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宁州江山-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窍笃逯嗟模裁环旁谛纳希湍敲此媸忠蝗樱罄聪邢臼蹦贸隼窗淹娌啪醯糜幸馑迹稍傧胝夷歉鋈艘丫也坏搅耍抑恢醋院酥郑劣谒幽牡美吹奈夷睦镏溃易懿缓盟凳亲约合氤隼吹陌桑灾缓眉偻惺呛舜凇D#曳⑾帜愕拇厦骶⒍加迷诨骋烧煞蛏砩狭耍庋寐穑俊�

    宁樱大囧,但心里依然怀疑。

    最后还是陈婉儿来给李默解了围,陈婉儿安慰宁樱说麻将这东西她见过,长安城里的确是有些胡人在打,那些胡人仰慕中华文化,请人设计了这游戏。

    宁樱信以为真,因为从小到大,陈婉儿都是他敬重的姑姑,从来没有骗过她。

    陈婉儿从长安追到宁州可不仅仅是来给李默解围的。她让李默兑现当初给四海会的承诺,李默则推说自己现在只是宁州督军,实在是爱莫能助。

    宁樱这才明白自己的丈夫在长安做了大话王,到处封官许愿,拉拢人心,结果捂不住了,只得跑路回宁州躲起来,一时又好气又好笑。

    (本章完)

第236章 阅边() 
回宁州休整了几日,李默就去觐见傅老夫人,宁是勤请傅老夫人南下长安,让李默来打个前站。其实他不来,傅老夫人也知道会有人要来,她问李默:“我此刻南下,是以什么身份呢,故横山王的王妃,还是夏王的娘,还是叛国罪臣的母亲?”

    李默道:“梁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宁州不取,只会反受其累。故而不得不取,而今关中大定,人心向夏,太老夫人南下之日,便是大夏国的太皇太后。”

    傅老夫人怒道:“孽子,孽子啊,我宁家几辈忠良,都毁在你们的手里了,叫我死后怎么见列祖列宗。”

    发了一通脾气后,就把李默赶了出去。

    小七在廊下听的真切,道:“我怎么听着那么假呢,明明是高兴的要跳起来。”

    李默道:“噤声,老夫人的演技早已炉火纯青,我们晚辈应该学习才是。”

    隔日,又去觐见乐安公主。

    宁崇玉问他:“李默,你们打下了长安,架空了皇帝,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李默道:“天下厌梁,人心向夏,梁帝羞愧难当,已下罪己诏,准备择日禅让。”

    公主道:“梁帝禅让,我这个公主怎么办。”

    李默道:“不做梁国公主,做大夏国的大长公主。”

    公主让费茗给李默搬了把椅子,道:“听说你此番功劳甚大,为何跑回宁州来了。”

    李默道:“宁州是大夏国的龙兴之地,能镇守宁州乃是我的福分。”

    公主点点头,赞道:“知道进退,这很好。人不可无根,国也不可以无根,宁州不仅是大夏国的根,更是我宁氏的根,你可务必看守好了。”

    李默前脚回宁州,长安城里萧陞就杀了族弟、颍州王萧融,罪名是反逆,萧融被枭首,人头传示州县,搞的颜面无存。

    长安皇帝的酷烈无情,激起了大梁宗室的极度不满,宋王萧克磨发了一道檄文,指责萧陞已经变成了宁氏的傀儡,不配再做大梁的皇帝,即日在成都称帝。

    越王萧翎蓉紧随其后,在洛阳称帝,镇守江都的吴王萧咸指责萧克磨和萧翎蓉悖逆不道,在江都起兵讨伐萧翎蓉。

    镇守太原的河东王萧健也公开指责萧陞悖逆祖宗、甘当傀儡,不配再为天下主,宣布河东一地不再接受长安的政令。

    大梁国一下子冒出来三个皇帝两个诸侯王,五个帝王都指责对方,标榜自己,撕扯的异常激烈。

    这种情况下,宁是勤决定暂缓称帝,好让萧家人自己先撕上一波。

    只因事关重大,宁是勤召集厅事堂会议议论,开会之前特意征询了邱贺、傅有德、李德安、李默等统兵大将的意见。

    这是宁是勤第一次把李默抬举到与邱贺、傅有德、李德安并驾齐驱的位置上。

    一个月后,五位帝王分出阵营,洛阳的萧翎蓉在河东王萧健的支持跟江都的萧咸激烈地掐了起来,为了答谢萧健的支持,萧翎蓉晋封萧健为晋王,萧健竟然承受了。

    成都的萧克磨支持萧咸,给钱给人,支持他跟萧翎蓉对掐。

    长安的萧陞大怒,老子这个正经皇帝还没死呢,你们这帮乱臣贼子竟然就打起了大梁江山的心思,真是岂有此理。他一怒之下宣布萧翎蓉、萧咸、萧克磨为乱臣贼子,号召天下臣民群起灭之。河东的萧健助纣为虐,着削爵革职,诏令其来长安伏法。

    萧健接到诏书后,将使者剜了眼睛,割了耳朵送回长安,讥讽萧陞有眼无珠,不配为天下之主。

    各地的督军们纷纷表态,站队,表忠心。

    彼此攻伐乱作一团。

    与各地的混乱相比,宁州在李默的管制下,是难得的一片净土。

    这一年风调雨顺,夏粮大丰收。占据了关中之后,宁州不再需要供养那么多士卒和官吏,而因道路险远,收获的粮食也无须外运。

    宁州的百姓第一次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读书的孩童也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丰衣足食。

    督军使李默北上巡边,路过云泽县境内,见道路两边的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心里十分开心,但仔细看过,却又有忧愁在心头。

    田间劳作的都是妇孺老弱,一路走来却是一个青壮男子都没见着。

    李默对随行的小七说:“百姓们到底都在图什么,荒年要外出逃荒,如今是丰年,一样要在外出奔波。何日才得太平日子。”

    小七道:“哥,你最近太劳累了,尽说一些丧气话,这样不好。”

    李默道:“是吗,我最近是怎么啦,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小七道:“打仗太累了,难免的,要我说就留在家里休息休息,何苦往外面跑呢。现今咱们兵强马壮,谁能把我们怎么样。”

    李默没有吭声。

    新任塞北镇守使岳宪忠亲自率军南下迎接李默,岳宪忠是名将岳东峰之子,将二代,此次南下关中,西征吐蕃,他战功卓著,尤其是清水河谷一战,岳宪忠坚韧顽强,狂风不动,风雨不侵,仗不仅打的稳,还很聪明,很有章法,给李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李默调回宁州做督军使时,就向宁是勤要了这个人,委以重任,令他镇守塞北,防御草原各族,保卫宁州。

    小七瞅了瞅岳宪忠的随从,略有些失望,他想见的奎四并不在。

    奎四李道奎,现在是塞北一个游击所的指挥使,归属塞北镇守使府管辖,岳宪忠知道他跟李默的关系,所以特地派人请他一起来见李默,使者却扑了个空,李道奎率部游猎去了,找不到人在哪。

    岳宪忠因为没能把事情办好,有些不好意思。

    李默道:“我这位兄弟伤的太重,是我的错,不干老弟你的事。”

    检查了塞北的防务后,李默跟岳宪忠等一干高级将领进行了深入研究,塞北是宁州的门户,宁州是京西北的门户,京西北又是关中的门户,所以塞北的防御干系重大。

    岳宪忠介绍了草原上各股势力的近况后,建议李默暂时宜采取守势,因为塞北兵马实在太薄弱,一旦激起草原各部的激情,只怕是不好收场。

    李默也知道现在不是进取的时候,但守势只是暂时的,一旦宁氏在关中立国,势必要跟草原霸主来一次总的清算,否则国基不稳,早晚要出大事的。

    所以他现在就要求塞北守将尤其是像岳宪忠这样的高级将领要有解决全盘的意识,做一些前瞻性、基础性的工作,为将来打下基础。

    (本章完)

第237章 不信鬼神() 
岳宪忠见李默很虚心,并不像一般将帅那样成名之后就变得牛皮哄哄,以为自己无不知无不晓,什么都懂,到处指手画脚。你李默西征是有功的,而且是盖世奇功,但河西吐蕃是一回事,草原上的突厥又是另一回事,你李默打吐蕃打的酣畅淋漓,打草原就一定是把好手吗?

    所以李默北上巡视时,他还是有些担心的,担心李默脑子发热乱指挥,现在看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李默没有不懂装懂,没有指手画脚,他是个谦虚理智的人。

    于是他把自己多日所思统统说了出来:“解决草原问题,必须立柱、连线、结网,成墙,先把草原上的烈马挡在视线之外,然后择机出击,打杀他们。后方不稳,进无据点,退则无险可守。”岳宪忠建议李默重点打造若干个像独城这样的堡垒,连点成线,成面,最后形成网格状的态势,分割草原势力,最终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对这个建议,李默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说要认真研究,见岳宪忠有些失望,便拍着他的肩膀说:“战略上的事不能急,方向不能错。你的思考很有深度,但北部威胁不是一天两天的,究竟用怎样的策略应对,还是要持谨慎态度。我会认真研究的。”

    这一说岳宪忠也就没什么意见了,解决草原威胁是多少人多少年的愿望,他岳宪忠接管塞北防务不到半年,怎么就敢说三言两语就底定北疆?

    战略上谨慎一点是必要的,保守胜过盲动。

    岳宪忠见李默一直郁郁寡欢,知道他在西征时用心多度,乃至整个人尚未恢复过来,便安排了一次惊险刺激的围猎,帮他纾解纾解。

    围猎的对象是一个杂胡部落,这个部落三个月前迁徙至飞鸟川北部边缘,因为岳宪忠刚刚到任,底细没摸清就一直没有动手,现在情况清楚了,这是一支从北部草原流浪来的部落,没有什么背景,孤零零的像一头肥美的小鹿,等着别人的猎杀。

    李默欣然同意,他不是一个喜欢杀戮的人,但藉此可以一窥边军的战术和训练,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围猎行动由岳宪忠亲自指挥,李默是贵客,是来散心的,当然不可能让他操心。

    岳宪忠的战术指挥很有一套,尤其在草原上对付游牧民,毕竟他的定远营曾经镇守雄县,与各部游牧民累年混战,早已是知己知彼。

    杂胡部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面对上千名精锐边军的突袭,也只能任人宰割。

    攻守只持续了一盏茶的功夫,杂胡的武士就败了,剩下的老弱妇孺立即跪地投降,草原有草原的规矩,胜者为王,败者为奴。

    这些原来的自由民从此以后就要忍受做奴隶的煎熬。

    破人城寨,享受的是杀戮和征服的快乐,这一过程紧张刺激,最能刺激男人的味蕾。

    现在则到了清点战利品的时候。

    这种快乐更甚于刚才,但李默却仍然提不起精神来。

    直到他看到一个额头打着钤印的女奴对他怒目而视,

    他精神一振:“把她衣裳,不,所有人都把衣裳脱掉。”

    脱衣裳?还全部?

    岳宪忠摸了把下巴,西征之后李默的口味重成了这样,有点意思。

    他当然是想歪了,李默让战俘脱衣服,只是为了验证一件事,杂胡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这些杂胡大多都出自奴隶,有的甚至是做过好几家的奴隶,身上打的烙印多达好几种。

    “似这样的杂胡部落究竟有多少?”

    “就我所知的不下二十几个,实际更多,尤其在阴山北麓,多的是杂胡部落。”

    “善待他们,以笼络人心。”

    “这些部落有奶便是娘,丝毫没有忠心。”

    “那也得让他们知道哪个娘的奶水更足,他们是没有丝毫忠诚可言,但人并不傻,将来一旦有事,他们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场围猎最后变成了联欢,刚刚还打的死去活来,马上就坐在死人的身边联欢,这无疑是件很诡异的事。

    这次巡边的结果让李默松了一口气,草原各部现在都不是威胁,他们或者已经没落,或者是没有远大的目光,总之暂时都没有趁火打劫的能力。

    眼下看,宁州的各项事业进行的都很顺利,

    但是李默这个督军却越做越不开心,龙兴之地关系太过复杂,而今关中虽定,长安城里却还不十分安稳,宁是勤仍然名不正,这让一些准备去长安享清福的宁州权贵们又有些犹豫,这些人宁是勤在的时候还算老实,宁是真留守的时候就开始闹腾,等到李默一来就闹的更凶了。

    李默这个督军分量太轻,想把事情关起来,还真是有些困难。

    张显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只管军事,政务上的事请一位宁家嫡亲血脉出来镇压。他建议李默举荐宁世乐出任宁州刺史,把政务都推给他。

    李默道:“只怕宁老师不愿意。”

    张显道:“请他坐镇,烦心的小事不必他亲自处理,宁是礼可以代理。”

    宁是礼受不肖子宁买安的连累,几近被废,一直不得重用,但今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