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盏胤剑┐右焕掀怕廾叛熬洹R辉潞螅聊瞧偷坠ń裼《缺本车穆拮绕斩胤剑┑睦质偎卵熬洹U旯鬯摹⑽迥辏ü�630—631年)间玄奘在印度北部游学,行踪所至,巡礼佛教遗迹,学习佛经。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十月初,至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印度北部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55英里的巴腊贡)留学,师事戒贤法师。戒贤是著名的佛学家,年老久不讲学,为了玄奘,破例连续讲了15个月。玄奘在这里学习5年,成为第一流佛教学者。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春玄奘辞别戒贤,周游五印度(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玄奘经孟加拉国的西南部至三摩怛吒国(今恒河口支流胡格里河与鲁甫拉纳河汇合处西岸的塔姆努地区),沿印度半岛东岸至印度南部克里希纳河口处。在这里遇苏部底、苏利耶二法师,遂向二师学习佛法。以后继续南下,至马德拉斯以南地区,这是玄奘游五印度之极南之地。原准备从这里出海去师子国(今斯里兰卡),闻其国内乱,遂放弃前往,改为取道西印度,再返回中印度。于是北上,渡克里希纳河、纳巴达河,至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这是玄奘所至极西之地。后经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德、克什米尔西南查谟地区,从此向东南行,返回那烂陀寺。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戒贤命玄奘为诗寺僧众开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其时正值小乘佛教大师师子光在该寺开讲中论、百论,反对大乘佛教唯识之说。玄奘著会宗论、制恶见论,进行驳难。这时戒日王(当时称霸五印度的是普西亚布蒂王朝的戒日王,其直接统治的是羯若鞠国、都城曲女城,在今恒河西岸的卡脑季)遣使至那烂陀寺,嘱戒贤法师派寺中高僧和小乘佛教大师般若鞠著破大乘论,展开学术辩论。当年秋,玄奘沿恒河至羯朱温罗国(今恒河以北的拉杰马哈尔地方)会晤当时在该国的戒日王。戒日王对玄奘备极尊敬。玄奘颂扬唐朝功业,戒日王即遣使至长安,为我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正式建立邦交之始。戒日王对玄奘所著制恶见论极为赞赏。乃决定在曲女城举行辩论大会,通知五印度各国不同宗教、不同学派的僧徒齐来集会。玄奘“自冬初,共(戒日)王逆(恒)河而进,腊月方至会场”。会前,计到印度18国国王,佛教大、小乘派教徒3000余人,婆罗门教及“尼乾外道”2000余人,那烂陀寺也有千余人参加,加上观礼者,“尔时四方翕集乃有万数”。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初春,学术辩论大会开幕。仪式极为隆重,戒日王恭请玄奘为论主。玄奘以制恶见论为主要论题,讲论完毕,由“那烂陀寺明贤法师读示大众,并别令写一本题会场外,示一切人:‘若其间有一字无理、能破者,请斩首相谢!’”辩论结束,戒日王与18国国王纷赠财宝珍物,玄奘一概辞谢。按照印度传统,举行辩论胜利仪式,请玄奘乘坐庄严大象,由大臣护卫,巡行宣唱:“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见,自18国来无敢论者,普宣知之!”于是万人腾欢。玄奘从此名声震撼五印度。戒日王又请玄奘参加其所举行的第六次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玄奘向戒日王辞行,踏上归国之路。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玄奘携带大量佛经从那烂陀寺向西北行进,过印度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进入阿富汗加兹尼北40英里的喀布尔河流域,折向西北,从原苏联塔吉克共和国南部瓦汗地区,进入我国新疆喀什专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接着北行,至英吉沙、疏勒、喀什,折向西南,至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玄奘在于阗国,遣人随商队往长安上表朝廷,报告私往印度求法,历览周游17载,还达于阗的经过,听候发落。8个月后,奉唐太宗敕令,即辞别于阗王回归。玄奘本欲经高昌国返回,因闻高昌王文泰已死,遂中止高昌之行,改从天山南路回国。玄奘从和田、经且末、楼兰,辗转抵达沙州(甘肃敦煌)。唐太宗此时在东都洛阳,敕西京留守、宰相房玄龄使有司迎待。玄奘接近长安已近年终。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行抵长安西郊漕上,房玄龄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长安县令李乾前往迎接。二十五日入长安。玄奘于二月初一在洛阳谒见唐太宗。太宗广询在外情状,并力劝玄奘还俗辅政,玄奘固辞乃止。玄奘请求敕许在嵩岳少林守从事佛经翻译,太宗不许入山,乃令在长安弘福寺禅院译经,一切由宰相房玄龄安排。三月初一,玄奘返回长安,入居弘福寺,筹备译场,五月准备就绪,即开始译经。

    玄奘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开始,整整19年一直全神贯注地坚持译经。他每天早晨都规定好进度,白天没有译完,夜里一定补上。在19年中,平均每年译经70卷,而最后4年,提高到年译170卷之多。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冬,完成了我国佛教经典中卷帙最大的大般若经,600卷。在19年中,玄奘共译经论74部,1365卷。

    玄奘的另一伟大贡献是著大唐西域记12卷,10余万字。这是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弟子辩机执笔,但其内容则是玄奘在17年游行中有意识随时采访搜集而来的。这本书对于中亚印度各国的山川、气候、物产、人情、风俗以及古迹传说等,做了忠实的记录。大唐西域记不仅是古典的游记,而且是一部记述中亚印度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所以英、法、德、日等国,都出版了这部书的译本。

    玄奘晚年体弱多病,上表高宗请准在距京师较近的玉华寺译经。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夜半,玄奘在玉华寺与世长辞,终年65岁。玄奘逝世的消息传至长安,文武百官以及僧俗人等莫不悲悼。高宗为之罢朝数日。三月十五日高宗下敕:“玄奘法师葬日宜听京城僧尼造幢盖送至墓所。”玄奘遗柩还京,“安置慈恩寺(原弘福寺)翻经堂内,京城道俗奔赴哭泣者数百千”。四月十四日,遵照玄奘遗嘱,葬于浐水之滨白鹿原。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高宗下敕:徙葬玄奘于樊川北原,营建塔宇。

    北宗神秀

    僧人神秀,姓李,汴州尉氏(今在河南)人。小时候读遍了经史,隋朝末年出家当了和尚。后来遇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僧人弘忍,以在一地讲禅为事业,于是赞叹佩服地说:“这真是我的老师啊。”便前去侍奉弘忍,专门干些打柴提水的杂事,以求取他的佛道。

    这之前,在后魏末年,有僧人达摩,本是天竺王的儿子,为了护卫国家而出家,进入南海,得到禅宗的妙法,说是从释迦传来的,有衣钵为证,世世代代相传授。达摩带着衣钵航海而来,到了梁,拜访武帝,武帝问他有作为的事,达摩不高兴。又去魏,隐居在嵩山少林寺,中毒而死去。那一年,魏的使者宋云从葱岭回来,看到这件事,门徒挖开坟墓,只有衣服、鞋子而已。达摩传法给慧可,慧可曾经砍断他的左臂,来求取佛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第128章 隋唐(16)() 
弘忍姓周,黄梅人,当初,弘忍与道信都住在东山寺,所以称他们的佛法为东山法门。神秀既把弘忍当成老师,弘忍很看得起他。对他说:“我教导的人多了,至于理解透彻聪明的人,没有超过你的。”弘忍在咸亨五年死,神秀于是去荆州,住在当阳山。武则天听说他的名声,把他追请回都城,抬着上殿,亲自加以跪拜的礼遇,命令当阳山建度门寺来表彰他的品德。当时,五公贵族及京都庶士,闻风而来,遥望伏拜,日以万计。及中宗即位,对他更加尊崇。中书舍人张说曾经向他请教佛道,以弟子的礼节对待他,回来后对别人说:“师傅身高八尺,眉阔耳秀,威望品德很高,是统治天下的材料啊。”

    当初,神秀的同学僧人慧能,是新州人,与神秀品行和学业差不多。弘忍死后,慧能住在韶州广果寺。韶州山中,以前很多虎豹,一下全部离开后,远近的人都惊奇赞叹,全都听从他的。神秀曾经上奏武则天,请让慧能来京城。慧能坚决辞绝。神秀又自己写信重新邀请他,慧能对来的人说:“我形象丑陋,北方的人看到我,怕他们不崇敬我们的佛法。另外我的老师也认为我与南方有缘,这也是不可违背的。”最终没有度过大庾岭就死了。天下的人继承他的佛道,把神秀称为北宗,慧能称为南宗。

    神秀在神龙二年去世。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来送葬。有诏书赐给他谥号叫大通禅师。又在相王旧址上建报恩寺,岐王李范、张说以及居士卢鸿一都为他撰写了碑文。神秀死后,弟子普寂、义福,都被当时人所推重。

    普寂姓冯,蒲州河东人。年纪轻时广泛寻求高僧,来学习经律。当时神秀在荆州玉泉寺,普寂便前去拜师,共六年。神秀感到他不一般,把他的道全部教授给他。久视年中,武则天召神秀到东都,神秀趁机推荐普寂,于是剃度当了僧人。等到神秀死后,天下喜爱佛教的人都以他为师。中宗听说他年纪很大,专门下令让普寂代替神秀当佛法界的领袖。开元十三年,命普寂在都城居住。一时王公贵族和士大夫老百姓,都争相拜望谒见。普寂严肃不爱说话,来的人很难看到他和悦的脸色。远近的人都特别为这而敬重他。开元二十七年,逝于都城兴唐寺,时年89岁。当时都城中曾经拜谒过他的士大夫和百姓,都用弟子身份吊唁。皇帝下制书赐他为大照禅师。等到安葬的时候,河南尹裴宽和他的妻子都穿麻戴孝排列在门徒的行列之中,满城的士大夫和老百姓都哭着送行,大街小巷都空了。

    义福姓姜,潞州铜人。原先住在蓝田化感寺,居于一丈大小的房间内,共二十多年,没有出过门。后来居住在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跟皇上去到东都,途经蒲、虢二州,刺史和宫吏、士大夫、老百姓,都带着幡花迎接,所经过的路途都拥挤塞满了。他在开元二十年去世,有命令赐他为大智禅师。葬在伊阙的北面,送葬的有几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为他撰写了碑文。

    神秀是禅门的杰出人物,虽然有佛禅的行为,又得到帝王的看重,却没有聚集徒弟开堂传授佛法。到了弟子普寂,才开始在都城传授佛教,达二十多年之久,人们都很敬仰他。

    “将军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年时家庭贫贱,以种田为业。他准备改葬已去世的父母,妻子柳氏说:“有超群才能的人,关键是要遇到好的机会才能发展。现在天子亲自出征辽东,选求猛将,这是难得的时机,君何不图求功名使自已显赫?然后富贵还乡,再葬也不晚。”薛仁贵就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募,随唐军出征高丽。到了安地,刚好郎将刘君被贼军所包围,薛仁贵飞速去救他,斩了贼军将领,把他首级系在马鞍上,贼军都畏服了,由此出名。唐王朝军队进攻安市城(今辽宁营口东北),高丽莫离支派将领高延寿等率领20万士兵抵抗,倚山扎营,太宗命各将分别攻击他。薛仁贵自恃勇猛,想立奇功,就穿了白色衣服以显得突出,提了戟,腰挂两张弓,大呼飞驰而出,所向披靡;军队借势追击,贼军奔散溃败。天子望见,派使者立即赶去询问:“先锋中穿白衣服的人是谁?”回答说:“薛仁贵。”天子召见,很感叹咤异,赐给他黄金绢帛,奴婢马匹等不少东西,授官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都尉,令他长值班北门。回军后,天子对他说:“朕的旧将都已年老,想提拔勇猛的人在外统兵,没有一个象你那样的,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高兴得到你这位勇将。”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高宗到万年宫,突然山洪暴发,夜晚水很快冲到玄武门,宿卫战士都已散走,薛仁贵说:“当天子危急的时候,怎么可以怕死?”于是登门大声呼喊,以叫醒宫内的人,天子急忙出来登上高处。不一会儿水已进入天子睡处,天子说:“有赖于卿我才免于一死,我现在才开始知道有忠臣。”把御马赐给了他。。

    苏定方讨伐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薛仁贵上疏说:“臣听说师出无名,事情肯定不成功;证明了他们是盗贼,敌人才可心服。现今泥熟不事奉贺鲁,被他打败,贺鲁像对奴隶那样捆绑其妻子儿女,王师如果有从贺鲁部落转而得到他们家口的,应该都还给他们,并加以优厚赏赐,使百姓知道贺鲁的暴虐而陛下的至高德行。”皇帝采纳这意见,就遣还他们的家属,泥熟请求随军作战,以死效忠。

    显庆三年,诏命薛仁贵作为程名振的副职用武力经营辽东,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