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张将军,不知贵部可有心再扩大战果,继续向东推进?”平舆城中,蔡瑁问张绣道。
作为天下第二大郡,汝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南阳更重要,因为南阳占了世祖皇帝出身的光,而汝南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膏腴之地,豫州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不但有四世三公的袁氏门庭,还有与其相比也不逊色的许氏家族,此外在三国时代,汝南也是英才辈出,除了袁氏和许氏,还有吕蒙、吕范、陈到等名将。总而言之,汝南的底蕴很足,虽然当初数次被黄巾肆掠,但平舆依旧是个坚城,不好攻打。
袁胤毕竟是袁术的族弟,自宛城败退后,被袁术训斥了一番,但最终还是让其领着败兵驻守平舆,以充实汝南的防御力量,后来又任其为汝南太守,统管一郡。而在刘详兵败后,也将大军并入汝南城。
张勋带着大军征讨孙坚时,虽然也在汝南境内,但却未从这里抽调过兵马,可以说汝南的守御力量还是很强的。
但所谓的强,还要看敌人是谁。上一次刘表和张济联军在平舆城下碰了个头破血流,这次卷土重来,准备的更加充分。尤其是两家再次联军,若是还拿不下平舆,就成了笑话了。
所以,带着雪耻之心而来的双方,对平舆的打击可谓不遗余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平舆城再坚固,也挡不住两方的连续攻击。袁胤的能力还是有的,但无奈他的对手更是不凡。期间袁胤多次向袁术请求派援兵,但袁术根本无力再调集大军,严令袁胤坚守城池,等待张勋成功剿灭孙坚后再去救援汝南,只是从沛国、梁国调来二三十万人,但这根本是杯水车薪。
袁胤也多次请求汝南世家支持,将荆州世族侵入汝南后的恶果也不止一次的向那些大族说明,但得到的帮助依旧很微小。等到孙坚击破张勋将其再次逐入汝南腹地后,刘表和张济都下达了强攻的命令,贾诩、张绣、胡车儿、杨定、蔡瑁、蒯良、蒯越、王威、吕公等全力出手,终于打破平舆的防御,攻入了平舆城……
如今这三方已经获胜的战场,也就这里还有继续攻击的余力,毕竟刘表坐拥一州之地,而且时间也不算太短了。
“本将已经接到叔父大人的命令,宛城已经无力支持继续作战,正欲休兵,若是蔡将军继续追击,本将一定守好平舆城。”张绣笑道。
“呵呵,州牧大人也不忍让大军继续劳顿,已经下令罢兵休整,这次就先放过袁术这个逆贼,待整顿大军之后,再来讨伐。”蔡瑁说道。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理由,而是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曹操、孙坚已经决定罢兵,若是他们再继续追击,将袁术逼得紧了,就该由他们独立承担袁术的怒火了。
“如此,那我们就来商议一下夺下来的这些县城如何分配吧!”
……
在这三方战场陆续取得胜利的时候,周尚也带着十万禁卫军进入了舒城。他没有周瑜的能力,所以在行军上就慢了许多。但是为了迎接周尚的到来,周瑜也破天荒的连续三天没有再出城作战。
迎接事宜很顺利,没有任何波折。三方战场失利的消息已经陆续传来,虽然还未彻底传开,但高层官员都已经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庐江的局势显得格外重要。若是胜利了,袁术还能保留一点面子,若是失败,呵呵……
刘勋也再没闹腾,他已经得知回去后将升任九卿的消息,庐江之事于是直接交给了周尚,甚至巴不得赶紧离开这个旋涡。但同同样的,在得知消息的同时,也接到了一个命令——配合禁卫军监视周家的一举一动。
情况紧急,周尚到任后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召开了会议,商议破敌之策,这让禁卫军很满意,这至少证明了周家不会密谋,因为之前周瑜也只回了一次家,而且全程有人陪同,根本没有任何异常。
舒城兵少,根本没能力做太多事,反观刘风,则可以源源不断的增兵,或者将出兵的士兵轮换。
“周将军,大军都准备好了吗?明日可能全力出击,击破东门敌军。要知道,如今其他战场局势不好,就靠我们力挽狂澜了。”了解了情况之后,周尚直接向周瑜发问。
“回禀将军,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战。”周瑜用一种坚定的语气答道,个中意味不足为外人道。
“好,明日大军出城,本将为你击鼓,一举扫平东门外敌军,然后再迎战南城。”周尚点头朗声道,声音中充满自信。
……
“主公,属下已经想明白,周瑜到底在图谋什么了?”在曹操击破桥蕤、周尚还未抵达舒城的时候,荀攸对刘风说过这么一句话。
“所谓何来?”刘风问道。
“就是在等他叔父周尚从彭城离开啊!”荀攸叹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 、破舒(上)()
“嗯?”刘风对这个答案表示疑惑。
从周瑜抵达舒城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期间刘风没有联系上周瑜,而周瑜本人,却借着对抗江东军,在城里很是一番折腾,尤其是其公开与刘勋翻脸,以刘勋无能为由,拒不服从命令。
也是因此,才有了周尚此行。
但刘风怎么也无法想到,周瑜折腾了这么久,闹出这么大动静,甚至不惜在舒城上下伪装成一个桀骜嚣张、目中无人的猖狂少年,只是为了能将周尚从彭城引回来。
在刘风得知的消息中,自周瑜从彭城抵达后,出入都有袁术的禁卫军随行,回家探视也是由禁卫军全程陪同,一点隐蔽的事都做不了,更无法和周尚取得联系。若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蒙骗袁术,让其将周尚从彭城派出,那这需要多么深沉的心机?又需要谋划多久才能成功?
“公达,不至于吧!”刘风感觉自己的话音有些颤抖。
“至于,当然至于,各方面的情报主公也都了解,说实话,我们都小看了当年的那个小子,这几年他成长的速度很快,属下虽然一向自负才智,却也不一定能超过他了。”荀攸感叹道,“也许当初在接受命令带兵前来庐江支援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今天,其布局可谓简单大气,但却有效。不得不说,那小子的心机很深。”
“能不深吗,若是心机不深,怎么可能在历史上以区区三万人,击破曹操数十万大军?而且在后世历代,都是天下名将的典范。”刘风在心里自语,“历史上周瑜才活了三十六岁,如今虽然年纪尚轻,还不算巅峰时期,却也正是处于上升期,能谋划这么久也能说得过去。”
“公达,你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只知结论,还请公达解惑。”回过神,刘风请教道。
“这……”荀攸尴尬了一下,然后才继续解释,“当初刘勋出城决战,被我们一举击溃,而我们为了不吸引袁术的注意,放了他一马,让他带着残兵逃回,没有趁机取城。或者当初,周瑜就看破了我们的目的,当他被委任带兵前来支援庐江时,就已经和周尚定下了计策,那就是趁机与袁术决裂。因为不管怎么说,袁术叛逆是不会错的,即便如今诸侯争雄,但天子依旧是大家公认的刘氏。”
“周家在袁术治下出仕的只有他们叔侄二人,家眷都在舒城,只要他们离开,庐江在为我们所破,周氏自然就能脱离袁术。所以周瑜一来,便立即发起进攻,就是为了携大胜之威,从刘勋手里夺权。而且其伪装成为一个得志猖狂之人,骗过刘勋也骗过了袁术,为了压制周瑜,袁术只能将周尚这个老成之人派来。因为他知道,袁术手下人才虽多,但真正能为其所用的很少,能够来舒城的更少。属下肯定,若这次来的不是周尚,周瑜一定会继续跟来者闹翻,直到周尚到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袁术为了舒城的安危,还不敢将他调走。”
“周氏一族向来和主公有交情,袁术也心知肚明,对其不可能不加防范,周瑜的身边时刻有袁术的心腹跟随,以保证他不会在暗地有有小动作,相信周尚身边也一定如此。这也是属下对其佩服的原因,许久之前一次定计,直至如今即将完成,中间没有出现大的波折。换成属下来做,未必能够成功。”荀攸叹道。
“也就是说,他拿数十万上百万士卒的性命,来换周尚一个人的安全。”刘风琢磨着荀攸的话,“那可是有一多半的精锐啊,就这么白白损失了,若是真的,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刘风有些不乐意了。本来他就是走的精兵路线,从来不敢大规模募兵,现在周瑜因为一个人,坑了他近百万军队,让他如何不心疼。
“这可未必。”荀攸对刘风的话不认同,“当初我们决定放刘勋一马,就已经有了损失惨重的准备,无论来的是谁都一样,依靠着坚固的城墙,他们能有效阻止我们的进攻。周瑜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而且对阵这么久,估计他也该掌握军队大权了,除了袁术派来的心腹以及刘勋自己的嫡系,恐怕舒城的军队都已经被他控制了,这也是为我们消灭了潜在的敌人。”
“换个角度想想,周瑜这么做也无可厚非。若是周瑜不顾周尚的死活,一到舒城就依靠周家直接夺权,在当时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舒城大乱,就算得到了舒城,也不过是个烂摊子。再说了,若是一个如此冷血的人投过来,主公还能像以前那样对待他吗?”
“所以这种感觉很矛盾啊!”刘风语塞,只能感叹。
“主公没有时间来感慨了,如今曹操已破桥蕤大军,直逼徐州,颍川、汝南方向势必会趁机决战,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持续已久的战争也该结束了,否则等大雪到来,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在如今的大好局面下,他们是绝不会给袁术翻盘的机会的。而我们,也要尽快结束舒城甚至整个庐江的战事,否则其他战场结束,只剩下我们自己,就有些显眼了,万一袁术为了维护他‘天子’的脸面,要坚持保住舒城,将我们赶出庐江,那之前的努力就白废了。”
“这个问题,周瑜一定也看得明白,所以当周尚到来之后,他们一定会有大动作。而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了。”荀攸建议道。
“好吧,希望公达的判断无误。”刘风说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东门是此战的突破口,我们现在就可以秘密向东门转移精锐士兵。”荀攸答道,“而南门这边,一旦开战,立即出动中型投石车,全力压制城头,并创造近战攻城的机会。若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舒城,以维护舒城的稳定,而不是一个被打烂了的大型城市。”
……
数日之后,当颍川战场孙坚击破张勋、刘表和张济联军攻破平舆并追击数百里的消息传来后,刘风终于对荀攸的话不再怀疑。而此时,江东军事前拟定的计划也已经秘密完成。
而这个时候,周尚也已经抵达舒城,做出了全力出战击溃东门敌军的决定。
第六百一十六章 、破舒(中)()
天气渐寒,冬季已然悄悄来临,虽然尚未下雪,但谁也无法保证明日依旧是个晴天。
刘风是建安二年四月底将近五月时,出动水军开始清扫袁术的水寨,时至今日,已经过去将近半年,跨越了夏秋两季。随着伤亡的增大,后勤的供给也逐渐紧张起来。储备多年的物资,一战之下耗费了大半。
虽然战备物资依旧有不少,但显然不可能都花在这场战争上,刘风需要保证随时可以调动至少有一个月的物资供给大军。
越是大战,刘风越是明白江东底蕴的浅薄,这片未曾开发的土地,和中原以及河北相比,差距太大了,大到还需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赶上北方,而想要达到“江南熟天下足”,更是需要千年时光。
历史上的孙吴集团,从孙策统一江东起,到八十年后司马氏灭吴,其范围内的起义数量多达一二十次,平均下来,三四年就有人要起来闹腾一番,贺齐就是凭借镇压内部的叛乱而成名。孙吴集团即便是后来兼并了半个荆州和交州,也没能有多大的改变,能在三国鼎立中坚持那么多年,并成为抗魏的中坚,也的确是个奇迹。
……
难得一个好天,阳光明媚,天才一亮,整个舒城尤其是军营、城门大营的气氛就变得压抑起来。
吃过早饭,舒城的东门再次打开,一支支的军队从城内走出,背依城墙列阵。
舒城里的军队已经剩的不多了,刘勋原本就将舒城的军队折腾的只剩下六七十万,周瑜自淮陵带来的大军也已经折损大半,这段时间虽然又紧急招募了一批,但是训练根本来不及,只能匆匆上城作为守军使用。也就只有袁术前后两次派来的三十万禁卫军,基本上没有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