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1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空中传来寥远的丝丝声和沉闷的爆炸声,整个夜空完全被梭色的火龙映亮,空气中一颗颗拖着橘色焰流的“流星”从空中喷向地面,这是燃烧弹喷射出的长达近40米的焰流。

    面对突如其来的轰炸,人群顿时醒悟过来,争先恐后地向防空洞方向挤去。

    “公民们,不要惊慌!不要惊慌!立即撤向防空洞!……”

    警察和轰炸警戒人员在大街上到处叫喊着指挥着人们疏散,对于轰炸德国人早已经习以为常。

    霎时间,高空腾起一个明亮而巨大的火球。就像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样,过了好几秒钟,才传来“轰”的爆炸声。眼看火球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以极快的速度掠过人们头顶,轰然击中街道旁边的一栋大楼,巨大的冲击波猛然扫过大地,掀翻了一大片人,大楼随即倒塌,混凝土碎块和碎玻璃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一时间烟尘弥漫,只觉得大地震动得犹如鼓皮……

    局势完全失控了,惊恐变成了大规模的骚乱。在呛人的烟尘里,人群疯狂的拥挤将路边的交通护栏整排整排地挤倒,路灯摇曳着,人行道上的小树纷纷折断……一位白发老人重重地跌在地上,跌落的眼镜被无数狂奔着的鞋子踩碎,他颤颤巍巍地挣扎着想站起来,却再次被人流撞倒……

    无论如何,一部分人群已经开始逐渐进入防空工事了,剩下满街被踩伤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挣扎,却无人救助。

    就在这时,几条耀眼的火龙从不远处的地面腾空而起,黑夜中,火龙拖着巨大的尾焰,似流星般以2倍音速从地面飞向天空,在城市外围的发射阵地上,三发“瀑布”防空导弹以间隔6秒的时间依次起飞,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响声,喷着火舌,昂首蹿入天空,乘着制导雷达的波束,直扑空中投掷炸弹h…32轰炸机。

    数年前,随着盟军对德国的集中轰炸不断升级,德国急于找到有效抗击盟军轰炸机的办法。当然,在这些办法中最容易马上见效的是设计高性能战斗机和大威力机关炮,然而受制于铝的极度短缺和熟练飞行员的减少而有困难。

    德国科学家以近乎疯狂的热情,开发了一系列地对空导弹,数月前,采用两级火箭,弹体最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稳定翼,头部有四片操纵翼;尾部装助推火箭发动机,上部装巡航发动机。操纵导弹分三个阶段:发射初期,导弹速度慢,由地面操纵手目视操纵,控制导弹的概略射向。此时,导弹用喷口的四个石墨燃气舵控制。飞行中段用两台rheinland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导弹,用计算机解算方位差,再向导弹发出无线电波指令,使导弹沿目标照射雷达波束飞行。此时,由弹尾的四个操纵面控制导弹。在飞行末段,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引导头控制导弹。

第三卷 新时代第316章 阿道夫的狂喜() 
摩尔曼斯克在芬兰语中曾叫“贝柴摩”。

    徐安捷中校的飞机在贝柴摩郊外的瓦耶恩加机场着陆,他一走进这座城市,就被它“迷住”了。

    这座北极圈内的俄国城市有种只能意会,无法表达的风貌,它也许是古老俄罗斯的缩影,这座北极小城如同每一座欧俄城市一般的破落,如不是偶尔可看到几道炫丽的霓虹,或许人们很难将这座城市同繁华的俄罗斯帝国联系在一起。

    色彩单调的木屋和砖房组成了几条街道,街上死气沉沉,处处泥泞。穿着厚毡靴和长袍的摩尔曼斯克市民急匆匆走过街道,到修船厂和码头去干活。时而有几队穿着深蓝色军装的帝国北方舰队水兵,这些水兵仅有的军舰,是三艘从堪察加海军基地驶来的一艘轻巡洋舰及两艘驱逐舰,再就是一些老旧而落后的苏俄军舰。

    虽然俄罗斯帝国接收了苏俄几乎全部的海军力量,但是根据苏德媾和条约,苏俄已将海军几乎全部主力舰移交予德国,苏俄海军仅不过保留六艘装甲薄弱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尽管这级巡洋舰的特点是火力强大和航速快,但是却无法满足俄罗斯帝国海军需求,几乎是在俄罗斯意识到即将赢得国家统一的第一时间,俄罗斯帝国议院便通过高达165亿卢布的海军武备重整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重建一支强大的俄罗斯帝国海军,而作为核心的三艘航母以及大量的军舰则直接向中国海军购买现货,尽管只要愿意,这些军舰可随时移交俄罗斯海军,但受限于海上航路不通,所购军舰却仅只能悬挂俄罗斯帝国国旗,在中国海军服役。

    俄罗斯帝国并没有拥有海军,至少在欧洲,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远不足满足军事需求。这座城市,远没有他表面上那么安静、祥和,至少在近两年前,这里曾是战场的最前线,几年前德军曾从芬兰的伊纳里贾尔维湖畔冲过边境逼近贝柴摩,起初德军兵力很少,只有一个骑兵团,属于一个山地师的一部分,他们的纹章上绣着阿尔卑斯山火绒草花。那一次德军对俄国人的抵抗力显然估计不足,他们大摇大摆打进来。甚至带了他们任命的城防司令和文娱部门官员,结果在摩尔曼斯克城市被坚决顶住,寸步难进。

    后来那个倒楣的骑兵团碰壁后,德国人把整个山地师都投入攻城战,但是已经晚了。是朱加什维最先预见到摩尔曼斯克在北方航线上的重要价值,便派出整个第十四集团军来守卫它,战争变成了艰苦残酷的拉锯战,直到苏德停战时,德国人仍然居于守势,只能用大炮远远地轰击贝柴摩。

    清晨,徐安捷中校从住房出来锻炼身体,作为一名海军军官,他和每一名中**官一样,每天都必须进行充足的体能训练,每年进入基层战斗部队训练两个月是国防军的传统,在这种传统下锻炼身体保持体能,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共和中国有一句俗话,但凡大肚子的军官绝对是酒囊饭袋,所谓的“将军肚”在中国是受到鄙夷的,无论是军队或是政界,大肚子往往意味着无能与贪腐,锻炼身体保持体能与体形在军政两界早已成为传统。

    空中飘着雪雨,沿着摩尔曼斯克军港的防坡堤跑道时,徐安捷可以看到和自己一样,穿着单薄的体能作训服跑步的俄罗斯海军军官,几十年的亲密盟友两**方的习惯影响着彼此。慢跑一个钟头后,徐安捷跑到了防坡堤尽的灯塔处,借着休息的功夫打量着这座军港。

    俄罗斯北方的黎明缺少托尔斯泰描写的明亮色彩,它灰蒙蒙的有如梦幻。太阳仿佛混浊的卵黄悬在南方雾气腾腾的地平线上。海水蓝得发黑。从贝柴摩到巴伦支海有一条长长的水道,两岸是直立的白垩峭壁,上面长着樾桔和苔藓。无边无际的荒凉大地蒙着神秘的静谧,肃杀而辽远,朦胧而有生命。

    九月的摩尔曼斯克,淫雨霏霏,时时夹着凉雨和雪粒。枯草给一望无边的大荒原染上大片大片的桔黄色,桑悬钩子的野果给桔黄色中点缀上琥珀色,随风飘来北国独特的香味。瓦耶恩加基地附近有一个小湖,遴遴的波光反映出天空中的积云。

    北极圈里的摩尔曼斯克市因缓流的作用港口是不封冻的,里面挤满了各国的商船。挂着英国、美国、巴拿马旗和俄罗斯帝国的商船,还有一艘属于挪威的商船,尽管俄罗斯帝国是中国的盟友,但在一年前,他却首先与英国达成和解,这使得俄罗斯帝国处于一处微妙的境地,至少在这场战争之中。

    “徐,你起来的很早!”

    身着俄罗斯帝国海军作训服的老人出现在徐安捷的身后。

    “俄罗斯是一个多雪的国家。”

    听到身后的声音,回过头来的徐安捷感受着脸上的雪粒与海上吹来的寒风,冲着身旁的米尔依洛夫说道,他是帝国海军少将,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司令,亦是这次任务的东道主。

    “过去,我在读大学时,偶有闲暇时,曾看过一些俄罗斯名着的中译本。这些作家中,对俄罗斯的冬雪真是一往情深。他们说俄罗斯的一切都来自轻轻的、却积得很厚的雪。白雪有几千种色调,几百种互相近似的颜色。他们说它既热烈又恬静,既纯洁又光明。在俄罗斯呆久了,特别是过了一个冬天之后,开始意识到雪的颜色和雪的神韵,雪的内涵和雪的欢歌。”

    “徐,为什么所有俄国最优秀的作家都在歌颂雪?”

    米尔依洛夫准将反问着身旁边徐安捷,九月下的并不是雪,用中国人的话说,这是盐粒子。

    稍加思考后,徐安捷忆起曾经看过俄罗斯游记中描述的雪与俄罗斯。

    “雪的纯色正代表了俄罗斯的沉默,千千万万的雪花代表了亿万的俄罗斯普通人,但它们形成了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无垠的大地,在凛烈威武的冬天中欢笑,那种单调,那种辽阔,正是一种使人发疯的俄罗斯魁力。”

    米尔依洛夫笑了,他的笑容令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更加难看,但却流露出些许赞同之色。

    “徐,无论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低估了他们。他们那里没有这么多的雪,这么大的雪,因而他们不理解雪,也就不理解俄国。”

    这时他把头转向身边的徐安捷,神情变得的凝重而认真。

    “不准拿破仑如此,希特勒如此,包括……”

    他稍稍顿了下,重新把目光投向远方。

    “四季分明的共和中国,不理解浩潮多雪的俄罗斯。”

    “米尔依洛夫将军,了解是相互的,可以说,我们之间的亲密无间,正是基于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不是吗?”

    徐安捷否认了将军所谓的不了解。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之间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彼此,你认为呢?”

    “或许吧!”

    米尔依洛夫淡笑一下,像眼前的徐安捷,这种非职业军官他们往往像政客一般言语谨慎,在中国,绝大多数政客往往出身于军队或法学院,出身于军队的恰是像他这样的非职业军官,他身上有着职业军官所没有的一些东西。

    “其实,中俄成为盟国或许是天意,或许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但是米尔依洛夫将军。”

    望着弥漫着海雾的海面,徐安捷接着说了下去。

    “中国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像我们的国民兴格就非常相象,在含蓄中迸发出激情,沉静而富于献身精神,我想,无论是对于俄罗斯或对于中国,我们都为能够拥有这样的盟国与朋友而感到自豪!”

    正如米尔依洛夫意料的一样,作为“远征舰队”先期派驻联络军官,徐安捷非常善于联络解决一些问题,这正是他来摩尔曼斯克的目的,毕竟随着数万国防海军官兵的进驻,势必将会给这座俄国城市带来太多的冲击,协调两者关系则是徐安捷的首要任务。

    “当然,我们同样为有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盟友而倍觉自豪,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或许此时俄罗斯仍然处于社工党的残暴统治之下,对此我们深表感激!”

    米尔依洛夫礼貌的道着谢,这种谢意是真诚的,在社工党政权被推翻、朱加什维利被送上绞架之后,社工党和朱加什维利的暴行被一桩桩的揭露,对于这个需要对近四千万国民的死亡负责的社工党政权,几乎没有多少俄罗斯人会怀念他,反倒感激摧毁这个政权的俄罗斯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中国,而在这场战争中国政府与国防军的慷慨付出,同样是令人感动的。

    “俄国人是世界上最好客的人,北极人也是世界上最好客的人,那么,北极的俄国人应该是最最好客的人罗,徐中校,相信当你们的舰队到来之后,中国海军会体会到摩尔曼斯克民众的热情!。”

    “谢谢,将军阁下,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将会奠定联军未来在欧洲的最终胜利!”

    “徐中将,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望不是吗?”

    米尔依洛夫笑说道。共同的愿望,对于中俄两国而言,尽管利益不尽相同,但是在“解放”欧洲的目标上却是一致的,俄罗斯帝国寄望于对欧洲的军事行动恢复自己的欧洲传统大国地位,正因如此,两国才会划定战区,实行战区负责制,而对于中国而言,无所谓其它,所图的仅仅只是战后世界的欧洲话语权。共同的目标使得中俄两国愿意在同一场战争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中俄两国不同的利益。

    “当五色旗与三色旗在香谢利舍大道飘扬时,全世界都势力记住帝国与中国,记住我们所取得的荣耀,同样会记住我们两国的友谊!”

    徐安捷热情洋溢说道,说话时他的目光朝着远方雾茫茫的大海看去,那支舰队至少还要一周才会到达摩尔曼斯克,但是现在俄罗斯帝国第六集团军群正在向着柏林进逼,按照广播里的报道,他们进攻速度是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