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舨船那摆渡过光景,嗨!!!。。。。。。那笑嘻嘻,墙头上爬过是她二姨,有心抱住她亲几口,跟前站了些木头鬼,哎咳哎咳哎咳呀,跟前站了些木头鬼。咳,白布衫衫那挒开怀,露出那一对那白奶奶,有心上前那把她揣,有怕外面那人看见……”

    坐在加上胸墙深度达两米的战壕中,听着不远处传来的粗犷的、撩人的陕北小调,如果不是来到这里张秩勋还真不知道像这样的淫词秽曲,竟然唱起来也是这么好听,虽说南洋人说话细声细语惯了,但是张秩勋忍不住还是会跟着哼上两句。

    陕北人、南洋人、广东人、四川人、河南人、山东人等等,在这支部队中张秩勋可以接触到大多数行省的战友,听着他们唱着各种各样的家乡小调,四个月来,张秩勋已经适应了在军队中的生活,尽管在心里头张穆勋还是会怀念在南洋蓝屋的日子,还有槟城灯红酒绿的夜晚,不过一切都是回忆,张秩勋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大少爷,又想什么那!可是听着梁山唱那酸曲想娘们了!”

    在张秩勋身边的一个说话带着山东腔调的战友半眯着眼睛,坐在钢盔上、怀抱着步枪懒洋洋的问着。

    “你大爷!”

    张秩勋连想都没想就直接用粗口回答着,张秩勋现在很不喜欢别人少爷,甚至于反感,尤其是身边的战友总是会拿自己的出身开玩笑,尽管张秩勋从没告诉过他们,张家如何如何,但是好像他们火眼金睛一般,一眼看出了张秩勋这个南洋张家的六少爷和大家的不同。

    “……伸手摸姐面边丝,乌云飞了半天边伸手摸姐脑前边,天庭饱满兮瘾人伸手摸姐冒毛湾,分散外面冒中宽伸手摸姐小眼儿,黑黑眼睛白白视伸手摸姐小鼻针……”

    坐在钢盔上一副懒散模样的战士并没有回应张秩勋,而是一扯嗓子唱起了十八摸,脸上还带着猥亵意味的大笑。

    在前线对峙的日子是枯燥而乏味的,这些来自祖国南北各省,目标皆不相同的青年人们,总是会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打发着时间,唱唱酸曲、哼哼淫腔是男人之间消磨着时间的方式。

    “你……爷爷的”

    听着战壕里的袍泽战友们猥亵的大笑,张秩勋笑骂了一句,在这里尽管没有槟城的灯红酒绿,但是在这日子虽然乏味,但是却很舒服,张秩勋感觉自己已经适应并喜欢上了这种日子,怀抱着步枪的张秩勋甚至都忘记了当初父亲送自己兄弟三来西北当兵时,自己还能绝过食,如果不是因为父亲要断绝父子关系,张秩勋恐怕还真不会来这个鬼地方,其实这鬼地方……也不错!

    “伸手摸到姐下边啊……”

    心情不错的张秩勋也跟着大声的唱了起来,尽管声音中带着南方的绵软,但是歌声却也带着爷们的粗野和洒脱……

    “……闪得妹子把门留下,叫一声哥哥快往上爬,干妹子浑身麻上麻……干妹子虽好是人家的人。我揣你的奶头你揣我的手……”

    趴在距离战壕内一个隐蔽的射击位中的放着一只新型的反坦克步枪,冷峻拿着单筒望远镜搜索着俄军前沿目标,耳边传来的有些撩人的酸曲,浑然不入冷峻的耳内。

    “找到了!”

    从望远镜中看到一个隐蔽的机枪射位冷峻不禁笑了笑,尽管这里可以用南线无战时来形容,但是这仅仅只是比喻和形容而已,虽然没有前线并没有进攻或防守,但是却有着无数的冷枪冷炮,或者说狙击战。

    “娘的!挺会藏的!不仔细瞅还还瞅不见!”

    握着六式反坦克步枪让冷峻感觉很实在、心情同样非常舒畅,猎户出身的冷峻很喜欢枪,抱着枪时冷峻会觉得枪好像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此刻躺在他手里的反坦克步枪,五尺多长,枪型线条流畅、乌黑锃亮的枪管、粗大的枪管透着骇人的味道。细腻光润的胡桃木枪身摸上去手感舒适,握起起非常舒适的指孔式握把枪托,握起来大小适中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从四倍的光学瞄准镜中,看着一个隐蔽在半开式机枪掩体内的俄军重机枪射位,冷峻翻下了保险栓,仔细调校了着瞄准镜,瞄准了射位中的被树枝伪装的机枪,几个月的狙击战,让俄国兵学聪明了,他们绝对不会露出脑袋让中国士兵冲着他们的脑袋一枪,不过对于反坦克步枪手而言,人或物都是一样的。尽管俄军的这架重机枪仅仅只是半侧对着冷峻,并不是最合适的位置,但是也仅仅只需要几枪,立冷峻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射位。

    “砰!”

    在扣动扳机的瞬间冷峻只觉得的肩头一顿同时入耳的还有剧烈的枪响,一息间冷峻看到了那架伪装良好的机枪被子弹撞歪的样子,随即冷峻便拉动枪栓,随后冲着被打歪的机枪扣动了扳机,接连数枪之后,冷峻估摸着这架机枪差不多应该被自己打废了。

    打不着人,可以打俄军的武器,比如机枪,相比边防军的机枪数量,俄军的机枪数量非常有限,甚至于一个俄军步兵团的机枪,还没有边防军一个营多,而且是指重机枪,轻机枪俄军为零。

    俄军的机枪是打掉一架少一架,用普通狙击步枪或者不能击毁重机枪,但是用反坦克步枪在几百米外,却可以轻易击毁重机枪,只需要一发子弹击中后部的机匣,那架机枪就会彻底报废。

    “……”

    在战壕中巡视米扬基可夫少校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被击毁的重机枪,机枪的枪管散热筒和钢板防盾上分布着三个弹孔,最为致命的是重机枪上机匣上侧前方的一个弹孔。

    “报告长官,这架机枪报废了!子弹击毁了十几个重要的精细零件。这是这个月的第六架被击毁的机枪。这是中国人的大口径子弹打的!”

    检修机枪的军械师仔细的检查了被击毁的枪后,摇头对面无表情的米扬基哥夫少校说道,同时用钳子从机匣内取也了一发手指粗的已经变形的钢制的弹芯,这种弹芯并不陌生,被击的机枪都是被这种子弹击毁,甚至于有时候中国士兵会用这种子弹打人,如果他们发现了目标的话。

    “大口径子弹!”

    从军械师的手中接过这个已经变形破裂的指头粗的弹芯,米扬基可夫少校知道这种武器,几个月来在俄军之中传播着魔鬼之枪的故事,原因是先后有多名俄军士兵的身体被子弹打成了两断,而且仅仅只是一枪,这就是那种魔鬼之枪的子弹吧!

    “把我们最后一架机枪撤到工事内,如果中国人不进攻,机枪就不要架设上去!”

    把这发子弹用手帕包好后,米扬基可夫少校开口对身边的机枪营的营长交待道,现在的机枪营只剩下一架机枪了。

    如果有人熟悉上乌金斯克这座城市的话,一定会被他的那些亚洲式的、欧洲式的建筑所着迷,亚洲式的喇嘛庙、欧洲式的教堂等等,这是上乌金斯克这座城市的特色,但是如果现在有人来到上乌金斯克的话,他一定会被眼前的上乌金斯克的满目创荑给惊呆,原本漂亮的火车站已经变成了废墟,除了几根立柱还带着先前的模样,城区随处可见被炸成瓦砾的建筑。

    四个月来的轰炸,几乎把这座城市完全抹去,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轰炸之中,上乌金斯克残留的少数市民和俄军士兵体会着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前线靠着唱酸曲等方式打发时间的中国士兵不同,在这里俄军士兵从始至终都饱受着轰炸、炮击的威胁,四个月在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之中,上乌金斯克的守军减员近五成,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逃兵,没有人愿意承受这种没有尽头的炮击和轰炸。

    四个月以来,上乌金斯克在变成一座废墟的同时,他们同样变成了一个地下化的城市,残留在这里市民大多数时间都呆在自家的地窖之中,而守军的指挥所同样修建于地下,以防止中国飞机的轰炸造成的伤害,人们似乎都适应了中国人的轰炸。

    “彼得格勒爆发了新的动乱,乌米扬诺夫和他的社会民主工党发动了暴动,部长们已经被暴动的水兵和工人给逮捕了部长们,而克伦斯基总理于凌晨逃往前线去调动部队准备镇压社会民主工党的起义。上午,控制了彼得格勒的乌米扬诺夫发表了《告俄国公民书》在其中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昨晚10点40分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布尔什维克要求大会批准已经举行的起义,社会革命党人和民主党人抗议社会民主工党的阴谋政变,随后退出了会议。……”

    在城内已经被炸成废墟的市政府花园中的地下隐蔽所中,面带憔容的罗里琴科向彼得留拉得夫中将介绍着目前首都的局势,彼得格勒发生的暴动同样影响到了数千公里外的上乌金斯克,尽管此时影响还未显现出来。

    “……乌米扬诺夫的武装夺权、解散预备国会和独霸苏维埃大会,已经引发了俄国除社会民主工党以外各派政治力量、包括其它社会主义派别的强烈反对。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等在7日晚退出苏维埃大会后立刻到市杜马大厦,在那里组成了“祖国及革命救援全俄委员会”,他们提出,要急速组成临时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以“社会民主工党”的暴动,镇压一切反革命的计划……”

    听着罗里琴科的汇报,彼得留拉得夫没有想到现在的彼得格勒的局势竟然会演变成现要这般模样,四个月前当离开彼得格勒时,那里虽然有些混乱,但是大局依然稳定,而现在彼得格勒似乎是在酝酿着一场内战!

    “……现在前线的也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不愿意打仗,而士兵委员会则在鼓动着士兵们反对战争,而每天都会出现逃兵……将军、……”

    罗里琴科向将军汇报着前线的状态时,却看到彼得留拉得夫将军挥手示意自己出去的样子,看着将军疲惫不堪的的神情,罗里琴科想说些什么,最终什么都没有说,按照将军的吩咐退出了掩蔽所内的将军办公室。

    “俄罗斯……俄罗斯!”

    在罗里琴科退出去之后,彼得留拉得夫开口自语着,曾经彼得留拉得夫以来革命可以拯救俄罗斯,而现在革命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几个月的混乱,前线的败局,混乱的局势导致的这场在东方错误的战争,而现在混乱更是把俄罗斯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是谁造成现在的这一切呢?

    “愿上帝保佑俄罗斯!”

    彼得留拉得夫喃喃自语着,此时的彼得留拉得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击退中国人的进攻,已没有任何可能,甚至于现在的上乌金斯克,是由那些极度厌战的,并被中国人炸去最后一丝勇气的士兵们守卫着,上乌金斯克的防线就像纸扎的防线一般,只要中国人愿意,他们也许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占领这座早在四个月前就应该陷落的城市。

    如果可以的话,在三个月前彼得留拉得夫就会选择撤退,中国人之所以没有攻占这座城市,或许有协约国压制的原因,但是在彼得留拉得夫看来,中国人把上乌金斯克变成了一个俄军的凡尔登,俄国在远东的血在这里几乎流干。

    四个月以来,先后增援来的七个师之中,他们在运输的途中就被中国的轰炸机追击着轰炸,在他们未到达上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损失了30%的兵员,在随后的不对称轰炸之中,上乌金斯克的俄军已经没有了将战斗支撑下去的勇气,他们希望结束这场战争或者向中**队投降要么就当个逃兵,没有人愿意和中国人这样无谓的对峙下去,任由他们任意轰炸。

    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高原,经过几百公里的流动后,由它带来的大量泥沙和污染物,流到如今的三角洲湿地。湿地里茂盛的水生植被相当于一个绿色屏障,将这些泥沙和污染物截流在整个湿地当中,长期以来,由于色楞格河泥沙的不断淤积,这片湿地也在不断地增大。这是一片呈扇形状的湿地,因为有大量的水生植被,在后世时一直被人们称为“贝加尔湖的过滤器”。

    这片位于河口的沼泽地,一直以来都有少量的布里亚特人和俄罗斯人居住,偶尔还会有一些科学考察团会来到这里,这片沼泽地虽然布满了陷阱。但是土地却异常的肥沃,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总是会有一些人或自愿或被动的来到,这个满布着死亡陷阱的河口沼泽三角洲内,不过也仅只局限于边缘地带,在沼泽地的深处,仍然是大多数人的禁地。

    如果用什么词来形容鲁想此时的心情的话,鲁想一定会用郁闷、痛苦、烦躁等等各种各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一想到四个月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