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伤员止着血的海佳用尽力气想去为伤员止血,但伤口里的血在她缠上绷带后,仍然继续喷涌而出,胸部受伤的同学时时发出并不清楚的哀求声。

    “你们留在这里吧!海佳,你留下来照顾他们!你看看能不能去找些人把他们送去教堂!”

    “其它人跟我走,我们必须要去支持第三区战斗!”

    说话时,海佳看到班长将中式自动步枪背在身上,盯着的十几个人一个接一个的沿着废墟朝另一条街道钻去,而此时被她按着伤口的同学发出的呻吟声变得越来越弱,已经不那么正常了。

    “不!谢沙、由米耶!”

    不过是转瞬间便失去两个同学的遭遇令海佳,伤心的大声哭喊着,或许过去的近一个月中,她对战争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失去同学的痛苦,仍然令海佳无法接受,毕竟就在十几分钟前,他们还在自己的面前说着,一起把德国佬赶出华沙。

    时至午夜,战斗依然继续着,一枚枚炮弹不断的从海佳的头顶上掠过,发出刺耳的啸声,最后在海佳的附近的废墟间爆炸,远处的街道上不时可以传来华沙的起义者们绝望的呐喊声,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躺着起义者和平民的尸体,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无法与目睹华沙的毁灭相提并论,此时海佳感觉自己的心似乎死了。

    失魂落魄的海佳几乎听不到从头顶传来的轰鸣声,扑天盖地的轰鸣声,这种轰鸣声不同的白天黑夜在华沙上空掠过的重型炮弹的轰鸣,而是大型机群临空时发出的轰鸣。

    那是什么……

    行走在街道上的海佳听到隐约听到周围传来的声音,原本在废墟中战斗着或休息着的起义者们,此时大都在窗口处探出头来,或者直接干脆的走到街道上,朝着夜空中看去,黑压压的夜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高炮炮弹定高爆炸时的橘红焰团,以及数百道笔直的探照灯光柱,而在焰团的映衬及探照灯光柱的照亮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空中庞大的机群,由东至西飞行的机群。

    就在他们看清楚机群的时间,空中出现了无数个黑点,接着黑点变成白色的伞花,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伞花在倾刻间布满了整个华沙的上空,此时华沙无论是华沙人或是德国人都惊讶的朝着空中看去,这又是一次大规模的空投支援物资吗?

    “空降兵!没错!是空降兵!我们有救了!”

    废墟间的波兰人摘掉帽子冲着空中的降落伞挥舞着,欢呼着,在德军探照灯的光柱下,他们清楚的看到降落伞下的不是成箱的物资,而是全副武装的伞兵,他们没有被抛弃!几近绝望中的起义者们在看到这些空降兵的第一时间,心头就浮现出这个念头来。

    到处都是枪声,越来越多的飞机和直升机出现在华沙的上空,一架架直升机直接将步兵机降至关键的要害区域,与此同时,高射炮、机枪、步枪德军几乎集中的所有的火力朝着空中扫射,但是却无法阻那些直接机降要害区域的中国部队,原本好不容易从波兰人手中夺回的建筑,被遭到突然进攻而惊慌失措的德军弃守。

    空中密布的伞花接连落于地面其中大量的空降兵甚至落于德控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落地的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空降兵天生就是在包围中作战,对于身陷重围,他们早就有了心理上的准备。

    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任何一支伞兵部队都不会对城区进行空降作战,城内的建筑物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但这一次他们却没有任何选择,被残存的建筑物勾挂在半空中的的伞兵,则正陷入上天无路,下地无问的苦境。

    一名伞兵在半空中荡来荡去时,几名德国士兵围已经朝着他走了过去。

    “喜欢华沙吗?中国佬!”

    地面上的德国兵看着那被避雷针勾于半空的中国伞兵笑喊着。

    “***!狗屁,你们赶紧投降吧!我们已经切断你们的退路了!”

    伞兵咆哮着骂了一句,全不顾下方十来米的地方,几支枪指着吊于半空中的他。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307章 变化莫测!() 
“战争仍在进行,但生活总要继续!”

    入夜,伦敦柯文特皇家歌剧院内坐无虚席,尽管外间的v2导弹仍不给伦敦带来死亡与毁灭,但是生活总要继续,尤其是在这种轰炸下,继续某一种生活方式,似乎成为了嘲笑德国表示大英帝国特有的骄傲的一种方式。

    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此时的剧院里仍保持着爆满,甚至于在最后一排还有一排站票,99%以上观众都是西装革履的出席,其中不乏英美以及各流亡政权的将军、部长、大亨和青年人,都在听一位刚刚在伦敦声名雀起的女小提琴家的独奏。

    曲终时舞台灯光由暗转明,把色彩柔和的光线投到漂亮的姑娘身上。她刚拉完门德尔松的一支小提琴曲中的最后一个音符,从灵魂到**都浸没在音乐的仙境里,她对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喝彩色,和口哨声置若罔闻。

    演奏的漂亮姑娘叫伊莎贝拉,今年才二十一岁,她是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吉帕尔的侄女,六年前,当她来到伦敦后,尽管不过十五岁,但却因其惊人的美貌举指的优雅,而成为伦敦上流社会淡资,曾得到王后的邀请至皇宫作客。

    拉完最后一个音符后,沉浸于音乐中的伊莎贝拉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微笑着躬身接过从下面抛来的鲜花,面对观众们的热情她不得不一再谢幕。就在最后大幕将合的时候,她对歌剧院远方某个黑暗的角落中抛去一个动人的飞吻。

    没有人在喧器的剧场中听到姑娘细嫩的声音。

    “谢谢你,吉帕尔叔叔。”

    那个被称为吉帕尔的人穿着一件制做考究的西装,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自信的神气。头发花白他的戴着金丝眼镜,但却难掩其举指中流露出的军旅之气。

    演出结束后,吉帕尔来到后台,伊莎贝拉刚卸完妆。他轻轻扶起姑娘,一起走到繁星满天的大街上。吉帕尔把伊莎贝拉让到司机座边,启动了福特汽车的发动机。

    汽车在深夜无人的大街上疾跑,今天个不错的日子,侄女的演出非常成功,而最重要的是防空警报并没有响起,吉帕尔减低了车速,拐入僻静的街道,尽管德国对伦敦的攻击是以v2导弹为主的导弹袭城战,但伦敦仍然使用传统的空袭下的灯火管制,路旁的树木的残枝遮住月光,更显得幽暗昏黑。

    “伊莎贝拉,今天你演奏得好极了!”

    将身体向后一靠,吉帕尔在称赞侄女的同时,将车速减了下来,此时车速慢得象走路。

    “是吗?”

    透窗而过的月光斜映在伊莎贝拉颇为兴奋的脸上,更是平添了几分迷人之色。

    “如果不是战争,你一定会成为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最好的提琴手,你天生就有音乐家的气质。”

    “战争不是快结束了吗?虽然大不列颠在空袭下苟延残喘。但是中国人已经空降了华沙,解放了那里,很快他们就会越过波兰打入德国的领土,还有谁能够抵挡一千五百万中俄联军的进攻呢?欧洲很快就会获得解放和自由,叔叔和叔母也可以回到巴黎,而我也可以去巴黎演出,听说很多人都在准备着回家。”

    提到战争即将结束时,伊莎贝拉变得更为兴奋,没有多少女人喜欢战争,对于她而言更是如此,如是没有战争的话,或许她可以在巴黎演奏,成为整个欧洲最为人熟知的小提琴手。

    侄女提到的战争结束,并没有让吉帕尔露出多少笑容,他只是朝着车外看着。

    “是啊,这场和上次战争一样,原本几乎看不到尽头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

    “是啊,叔叔,我早说过,中国人是不会放弃他们的信仰的,唯自由、平等、正义是中国人的追求,你看现在他们在华沙的行动,几十万华沙人都在感激着中国人的拯救,中国拯救了华沙和波兰,而且给波兰带去了自由和独立,没有任何国家比他们更能理解遭受奴役的悲痛,在中国所句话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汉语说出最后一句时,或是怕叔叔听不懂,伊莎贝拉没忘记用法语补充了一遍。

    “其它的流亡政权或许可以庆祝中国的胜利,但是我们却不能!至少现在不能!”

    吉帕尔的神情非常严峻,眼神也变得有些复杂,中国在华沙的军事行动,彻底的打消了流亡于伦敦的各国政权对他们的戒备和警惕,在他们看来,中国兑现了他们的诺言,他们之所以来到欧洲,仅只是为了给欧洲带去自由与和平,中国对华沙的拯救,英美对华沙的无视,两者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中国没有为了利益牺牲华沙,因他们相信自由,亦正因如此,尽管英国的报纸广播上不会写也不会说,但却不妨碍那些怀揣着激动心情的流亡政权将“自由与和平”的帽子扣到中国的身上。

    这时候车子“吱”的一声刹住了。在星辰的辉光下,前面就是特拉法加广场,那里代表着的英国的辉煌与荣耀,尽管亦代表着法国的耻辱。特拉法尔加广场是为纪念着名的特拉法尔加港海战而修建的。法国拿破仑执政后,于1804年5月,联合西班牙一同渡海进攻英国。1805年10月21日,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尔加港海面上遭遇。英国舰队以少胜多,使法、西舰队在这场海战中惨败,蛮是那场海战,奠定了英国百年日不落帝国的荣耀。

    “我们出去走走吧。”

    吉帕尔对伊莎贝拉说。他们无声地穿过特拉法加广场,来到了在广场中心,竖立着威廉?雷尔顿设计的52米高的圆柱形纪念碑前,伊莎贝拉望着石柱上端挺立的5。3米高的纳尔逊全身铜像,眼神变得有些凝重,她的家族的祖先亦曾参与过那场以法国失败告终的海战。

    “伊莎贝拉,我要去中国了!”

    “中国?”

    伊莎贝拉诧异的看着,仰望着纳尔逊铜像神色变得复杂的叔叔。

    自父亲去世后,叔叔就是伊莎贝拉最亲近的人,十岁时,因叔叔出任驻华大使,她曾随叔叔一起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六年后,因父亲选择投奔自由法国,而不是效忠维希政权,被迫离开中国,如果不然的话,或许现在伊莎贝拉还中国的西北市。

    望着纪念碑上的纳尔逊铜像,吉帕尔缓缓的开了口。

    “过去我一直认为中国民族是个古怪的民族,平时如散沙一般,只有在大难临头才会团结坚硬。自从你的那位叔叔执政后,中国就不断的发生变化,不仅仅是他的地位和实力,包括民族性上,或许那个国家正像他说的那样,找回了失落的大汉魂。”

    “叔叔,你讲这些干什么呀!它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是知道的,我从来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

    伊莎贝拉闪动着她好看的眼睫毛,身上散发出一股青春的热力。

    吉帕尔忍不住摸了摸她的金发。

    “呵呵,正因如此,我才会和你这么说,你和我一样,都曾在中国生活过,所以我们知道那里的变化,熟悉那里的一切。”

    “是啊,所以我相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

    伊莎贝拉睁大眼睛望着星空,似乎看到胜利日的到来,看到香谢丽舍大道上飘扬的法国国旗。

    此时他们已经走得很远了,不知不觉已经站在广场的尽头,走到了白厅大街上,清冷的月光下,一队英军巡逻队走过,皮靴踏得石板地得得地响。

    “嗯,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是我们……”

    “叔叔,怎么你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或者你并不想去巴黎?”

    发现吉帕尔舅舅脸色非常复杂,伊莎贝拉有些担忧的问道,自己的叔叔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更多的时候是一名军人,否则当年也不会毅然离开中国来到伦敦。

    “我又要到中国去了。去做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我想让你一起去。”

    说出这句话时,吉帕尔的眼光稍偏转向他侧,毕竟他之所以要带他去,是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

    “好啊!也许我可以到西北的国家剧院演奏,我在那里有很多朋友,到时我一定会邀请他们!”

    “伊莎贝拉,你还记得你在中国的那个朋友吗?”

    “嗯?”

    先是一愣,旋即红晕飞上伊莎贝拉的双颊,她知道叔叔说的是那个朋友。

    走着走着他们突然感到疲倦了。就在公园边上的长椅上坐下来。伊莎贝拉依着叔叔的肩膀,她睡意蒙眬中觉得天快亮了,真的要去中国了。

    这一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