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6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是蒸汽机这样的东西,他也不会去强求。

    他相信,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他如今努力开创的这个大明朝,会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是数十年后,也许是百年之后,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这样的技术成果。

    有些东西强求不来,就是强求来了,若是不符合这个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也会因为水土不服而走向消亡。

    且说当日下午,崇祯皇帝在通州东十里堡的工学院实验场上,亲自看了宋应星等人搞出来的万户号热气球,又亲自观看了万户号热气球的载人点火升空实验。

    最后,更是当场褒奖了李天经、宋应星、杨之华、黄宏宪以及工学院内参与“万户号”热气球研制并且表现突出的人物。

    根据崇祯皇帝的口谕,工学院祭酒李天经就地被晋升为工部侍郎,并继续兼任工学院的祭酒。

    而工学院的司业宋应星,在继续兼任工学院司业的同时,则由工部矿冶清吏司的员外郎晋升为工部一个新设司的郎中,即崇祯皇帝就地新设的一个清吏司,即百工清吏司的郎中。

    除了工学院司业的本职之外,开始全面接手主管工部对大明朝各地各类匠师资格的认定、晋升与考评。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继位之前,大明朝的工部应该说一直都是一个小部,除了尚书、侍郎之外,总共设有四个经制司:

    第一个,是掌管宫室官衙营造和修缮的营缮清吏司;

    第二个,是制造和收发各种官用器物,并且主管度量衡及铸钱事务的虞衡清吏司;

    第三个,是掌管水利工程事务的都水清吏司;

    第四个,是掌管朝廷各地屯垦事务的屯田清吏司。

    各司一级设有郎中一员,员外郎若干,下辖主事若干。

    仔细算起来,这么一个部,总共也没有多少人,与后世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

    等到崇祯皇帝恢复了白冶城官办的钢铁冶炼业之后,工部迅速向朝廷大部迈进,先是恢复了工部在白冶城的分司衙门,然后又新增了一个矿冶清吏司,专门管理朝廷和天下的矿产开采与冶炼行业,后来更仿照兵部下设武备院、驿政院等等做法,给工部又增设了一个工学院。

    从此,工部不仅有了派出机构比如工部分司,更有了直属机构,比如工学院,而且所属的工部经制司,也增加到了五个。

    到了这一回,崇祯皇帝的工学院一行更是新设了一个百工清吏司,算是将工部的经制清吏司,增加到了六个。

    而崇祯皇帝也借此机会,将掌管天下百工匠人之事,一股脑地交给了这个新设的百工司来统管,同时也在不调整工部其他官员职务的同时,解决了对工学院这些有功之人的升赏事宜。

    崇祯皇帝这么做,没有跟内阁商议,但是这样的做法,却是人人皆大欢喜。

    崇祯四年三月十六日上午,崇祯皇帝的御驾离开了通州,踏上了返京的归途。

    在离开通州之前的三月十五日这天上午,崇祯皇帝时隔三再一次御驾亲临皇明忠义讲武堂,并沿袭之前的惯例,先是检阅了讲武堂三百名在校学员的队列会操,然后与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学员同桌共进午餐。

    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优秀学员里,就有崇祯皇帝听说过但没见过的好几个人物。

    其中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学员,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傅山。

    不过,现在这个傅山,眼下还只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傅鼎臣。

    要一直等到满清入关、明朝灭亡之后,他才会改成傅山这个名字,然后当了道士,四处奔走、联络反清,并以此名垂青史。

    这些事情,除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之外,在这一世自然没人知道,而且也不会有人能够预见到将来的结局。

    在与讲武堂即将毕业的这一批优秀学员们共进午餐的时候,崇祯皇帝看着小心翼翼在条凳上坐了半拉屁股的傅鼎臣,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当日与讲武堂的学员共进了午餐之后,崇祯皇帝的御驾离开了讲武堂,去了通州城北的潞河湾近卫军第一镇大营。

    当天晚上,崇祯皇帝正留宿在上一次前来近卫军潞河湾大营检阅近卫第一镇时住宿的院子里。

    这处院子里的一切,都还是当初的模样,铺地的青砖一样打扫得干干净净,小二楼里的陈设也是一如当年。

    只是院子外面的一切,却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大明朝再也不是三年前风雨飘摇的大明朝了。

    从二月下旬离开京师前往天津方向,崇祯皇帝这一路走来,越看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越来越坚信,以现如今崇祯四年大明朝的形势,几乎已经不可能再重蹈历史上的覆辙了。

    虽然天津大沽口船厂引进仿造的这种大福级海军战船,眼下还只有定海号、镇海号这么两艘山寨货,而且其中的镇海号还没有进行过海试,但是海军大型战船的问题上,总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与此同时,崇祯四式前装燧发线膛枪的定型量产,神威克虏大将军炮的定型与量产,以及工学院历时一年多搞出来的“万户号”热气球的定型与量产,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要军事上保持住目前领先的势头,在研发热兵器和军队火器化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然后再搞出几种杀手锏武器,那么或许几年之后,大明朝在面对任何敌人的时候,就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就是崇祯皇帝离开通州之后,在回京路上一路思考的东西。u

第一零零一章 一盆冷水() 
    崇祯皇帝这一边刚刚结束了长达两旬之久的外出视察,马不停蹄地从通州回到京师紫禁城中,还没有来得及好好陪陪几位心爱的后妃,就又被各种政务给缠住了。

    先是即将到来的崇祯四年春闱之事,需要崇祯皇帝亲自审定各项安排,包括南北榜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新增外藩属国的进士录取名额。

    这些事情,前期一直都由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等在京的大臣们负责筹备着,如今崇祯四年的春闱已经近在眼前了,朝野关心,士林瞩目,一点差错也不能出。

    虽然这些事情,都有崇祯元年定下的规矩可以遵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其中许多事项,却也需要崇祯皇帝这个东风,亲自审定之后,御笔批准才能执行啊!

    除了崇祯四年春闱的事情以外,崇祯皇帝在年前就派出去到科尔沁左翼草原上公干的御前侍从武官杨振、邓天河,以及哈斯干等随行人员,也在崇祯皇帝返京之前,顺利回到了京师。

    而他们所办理的事情,更是牵扯到了储秀宫的兰贵妃,甚至也包括了永寿宫的宜妃、咸福宫的宁妃在内。

    这些牵涉到后宫的隐秘事务,也不是朝廷的内阁或者军机处能够绕过皇帝直接过问和处理的事务。

    既然内阁和军机处,包括理藩院办理不了,那么这一切当然都得崇祯皇帝回来之后亲自来做了。

    这一回,崇祯皇帝回宫之后,立刻召见了杨振和邓天河两人,听了他们介绍的北上查干浩特的经过,以及他们面见科尔沁左翼蒙古首领博尔济吉特斋桑之时达成的条件。

    随后,崇祯皇帝紧接着在乾清宫里,请了兰贵妃海兰珠过来,并且一同召见了跟着杨振等人一起北上查干浩特的哈斯干,同时还让人传来了在理藩院任职行人司副的兰贵妃之弟满珠习礼。

    海兰珠与满珠习礼姐弟俩,当面听了哈斯干的报告,并拆看了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书信,得知自己的父亲科尔沁左翼贝勒斋桑终于看清了形势,两个人心里始终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满珠习礼知道自己基本不可能再回到科尔沁草原了,除非女真人的大金国灭亡,或者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在大明与女真的战争中,完站到大明朝的这一方。

    满珠习礼虽然年轻,虽然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出身,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傻。

    在被留在大明境内之前,他作为后金国天聪汗黄台吉的贴身侍从,不仅常常出入于沈阳城内的汗王宫里,而且女真八旗的衙门和那些女真权贵的府邸宅院,也都完对他敞开。

    所以,满珠习礼对于后金国上上下下的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熟悉了,完知道女真八旗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

    如今,他被留在大明朝的境内也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轻易不能离开京师擅自外出之外,大明朝的其他方方面面,也都对他完敞开。

    包括过去秘不示人的神机营驻地,甚至是神机营里的新式火器,也都对他完敞开。

    两相对比之下,满珠习礼已经非常清楚,与大明朝这个建立将近三百年的老大帝国相比,女真人在辽东建立的金国,简直就是僻居一隅的弹丸小国。

    科尔沁蒙古部落固然不是女真八旗军队的对手,但是在大明朝的坚城巨炮面前,在大明朝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式火器面前,女真八旗的弓马骑射再厉害,他们终究也是血肉之躯。

    何况大明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任何一个行省的人口、土地与物产,都能赶得上僻居一隅的所谓大金国了。

    满珠习礼与他的姐姐海兰珠一样,在大明朝的京师住得时间越久,就是越盼望着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亲友族人们,赶快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自己父亲斋桑的这种两不得罪或者两面讨好的骑墙态度,海兰珠从哈斯干带回来的消息里,已经看得明明白白,然而斋桑毕竟是自己的父亲,除了心中略有不满之外,也不能表现出来。

    当着海兰珠与满珠习礼面,崇祯皇帝对哈斯干带回来的消息,表现得十分高兴,就像是科尔沁左翼贝勒斋桑已经与自己缔结了盟约一样。

    崇祯皇帝的表现,倒是让海兰珠、满珠习礼姐弟俩,彻底放了心。

    不管自家父亲的态度是如何的犹豫不决,是如何的两面讨好,只要眼前的这个皇帝陛下能够感到满意就好。

    其实,杨振、邓天河、哈斯干他们带回来的科尔沁左翼的消息,并没有超出崇祯皇帝之前的预料。

    这样的事情本来也就急不得,而眼下斋桑的态度松动,已经是一个极好的兆头了。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坚信,只要科尔沁左翼蒙古的贝勒斋桑迈出了第一步,那么他就不得不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直到彻底走到大明朝的这边来。

    因此,崇祯皇帝带着兰贵妃海兰珠召见了满珠习礼与哈斯干之后,当着这几个出身于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姐弟、主仆的面儿,口谕内务府总管太监王承恩,准许内务府直管的位于张家口的恒兴公司,专办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贸易。

    至于贸易的品类,不需要崇祯皇帝多说,早就了解皇帝心思的王承恩,自是心领神会。

    崇祯皇帝自回到紫禁城里之后,连着忙了两天,将崇祯四年春闱的事情,以及拉拢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事情处理妥当,本意为接下来可以陪陪几位后妃,放松放松连日来紧绷着的身心,然而这样的想法,他也实现不了。

    崇祯四年的春天,或许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就在三月十八日傍晚,崇祯皇帝刚刚陪着周皇后吃完晚饭,准备留宿于坤宁宫中,结果还没洗漱完毕,就接到了军机处转呈的一封来自西北的京畿军报。

    “臣钦命西北督师军机大臣李邦华,于安定再拜稽首陛下御前,臣二月上旬一闻河州城复,即调遣陕、甘、宁诸路兵马累十万之众并力西进。

    “二月二十八日夜,陛下旨意送抵平凉,臣接旨起行,于三十日午即率钦差行辕入驻安定,后两日,会三边总督袁崇焕、陕西巡抚洪承畴、武安伯王廷臣等人至安定,传达陛下之旨意,布置收复兰州诸事。

    “臣等多方筹措粮草军需,于三月初二日部署既定,数路大军闻令而行,自南而北、由东而西,步步为营、齐头并进,欲迫兰州之贼弃城渡河,力压其众西去。

    “不数日之间,兰州外围之金城、安乡羌等河南之地,皆为官军收复,兰州咽喉锁钥之城已近在咫尺!

    “然而未料当此之际,三月初四夜半,臣等于安定城惊闻,孤悬于河湟之西宁城,竟落入西贼张献忠、蔺养成之手!

    “西贼张、蔺等人当日脱离河州、拥众北入积石关后,于积石关设重兵防御,且关下道路崎岖,关上形势险峻,近卫军第四镇虎大威标下一部人马已驻兵于关下多日,惜乎重炮弹药未至,而臣亦未令之强攻,以至于东西官军隔绝,以至于西宁长久孤悬在外,致有此失,皆臣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