王允邀请吕布和刘风到自己家里议事。

    刘风知道,前面都是表面文章,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交换的开始。他一边赶路,一边想着,到底自己手中还有什么底牌。(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蔡邕() 
三人再次聚集到一起的时候,再不用像之前那么小心翼翼了,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吕将军,实在遗憾,将军立下如此大功,老夫本欲举荐将军为镇西将军,但无奈朝中公卿言此太速,不同意,只同意加封县侯,只能作罢。奋威将军虽然级别不高,却表明了将军在此次诛贼中的大功,也算相得益彰了。而且要知道,温县可是老夫之前的封地。”王允开口就对吕布说道。

    其实在场三人都知道,什么朝中公卿不同意,那都是借口,以王允现在在朝廷的地位,想要表彰吕布之功,别说四镇将军,就是四征将军也未尝不可。但王允对吕布向来只是利用,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以剑客遇之”,只将他当做勇武的匹夫。

    其实不怪王允如此,孙坚、刘备乃至曹操,都是因为出身的问题,常被世家大族子弟看不起,起步阶段十分困难。吕布比他们更甚,因为他在两次叛变的过程中,杀了自己的上司,恶名更甚。王允作为世家的代表人物,有此观念不足为奇。

    还有一dian就是,吕布手握大军,王允可不希望吕布地位提高的太快,成为另一个董卓,所以故意压着他。至于所谓的假节,仪比三司,有他王允在,哪有吕布说话的份。

    吕布又不傻,当然明白王允折节下交的目的,以前还以为是为了自己在董卓面前为他说话,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联合自己干掉董卓。但目前正是双方通力合作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吕布巩固自己实力的关键时期,他不会为了一些无关大节的事而和王允起争执。

    他自信,只要给他时间,凭借着手里的大军,他可以一步步从王允手里夺回权力。“假节,仪比三司”,有时候是空衔,但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成为执掌大权的依仗。

    “司徒大人客气了,下官之所以如此作为,是为了报效国家,岂是为了个人官职大小?”吕布正色道,“奉诏杀贼,乃是臣子的本分。”

    不就是演戏吗,吕布也不怵,这一番话,他也能说的大义凛然,堂堂正正。

    “奉先理解就好,貂蝉现在怎么样了?”王允不再提这茬。

    “司徒大人放心,貂蝉在下官这里,不用担惊受怕,好的很。”吕布说话间,给了王允一个软钉子。

    毕竟,把貂蝉送给董卓施展连环计,于公王允做的十分明智,但于私,尤其是对貂蝉来说,王允是理亏的。吕布现在也想明白了,对王允这做法自然不满。

    “那就好,以后老夫也能放下一桩心事了。”王允说道,“今日请你们来,是为了商议今后的事。朝堂上说的都是场面话,实际情况如何,两位久经战场,想必比我更清楚。”

    “司徒大人,如果是这事的话,好像找我来,没什么用处啊!”刘风立即开口,表示自己才存在,“我麾下就几万异人,见利忘义的主,对长安的大局可没什么帮助。”

    “看似如此,但现在你身在长安,只要你振臂一呼,号召天下诸侯西向,将天子迎回洛阳,对大局是很有帮助的。”王允说道。

    “司徒大人,你以为就算我说了,那些习惯了上面无人管束的刺史、州牧乃至郡守会响应号召,前来在数百万西凉军中迎驾?如果那样,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刘风自嘲道。

    “老夫自不会有如此奢求,但董卓虽然伏诛,西凉军却没有什么损失,长安也在危险之中。要是牛辅召集麾下将领,带着大军前来攻打长安,若是他们杀红了眼,陛下都有可能遭劫。老夫也知道如今天下的局势,但对大汉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哪怕机会十分渺茫,也要一试。”

    “司徒大人,你可知道,我要说这么一说,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