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鬃游垢獾恪
“唔唔”的,幼子向暄捧着香软可口的重阳糕在吃。
甄氏抚着他的小毡帽微笑,不过很快又回到了和丈夫的话题中。
“夫君,进来那是蔡卞之女,她近来在京走动频繁,所以多有脸熟,既然今天来了,那旁边应该就是蔡卞了。”
“哦?蔡卞蔡元度,确实是宰辅仪度~~”
他们所处位置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门口情形,所以对今日到场的官僚是一清二楚,他们交谈着,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在消磨时间,但对眼下的向家来说,却有着实际且极为重要的意义。向太后驾薨,也就宣告了向府外戚之首的地位一去不返,所以出于延续家族兴旺的考虑,他们也必须注重经营人脉了。
“蔡卞虽然被赦,但却没有复起迹象,反倒是蔡京交好曾布入了三省,如今其或可借京力回位执政,夫君若有大志,不妨就其蛰伏期间示好。”
向鞅听着,呷了口菊酒,望着门口正与苏轼相谈言欢的蔡卞,许久,摇了摇头,“未必。”、“卞与京不同,他自诩清高,又与京政见相左,若是蔡京稳居三省,怕是要避口舌之风而拒不征诏。”
甄氏蹙了蹙眉,并没有立即回应,只是屏气凝神的观察着来往的一个个朝廷大员,这边刚过去蔡卞父女,紧接着就是几个国子监的掌事,而后是御史台的陈师锡,教坊丁仙现一家、驸马都尉王诜,起居舍人谢文瓘,礼部赵挺之父子,吏部的陆佃等等,就连刘拯和中丞丰稷也来了,官员派系之多,品轶之杂,可谓本朝首见。
“娘,你看你看!先生也来了!”
小家伙眼尖,瞧见了苏进从牌楼处进来,虽说两者师生情分不长,但感情却不差,他眼里正冒着希冀,不过他爹娘就不是这神色了。
向鞅皱着眉头,甄氏也是拧起眉宇,她转头瞄一眼丈夫,而后又看向与苏进一道进来的老者。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一幕是看在许多人眼里的,西棚席上的种师道也是见此缓下了语势,好友刘岐顺着他视线过去,见着苏进两人正和苏轼在会场入口处闲话,还有说有笑的。
他眯起了眼睛,“看来那苏仲耕与蔡京确实交往匪浅。”他这么句抛给身边,但身边并没接话,只是有些踟蹰的疑虑在脸上。
稍远的幡杆处,婢从忙碌上宴,作为文会半个承办的李家也开始入席,李格非与任伯雨、郑居中几个同僚攀谈,大袖挥洒间,气氛浓和,王素卿作为妻室也是端庄得体的帮着分担话题,可就这时,她脸上的笑意收了一收。
“小娘子身子不适吗?”小婢花细扶着李清照入席,见着李清照面色有些差。便是问了声。
“没了,只是昨晚落枕,有些缺觉罢了。”她眼睛直望向场内的。见着那青袍书生正与苏轼相谈甚谐,眉间噙起了淡淡的笑意。
这小动作自是瞒不过王素卿的眼睛,她收了笑脸,正准备敲打一下时,外头忽然的惊讶声打断了她。
“安安妹妹?”
李清照讶然下,笑了一声,“是薇姐啊。”
来人正是蔡卞长女蔡薇。她往这过来时正巧瞥到李清照,自是提着裙裾过来叙话,其父蔡卞在后头颔首抚髯。多瞧了眼李清照后就上去与李格非几个老儒攀谈,一时间气氛热了起来,王素卿也只能暂时收起了敲打女儿的心思。
……
等所有与会者都安坐完毕时,这日头也斜斜地坠向西山。虽然还没到正点黄昏。但几个缚彩梁棚里已经开始上挂菩提叶形灯,摇曳的流苏宝带卷起菊酒香气,与烛光融合在一起,编织出令人陶醉的氛围。
席间宾客交谈短议,趁着这难得的机会联络感情,或是提前探探口风,不过这嘈杂的场面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都停下来听苏轼浑厚清晰的开场白。
“今日虽是借了佳节之势。但能有如此同僚学士光临,还是大出老朽所望。在场诸位都知老朽新归不久,这贬黜之臣素不受人见,可今日场景,老朽如何都是感激在心的,有生之年能得一善终,夙愿足以,在此,老朽敬上诸位一杯……”
秋风卷起他袍角,猎猎的在响,把他孤老的身影衬托的更清晰了,底下也是回敬着言重,表情大多如一,以苏轼如今的年事以及政治地位,底下卖他这面子也很正常,不过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另说了。
苏进笑抿了口酒,这新酿的菊酒甘醇清香,如何也是喝不醉人的。
与他并案而坐的蔡京笑他一眼。他今天没和三省翰林的那些老学究一道坐东廊棚,所以就能以一种更为放松的心态去看待这场宴会。
“可是觉得人生如戏。”
他看向苏进,今日两人就是走个过场,所以调侃起话来就没这么多顾忌。诚然,苏进也没有否认的意思,不过却是收起了嘴角的笑意,目光飘忽在苏轼及其身后那一票人身上。
作为主办的苏家人坐于正南廊棚镇场,有幡子竖在前,里头人不多,但都是上得了台面的标致人物,他们正襟危坐着听话,神色坚毅,不过几个小辈却把目光移向许多处地方,倒非家风松弛,而是场中有太多敬仰的大家学士值得他们侧目。
“看什么呢?”苏迈问向身边心神不宁的次子,但并没回头去看他。
苏符赶紧收了在李家人处的目光,“没,只是昨晚失觉,精神些许困顿而已。”
苏迈面色如水,平视着底下攒动的文人簪髻,那修整儒雅的长髯因说话而牵动起来,“大丈夫志在四海,心在社稷,岂可因此等私情而狭顾恍失,你可明白?”
苏符脸红了个惭愧,憋了句谨遵教诲后就如何也说不出话了,没有什么比当面被父亲揭穿心思更尴尬了,好在苏迈没有过分责备的意思,甚至这接下来的话里还有些别样的暗示。
“你李叔父的女儿性情甚高,实难为常女相视,京中早前就有多番士族接触,但俱是碰壁而归,如今我苏家不比往前,家中予你支持势必有限,所以今后如何还得看自己把握……”他顿了顿,“我有听说那女娃与一品斋的苏氏相交颇深,具体如何,应该不用我这做父亲教了吧。”
苏符顺着父亲的话望过去,见着那比自己大不出几岁的书生正与文坛大儒蔡京说话,那言谈行止的侧面完全看不到所谓的书生意气,他当然听说过苏进,对于这商户出身的民家子弟能在半年内闯出如此名声,不钦佩是不可能,但也正是这种钦佩才让他握着杯子的手指逐渐泛白。
……
苏轼的开场冗长且煽情,但终归是有些真情实意的,所以底下还是仔细听完,只是诧异苏轼没有当即搬出家国大义来,这倒让许多老头好奇苏轼的后手了。
“呵,还是这个老样子。”资政殿大学士黄履抚着长髯在笑。身边的范纯仁放下酒盏子,有些皱眉,每个人想的终归有些差异。
而这时。开场的笙歌燕舞已准备就绪,琴女技师们奏响百乐,瞬间,清沥的丝竹声像片羽一般荡漾开来,那深受京中歌姬妒忌的封宜奴这时顶着无数上流的目光上场,她把琴抱在怀里,很紧。甚至都贴在了胸口,不梳髻的发云直披下肩,与那白皙的美人锁骨相映成形。这份打扮,把女子的柔弱更勾芡了两分。
“封宜奴见过老学士,见过诸位大家。”
她挽着裙花拜了一礼,这时有风东来。将山里轻盈的黄花瓣儿带了进来。美美地落在她周身,打在她发梢,两边那些纸醉金迷的官衙内看着好,还鼓动起了细微的喝彩,年长些的,不谙风情的老头也会问上两句来历。
“撷芳楼的新行首?”,“哦……”
“自从潘楼那花魁退了后,这京里头的女伶就属她红了。你不是听过她那虞美人么,怎么还忘了。”
……
小小的两句议论。对于一个伶人来说也委实不易,李清照和蔡薇俩姐妹此刻也在看那白莲花般的女子:可真是会打扮的水灵儿。
她们相视一笑下,场中的丝竹声开始渐隐下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歌声空灵富有仙气,在人的心田里都能洒下甘甜,在今日的宴会上,确实没有比用苏轼的名词开场更有味道了,待得一曲终了,还有些人在沉吟着字句间的起承转合,看是风雅的仪度。
“苏老故词如今听来依旧风韵有致,只是憾于不应今景,难引共鸣,莫不如现作一阙,让这位封姑娘嘌唱可好?”
“苏学士大词乃我大宋一绝,今日重阳佳节岂可不做上一阕?”
既是文会为名,那吟诗弄词自是免不了的,不过这回,这位苏大词人却难得的以老推脱,倒是让人扫了兴致,不过苏轼不出,正好给了其他人出风头的机会。
“来来来,诸位谦让,那就让徐某先抛砖引玉。”少府监丞徐邢当先排席出来,他年不过三旬,在文人圈里算得上是少壮派,所以不用顾忌太多,旁边供奉酒食的女婢掩着嘴偷笑,但等这位冒失的监丞诵出头句后,所有人都诧异的收起了笑。
“兰佩秋风冷,茱囊晓露新。多情多感怯芳辰。强折黄花来照、碧粼粼……”
“是南柯子。”有人立马就辨出了词牌。
“落帽参军醉,空樽靖节贫。世间那复有斯人。目送归鸿西去、一伤神。”
声罢,词结。
不错啊。
已经有反应过来的,而后就开始捧了,一来二去的,这文会算是真个开场了,不断有人起来应和词阙,多是赞颂重阳和国政的,虽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也是一场丰富的视听飨宴了,等到酒酣意恬时,更多的就是打趣与调侃了,像陈师道这太学讲读也被赶鸭子上架了回。
“陈博士诗学老杜,乃我宋诗之冠,遥想昔年您徐州任教时就有重九格律诗出,可是大兴了我宋诗面貌,今日既又遇佳节,岂可无端错过了。”
“来一首来一首~~”不断有人起哄。
不过以陈师道这老脸皮来说,是不会被人捧两句就飘飘然的,他反而把苏符推了出来。
“诸位勿急,今日既是苏老举会,那苏家子弟代苏老吟词方是正理,以我看,既然适才那位封姑娘唱了水调歌头,那这苏四少爷可是该现填阙水调歌头啊?”
“有理有理,该是如此!”
彩棚里不少喜欢热闹的都站起来起哄,这让里头的王诜有些皱眉。他看向上席处笑吟无话的苏轼,红光满面的模样,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在行举节庆文会。
“爹,那苏东坡搞什么把戏?”独子王缙也在席中张望,本以为会是剑拔弩张的政治对弈,可到现在也瞧不出苗头。
“应该是要放在后头来了。”王诜沉着脸,视线不自觉的瞟向对面与众闲谈的苏进。
手可伸的够长的。
对于苏进结交蔡京的事。他还是颇有忌惮的,好在对方断了仕途,即便再有能耐也威胁不到自己。就是……
他不经意的瞥了眼身边的儿子,见其目光又在那些美姬婀娜的腰肢上徘徊,就是一阵摇头,也懒得说教了。
场中间的封宜奴今日算是半个主角了,只要一有新词,她就当场嘌唱,现在那苏家子弟苏符出了新词。她立即跟上,不过却是用寻常的水调歌头唱法。
“琼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但愿身强健。努力效君王。”
婉转的歌声随着那渐黄的斜阳染出去很远,就是从未停下话头的向氏夫妇也诧然地抬了抬头。
甄氏望着那风姿翩翩的美俊郎一笑,“这苏东坡在育子为才上确实有些手段,夫君若是无异,不妨让暄儿去他府上听听讲经。”
向鞅皱眉,“等年后形势稳了再说。”
他们是客气的,不过李格非那头就不这么简单了,李格非看着苏符志向丰达。又是师长子嗣,心中不免多了几分赞许。更不用说王素卿这本身就别有用心的人了。
“康非啊,仲虎此词如何?”
一边的李霁不明所以,听这语气可不像是在征求回答,他瞟一眼继母的眼色,明白了,赶紧是顺水推舟的道了句好,而后看向右手边与蔡家女郎说话的妹妹。
灯笼烛火的光将李清照的耳郭映的晶莹,能看见那只属于少女的粉色。
这话对谁是摆明了的清楚,正与李清照姐妹淘的蔡薇瞧过去看李家人,又瞧了眼李清照,眼眸子轻轻转悠了起来,也就这时,外头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