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鬼商-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一回事。

    要按这本故事册上面说,铃名是清朝初期为皇家管理皇宫之内、那些乐师们的乐部主管,其官职为总管大乐。

    可是,这位总管大乐在一开始的本名并不叫这个‘铃名’的,只因为他擅长利用钟铃编奏出美妙的铃声,而后,被途径门前的贵人引荐,去了皇城,为皇家之人演奏铃声,后又被皇家赞赏,说他的铃音就是他这个人,铃由心生,那铃字也就该是他的名字。

    可以说,铃名二字是这个人在后来由皇家为他起的艺名,而他这人的本名在故事册里却没有出现过。

    而对于此点,月白个人的估计是,应该是书写这本故事册的作者也不知道铃名的本名,要不就是铃名的本名在这本故事册里并不重要罢了。

    不过,这篇故事的后半段却十分的关键,说是铃名在当了主管大乐以后办了一件他不应该办的事,而这件事的结果,也造成了他的失踪和一个村子的诞生。

    故事册里面说,大清王朝在建成之后的某一年里,东北边境的某处曾出现了外敌,而敌人来了,那么就必须要派出军队去支援边境的护土战士,好抵抗外族的侵略。

    按道理说,这种战事和当时管音乐的铃名是没有多少关系的,同时,他一个管音乐的、又不用操劳国事的大乐总管,也是不大可能得知这些的。

    但事有凑巧,那天的传讯兵把边报送到皇城之时,当时的皇帝正在欣赏由铃名以钟铃演奏的音乐,于是乎,这外族侵略一事就被在场的宫女、太监、乐师、贵人等,给知晓了。

    可奇怪的是,那边报上头写的并不是请求皇帝赶紧发兵,而是一封请求皇帝犒赏三军请赏信。

    原来啊,边疆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在边报信里说,是来犯的敌人不多,已在支援部队到达之前被边疆战士打败、撤走了。

    那信上还说,请当时的清皇帝下令犒赏三军,再派一些郎中去边境那里,避免战后可能会出现的疫情,以免影响到边境战士们的守卫职责!

    其实,这边报上的要钱请求是很正常的,老话不是说得好嘛,叫啥有错得罚,有功必赏,况且人家士兵们肝脑涂地,帮皇帝守护住了国土,那你皇帝老儿发点儿奖金,奖励一下活下来的战士们、再补偿一下死者的家属,也是应该的啊。

    还有,那边报上头说的,‘请派郎中过去,避免灾疫’也是很合理的。

    因为古代的战士打完仗后,不管是哪一方获胜,反正战场之上,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瘟疫的。

    而据说,那种地方之所以会出现瘟疫,也正是因为战死之后的士兵尸体得不到恰当的处理,这才滋生出了恐怖的战争瘟疫。

    正因此,也就留下来了另一句老话,说是: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然而,同样知晓这些老理儿的清皇帝却犯了难,不是说他没钱犒赏边疆战士,而是说,他找不到有百分百把握的人去避免瘟疫。

    不过嘛,这也乃怪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下,是没有很好的医学预防法的。

    虽说中医是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华夏传承,但也是在治疗上有很好的效果,而这预防战后的瘟疫,却没有几个人能绝对的保证那瘟疫是不会出现的。

    别说在过去了,就算是现在这二十一世纪,当下的医学不也是无法保证很多病症的出现率嘛。

    要知道,不管在什么事儿上,预防俩字一出现,那就说明这件事是还没有发生的未知事,也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结果的未来之事。

    而预防这一词,也只能是加大、或是渐小这件未知事的出现几率,这别说是凡人无法做到的了,就算是天仙临凡,那恐怕也是无法百分百的保证,未来的事情是好是坏。

    可是,正当皇帝面对没有百分百把握的太医们不知如何处理他们之时,铃名就站出来了,并且一开口,就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

    铃名说的是:“我能保证,那战后的瘟疫绝不出现!”

    铃名这话一出,那高高在上的清皇帝还没有说啥呢,一旁跪着的太医们却先不干了。

    太医们纷纷指着铃名,说,他这是妄言唬君,有不轨之心,甚至有些胆大、不要脸的太医,说铃名目的不纯,可能有犯上之心。

    但皇帝却毫不在意太医们的胡言乱语,于是,皇帝就问铃名,说:你一个管乐师的大乐主管,怎么有把握抵御还未发生的疫情啊?莫非你除了会摇铃铛以外,还懂医学,甚至比朕的太医们的医术还要高吗?

    而铃名却说,自己不懂医术,但是懂别的,就算自己无法避免瘟疫的滋生,那也有把握让战场上的瘟疫不向外部蔓延、也能避免瘟疫祸害到有百姓的地方去!

    那清皇帝一听铃名说的是很有把握就来了兴趣,随即,皇帝便问铃名,说:你懂的东西是什么啊?怎么还能控制瘟疫的蔓延啊?

    铃名解释,说自己之所以能把钟铃摇出好听的声音,是因为自己懂得阵法,可以控制铃铛之内那悬锤儿的摇动,这样也就可以控制铃声的节奏了。

    而且,铃名还解释,说他之所以能控制瘟疫的蔓延,也是因为自己懂得阵法,能够利用阵法锁住战场之上的气息,由此,也就可以避免瘟疫,或者说可以阻止瘟疫的蔓延,以免瘟疫祸害到无辜的百姓们。

    虽然铃名的这两句话说的是有理有据,但皇帝听完以后却并不是很放心的。

    毕竟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古代的历任皇帝那都是很爱猜疑的‘白羊座’嘛。

    所以,在铃名说完之后,心生猜疑、或是担心其他问题的大清皇帝,就问铃名说:如果朕派你去了边疆,你做不到你说的结果,或者是半路上跑了,朕该怎么办啊?

    可铃名回答说:这很简单,皇上只需要派人跟着我一去往边疆,如果说我半路逃跑,那跟着我的人大可以将我就地杀死、死尸抛于野地之中,而且,我去了以后做不到制住瘟疫的蔓延,那随我一同去往的人,也可以将我杀死,让我为那些守护国土而牺牲的将士们陪葬。

    不得不说啊,铃名的这个态度是很适合当时的那个年代的,而他这种‘将自身的生命献于皇家,为皇帝掌握’的态度,是绝对附和当时的、封建王朝下的、帝王的垄断心理的。

    (未完,待续。)

546 俩随从的瞒天之策() 
于是乎,这种符合皇帝胃口的话说完以后,当时的清皇帝,在见到自己暂时也没别的办法能够预防那瘟疫之时,就龙头一点,一纸皇令便交给了乐部总管、大乐铃名,并委派他和两个护身随从去往边疆,避免瘟疫的蔓延、或是避免战争过后的瘟疫出现!

    可是,让大清皇帝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玩儿钟铃的大乐总管,竟然一去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

    “没有回来?那铃名没有制住瘟疫,被随从杀死在了边境吗?”

    在月白根据故事册的内容讲到这里之时,胖子便再也忍不住心里头的好奇,问对方说,后面又如何啦?那铃名是不是被随从杀死啦?

    “铃名没有回皇城不是说他没有制住瘟疫、被杀了,而是在制住瘟疫以后就‘神秘失踪’了!”

    月白看着故事册,继续讲述上面的故事。

    月白说,这故事册上写着,铃名与随从到达边境之时,那战后的瘟疫已经滋生而出,而且,那瘟疫的情况还十分的严重,似乎都蔓延到了镇守边境的那些护土将士们的驻扎区。

    但是,铃名到了那里以后,他立马就有了安排。

    铃名先是吩咐镇守在边境之处的主将官,让对方带着没有被瘟疫侵体的健康士兵暂时离开了边疆之处,往回退了几十里。

    而铃名自己则带着留下来的、那些已经被瘟疫侵体的病员,在战场上布置了一个很厉害的阵法,束缚住了战场上的那些、能够滋生瘟疫的、那区域内的一切气息。

    随后,铃名还和那些病员布置了一个可以引气、朝阵眼之处聚集的古阵,似乎是想以此,将那些蔓延到别处的瘟疫毒气给吸引回到战场之上。

    不过,当事情进行到了这一步时,铃名却对着那两名伴随自己从皇城而来的护身随从说:你们可以回去一趟了,就对皇上说,这里的瘟疫已经被阵法束缚住,不会蔓延到别处、影响大清百姓的安危了。

    咱要按常理来说啊,这两名跟着铃名从皇城而来的随从说是为前者护身‘保驾’的,但说白了,这俩人儿就是皇帝派出来监督铃名干活的监工!

    那么,既然是皇帝派来的监工,那就应该不会听从铃名的吩咐、回皇城复命的,即便真该要回去一趟,向皇帝报告,那也应该二选一,留下一人继续监督铃名,而另一个则回去复命的。

    当然,也可以两个监工都留下,找那位退远了的护土将军,让那位将军派个传令兵,再由传令士兵快马加鞭的回去,向清皇帝汇报此处的情况。

    可是,这本民国时期所书写而成的故事册里却不是这样写的,只见这本故事册里写道:两名监工一般的随从听见铃名的吩咐以后,只是问了一个问题,并且在铃名回答完后,就离开了铃名,真的双双返回皇城,复命交差去了。

    其实,那两名监工随从所问的问题也不是别的,就是问铃名说,您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而铃名的回答是:“我还要留在这里,将这里的瘟疫毒气给除尽才算是完成任务,自然也才该回去!”

    可以说,当瘟疫事件进展到了这里之时,铃名的身边除了那些已然被瘟疫侵体的重病士兵以外,就再也没了其他人,毕竟那些护土将士们已经躲远了,而两名监工一般的随从也被铃名给打发走了。

    就这样,铃名和那些重病的士兵们,开始‘秘密’的在战场的瘟疫区中进行消除瘟疫毒气的工作,似乎除了当事人以外,没有人知道他们使用了什么办法,消除的那战场之中的瘟疫毒气。

    然而,在一个月的时间过后,铃名便孤身一人的找上了退居几十里以外的护土将军,而铃名见到的那位将军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瘟疫消失了,战场上安全了,就算以后的那里再出现战争,也不会因为死人而滋生出瘟疫了。”

    “这就完啦?”

    故事被月白讲到这里就停住了,而想要听后文的胖子,见前者没有继续说故事的意思后,就问月白说:“我说,这故事不会就这么没了吧,还没说这村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然不会就这么完了!”

    月白合上了手里头的故事册,像是脱稿一般,说:“铃名说了那句话后,就让护土将军带战士们回了战场附近的边境处,继续镇守国土边境,而铃名则留在了那片战士们暂居过的地方。。。”

    月白说啊,故事的最后一段是:铃名留在那片土地上头之后,似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至少那些士兵们回到岗位之前,铃名是没有走的,但那些回归岗位的护土将士,也不知道铃名留在那里想要做什么。

    不过,恰巧在那个时候下,那两位监工随从也回了京城,而当时的大清皇帝见到自己派出的两个‘监工’回去、又听了带回去的前线消息以后,是大为欢喜。

    于是,大清皇帝就问回来的俩人儿说,朕的那位管音乐的大乐总管咋没有和你们一起回来啊?

    两名随从自然是如实禀报的,可皇帝听完以后,就以为铃名是感染了瘟疫。

    而且,皇帝他老人家还猜测似得想:或许铃名没有回来,是因为铃名想利用‘残生’留在那里消除瘟疫毒气,二一个猜测是,铃名不想把病毒带回来,祸害大清百姓和他这个大清皇帝。

    因此,这么一想后的大清皇帝的心中就萌生出了欣慰、和伤感的感觉,随即,这位‘多愁善感’的大清皇帝便再次派那两个随从去往前线,说,要让他们再看看铃名是不是真的消除了所有瘟疫毒气,和铃名的生死结果。

    并且,皇帝还嘱咐那俩监工随从,说,如果铃名死了,那就找个好一点的地方,破格用一品大员的安葬方式,将铃名的身躯安葬好。

    但是,怀揣圣命的俩随从再次来到前线之时,却发现这时候的护土将士们已经恢复了正常工作,而战场上也没了一丝一毫的瘟疫毒气。

    而眼瞧此幕的俩随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铃名完成了皇家之托,将这里的一切给弄好了,同时,他俩也打听到了铃名住在了那些护土将士们暂时退居过的、几十里以外的地方。

    可是,当俩随从根据打听来的消息找了过去以后,却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俩不仅没有找到活着的铃名,就连那位大乐总管的尸身也没有发现,似乎,不仅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