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同样离不开中国资本,即便是有着俄罗斯资本的注入,但那些资本仍然有着中国背景。

    而且俄罗斯帝国在未来几十年内,所能依靠的不是接受25年赤色教育的欧俄俄罗斯人,他们所能依靠的是俄罗斯帝国国民,而这些国民中有很多人具有中俄两国血统,俄罗斯帝国与中国的联系,已经不再是任何人力可能阻断的,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系越来越深,中国在俄罗斯的影响也只会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力远非后世英美亲密联盟所能相比。

    未来统一的俄罗斯,也不可能对中国构成任何威胁!中国可以接受一个统一的俄罗斯,但……俄罗斯的统一,绝不是现在。

    而尽量避免采用强硬态度迫使盟友答应自己的要求,一直是中国外交界所持的立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以一种温文儒雅的传统东方国家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尽管与盟友合作的前提是为了本国利益,但各个政府部门都是在尽可能愉快的前提下,诱使对方答应中国的要求,而中国官员在对待盟友的态度也同样非常注重尊重对方。

    曾经遭受帝国列强半殖民化入侵的国人,对于外国人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可谓是深恶痛绝,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知道这种高高在上或许可以用于他国,但绝不能用于盟国,即便是对待像韩国、兰芳这样盟友,协商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对俄罗斯这个未来将充当中国最亲密盟友的国家,自然协商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当至少表相如此。

    司马的话让安娜斯塔西娅这位有着“铁血女皇”的女沙皇陷入迷茫之中,安娜望着眼前的司马,眼中尽是疑惑,他和自己说这些终究是为了什么?

    仅仅只是为了彼得?

    尽管一直以来,对于安娜而言,最大的梦想是反攻欧俄,而与这个梦想相辅的则是让自己唯一的儿子成为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自己甚至在很早之前,就为他设计好了他的人生。

    当皇家近卫军吹响反攻欧俄的号角时,作为皇储的彼得,将以俄罗斯帝国三军最高统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军事上的胜利将有助于彼得赢得民望,同时掩盖他身上的永不可能除去瑕疵。

    当然这么安排还有一点私心,彼得作为帝国三军最高统帅,在皇家近卫军和中国国防军联合作战时,彼得有着其它任何元帅、将军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是司马的儿子,国防军很多将军对此都会有所顾忌,从而不会推翻至少会考虑彼得的意见。

    是否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安娜斯塔西娅绝不会怀疑,过去的二十年一切都有悄悄的改变着,在乌拉尔山,那道用地雷、铁丝、要塞、机枪堡构建的绵延千公里的防线,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并不仅仅只是社工党与罗曼诺夫或国家分裂的象征,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在那条分界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对于那个因为玩笑就获罪的欧俄,很多俄罗斯人为了自由选择了逃离那里,几乎从那条分界线产生之后,就不断有人逃离那里。22年间,68万人从苏俄成功逃到俄罗斯帝国,几乎每天警戒部队都会对那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俄罗斯帝国的人说“你们自由了,这里是俄罗斯帝国。”但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22年间,在那么千公里的防线上,上百万人惨死在苏俄边防部队的枪口下。

    自由!

    对于很多生活在欧俄的俄罗斯人而言,罗曼诺夫不仅仅是皇室的象征,同样是自由的象征。

    “1917年社工党许以自由,1927年,自由却在山的另一头!”

    一但这场战争启动之后,在欧俄将会有数千万俄罗斯人怀抱着鲜花、面包、盐欢迎皇家近卫军的解放,对此几乎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深信不疑,过去22年防线上的枪口下的生命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而作为皇家近卫军三军最高统帅的彼得,将作为解放者彼得回到欧俄,回到他的人民之中,作为罗曼诺夫皇朝继承人的彼得,将会得到1。6亿俄罗斯人尊敬和爱戴,最后他将会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在乌斯宾斯基大教堂登基成为沙皇。

    “我知道,你反对这场战争,或许,对于你来说……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你的国家的利益不是吗?”

    一直沉默不语的安娜抬起头来,直视着眼前这个自己现在依然深爱的男人。

    “不!我们过去和现在一样,为了俄罗斯的统一,作为盟友的中国,愿意不计代价!但……我们需要一个时机!这不单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俄罗斯!为了彼得!”

    “时机?”

    “只要时机成熟,我保证国防军最精锐的部队都将为俄罗斯的统一而战!而当彼得继承皇位时,他不会是在伊尔库茨克进行加冕,一定会在乌斯宾斯基大教堂举行登基加冕典礼!只要时机成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218章 坏消息() 
“……你能怀疑我们的政策会是什么吗?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和一个唯一的不能改变的决心。我们决定摧毁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没有人能动摇我们这个决心——没有人……与纳粹作战的任何个人、任何国家,我们都要支持。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任何个人、任何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就是美国的危难……”

    罗斯福

    1941年8月27日,凌晨时分一场夏季的雷雨笼罩着城市。阿瑟。康普顿坐着一辆出租汽车,坐在车中的阿瑟。康普顿再一次在心中回忆了一遍,将在要会上的发言。

    这是阿瑟。康普顿是应邀去出席总统的炼铀委员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有关工程师来讨论,其目的是要通过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研究能否在战争进行的预期时间——估计大约还要四或五年——内生产足够制造原子弹或发电站的铀。

    劳伦斯博士给他的信里要求他带来制造某种巨型电磁铁的切实可行的报告。他们两人是老朋友了,这些年来,康普顿给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回旋加速器供应了许多特制设备。

    阿瑟。康普顿的工作处于商业和科学之间,其性质是商业利用了科学;他常常说自己是个谋利者,然而他是有一定的科学地位的,因为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工作过。康普顿知道巨型电磁铁是做什么用的。

    一直以来,阿瑟康普顿对为了军用而生产铀的看法是明确的。这么做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康普顿还认为中国人早已在这么做了,甚至于他们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的一所原理物理学院,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原子物理学院,而且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们还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每年都有数百吨高品位铀矿被运回中国。

    在康普顿看来,中国向美国宣战,就是一个可怕的证明。

    当康普顿从广播中听到中国向美国宣战的消息,他就断定中国人至少在原子武器上的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甚至于在康普顿的眼中,他把整个战争看成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使铀—235裂变问题上的竞争。其他的一切,什么潜艇的沉没,陆上的战役,空中的格斗,他越来越看成是无谓的流血,和这次大摊牌相比,不过是无用的老一套的虚张声势。

    而现在,在阿瑟。康普顿的眼中,在这条跑道上,美国还有一个竞争者,德国!希特勒冲进法国,他的装甲部队几乎将整个法国毁灭,甚至将英国逼的只能退海而守……如果德国人成功地创造了可控制的连锁反应。如果希特勒有了铀的炸弹,或者可以指望在一两年内就有,那战争就已定局,德国人将会得到整个世界。

    从过去所知道的情况中,看来十有**是这样。德国人把威廉皇帝研究院全部用来研究这项发现的军事用途。征服挪威后,有情报说,他们制造了大量的重水。这种只有两个氧原子的重水,它的唯一可能的军事用途就是在铀裂变过程中用作中子减速。

    无论是相比中国,或是德国,美国在这个方面都是落后的,美国即没有云集世界各为物理学精英的原子物理学院,也没有世界上最大的重水厂,只有一群从欧洲逃到美国的物理学家。整个美国储存的铀一共不到四十磅,更不用说那十分稀少的能爆炸的同位素235。尽管炼铀委员会开了那么多会,科学家们窃窃私议,政府还是不曾在这个计划上花费十万美金现款。

    康普顿估计,无论是中国实现他们梦想中的“亚洲独立”或是德国人拚命地想搞世界帝国,他们一定在这方面投入无法想象的巨额资金,或许他们已经花费了十数亿美元。

    炼铀委员会在一间单调的研究室里开会,尽管窗户开着,外面雷电不断,房间里还是闷热而烟雾腾腾。一块蒙着灰尘的小黑板上还有粉笔写的大学课程的基本方程式。

    桌子周围所有的人,康普顿都认识,除了两个穿军服的客人:一个陆军上校和一个海军上校。科学家们只穿着衬衫,有的解掉了领带,卷起了袖子。仍旧是国家标准局的局长利曼。布里格斯当主席,这使康普顿更为泄气。布里格斯是标准的联邦官员,在他眼里,一千美元就是联邦的一笔可观开支。他还穿着外衣,系着领带。

    劳伦斯博士对康普顿友好地挥挥手,然后对旁边坐着的两位军人介绍了康普顿。

    “这位是康普顿博士,丹佛电气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是托马斯上校,这位是凯勒赫上校。”

    康普顿分发了油印的文件,然后高声念起来,有时候他的声音会被隆隆的雷声打断。

    与会的人都侧耳细听,整个会议室只有凯勒赫上校,一个双颊肥胖的秃头,连续不断地抽着烟,萎靡不振地瞪着前面,不时地把手伸进镶金线的蓝制服里在胸口的一个地方搔痒。陆军上校是个看上去带点书生气的小个子,不时的发出咳嗽声,并不断地从一只小纸盒里拿药片吃,一面在康普顿发的文件边上写速记注解。

    康普顿正在答复劳伦斯的信里提出的问题:他能不能制造这种巨型的电磁铁,如果能,大约要多少钱多少时间?劳伦斯认为——他总是用简单的方法和特别的力量来说服别人,所以有的科学家喜欢他,有的科学家恨他——可以把铀的一条电离子流在磁场中进行分离,以产生铀—235。这种方法康普顿有一次对维克多。亨利讲过。

    已经有一种实验用的工具,叫作光谱仪,可以这样做。劳伦斯想制造巨型的光谱仪,以取得足够数量的铀—235供军用。这样的东西从来没有做过。这整个设想要求有——包括许多别的东西——特别巨型的电磁铁,能够保持一个不变化的磁场。电压的一点点细微变化,就会抹掉铀—238和铀—235之间离子流的极微小的差别。这是关键所在。

    康普顿提出了交付第一台电磁铁的可能日期,以及他要收的造价的大致范围,委员会的成员开始互相看了看。

    “……关于材料供应问题要求绝对优先权!”

    当发言结束后,康普顿最后一次提醒着与会的众人,说完就坐下了。

    劳伦斯的眼睛从眼镜后面朝他微笑着。

    “好吧,这叫人还有点希望。”

    利曼。布里格斯摸摸自己的领带。

    “当然,这价钱还纯粹属于幻想的范围,根本就不现实。”

    那位海军上校插嘴。

    “康普顿博士,对于这个问题,通用电气公司来了人,西屋电气公司来了报告,他们设想的时间要两倍多,设想的钱还不止两倍,而且他们还把使用性能大大降低了。”

    阿瑟。康普顿耸了耸肩。

    “有这种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你说的可能性而不相信他们呢?”

    托马斯上校哑着嗓子说,随手双从小盒里取出一片药片来。

    望着眼前的这托马斯少校,康普顿清了下嗓子。

    “上校,我曾在西屋公司工作过。他们制造的所有东西只使用一种电流。我是制造顾客设计的设备的,而且我是专门制造电磁铁的。这是一种比较狭窄的专业,然而是我的专业。在这一点上,德国人走在我们前头。我到德国去过,我研究了他们的机构,进口他们的镍合金线。西屋公司和通用公司不象我这样懂得这方面的技术。他们也不用懂得。对于电磁铁的专门技术我能够超过他们。至少我要求我能够,而且我准备以这些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