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因为这些女人太漂亮,相反,而是太他妈丑了!个子矮小就不说了,皮肤还黑不溜秋,眼睛倒是蛮大,可鼻子却是跟旺仔小馒头一样,整个一贴饼子脸
“这他妈也叫绝色?”沈云气的双脸通红,咆哮出声,差点将手里的绢帛都丢到一边,指着本正雄狂骂:“你们他妈是不是都营养不良、发育不全、四肢变异啊,连他妈眼光也扭曲的跟深海乌贼似的,这也能叫绝色?雒阳城簋街那些散发着狐臭的哈里发女人都比你们的强!他妈的,差点害老子长针眼”
独具一格的骂词让侯阚、时迁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掌柜和堂倌倒是想忍住,可憋了半天差点把肺憋坏,最后也只能窝在柜台里哧哧低笑。
本正雄尴尬地陪着笑,却不敢反驳。中岛裕郑倒是满脸涨红,气的不轻,可看见凛然的沈武,还有周围高大的汉人,他只好低下头去,心里已经将沈云骂了十万八千遍。
沈云骂了一通,气才消了一小半,赶紧躲开这三个贴饼子女,扯开绢帛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纳土归流的奏折。是倭国国王呈递给大汉皇帝的。内容是倭国国王想将还在倭国领土范围的本州岛东部六百里土地送给大汉皇帝,希望皇帝以这六百里土地作为一个交流窗口,派遣流官管理。倭国也派遣学员进入大汉帝国求学,同时希望取消边境戒严,允许倭国子民进入四国、长岛、屏东、涉水四地自由贸易!
前面说过,汉帝国对东南周边五个附属国中最严厉的就是倭国。帝国要求他们朝贡,但是不允许倭奴进入帝国任何一所学校求学,更不允许他们进入四国、长岛、屏东、涉水。经商规模也极大的限制,倭国商船只能到渤海郡一地贸易,其他地方禁止通商。这是汉圣祖皇帝的遗诏,帝国五百年来也遵照执行。
普天之下也只有沈云明白圣祖皇帝到底在担心什么。可如今这个倭国国王似乎想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打破这个局面。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开疆拓土六百里,这绝对是任何一个没有见过倭奴凶残一面的皇帝所难以抵挡的诱惑!
沈云甚至都能想到这份奏折递到朝堂之后那些朝臣是什么反应。这个倭国国王的战略眼光实在高的吓人,连起那首君之代,沈云心里的疑惑就像荡漾的湖水一样圈圈密密
合起奏折,沈云看着本正雄问:“你们国王到底叫什么?”
本正雄恭谨地回答:“下国小王无姓,讳明治!之前世子所问的歌曲也是我王教给我等的。歌曲名叫君之代!这次小人出使大汉,我王还希望向大汉皇帝陛下求赐一个新的国名!”
“什么国名?”
“日本!”
靠!!!!!
沈云的震惊已经无以加复。
【第五十章 大命世,双穿时代】()
若问一个稍微懂点中国近代史的人,“明治”代表了什么,他都会很快告诉你,“明治”代表了日本最强盛时代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百年屈辱的起点。
是的,明治不是名字,而是日本一个时代的称呼。
正是在日本的明治时代,中国遭到了近代史中最惨重的打击---“甲午战争”失败,赔款两万万两白银。大清帝国在毁掉自己国民仅存的自尊自信的同时,也亲手将隔海的这个岛国捧上从未有过的顶端。
也是在明治时代,日本开始摆脱被殖民命运,日俄战争和吞并朝鲜,让日本走上了列强的强者席。可以说,明治时代是日本人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之一。因为这个时代对于日本人来说,象征着“变革”“强盛”“无敌”,以及最最关键的---“征服支那”!
这段历史在被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同时,却是全体炎黄子孙最难以坦然面对的历史黑暗时期。之后的南京大屠杀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遗留后果之一。任何炎黄子孙在提及这段历史的时候,哪怕再心如止水的人,心里也会隐隐作痛吧?
总之沈云现在就是这样。
“明治”“日本”“君之代”
这三个词出现的时候,沈云就忽然明白了一些东西。
“哼哼,很好。之前我还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让我穿越过来,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的对手是你,叫明治的穿越者”
沈云心底不住冷笑。
此刻他就在自己的房里,面前是摊开的纸笔,沈云略略思索一番,便立即提笔写道。
“斯有倭奴者,狼子野心也。其情难叙,其心可诛。其民众吟唱之国歌,歌词之意竟为‘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沙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试问当今天下,除帝国天子之外,何人能再称皇?仅此一条便可窥得彼奴王之野心!诚然,此时之倭不堪一击,然其族性情坚韧,极善学习,且忘恩负义,不知感恩之心以固,独以强弱之势移步,若不早防,他日必为我大汉民族之祸根也!
云不才,万恳陛下不让其以退为进之计得逞,若陛下肯允云三千铁甲,莫说六百里倭国土地,即便是六千里罗马疆土,云也为陛下取来!”
这是沈云写给皇帝的奏折。本正雄要交给皇帝的那份奏折沈云当然不敢私自收起来,但为了不让这些倭奴的奸计得逞,沈云赶紧又写了一封信交给宫三,同时还写了另一封信给胡公殿下,将此事和倭奴的狼子野心一一说明,希望得到胡公殿下的支持。
忙完这些,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
本正雄这帮倭奴沈云并没有太过刁难,只是略作惩处就放过了他们---所有人一起背着一块大匾去帝都,匾上四个大字“东亚病夫”!
当然,沈云还是从本正雄嘴里得到了许多有用消息才放他走的。用土地作为贡品,还真是倭国五百年来第一次,由此愈发显示出这个明治国王的谋略之深。之前他们朝贡使送上的贡品也的确珍贵无比,比如大洋鲸鱼的肉,深海的夜明珠,赤红珊瑚等等这些贡品他们这次却没有带,而是带着这份绢布,难怪有那么多时间来敲诈他人呢。
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沈云着重开始了解倭国。幸好这点百晓生和沈武都知道一些,再加上本正雄对沈云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让沈云在抵达蓬莱之前便对这个千年之后华夏民族的死敌有了系统的认识。
帝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任倭国国王叫卑弥呼。事实上卑弥呼是不是真名,连帝国的史官也很难确定。他们也是根据音译的。据百晓生了解的野史说,当年卑弥呼派使者进帝都向圣祖陛下朝贡时,因为卑弥呼使用了“日出处天子敬日落处天子”这样的抬头称呼,这才让圣祖陛下龙颜大怒,兴兵讨伐的。如果这点确实,那圣祖皇帝的确比隋文帝要暴躁多了!
不过沈云知道,这个说法应该是圣祖皇帝故意找的理由罢了。最靠谱的推测,便是圣祖皇帝之前一直忙于稳定国内和开疆拓土,一时间还真忘了这个东邻岛国,等卑弥呼进贡,他才想起来这个华夏最大的隐患,所以干脆乘自己还没有去世,一鼓作气先灭了他再说。
卑弥呼被灭之后,倭国领土缩小了三分之二,继任的耶和马采用俯首称臣的策略,让帝国放他一马。当时的帝国皇帝忙着对西域进军,也就没有再过分为难这个已经“臣服”的倭国。之后倭国就一直处于帝国的严厉封锁之下,底层民众生活困苦自不必说,在北海道那种苦寒之地,怕是生育率也不高。而倭国真正开始有所发展,是在百年前的倭国音速?王在位的时候。那时候帝国对倭国的封锁已经没有那么严格,并且允许倭国开始与帝国渤海郡有所通商,倭国开始分化出阶级,贵族和平民开始有所区别。而且国内照搬帝国制度,有国王、内阁、三省六部,他们还仿照帝*制,建立了三支军队,两支陆军军团,一支水师。
当然,受限于国力,他们三支军团加起来只有六千多人,在帝*队面前简直如孩童般无力。
沈武说,这一任明治国王是五年前继位的,继位之后着实做了好几件大事。第一件便是改民族称谓,不再以倭为族名,而是以大和名之。第二件是改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第三件是改内阁制度,之前的倭国内阁是仿照帝国,由国王任命内阁首辅,但倭国现在的内阁是由华族、士族、平民三个等级的人自行选出,首辅叫首相。这点由于倭国国小民寡,执行起来倒不是很困难。第四件是加大通商力度。由于帝国只允许渤海郡一地跟倭国贸易,所以倭国明治国王甫一继任便派遣使者从陆路向罗马进发,企图与罗马人建立陆上贸易商道。
“倭国这么多动作,难道帝国内阁就没有人警觉吗?”沈云不满地问道。
沈武的回答非常经典:“为什么要警觉?就靠倭国那几十万倭奴即使跟罗马人能够保持贸易关系又怎样?”
沈云愕然。
这个时代没有人会去觉得倭奴会对帝国有什么危害。事实上也是,倭国如今全国人口不过五十万,军队只有六千人,就算把他们的青壮集中起来估计也不超过十万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没有那个明治国王的话,照这个发展速度下去,倭奴至少再需要一千年才可能对大汉形成威胁。可如今
“倭奴绝不能再留!这个时代有一个穿越者就足够了!而且,这个明治好像也真有两把刷子,万一让他在日本发展起来,那对此时的大汉绝对是场灾难!”沈云捏紧拳头,暗暗道。
“到蓬莱了!”侯阚忽然大声地喊。
听得出来,侯阚非常兴奋。出了蓬莱便是大海,侯阚这个大海盗,已经快十年没见到大海了,如今即便只是闻到大海的味道而已,便已经兴奋到快要失控。
沈云失笑,对沈武和百晓生等人道:“先这样吧,在蓬莱休整一夜,明日出发回渤海。”
“是,世子!”两人同时躬身退下。
望着蓬莱港忙碌的场景,沈云默默说:“这是个大命世,双穿的时代吗?难道我的对手又是对面那个小岛国的穿越者?哼,如果真的是,那这个对手也实在太弱了点。不需要帝国出手,单单是我渤海侯世子就能捏死这只蚂蚁!”
沈云已经打定主意,不论如何,他必须掌握渤海郡大权,因为倭国只能和渤海郡一地贸易,到时候掐住他们的咽喉,憋死他们!哼,有机会倒应该会会那个明治国王就是不知道渤海侯世子的传召够不够分量,这个明治国王会不会来亲自从倭国跑来见他呢?
分割线
ps:感冒了,很难受。今天先这么多吧!
【第五十一章 海盗船,倭寇进犯】()
蓬莱是乐浪郡最大的海港城市。跟其他大汉帝国的商城一样,这里富有而又喧闹。全城共有居民十八万户,近两百万常住人口。比起乐浪郡的首府临淄来说也不遑多让。
应该说海运业的发展才造就了蓬莱港的繁荣。不过与沈云印象中青岛、大连等才是海港不同,木制大船吃水线浅的原因就足以让蓬莱登上乐浪最大海港的宝座。
据沈武说,整个帝国最大的海港有六个,分别是星落港、越州港、广州港、基隆港、宁波港和渤海港。蓬莱在它们之中只能算是中等罢了。
望着眼前千帆竞渡,几乎把港口都遮蔽起来的雄伟画卷,沈云深深沉醉在大汉帝国无比强盛的盛世情怀里。
他们的官船是胡公殿下从帝都开出来的。高十八丈,长十九丈,这已经是沈云所见过的最大船只,可到了蓬莱港,看见那些动辄以百丈计的海运大船,沈云才深感井底之蛙的痛苦。
他们所乘坐的只是河运大船,如今要出海,自然要寻觅更加结实坚固的海运船只。幸好这些事情根本不用沈云去操心,沈武已经驾轻就熟地去安排了---在蓬莱港也有沈家的产业,正好有一艘商船已经满载了货物,准备回渤海郡,于是沈云等人也没有下船,直接登上了这艘名为“出云号”的商船,直抵离岛。
汉元千年七月一日,沈云带着渤海侯的棺椁从蓬莱港出发,随员五十六人。云号商船高三十六丈,长二十七丈,远看像一只大海螺。这是一艘近海航船,靠风帆的力量前进,底舱还有人工的划桨,不过现在七月,天高气爽,风向正北,所以还用不着。
船长是渤海平壤县人氏,叫洪科,粗手大脚只披着一件薄薄的绸衣,卷起袖管和裤腿,露出的肌肤有种海边人特有的酱紫色,脸上胡茬很密,但却没有长须。渤海侯世子坐他的船扶灵还乡,虽然是丧事,但洪科还是感觉非常荣幸,船甫一驶出蓬莱港,便来到沈云居住的舱房里问安。不过却发现沈云已经到了甲板上看海景,于是也跟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