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汉式的城池构造中,为了增加进攻方的攻击难度,城门与瓮城城门是错开的,进入城门之后,必须绕着瓮城城墙走上数百步(有时候是一两里,视城池大小而定),才能见到真正的城池入口。这样的瓮城设计是许多汉式城市的标准配置。攻击方会必须在瓮城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攻击城池的正门。而这段距离比较长,所以也可以用作居民居住和商旅摆卖商品的地方,算是外城中的外城。这也是“瓮城”这个“城”字的由来。

    同时,为了防御,城墙的修建会尽量上凸下凹的样子,同时在每个拐角修建滑坡道和角楼,目的就是使整个城池防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是无法被攻克的整体。

    从瓮城的建筑上,秋明城吸取了汉式城池的修筑模式,但在城墙的打磨中,却完全没有掌握精华,而是直上直下的模样。这么说吧,匈奴人学习了汉式城池的皮毛,却没有学习到精华。这点让红狐部在攻击秋明城时占了很大的便宜,至少有两连士兵是从城墙上顺利攀上去,顺着城墙上的通道直接攻击瓮城后的城池正门,从而顺利攻破秋明城。

    但如今,这个情况也让红狐部遇上了。

    汉军攻的容易。而正黄旗的匈奴兵想要进攻也同样不会有太多麻烦,特别是匈奴兵数量要多过汉军太多的时候。

    “都尉。我们将城头的火盆都给灭了,城下匈奴军不敢肆意攻城,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方誊站在瓮城城头,望着城外已经点起火把,如山似海的匈奴正黄旗大军,忧心忡忡地说。

    文萃顶盔掼甲,女性特有的秀气眉毛一皱,问道:“其他方向的布置如何了?”

    方誊道:“都没问题。之前部帅的判断不错。一旦我们灭了城头的火光,匈奴人不知我军的情形,他们的左贤王又被我们围在内城,所以投鼠忌器,不敢肆意攻击。钟离他们也在各段城头设置了障碍,就算他们连夜攻城也不用担心,时间足够让我们调集兵力将他们打下去。只是到了明日天亮。部帅若还没能抓住左贤王,这乐子可就大了!”

    说到最后,方誊只是苦笑。

    在仔细观察过秋明城之后,所有汉军军官都一致认为秋明城虽有西伯利亚第一坚城之名,但名不副实,实是个易攻难守的地方。若汉军有上万人。或者给红狐部几天的时间对这座城池做个简单改造,也许会改变些局面,可问题是红狐部只有这么点人,匈奴人只是顾忌左贤王在汉军包围之下,又是天黑。所以不敢贸然攻城。一旦天明确定了情况,已经汇聚起来的正黄旗大军将会发动最为凌厉的攻势了。

    这时周蕙、司徒晓月和方小柔三人急匆匆的从城下跑来。到了文萃面前大声道:“都尉,部帅有消息了!”

    在外人面前,周蕙都是喊沈云部帅或者侯爷的。

    周蕙递给文萃一封信,文萃打开,看完之后交给了方誊,回头对周蕙道:“送信的人呢?”

    “就在南门城楼,我们的战马太多,安置有些混乱,所以将来人安置在那里。”周蕙解释道。

    一般而言,城楼是城防的重地,来历不明的人是不能安置在那里的。但是战马如今集中在瓮城内外,城上城下也是重要的地方,退而求其次,只能在城楼那人多的地方安排会面了。

    方誊看信,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无非就是让红狐部夜里子时攻城,配合沈云在内城的冲击王帐行动。还简单交代了几句送信人的身份是羽林暗卫,是自己人,可靠。

    文萃看向方誊,方誊点点头,将信收好:“是部帅写的。”

    文萃犹豫地说:“你确定吗?上面好些字我感觉很熟悉,但又好像不清楚,而且颠三倒四的,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图形”

    方誊呵呵一笑:“放心吧,那些字叫简体字,是部帅自己发明的,至于那些图形,是哈里发数字,算是一种密码。在这里,只有我跟部帅才认识。绝对没有人能作伪。”

    周蕙鼓起脸颊,气呼呼地说:“那他怎么不教我?”

    文萃一拍她气鼓鼓的脸颊,笑了笑:“好了蕙儿,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走,见暗卫同袍一下,询问内城情况。”她又对司徒晓月道,“去通知赵信、钟离泗和几位营长一起过来商议一下如何攻城。”

    “喏。”司徒晓月领命而去。

    文萃又对方小柔道:“你去找后勤,让他们订做一批攻城器械,尽快。如果需要,可以把内城房屋拆了。不用顾忌那些百姓,不服者,一律杀之!”

    “喏。”方小柔果断转身。

    一连串的命令,让方誊心里暗暗点头。文萃的处理绝对是稳重类型的。看来她不但有一颗建功立业,当“叶天舞”第二的决心,还有一个为将者应该有的素质。比如今天上午面对那些匈奴巡逻兵的人,连沈云都怀疑文萃会冲动,不过文萃显然稳定下来了

    分割线

    ps:抱歉,更新不多。这两天实在有点受不了家里人的逼婚了。硬是要求者去相亲了两次。在家里这几天估计都不得清闲了。我好悔啊早知道不回家了!可是不回家就想妈妈做的菜唉,烦死了(。。。)

【第十四章 逐日城,埃尔蒙特】() 
ps:ps:抱歉的话说过很多了,但这次还是得说。我找到工作后,被立即安排去出差,共出差十五天,昨天才回来。时间紧,任务急,所以没时间码字。今天休息了一下就赶紧码了这一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尽力更新,弥补最近的错误!谢谢大家!

    逐日城,巴尔干半岛上的一座名城。

    据说当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征伐到此地,望见太阳升起,便纵马驰骋,追逐太阳,直到马力将尽,太阳极顶时,亚历山大大帝疲惫至极,随手将马鞭掷落于地,恨声道:“吾奉太阳之名攻伐此处,为何不让我逐日而定?此地筑城以守,定等吾逐日成功!”

    于是逐日城就在亚历山大掷鞭之地兴建而起,千年之后,成了一座大城。

    当然,这段传说来自于东方汉帝国的记载,充满了东方式的幻想和语言风格。而事实上逐日城的兴建并非源自马其顿帝国,而是更早的波斯帝国大流士王。在著名的木马屠城之战前后,大流士王就发现了巴尔干半岛的价值,并在这里修建了十数座要塞。逐日城正是其中的一座。

    巴尔干半岛,西靠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临爱琴海,与亚洲遥遥相望,北边又倚靠着多瑙河…萨瓦河两条东南欧地区最重要的河流,简直是一处让任何有为帝王都无法忽视的重要位置!

    罗马帝国的帝王无法忽略,大汉帝国的皇帝们也同样。这样一个扼控两大洲的位置上。成了东西方两大帝国历代皇帝博弈的最佳棋盘。

    在汉圣祖西征之前,逐日城的管辖范围横跨巴尔干半岛东西数千里。罗马帝国委任了元老来此地进行管理。逐日城当时的位置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克尔八千山………即匈奴人的迁徙地。

    汉圣祖西征,大汉与罗马在里海附近爆发长达十年的世界大战!汉军战力明显略高一筹,锦公马超更是卓越至极的军事家,让大汉的兵锋横扫了巴尔干半岛,当然也包括逐日城。

    不过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罗马人并没有最终战败,他们在逐日城的统治虽然在汉军的攻掠下已经在实质上消失,可为了继续抵抗汉军。罗马元老院将逐日城转移到巴尔干半岛西部的迪纳拉山麓继续存在着。

    里海会战结束后,大汉与罗马达成协议,各自以里海为界,并保留了蔡奄、突施等小国作为缓冲地带。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放弃了巴尔干半岛。在协议上,大汉迫使罗马答应不得再将逐日城东迁,让巴尔干半岛维持现状。这点无疑让罗马人极度不满,甚至差点又再一次爆发战争。

    在这个情况下。匈奴人突然与日耳曼蛮族“勾结”,起兵攻伐高加索山脉………这背后有没有汉人的指使实在难说的很………当然,罗马人是肯定认为汉人在背后主使的,毕竟在当时来说,罗马人无法仔细分清楚匈奴人和汉人的区别,在他们看来。这两类人都是东方人!就这个观点就足以支撑他们的判断!

    而在汉帝国任何官方的记载里却根本找不到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事实上,就算这件事是汉帝国主使的,大汉帝国也绝对不会承认,更不可能留下任何证据,毕竟匈奴是大汉的死敌!

    当然。对于汉圣祖这个穿越者来说,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死敌在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一样可以成为暂时的朋友。若有人能够攻破大汉帝都,冲进羽林暗卫统制屠龙的府邸的话,就会在密室里发现一份由圣祖皇帝亲自下达的密旨:敕令中郎将屠与匈奴左贤王密谈,务必令其攻伐巴尔干,一应粮草器械着锦公调派安置,不得有误。

    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好吧,言归正传。

    逐日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固定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迪纳拉山麓,并在汉元640年的时候迁到了亚得里亚海海岸,也就是后世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城附近。

    严格来说,逐日城是罗马人的城市,不过这里由于靠近匈奴与蔡奄,又是一个险要的位置,所以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非洲大陆的昆仑奴、披头散发的匈奴人、衣冠楚楚的汉人、金发碧眼的西欧人、头戴白巾的哈里发人应有尽有。伴随着五百年的和平,逐日城虽然名义上还在罗马帝国的管辖范围内,但其管理层却趋向于世界化………五百年来,逐日城的第一保民官有四任是埃及行省的黑人担任,六任由罗马突尼斯行省的西欧人担任,还有两任居然是居住在这里的汉人后裔担任。

    正是由不同的人种担任着逐日城的保民官,让这里更趋向于一个世界性大都市,商业繁华的无与伦比,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超越了罗马帝国的国都罗马!

    但这种繁华毕竟还带着动荡性,这里的位置太过敏感,匈奴人翻过迪纳拉山,骑马七天就能抵达逐日城下,而罗马想要派兵过来却要横渡亚得里亚海,时间上与匈奴人几乎相同。在这个情况下,逐日城就变得有些不稳定。在商业繁华的底下,是各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治安问题。每当夜幕降临,这座城市就处于无秩序状态,杀人、强奸、抢劫无所不来。有几次甚至发生攻击保民官官邸的动乱!

    当然,这些动乱最终都无法改变这里是罗马人领土的事实。逐日城外驻扎的红衣军团将是所有动乱者的噩梦!在红衣军团的震慑下,逐日城的地上秩序还是有的,最起码在阳光升起的时候,任何人都会遵守罗马制定的规矩。就算太阳落下了,某些不能触碰的底线也还是会让这里的人默然遵守………红衣军团的屠刀已经告诉过这里的人。不遵守底线的人都将面临死亡!

    在这个半海港半陆地,白天大治晚上大乱的城市里生活着四十万左右的各色人种。其中以罗马人居多。大概有十万………当然,这里说的罗马人是指罗马公民,而不是底层的奴隶。此外,匈奴人有大约两万人,哈里发人三万余人,汉人两万左右,黑人还有将近五万,这些都是有逐日城合法身份的居民。剩下的都是各地过来的破落户、奴隶和底层贫民。

    复杂的地方总是充满着畸形的繁荣。而繁荣的背后总会带着肮脏的痕迹。

    罗马公民在这里占据着主导地位………再强调一次,这里的罗马公民可并不是仅仅指现代意义上罗马人,要知道此时的罗马帝国囊括了几乎后世欧洲的全部领土,罗马人这个定义包括了所有欧洲人的意思………这一任保民官叫埃尔蒙特。让。格林。他还有一个汉人名字………李让!

    事实上,今年已经四十一岁的埃尔蒙特是一个有着汉人血统的罗马人。他的曾祖母是一位汉人!

    当然,必须了解的是,会来到逐日城居住的汉人一般只有三种途径………一个是商人。比如鄢家商行在逐日城也有分点;第二个是官员,逐日城有大汉帝国驻罗马使馆的分站,这是大汉与罗马的协议中规定过的,在各自帝国的重要城市,官方可以委派人员对本国人民进行管理和教导,当然。人数是严格控制的;最后一个途径就是流放的犯人!当然,流放的犯人一般是在大汉的西海州,而逐日城里出现的汉人罪犯一般是流放日期到了,但却不愿意再回本土,于是跟着商队或者其他别的途径往西讨生活。

    埃尔蒙特的曾祖母就是一个被汉帝国流放的罪犯。不过她这个罪犯有点特殊。她并不是像其他罪犯那样是因为自己本身犯了杀人之类的重罪,而是因为她的父亲………一位大汉帝国的官员………犯了罪。她是被株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