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龙图天下-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
“进来!”
“禀报太师大人,驿站那边刚刚传来了消息,明侯使臣抵达长安!”
“明侯使臣?”
董卓瞪大眸子,眸光冷厉如冰:“明侯?牧龙图那厮继承的牧元中的爵位,倒是肆无忌惮,刚刚驱逐了我们的兵马,就敢派出使臣入京,他想要做什么?”
第五百四十三章 长安的反应 下()
长安城中,未央长乐,东西二宫屹立。
龙首原上,未央宫。
这一座宫殿乃是汉室最为恢弘的宫殿,自汉朝鼎力天下之日开始屹立在龙首原上,在西汉二百年的江山之中号天下之巅,新莽之乱,多有破坏,刘秀定鼎江山之后,定都雒阳,弃置不用。
但是未央宫终究是一座皇宫,天家之宫殿,哪怕是废置,也不会让普通人进驻,一直空置。
当然,东汉这二百年以来,也曾经陆陆续续的拨款来修筑一下,最少表面功夫还是过得去的,虽不说能修筑的如故,可也恢复了不少建筑宫殿的规模,至今保存的不错。
朝廷从雒阳迁徒南下之后,天子自然就要进驻皇宫,也幸好有一座未央宫,不用耗资再建立一座宫殿,这对如今的朝廷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未央宫的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椒房殿。
这本是皇宫宫殿,不过现在归为天子宫殿。
少年锦袍,器宇轩昂,盘坐亭宇之中,手握一卷书籍,津津有味的看着。
“陛下,殿外司徒求见!”
一个小宦官走进来,躬着身子,拱手禀报。
“传!”
少年放下手中的书籍,淡然的说道。
“诺!”
小宦官点头,然后转身离去,不到半刻钟时间,已带着当朝司徒王允拜入亭宇之中。
“王允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允走进来,以臣礼而行之。
“司徒快快请起!”
少年天子扶起了王允,轻声的道“此非正殿,不必行如此大礼!”
“陛下正在看战国策?”王允站起来之后,目光看着落在案桌上的书籍,微微皱眉。
“闲来无事,就看看古史!”
少年天子微笑的说道。
他的江山来自不正,天下认不认可都还是二话,而且大权也不在他这里,无论是董卓,杨彪,司马防,王允之辈,皆非拥簇他,不过是以他为傀儡,掌天下大权而已。
“战国之策,乃是兴替之史,陛下还是少看为好!”王允嘱咐。
倒不是说《战国策》不好,西汉时期,刘向编订了三十三编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但是时过境迁,今为汉朝,与战国士气的政治主张,并不合适如今而用。
“王司徒所言甚是!”
少年天子微笑的道“日后当少看此书籍!”
刘协自问是一个聪明人,他能在当初何太后咄咄逼人之下,联合董卓王允反了牧氏政权,自当有敏锐的政治触觉,谁是他依靠的人,谁是他要对付的人,他心中清楚。
所以王允这个靠山,他需牢牢抓住,无论王允言之何事,他从不反驳。
“陛下,此乃汉中上奏之本!”
王允从长袖之中,拿出一份奏本,拱手送上。
“朕尚且年幼,昔日朝会上言之,朝政大事,还需诸位鼎力,董太师乃是当朝栋梁,既为奏本,为何不送去太师府,让他过目呢?”少年天子微微眯眼,并没有接过了奏本,而是反问的说道。
聪慧如他,唯舍权方能保命,除非有绝对把握,不然他绝不会和董卓硬碰硬,甚至不会做任何让董卓反感的事情,他是一个惜命的皇帝。
“陛下,为何如此而言!”
王允皱眉,眼神之中有些不满天子的软弱。
当初他和董卓联手,除去奸佞之臣,本以为可扶汉室江山之太平,可自从迁都南下之后,朝廷之上的权力渐渐的失衡了,自从董卓自立太师之日开始,朝堂大事,基本上都已经被太师傅统帅,军政大权,非太师傅过目,不能出政令,此让他不满。
他并不想除去了一个权臣牧山,再来一个董卓。
昔日认为董卓出身西凉,并无文臣根基,在中原毫无根基,他才愿意合作,让董卓掌兵权,他认了,毕竟朝廷更需要一个强势的人来庇护,当今朝堂之上,能号令千军万马的,唯董卓而已。
可董卓强势掌权,权力已经覆盖朝廷,连政令都牵涉其中,这就让他很不满了。
“王司徒,朕根本无处事之能,你此乃为难朕也!”少年天子苦笑的说道。
“陛下,你乃是天子,当掌天下之尊,平江山之乱,独步九州之上,岂能说出如此丧气之话!”王允义正言辞的说道“太师也好,司徒也罢,当尊天子诏令,方为正道!”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此奏本乃是明侯府送来了!”
“明侯府?”
少年天子一下子来了兴趣“若是朕没记错,去岁雒阳之乱,牧龙图率兵反京,当众行冠礼,继爵位,明侯就是他牧龙图吧!”
明侯这个爵位,他可以一点都不陌生。
“正是牧龙图!”
王允道“此人率牧军残兵南下之后,入南阳休整,可并没有休养生息多久,悍然发兵汉中,长驱直入,短短数月之间,灭汉中张鲁,夺汉中之地!”
“今他派出了使臣,上奏朝廷,意欲…………”
“意欲什么?”
“归降朝廷!”王允道。
“他会归降朝廷?”少年天子微微眯眼“莫要论是太师,或是朕,我们与他之间,乃是杀父之仇,难道他忘记了吗?”
刘协可不会忘记,自己与昔日那个带着他逃课的少年之间,早已经有了一道不可越过的鸿沟。
“他忘记没有忘记,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如今处境!”
王允道“昔日观此獠,便知此人非泛泛之辈,少年之辈,无人出其左右,能伸能屈,方为雄,他得之汉中,却难以坐稳,唯朝廷鼎力,才有机会抗衡益州刘焉,所以他选择归降与朝廷!”
少年天子闻言,轻轻的打开了奏本,目光看了很仔细,这的确是一封归降之奏,写的并非很出众,但是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他甚至看明白的暗藏之意,乃是结盟的意思。
“王司徒认为此事,朕该如何处理?”少年天子问道。
“陛下,臣认为,此事该允!”
“允?”
少年天子眸光划过一抹冷意“王司徒,你我都了解此人,此人会善罢甘休吗,若有一日,他得势之下,恐怕会二话不说,直接挥兵长安,不杀了朕,他岂会心甘!”
“即使牧龙图有恨意,那也是日后之事,他与我们长安而言,尚有距离,如今的他,宛如丧家之犬,能不能坐得住汉中,都说不定,哪有机会报复吾等!”
王允摊开的话题,说道“可是若有此人在外,反而能为陛下牵制一些人,陛下,你及冠之日,便是亲政之时,奈何朝堂之上,人心叵测,陛下还是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吗?”
少年天子嘴角微微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笑容一闪而过,很快就消失在无影之中了。
“既是明侯奏本,当让朝堂众臣决定,这样吧,明日召集众爱卿上朝,把这奏本和明侯使臣请于殿中,届时同为议论,再做决议!”
“陛下,万万不可,万一太师他……”
王允就是想要快刀斩乱麻,他想要天子下令,直接越过了太师董卓,拿下了牧景这个场外援助,为日后夺权做好准备。
“王司徒万万不可乱说!”
少年天子猛然站起来,打断了王允的话,说道“司徒过于忧心了,太师于朕,乃是真心耿耿,若无太师,便无朕之今日,朕与太师,乃是绝对的信任!“
“陛下?”王允阴沉着眸子。
“王司徒无需多言!”
少年天子拍拍手。
一个宦官走上来,拱手行礼。
“张宇,你去传朕之命令于百官,明日上朝!”
“诺!”
宦官领命而去。
。
第五百四十四章 舌战群臣 上()
太师府。
自太师在朝堂之上,压下王允杨彪等人,独揽朝堂大权,自然是开府仪同三司,这座太师府邸就是一座小型的朝廷,各个部门齐全,军政执掌。
朝廷宣天下的大部分军令政令,虽挂朝廷之名,实则为太师府所出。
如今的董卓,并非刚刚进入雒阳,憋屈受气的董卓,乃是太师董卓,执大权,手握西凉精兵,一朝得势,天下莫逆,其势即使是关中士族,亦然不可挡也。
“陛下明日要上朝?”大殿之上,董卓正在看来自西凉的奏本,突然听到宫中的宦官前来宣召,顿时有些意外,他目光看着小宦官:“陛下最近感了一些风寒,正在养身体吗,为何有时间上朝?”
“太师大人,陛下有要事朝堂商议,所以才下诏上朝的!”小宦官想了想,低声的说多了一句话:“司徒大人刚才进宫面圣了!”
“明白了!”
董卓点点头,挥挥手,让左右送了一些钱帛给这个小宦官,然后打发他离去了。
“主公,陛下此事下诏上朝,恐怕是真有事情要商议啊!”
一个幕僚低声的问道:“不会是冲着我们来的吧!”
“应该不是!”
董卓自信的道:“陛下是一个聪明人,某为他征战天下,重拾昔日大汉荣光,他岂会对付我们,你们想多了!”
这倒不是随口说说的糊弄之词。
而是他坚信刘协是逃不出他的五指山的。
现在长安兵力,尽归他掌控,外有重兵,内有吕布亲自掌兵,别说关中军现在安分,就算那不安分,也奈何不了他。
而且一旦他安抚住了西凉。
这长安就更无惧了。
所以他不甘心天子,天子就算有异心,也不会闹出很大的动静,这是一个惜命的天子。
“主公还需小心为上!”
另外有幕僚站出来,拱手说道:“毕竟司徒大人对你也颇为有意见,难免他会怂恿天下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
“文忧呢?”董卓突然问。
他把李儒当最为器重的心腹,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会和李儒商议,只有和李儒商讨之后,他才安心。
“主公,昨日傍晚,侍中大人就北上了,上个月兖州军突然扣关,汜水关需要重新布置兵力,大人担心关隘不稳,河南和河内会出现乱子,所以亲自北上,要重新部署汜水关的兵力!”
“对啊,此事我差点忘记了!”
董卓点点头。
关中虽定,可暗流潮涌,兖州的曹操,豫州的袁术,甚至是河北袁绍,都俯视眈眈,这时候不能在汜水关布置兵力,想要进攻并州,无疑乃是空谈。
所以在出兵并州之前,首先要安抚关东,关中与关东,两关至众,一为汜水关,二为武关,武关有关中军镇守,皇甫嵩何等之人,他亲自布置的兵力,袁术想要北上,根本不可能。
但是汜水关却危险,前年和去年在汜水关上的战役连番,虽没有把这座关隘打废,但是也让这座雄关出现了被撼动的机会,所以李儒才北上亲自布防。
这都是为了攻取并州做好准备的。
“算了,朝会就朝会!”
董卓摆摆手,不在理会了,宫中的护卫都是他的兵马,有何担心,上朝去看看便知道天子在做什么,他想了想,问:“对了,郿县的坞堡建立的如何?“
“已修建过半,再有三月,便可完工!”
“很好!”
董卓点点头:“此堡若能建成,储我关中粮草,便可供我征战天下!”
…………
……
翌日。
未央宫,朝堂大殿。
这是中央大殿,位于前殿之上,自古为上朝之殿。
少年天子居于龙椅之上,头戴平天冠,身披暗金龙袍,跪坐上位。
而百官脱靴而入,与各自蒲团之上跪坐。
董卓站立在左侧旁首,身披战甲,手握剑柄,威势如虎,震慑全场,他算是唯一一个能在大殿之中披甲持剑的人,太师之威,无人不惧。
“今召诸爱卿上朝,乃是有一事,朕无法决议!”
少年天子抛出了奏本:“此乃明侯府上奏的奏本,诸爱卿可传阅一番!”
“明侯府的奏本?”
“明侯何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