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家门前,顾家的家主长舒了一口气,忍住心里的激动,摆出高门大族的姿态,回到顾家的中堂。

    “哈哈哈,哈哈哈……”回来之后,四下无人,他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由不得他不笑,历代家族梦寐以求的事即将在他手上达成,他焉有不兴奋的道理。顾陆朱张,要真正实现才行,顾家不能总让陆家压一头。

    “家主……”老仆的声音打断了正在得意的陆家主,他瞪了老仆一眼,暗骂他没眼色,不等自己发泄完毕,然后平静下来,沉声问道:“说吧,什么事?”

    “大公子来信了,很急。”老仆惶惶不安。

    “元叹?他有什么事?”顾家主这次是真的冷静下来了,接过信,示意老仆下去,然后才打开自家儿子的信,开始阅读。

    信没有多长,但他却看得很慢,似乎是一字一句的斟酌,良久之后,他终于看完,沉默不语。

    “这边才定下削弱陆家的计划,元叹就送信来劝解我不要如此,而是给予陆家及时的帮助,这让我怎么跟其他两家交代?”很久之后,顾家主才长叹一声,低语道,“但元叹的这封信,却是已经将我说服,不得不从。也对,既然有了光明正大超越陆家的机会,又何必搞这种阴谋诡计?老夫做不到,此事就交给元叹罢了。朱张两家,只能对不起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舒城会() 
被顾家家主念叨的“元叹”,此刻却正在吴县更东的地方。 娄县的县衙中,这个名为“元叹”的年轻男子,正和沈胖子相谈甚欢。

    顾胖子流落夷洲10多年,好不容易搭上刘风的顺风船回到大陆,然后被刘风送回吴县老家,但可惜的是,在这10多年里,族里形势大变,他的兄长当上家主之后,没多久就留下个孩子死去,加上他已经10多年不知所踪,众人都以为他死在外面,于是沈家大变样,偏支当上了家主,并且在他回来之前,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对于他的出现,虽然措手不及,但为了刚刚稳定的家族,为了不失去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家主毅然决然的将他发配到娄县,打理一些小生意。

    带着侄儿,在这里虽说不缺吃喝,但却十分压抑。若非刘风找到他,他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此后,有刘风源源不断的援助,有他承诺以后帮他夺回家主的位置,所以这几年,沈胖子一直都卖力的帮刘风做事,吴县大族的实力、重要人物、对外界的态度等等情报,源源不断的被送到刘风这里。当然,这是秘密进行的。

    但就在两年前,新县长到任没多久,就将他请了过去,一句话就吓得他冷汗淋淋。这位新县长竟在短短是时间里,识破了他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向这位小辈承认。但没想到的是,对方不但没有因此责怪于他,更是直接表示自己没有恶意,也许就是为了让他知道,在他的治下行事可以,但不要将他当成傻子。

    这件事情,他也曾秘密和刘风提过,但刘风知道之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让他放心,继续和这位新任的县长打好关系。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只能按照刘风的吩咐去做。但为了防止意外,也为了让刘风安心,他瞒着族里,将自己的侄儿送到了山阴。

    当刘风正面杠上吴郡大族,开始进军曲阿的时候,沈胖子就十分担心,担心这个晚辈会因此向他下手,但出乎意料,并没有这种事情发生,对方反而还宽慰了他。半年多来,屡屡请他相谈,交流对吴郡局势的看法。

    “元叹,你能如此规劝顾兄,我实在是想不到!”县衙之中,沈胖子叹道。

    就在刚刚,对面的这个年轻人告诉了沈胖子他的选择。

    “沈世叔言重了,小侄也是因为身在局外,旁观者清罢了。”年轻的县长笑了,“乱世已至,江东迟早要卷入其中,吴郡的大家族既然互相不服,那就只能由外人来主导。顾雍人微言轻,不能多做什么,但是让江东战乱早点平息,却是我的夙愿。”

    不错,这个年轻的县长,就是吴县顾家的顾雍,元叹是他的表字,今年才二十五六岁,却已经是历任两处县长了。

    顾雍其人,在小说中不甚出名,在后世人眼中,相较于诸葛亮,名气大大不如,甚至就连张昭都比他有名气的多。但名气却不代表真实的实力、地位,在历史上,顾雍是孙权的第二任丞相,而且一做就是近二十年,直至死亡,孙权对他也十分满意。

    顾雍是吴县人,少年之时,曾拜蔡邕为师,那个时候,蔡邕刚刚从朔方流放归来,因还怕再次受到宦官的迫害,所以避居吴会。顾雍从其学琴书,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深受蔡邕喜爱,就连名字也是因蔡邕而取,以雍、邕同音故,后来取表字元叹,也是因为忆及当初蔡邕时常赞叹之故。

    可以说,在整个三国时代,顾雍的治政能力,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和荀彧等人,但他这个人比较低调,少言寡语,就连劝谏也比较讲究方法。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顾雍绝对是个聪明人,对新建的东吴政权的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戏之中,显然是没有了孙家的东吴,取而代之的将是刘风这个异人。相较于孙策入江东,他提早了数年,这个时期,历史上江东在东吴政权里成名的那些人都还处于少年时期,年纪最大的顾雍也不过是二十来岁。

    顾家曾经也出过高官,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顾家就一直不温不火的。陈温当扬州刺史的时候,顾雍被推荐,在陈温手下做合肥长。后来袁术进攻九江,不但周昂败退,陈温也是一样兵败身死。顾雍不愿意在袁术手下任职,因此辞官回乡,后来在顾家的操纵下,被盛宪任命为娄县长。这是现阶段吴县大族中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了,其他或有在郡中领兵的,权势相较顾雍更甚,但却不会是一地长官。

    刘风的动作,顾雍其实一直看在眼里,江东几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他也十分明白,但正是因为这几年不在家族之中,他更能看的分明。天下大势一变,吴郡几大家族还盯着这一亩三分地,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将江东全部整合起来,向北和中原争锋,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像吴郡的几大家族,目光太过短浅。

    所以他才对刘风的作为不闻不问,否则的话,刘风想要进驻吴郡会更加困难。当然,这也不排除其中有蔡邕的原因,毕竟蔡邕在在董卓之死的战乱中活了下来,全家都被刘风带到了山阴。

    顾雍虽然聪明,但毕竟年轻,在家族中的地位还不是很高,就算他父亲是家主,非常相信这个儿子,也不能因为他而左右吴郡大族共同的决定,所以他就只能在一旁观看,等待江东一统的到来。

    给父亲的信中,他当然不会说这些话,而是向父亲分析了几大家族的局势,自信可以超越陆家,不能因此和陆家结怨,反而应该互相帮助,以期在顾家发展起来之后,不会面临像陆家一样隐隐北其他家族合力对抗的局面。顾家主被说服,所以才会说对不住朱张两家。

    ……

    娄县这边两人相谈甚欢,刘风也在陆家一支舰队的护送下,抵达庐江的一个码头。刘风早已和袁术打过招呼,陆家的舰队在丹阳这边找了个地方停靠,刘风只带着3000陆家的私兵,前去舒县和袁术见面。

    舒县刘风不止一次来过了,但这次到来,此地已经换了主人。在袁术的治理下,这里的人该陷入苦难之中了。刘风的实力不足,没能力去管,但这篇富庶的淮南之地,他终究是要夺取的。否则的话,江东就时刻处于敌人的兵峰之下。

    舒县的城门外,袁术和吕布都出来迎接刘风,虽然袁术和吕布一向看不起异人,但刘风显然是个例外,到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公路兄,奉先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老远,刘风就下马,笑着上前开口。

    未来的三巨头,在初平四年的仲秋,于舒县城外会面。

    是的,未来的三巨头,现在的他们,远没有到势力的巅峰。接下来的几年,就是他们不断征战的过程。直到某一天,他们或为一方最强的诸侯,或者被人击败,消失于历史的滚滚长河。

    这里是游戏,变数太多,就算刘风十分有信心,但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真的能笑到最后,何况袁术、吕布这两个原本的失败者。(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顺利达成() 
在一众玩家惊羡的目光中,刘风和袁术、吕布相谈甚欢,在卫兵的保护下,一起进入舒县城中,进入庐江太守府的官衙,将玩家的目光隔绝在外。至于庐江的那数千护卫刘风的私兵,则是安营在城外。

    刘风的目的,之前在信中就已经和袁术通报过,袁术对此十分清楚。所以没有丝毫的耽搁,进去之后,刘风就先去祭拜陆康。

    是的,陆康的丧事是袁术代为办理的,虽然吕布有些不满,但这是袁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他当然不会因为吕布的抵触就放弃这种唾手可得的东西。袁术是不会治理领地,出身世家子弟也不懂民众的疾苦,但他又不是傻子,收买人心的事还是知道去做的。

    陆康之所以能在围攻下坚持这么久,就是因为得到了庐江的民心,不但士兵作战积极,就连城里的民众也纷纷帮忙,这才坚持了半年。等到城破之后,不但陆康身死,随在陆康身边的陆家族人也没有一个活下来,他们有的是战死,也有是战后追随陆康而去的。所以当刘风进了灵堂之后,只发现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陆逊和陆绩,一个十余岁,一个只有几岁,在给陆康守孝。

    没错,陆家的两个幼子,如今就在袁术的控制之下。在刘风的书信到来之后,袁术才知道陆家还有子嗣在城中,所以他亲赴周家,将二人带到太守府,为陆康尽孝。

    没错,就是将他们带到太守府中,好生养起,让他们为陆康守孝。

    袁术这个人,其实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之所成为后人眼中的白痴,除了因为他是在乱世争霸中的失败者,还有胜利者曹操对他那句“冢中枯骨”的评价。要知道,历史上袁术势力最强的时候,可是名副其实的关东第一诸侯,而当时曹操蜗居兖州,袁绍在河北和公孙瓒死磕,刘备、吕布四处寄居人下,孙策更是他的手下……袁术的失败,是在战略布局上,是在政治上,没有了这些优势,在军事上失败是必然的,然后被各路诸侯一点点蚕食。

    袁术也是少年成名,“以侠气闻”,就是这人比较讲义气,不是搞政治的料。陆康死了也就算了,只剩下两个孩童,袁术就算之前对陆康再不满,也不好意思将气撒到两个孩子身上。所以他将陆逊和陆绩接来,为陆康守孝,博得舒县人民的好感。

    至于曾经包庇二人的周家,袁术更是没有问责,周家没有出一兵一卒帮助陆康,且不说吕布希望周家在西凉军那里为他说句好话,袁术自己也想拉拢周家。而且袁家和周家也不是没有关系,当年周景任太尉的时候,对袁家也是有拔擢之恩的。还有就是,袁术看上了刚刚18岁的周瑜,想要他到自己麾下任职。

    袁术不是不识人才,相反的,他看人还是有一套的,孙坚、吕布这种声名在外的就不必说了,当孙策正式投入到他麾下的时候,他可是一眼就看出了孙策的不凡,常感慨道“使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憾”。不但孙策,就连周瑜,也是他最先发掘的人才。

    他有眼光,可惜却不会用人,孙坚被他坑死在襄阳,跟吕布也没有合作多久,对孙策虽然赞尚有加,但却始终防着一手,两次许诺太守之职,都又用他人取代,否则的话,孙策不满二十岁就能成为三国最年轻的太守。这导致后来孙策十分不满,带着父亲留下的一众将领,怒下江东,摆脱了袁术的控制,自成一系。周瑜也是看出了袁术的这种性格,才弃袁术而归江东。

    祭拜之后,刘风宽慰了一下两个孩子,11岁的陆逊一脸沉痛,只有7岁的陆绩还有些茫然,他的母亲,也已经在之前死去,和陆逊一样成了孤儿,唯有一个哥哥,远在长安。这个时代,在地方做官的人,总会有家人留在京城为质的,就连刘焉、刘虞这等汉室宗亲也不例外。

    “公路兄,你也知道,我这次受陆家的委托,前来带他们家的公子回去,如今既然公路兄愿意为季宁公发丧,不知可否让他们扶柩回乡。我想,这样的话,陆家是不吝拿出诚意来感谢公路兄的。”安抚了陆逊、陆绩之后,刘风回身对袁术说道,“这样的话,公路兄也更能得到庐江治民的认同,也便于此地将来的发展。”

    “致远客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