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见鬼现场回头看身后-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警船撞击堤岸引起的爆炸声难不成会让附近的老百姓们无动于衷?这么大的动静依旧还是没有一个目击者,其真实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隐瞒真相,回避舆论。得亏这事件的最后结果还有一名幸存者——拍摄现场照片的女警官。艾仕帧教授为此专门去了一趟德门,对那名女警官做了全程的查访。
经过查访,还真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艾仕帧教授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网,找到了位于德门的肖警官——97年警船爆炸案的唯一幸存者!令人可惜的是,由于那次爆炸案,这名唯一的幸存者得了抑郁症,基本上与人没有任何交流。这样的状态也当然不能继续参加水警的工作了,考虑到现在的她是因为那次爆炸案所导致的。严格意义上来说符合因公负伤的层面,所以德门市公安系统做出决定:让肖警官带着警龄休息在家。所谓带着警龄休息在家的意思就是:你在家好好的休息着,病假工资照发。警龄照算,等你到了退休的年龄后。就给你办理退休手续,让你颐养天年。这应该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待遇了。但人家肖警官毕竟得了抑郁症,德门市的公安系统也曾经帮着肖警官安排接受心理治疗,但综合效果来看,非常的一般,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对于艾仕帧教授的到访,显然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局:似乎这个肖警官特别依赖艾仕帧教授。很多人或许会好奇:这个抑郁症的患者怎么会对一个陌生老头有依赖呢?那知道艾仕帧教授本人的都知道,艾仕帧教授是一名天眼。他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当他第一次看到肖警官的时候,恰恰看到肖警官身后的那名“人”,经过艾仕帧教授的身份确认,那一直在肖警官背后的那个“人”恰恰是那场警船爆炸案中牺牲的熊警官。艾仕帧教授之所以会取得肖警官的信任,那是因为他跟肖警官有了“共同语言”。这个“共同语言”大家应该明白吧?就是能料到鬼。怎么来理解呢?这得从肖警官为何患上抑郁症说起。在艾仕帧教授有关这宗爆炸案的记录中,随着该档案附了一份德门当地心理医生对肖警官做心理会诊的记录,记录是这么描写的:肖某某(编者按:隐去姓名,其实就是指肖警官)在爆炸案中,经历了生离死别。故有了战后创伤(编者按:这个术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了吧?不用笔者再去做解释了吧?实在不理解的,去百度吧!)的影响,最终成为了肖某某患上抑郁症的最终病因。看着这份复印的病例。见上面有着艾仕帧教授用红笔画的叉叉,然后在旁边做了一个批注:“狗屁!!!庸医误人,从事这么多年的心理工作,头一回听说战后创伤还能引起抑郁的。”艾仕帧教授能这么批注,从侧面上也能反映出给肖警官会诊的几名心理医生实在找不出肖警官患上抑郁症的原因,那艾仕帧教授能看出来,很显然,只有一个原因:跟灵异有关!
在那宗爆炸案中,牺牲了这么多人。为何偏偏是熊警官的亡魂会一直尾随于肖警官呢?当艾仕帧教授取得了肖警官的信任后,那肖警官说出了当时的一个细节:警船并没有爆炸。而是在遭遇到猫尸的灵异事件后,船上的那具女尸就开始诈尸害人了。当时唯一一个生还机会就是躲到警船中的安全舱内。安全舱只能容纳一个人的位置。熊警官原本已经躲进了安全舱,但最终被严所长给阻止了。严所长给出了命令:让肖警官进入安全舱。一来肖警官是全船上的唯一女性,二来肖警官手中有单反相机,躲进安全舱内,不仅能保全所有的已拍照片,还能通过安全舱的窥探孔(编者按:一种能从里面看到外面,外面却看不到里面的装置。)拍摄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留有证据,可以为将来的破案奠定基础。也正因为肖警官躲进安全舱内,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艾仕帧教授通过这样的描述,心中清楚熊警官为何死后对着肖警官阴魂不散,那是因为熊警官怀恨于肖警官,认为是她剥夺了自己生存的机会。所以一直“骚扰”着肖警官,造成肖警官的抑郁症,也造成肖警官过早的离开了警队。。。。。。
驱除熊警官亡魂对肖警官的骚扰对于艾仕帧教授而言,非常简单,他发明的诸如离魂炮等灵异武器,都能迅速的、立竿见影的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这个时候的艾仕帧教授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就是根据肖警官的描述,在整个猫尸灵异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肖警官是有全程拍摄到猫尸事件的照片的。那这个照片在哪里?如果有了这个照片,那对于艾仕帧教授研究猫尸的灵异事件会有极大的帮助。。。。。。
经过最后的打听才得知:肖警官在事后获救后,第一时间就把那些照片给从冲洗了出来并及时汇报给了上级组织——德门市公安局。当上级组织获得了那些照片后,就糊里糊涂的编造了一番诸如警船爆炸的事件来迷惑老百姓。这个时候的艾仕帧教授就非常想得到那些照片。。。。。。
武航包机坠机事件(第一宗灵异事件)()
1992年10月8日15时35分,武汉航空公司的一架旅游包机在甘肃省定西县白碌乡华家村坠毁。这架旅游包机于当日14时18分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飞往陕西省户县。机上有乘客28人,其中台湾客人11人、西欧客人14人、大陆乘客3人;还有机组人员7人。事故发生后当场死亡13人、重伤4人。坠机事故不祥!
这宗坠机事件因为有着众多的可疑之处,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直到十年后,终于有一名当事人站起来,说出了当时的真相。。。。。。
90年代,文物盗取猖獗,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唯利是图,不在安于本分的工作,想利用一切机会赚取意外之财。
92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九二共识”这一年的年底算是正式确立了。大陆和台湾就有了破冰之旅。其实在“九二共识”达成以前,台湾和大陆的民间交往就开始频繁起来了,其中有一个交往似乎见不得光:文物交流。
92年以前,大陆居民对古董文物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的在行,就知道一些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会比较值钱,但这怎么变现?是一个问题,78年改革开放,很多人做了个体户赚钱,但进入九十年代,这经商就有点难了,为何?要有资本。以前是“空手套白狼”,这里有销路,那边有货,然后就赚差价,不存在需要投入资本的问题,这钱算是来的容易,俗称“倒爷”。到了九十,通讯业开始发展起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逐步得以完善,一些有品牌的厂商开始需要“代理费用”了,于是,你要做生意,就得有创始资金。那年代要做生意,靠父母似乎有点不现实,父母辈都是从一穷二白的年代过来的,怎么可能有多余的资金给你去做生意创业?于是就有了变卖家里值钱的想法。家里什么最值钱?无非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所谓古董文物。瓷器字画,这些东西搁家里也占地方,你真要去创业,把这些去换钱,家人也多半不会反对。那这些玩意谁收购呢?台湾人愿意!
台湾人毕竟也是中国人,对中国的文物颇感兴趣,且大陆市场刚刚兴起的文物市场,能以极低的价格购入一些极好的文物古董,这买卖双方市场就这么一拍即合呀。所以台湾和大陆一旦破冰,最先进入大陆的,就是台湾的那些文物贩子。那年代海关也不算严,笔者就记得小时候,有一海外的亲戚,回大陆探亲,探亲结束后,家人给其准备了一副明末时期的字画,谁的作品,不得而知,反正就将其卷了起来,那海外亲戚就“明目张胆”的拿着那副卷起的话,通过了机场的安检。后来笔者长大成人,就问那海外亲戚,当时送你们的那副字画还在吗?那亲戚摇了摇头说道:“不在了,一回到香港就卖了。”当时九十年代,那幅字画卖了2000港币,按照当时的汇率,2200多人民币,一家庭半年多的收入。要换现在,这字画怎么说也得五位数的价位。当时但凡家里有想创业的年轻人,一定会先找到台湾人,只有他们,才会“高价”收购你家里的古董。为自己的创业资金缺口给弥补上。
发生在1992年10月8日武航包机坠机事件,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这宗事件属于特大事故,且里面死亡的还有外籍人士,所以,按常理来说,应该有一般的新闻报道,但笔者查阅了那个时候的所有报刊,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这么一篇不足百字的新闻报道,原本这事情因为消息的“封锁”也就这么过去了,但笔者在一次中,发现了该事件在人民日报报道,通过这不足百字的介绍中,“包机”的字眼让笔者“瞠目结舌”。92年包机?开国际玩笑吗?首先外籍人士是不可能在大陆境内包机的,这个有法律法规约束着。那就是由那三名大陆人出资包机呗,外籍人士暗自给钱,大陆人出面包机也不是没可能,但笔者一查资料,只有一名西欧人的资料,男,西德人,38岁,名字叫:姆博塞夫(化名),至于其他13名西欧人的资料,一概全无。这个让笔者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于是又赶忙查了那个年代有关西欧国家对中国的相关照会通告,这有14名西欧人在中国出事,国外总会有点动静吧?可把那段时间的照会全部看了一遍,没有。只有在92年年底临近圣诞节前夕,西德驻中国总领事馆给中国外交部的欧洲事务联络司(编者按:实为“欧洲司”,这里有可能是笔者的误记,也有可能当时的外交部组织结构的名称就叫事务联络司。)发过一份圣诞假期安排的告知,这告知里大概就是92年的圣诞节我们驻中国领事馆的节假日安排,几号谁值班、几时开始放假、几时正常工作,说白了,就是有点像单位里的节假日排班表。但在开头行文中有这么一句:感谢贵国对1008事件中对本国公民的人道照顾,该公民已于12月10日安全回国。
解读这句话,读者肯定跟笔者一样,有一些感到奇怪:1008事件,这是一宗什么事件?两国之间的对话,用“事件”来称谓的,可想而知,这是两国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当然,有些共识是保密的,不对外宣称的,属于国与国之间的秘密,但在这里,用于“告知”中,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并不是一件所谓“保密”的共识,至少西德方面不是这样的认为。可笔者翻遍了当年中国跟西德有关的事件,都没有“窥见”到所谓得到“1008事件”,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0年后的2002年,艾仕帧教授得知了1008事件的中国幸存者:胡铭山(编者按:为防止对号入座,这里所用的为化名。)
(。)
武航包机坠机事件(2)(第一宗灵异事件)()
胡铭山,1962年生人。男,户籍上海,中学学历,性格上属于好逸恶劳型,不务正业,有一份工厂里的工作,嫌活多钱少,辞职不干,专门从事一些倒腾票证的“工作”。由于当时还有“投机倒把”的刑事罪名,被公安机关处理过几次,91年刑满释放。
刑满释放后的胡铭山觉得这倒腾票证的“工作”实在不是长久之计,觉得还是做生意为好,可缺少资金。改革开放后,上海是外国人进来的首选之地,仅次于广州。再那个时候,胡铭山认识了一个叫“段储非”(编者按:后来事实证明为假名)的台湾人。段储非出手阔绰,让胡铭山觉得他是可以依靠的靠山,段储非初来大陆,也需要活络的人给其做导游,于是就按照每天20元人民币的价格聘请了胡铭山做自己的私人导游。
实话实说,不能因为笔者是大陆人,就睁着眼睛说瞎话。改革开放后,整个国家确实展现了应有的活力,吸引了很多国外的投资,但在另一方面,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国人在大量的物质面前,显现出了对物质的极度渴望,只要是能赚钱,就比什么都好,社会风气开始下滑,一度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笑贫不笑娼!很多女孩子,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三陪”就成为了一大社会现象。那个段储非的台湾人,刚来中国上海,能有什么好呢?先是一番的享乐,金钱有的是,环境不熟怎么办?胡铭山就充当起拉皮条的角色。胡铭山虽然不学无术,但社会上的道道都还挺门清的。段储非要“三陪。小姐”,胡铭山立马办到,段储非要倒腾的外币,胡铭山也能办到,反正段储非刚来上海的那段时间,胡铭山鞍前马后的把段储非“伺候”的舒舒服服,这一来,段储非对胡铭山也特别的依赖,认为其这人不像其他的大陆人,灵活圆滑,有办事能力。直到有一天,段储非找准了一个机会,跟胡铭山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胡铭山就是1008事件的当事人之一,艾仕帧教授在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