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第1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这个小老头让德国人感到不快,但显然他们有时候似乎需要一些人来展现自己的宽容,皮尔斯这个法国老头虽引起德国的不快,但至少却没有威胁到他的安全,甚至连地下抵抗军,也明白他是一名爱国者,至少是以他的方式。
而这位特殊的爱国者,却一直是法兰西元首贝当身边最为亲密的顾问,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年,在贝当的合作者在德国人的压力下,或是由于他们自己变节或失望,一个接一个离开元帅时,他和另一名顾部元帅的侍从医生梅内特勒博士,对贝当具有颇大的影响,或许这才是德国人表现出他的宽容的真正的原因。
“你好!”
在两名妇人从皮尔斯的身边经过时,他微笑着和这两名妇人打着招呼,他的声音沙哑,像个老小孩似的,说每句话都很低,表情严肃。
头戴礼帽的中年人,走到皮尔斯面前后,轻轻摘帽行礼。
“你好,皮尔斯先生,可以请你喝杯咖啡吗?”
“不!谢谢,萨雷,我的朋友,要知道,现在欧洲的咖啡都是人造咖啡!”
皮尔斯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提议。
“我说的是天然咖啡,产自挪威!”
萨雷依然礼貌十足的邀请着眼前的这位令人尊敬的议员,旁人若是听到他刻意压低的声音或许会诧异十足,毕竟咖啡是热带作物,挪威显然不可能出产咖啡。
“如果那样的话,或许真应该尝尝。”
对方的回答并未让皮尔斯显露任何疑色,反而接受了对方的邀请,或许尝尝新鲜的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
遮阳伞下的圆桌两人面对而坐,两人手间的咖啡杯冒着热气,这种黑色而苦涩的人造咖啡是绝大多数欧洲人在过去的数年中,唯一可以享用到的“美食”,可即便如此,也同样受到配给限制。
“……更麻烦的,这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高人根本不把律师出身的总理雷诺和第三共和国政府放在眼里,他们觉得正是因为这个已经被马克思主义者腐化的政府,才致有当年之败。从一开始,法国就应该按照他们老将军元帅的步调行事。”
坐在咖啡桌前的皮尔斯和眼前的雷诺侃侃而谈着,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个爱国的老头儿对六年那场战争的遗憾。
“贝当和魏刚这样的保皇党军事领袖们对第三共和国政府抱着极端蔑视的情绪,他们不愿为这个他们并不尊重的政府牺牲军队。海军司令达尔朗支持贝当。总理雷诺势单力薄,束手无策,事实上已经被架空。正因如此心力交瘁的雷诺辞去总理职务,贝当理所当然地继任了这个职位。那一天,法兰西共和国第107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只开了半个小时,所有人一致高呼“毫不迟疑地请求德国政府停止敌对行动”。随后不等德军回应,贝当就公开讲话号召停止抵抗。”
“恐怕并不仅如此吧!似乎还有一些英国人的原因!”
品着像是焦炭和药混合成的人造咖啡,萨雷轻声说道。
“没错,正是因为英国人的过错,才会导致法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正因如此,元帅才会觉得趁还没亡国,尽快休战是对法国而言,最好的选择!”
用匙子搅动着杯中苦涩的咖啡时,皮尔斯点头赞同着眼前的萨雷先生的话。
在六年前的那场战争中,法国的盟友英国的表现并不厚道,或许是那场失败的原因之一,至少一直以来,法国都存在着这种争论。对英国来说,法国只不过是一道防线,法国后面还有更值得信赖的英吉利海峡。到了紧要关头,英国甚至可以撤到加拿大,在美国的支持下抵抗很长时间。他们没有理由将宝全部押在倒霉的法国战场上。后来,英军主动放弃战略要地阿拉斯,法军只好跟着全线溃退。
“但是,将第三共和国最终击毙的,是由各类对共和制度不满的政治势力所控制的法国议会。他们以完美地符合法律程序、甚至称得上非常文艺的方式——修改宪法,将第三共和国送入坟墓。”
面中带着遗憾之色的的皮尔斯似乎是想提醒着眼前的雷萨。
“1875年宪法曾使法国成为一个自由的国家。它的消亡,与其说是由于它自身的缺点,不如说是那些负责保卫和管理它的人们的过失。”
面对皮尔斯的回答,雷萨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一个答案,贝当政府与同盟国的合作已势成必然,即便是德国人也无法阻止这一切。国内对于贝当等反英情绪,显然是没有任何必要的,或许法国输掉了那场战争,但是对于法国而言,或许他们更多的时候,将那视为的一个机会,而并不一定是耻辱,就像魏刚在第三共和国灭亡后,曾得意洋洋的说到“我虽打不赢德国人,至少打得赢共和制。”
“那么那位太子呢?他会不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放下咖啡杯的萨雷又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第三共和国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元首”贝当的个人专政。贝当是在法国大溃败的形势下登台执政的,而且他又是凡尔登的胜利者,在法国有很大威望。因此,贝当的个人权威和专政,是维希政府的重要支柱。当时,维希政府的一切文件都是以君主政体的格式开始的:“本人,菲利普?贝当,以法国元帅,法兰西国家元首名义宣布,”这句话明显地表明了贝当政权的个人性质。他为加强个人权力,实行了效忠宣誓制,一切军政大小官员都分批实行宣誓,效忠贝当。而根据其所颁布的第四号制宪法令,赖伐尔成为贝当的第一继承人,自然也就是萨雷口中的太子。
“他的政策是基于同德国和解,在他看来,没有这种和解,就不可能有欧洲的和平、法国的和平,或是世界的和平。过去他确信德国人将会获胜。但是,即使德国战败,他的对德政策也还是如此,因为这是为决定性和平打算的唯一可行的政策。”
皮尔斯的口中带着浓浓的嘲讽,如果元帅还是为了保全法兰西的存在,那么赖伐尔则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在1942年6月22日的一篇广播讲话中,他甚至说出了这句臭名昭着的话:“我祝愿德国胜利。”,尽管他本人曾解释说,这是为让制造让德国相信法国的气氛。
但天知道,早在停战协定以前,赖伐尔便下了决心,认为法国的命运是同德国的命运难解难分地结合在一起的,法德两国的合作,即使是按照纳粹提出的条件,对于挽救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也是必要的。停战协定签订以后,为了使德国人相信他们少不了他,他的打算是,使他们明白没有别的人能比他更为有用。他竭尽全力,尽可能慷慨、尽可能公开地出卖祖国的利益,目的在于表明他是全心投靠,他除了同德国人全面合作之外,是别无其他退路的。
“所以……”
萨雷点了点头,知道在盟军反攻法国本土之后,或许的在维希将发生一场大的政治清洗,赖伐尔或许具有往往同阴谋策划的能力分不开的某些固定的想法,超出这些想法的东西,由于智力的限制和无能,他就看不到了,就像上一次他被贝当扔进监狱一般,如果没有德国人,他什么都不是。
“军团之友!”
皮尔斯朝着不远处树荫下站着的几名身穿旧式法**装,却没有军衔的路人看去,萨雷同样把自己的目光投入他们,那些人正是在德**队占领维希法国后,维希政府唯一的武装,法兰西民兵。
维希政府建立之初无法保卫自己,对付这个联盟所带来的危机。民族革命就其现有情况而言,也是自上而下强加给被动的人民的。维希的弱点在于同群众没有任何有机的联系。他们便组成了一个民族革命联盟委员会,试图弥补这个缺陷,并作为对巴黎联盟的一个回答。这个委员会的寿命很短,而且一无成就。
但是“战斗人员军团”的发展证明是比较成功的一着。贝当的一道命令把当时所有的退伍军人协会合并为一个单一的法国退伍军人军团。它的组织是等级制的,全部军官都由上级任命。
在贝当之下,到1941年10月为止,它的首长一直是格札维埃?瓦拉,他后来负责反犹运动。在较早时期,军团做了一些有益的社会工作,诸如照料获释的战俘和难民,帮助战俘家庭等。1941年冬,贝当任命洛尔将军为他驻军团的私人代表,于是军团的任务便扩大了。
在41年年底,军团拥有了新的名称是法国民族革命志愿军与退伍军人军团。在法国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建立了军团之友和青年军团这两个附属组织。军团成员享有重大的特权,例如额外的食品和衣服配给,餐馆中特别廉价的食品以及医药补助等。所有的日报上都为军团辟了一个义务性专栏,它还有自己的刊物《军团人》,到第二年初,已有一百多万份的销路。后来军团团员的总数达到一百二十万人,军团之友有四十万人。
尽管它在占领区遭到查禁,又遭到马塞尔?戴阿的大肆攻击,但它的各个组织并没有干过什么臭名昭着的暴行,除了也许表现在言词上。军团在为贝当提供某种政党式的支持上却是成功的。
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不遗余力地从政治上支持贝当政权。它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工作来赢得草根阶层的欢心,例如为那些关押在德国的法国战犯家庭提供帮助,给穷人和老人提供一定的福利。
随着法国抵抗运动的兴起,老兵协会的一些人感到必须变得更加军事化与暴力化。后来,达纳德在协会下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维持治安军团。维安团的誓词是:“我发誓,与民主作斗争,与戴高乐作斗争,与犹太人作斗争”。
由于贝当在镇压抵抗运动上与德国貌合神离,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在贝当的清洗下,赖伐尔出任维希政府执政,贝当成了徒有虚名的国家元首。在赖伐尔掌权后,维安团加紧了向准军事组织的变革。三年前维安团改名为“法兰西民兵”,由达纳德掌握实际领导权。
在达纳德出任内政部长后,在他的领导和发展下,内政部已经掌握35万民兵,36000名武装警卫和14。5万名宪兵。但即便是萨雷和占领维希法国的德国人同样明白,或许达纳德疯狂镇压地下抵抗力量,但在很大程度上,达纳德认为自己是在和背叛法车的戴高乐作战,那些地下抵抗力量是叛国者,而不是法兰西的保卫者。
而在达纳德的眼中,徒有虚名甚至遭到德国人软禁的贝当,才是他宣誓效忠的法兰西元首,正因如此,作为党卫军合作者的法兰西民兵,在必要时候完全是贝当手中的王牌,在维希城,只有不足3000名德军,但是却有1。5万名法兰西民兵和武装宪兵,还有数千名警察。
“大多数法国人民对巴黎的合作分子比对赖伐尔和维希更为憎恶,维希至少还是法国,真正的法奸在巴黎,叛国者在伦敦,爱国者在维希散步。”
最后像是特别强调什么一般,皮尔斯望着眼前的萨雷道出了一句话来。
作为民族英雄的国家元首的贝当,在法国获得的支持是他人难及的。两年前,德国人准许贝当去访问巴黎,出席为盟军轰炸死难者举行的一次追悼仪式,这表明德国人确信贝当这时已经完全在他们控制之下了。这次访问虽然没有公布,但是,元帅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却使德国人惊恐,同样也许英美看到贝当的作用。
亦正因如此,英美才会选择贝当,而不是戴高乐,盟国在北非的行动证实了,如果能把贝当当局争取过来,他们就能提供远比戴高乐所能收集的为大的军事支援。而一直以来,在法国国内维希的支持者则把戴高乐看成是英国的帮凶,在穷凶极恶地图谋消灭法兰西帝国。戴高乐在法国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支持,盟国如果承担义务去支持他,将会失去最终使法国重新对德作战的希望,这是盟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作为国家元首,将自己成为占领者和法国人之间的一种盾牌的贝当,自己每天在维希可以不带警卫,安静地散步,但是作为同元帅并起并坐、彼此都身不由主地被一种勉强的同盟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就是皮埃尔?赖伐尔,却不得不在严密的保护下才敢外出。
“我明白了!”
萨雷点了点头,作为自始至终追随贝当的顾问之一的皮尔斯,比任何人都清楚贝当在此时正在作着什么,同样与盟国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无疑他再一次选择了自己的方式保护他的法兰西,赖伐尔或许将会成为替罪羊,而元帅的被软禁时和德国人的合作,不过只是保护法国人民和战俘营中战俘的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而已,现在英美抛弃了将军选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