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龙图天下-第7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们告诉我,谁最合适?”牧景问。
“主公,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就是……”胡昭有些的犹豫。
“时至如今,我现在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但说无妨!”牧景道。
“蔡邕的关门弟子!”
胡昭说道。
“蔡老头什么时候有关门弟子了?”牧景有些糊涂起来了。
“主公糊涂了,蔡都督的关门弟子,不是你举荐给他的吗?”刘劲说道。
“他们说的是诸葛亮!”
旁边的诸葛玄突然站出来,拱手说道:“主公,当初你举荐亮儿汉中求学,亮儿拜入了蔡祭酒门下,在鸿都门学求学,蔡祭酒对其十分器重,曾多次对外宣称,此乃吾之徒!”
“蔡祭酒南下南中,任南中都督,带走了不少的徒弟,以作羽翼,但是唯独把关门弟子留下来了,代他主持鸿都门学江州学府的事宜!”
“诸葛亮?”牧景有段时间没听到这个名字了,但是现在看来,金子是到哪里都能发亮的,相对于上一世际遇不足的诸葛亮,这一世他倒是更快的扬名了。
“如果我没记错,诸葛亮今年才十四五岁而已吧?”牧景眯眼。
诸葛亮年幼,当年牧景第一次见他,是在初平四年,现在初平七年,三四年的时间,他能成长到什么地步,还真不好说啊。
“的确年幼,但是名声不菲!”胡昭说道:“我考察过他两次,认为他才学,也有出仕之稳,此人年纪虽轻,可心性沉稳,堪当大任,不过蔡祭酒认为,他应该更加专心的求学,所以驳回了我几次想要征辟他的意见!”
“拔苗助长,并非好事!”
牧景沉默了半响,沉声的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智近乎妖,也并非生而知之,想法,他更多的是积累,在隆中,他耕种读书多少年,才积累下来了一身无人媲美的学识,真是因为有了这几年时间,才能让他在出山之后,一战成名,从此走向了诸葛大妖孽的道路。
“主公,我倒是并非这么认为!”刘劲说道:“如今我明侯府,人才不足,若是年轻一辈能有人堪当大任,我认为应当提拔,死读书,并非良径,适当的历练,能让人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你也同意让他诸葛亮出仕江东?”牧景好奇的看着刘劲。
一个胡昭提议,他并不是很在意。
但是连刘劲都看好。
那他的就得刮目相看了,这小小年纪的诸葛亮,能征服这么多人,那就非同一般了。
“此少年吾会过一次,的确乃是良才,而且关键的不是他的学识能力,而是他的胆魄沉稳,我认为,用他,最少比从几个鸿胪司从事身上选拔一个当主使,更好一点!”
刘劲说道。
“诸葛,你如何看?”牧景转过头,目光看着诸葛玄,问。
“属下没有意见,一切看主公抉择!”
诸葛玄躬身的说道。
倒不是他不敢说,而是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候让诸葛亮出仕,是不是好事,毕竟诸葛亮的年纪太轻,有学识是一回事,经验不够也是真实的,牧景都说了,拔苗助长,未必是好事。
“你们都下去吧!”
牧景斟酌了一下,摆摆手,然后对着诸葛玄道:“你去把诸葛亮请来,我见见他,有些年没见他了,我倒是想要看看,这少年,成长至何境!”
“诺!”
诸葛玄领命而去。
……………………
下午。
诸葛亮还是一袭布衣,一如既往的清寒打扮,走进了明侯府的昭明阁,进入大堂之后,上一步而拱手,恭谨的行礼一个礼:“一介布衣,琅琊诸葛亮,拜见君侯!”
这些年,他是有些感激牧景的。
当年若非牧景举荐,他也不可能拜入蔡门之下,成为蔡邕的关门弟子,这荣誉不算什么,更在蔡邕身边,他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蔡邕教徒,向来是一丝不苟,从不有些许藏匿,不仅仅是学识,做人做官的心得,也一并传授,而且蔡邕有一个最宝贵的财富,他的藏书,乃是天下是盛。
诸葛亮自问自己家道还没有旁落的时候,都没有资格能在这样的藏书库里面的自有的翱翔。
这些年,他就好像一块海绵,在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
“今汝非我明侯府之官吏,你我乃是份属同门,不必行如此之礼!”牧景笑吟吟的说道:“叫我师兄便可!”
长高长大的诸葛亮,还真有几分帅气,落落少年,白衣冠玉,书生之气,傲骨天成,难得的一个读书少年郎,即使牧景都有几分嫉妒他的皮相。
“师兄!”诸葛亮乖巧的叫了一声。
蔡邕从来没有承认过,他教育过牧景,但是牧景当年也在太学上过学,算得上是蔡邕的门徒,称呼这一句师兄,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我把蔡老头发配边疆,你如何看?”牧景上来就是一颗炸弹,看诸葛亮如何应对。
“明缘由,能理解,有怨念,无恨意!”
诸葛亮沉默了半响,有十二个字回答了牧景。
明缘由,能理解,意思是他知道其中的牵涉的种种事情,也理解牧景这么做的无奈。
有怨念,作为关门弟子,这几年他和蔡邕朝夕相处,感情匪浅,听到年岁已高的老师突然被发配南中,心中岂能不怨。
无恨意,就是他并不恨牧景,毕竟政治立场就是这样的残酷。
“你很理智!”牧景笑了笑:“蔡老头能有你这五成的理智,他也不至于深陷泥足而不知!”
“老师不是不知,只是不愿意避开,他终究是汉臣,一天为汉臣,一世为汉臣,信仰了半辈子的信念,若是推翻了,他的精神也就垮掉了!”诸葛亮轻声的得到:“师兄的苦心,其实我也清楚,只是师兄恐怕难有收获,哪怕老师有一日,看到了大汉没有未来,他也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他能在南中终老,此已足矣,若是归来,恐有血光之灾!”
“你是怕他终有一日,会走到本侯的对立面去吗?”牧景眯眼。
“不是担心,而是担忧!”
诸葛亮道:“老师这辈子,只能为汉臣!”
“我总感觉人,是可以变的!”牧景叹了一口气:“我幻想着,他能看得清楚天下时局,看得清楚汉室无望,这样,我们翁婿之间,或许尚能安稳如一!”
“难!”
诸葛亮道。
“蔡老头的确难指望了!”牧景苦笑了一声,然后目光看着诸葛亮,突然道:“那你呢,诸葛亮,我想知道,你的选择!”
“从明侯当年莅临隆中之日,吾已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诸葛亮跪膝下去:“琅琊诸葛亮,拜见主公!”
“好!”
牧景大笑起来了,道:“我没看错你,年纪虽小,可主意却很正,这样,我也就放心了,你去准备一下,从今日开始,某征辟你为鸿胪司从事,三日之后,以明侯府使臣的名义,出使江东!”
第九百六十八章 盐市场的影响()
“主公,现在市面上的盐价格还在飙升,不到十天,已经从平日一万三千钱一石,到了现在一万七钱一石了!”刘劲匆匆而来,禀报牧景。
盐的战争,已经拉开。
明侯府想要收拾这群盐商,这群盐商唯一能反击的,也只有断了市场上的货,盐和粮食都是生活必须品,没有盐,就会酿成民祸,所以他们想要利用这样的危险,逼迫明侯府服软。
“很严重吗?“
牧景的心情还算不错的,毕竟他得到了诸葛亮的效忠,这个少年现在籍籍无名,但是未来肯定大放异彩,可听到刘劲的汇报,他心中又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目前来说,还算是掌控之中,但是……“刘劲道:“这样下去,终归会让民众怨念形成沸腾,到时候我们就有些难去收拾场面了!”
“既然在掌控之中,就不必惊慌!”牧景沉住气:“打仗哪有不损伤的道理,现在是盐的战争,不动刀枪,可凶险程度,不下于一般的战场,为了一劳永逸,我们哪怕付出一点,也是值得的!”
“明白!”
刘劲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还是担心:“主公,万一白族那边的盐,供应不上呢?”
一旦白族的盐,供应补上,那么这一场战役,等于明侯府输了,明侯府不可能让市场面没有盐的,这样造成的民乱,及时明侯府也压不住。
“呵呵!”
牧景笑了两声,嘴角扬起了笑容带着几分冷意,道:“真到了那一步,那就没得选了,到时候我不介意自己成为一个凶名远扬的恶徒,杀人抄家的事情,我也不是没做过的!”
他是铁了心,要拿下盐务。
能和平解决,自然最好,可真的拼不过,他就硬来了,不怕这些盐商豪族反了,大不了他把犍为杀的血流成河,打成一片废墟,然后再重建。
“希望不用走到这一步!”
刘劲苦笑。
盐的重要性,他也清楚,倒是牧景的决心,他之前或许没有感受清楚,但是现在,他清晰的感觉到了,那是天塌下来都不会放手的坚决态度。
“那东海的盐呢?”刘劲问。
“东海的盐?”
牧景站起来了,来回踱步,想了一会,才说道:“既来之则安之,他们要进来,就让他们进来了,益州市场首先要做到两个字,公平,越是公平,越是能让商户信任,越是能引来更多的资金!”
他斩钉截铁的对刘劲说道:“谁来做生意,我们都欢迎,外面的盐要进来,我们欢迎,外面的商户要来这里购盐,我们也要欢迎,只有支持,才能构建更加的繁荣的市场,越是繁荣的市场,越是能给我们益州带来利益,我们不要看到他们贩盐进来,会冲击我们本地盐的买卖问题,或许担心有人从益州收购粮食贩卖出去给其他诸侯的事情,想要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就不能有地域之分,公平,公正,只要是合情合理的交易,我们支持!”
“这样一来,岂不是他们有钱,什么都能做?”
刘劲皱眉。
“那也不是,只是我提议的是,商场上的事情,要用商户的态度来对待!”牧景笑着说道:“任何时候,只要他们不违反《明科》之法,我们就得让步,不能医强权压人,这让会对我们经营益州的市场不太好!”
“盐只是一方面,益州乃是天府之国,这两年我们益州又是大丰收之年,难免有些诸侯,会利用行商之便宜,从我们这里购买打量的资源,运输出去,这乃是资敌行为!”
“只要有真金白银进来,无所谓!”牧景淡然的道:“他们能这样做,我们也能,而且这样显得我们吃亏,其实益州是受益的,让他们把整个市场都放在益州,那其中会让多少人受益,数不胜数的!”
“主公当真一丝不担心这些忧患!”
“从不!”
牧景摆摆手,回归正题:“别想这么多了,现在你们最重要的,还是盯紧盐市场,另外,水力织造坊已经建立好了,接下来布帛市场也会受到覆盖,这是一场乱战,我怕就怕在这些盐商豪族手中有无数的财帛,到时候他们剑走偏锋,直接扰乱我们的经济市场,那我们就得吃亏了!”
“我会去盯紧的,但凡市场有任何波动,都会警惕起来了!”
“你稳住局势就行了,剩下的事情,我来做!”牧景道:“我只有把明侯府摘出去了,才能更好的收拾他们,也不会引起一些人对我们明侯府的怨念!”
“是!”
刘劲点头。
……………………………………………………
九江的战争,每天都有消息传回来。
“南阳军参战,皇甫嵩亲自率军,已攻入了汝南!”
“有消息传来,吕布已经亲自率并州军,于豫州压阵!”
“荆州军还在准备!”
“我军已经兵出南阳,借道北上,目前看来,还算是顺利,南阳并没有阻挡,荆州方面还想也没有拦截的意思,他们是任由我军北上!”
“……”
这些消息让牧景听的有些头痛,他寻思了一段时间时间,才开口说道:“袁公路肯定已经撑不住多久了,命令张辽和周仓,迅速北上,昼夜赶路,尽快进入汝南战场去,我们不能只看着他们立功,而更在后面喝汤!”
“是!”
霍余拟军令,然后盖印,速速让人送去北武堂,让北武堂直接以军令发放下去。
“诸葛,去景武司衙门,把谭宗给我叫来!“
“是!”
诸葛玄亲自去了一趟,把景武司的老大谭宗,请来了昭明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