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市民的奋斗-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热爱国家,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义务。不履行这个义务就是犯罪,就是背叛。

    ……在这个象征着耻辱的法庭上,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接受耻辱的审判。对这里所作出的任何审判结果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不会承认,我们是中国人,即便我们是罪犯也应由中国的法庭审判,而不是你们这些外国人!

    宣判吧!无论你们将任何罪名加于我身,无论等待我们的是绞架或是牢狱。我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这次审判的结果。

    在坐有同胞们将作为今天这里所发生的一切的见证!我和我的朋友以自己所作出的一切为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今天在这里所遭受的一切为耻!

    你们加诸于我身的罪名,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爱国者无罪!”

    站在囚栏中的陈启祥看着在台上端坐着的三名外国法官和陪审员冷静作出自辩。

    当“爱国者无罪”一词一出,审判厅内立即乱成一团,旁听的记者们和市民、学生们立即鼓起了掌来。

    “肃静、肃静!”

    端坐在台上的热内卢尔法官见审判厅内乱了起来,立即敲响了木锤以维持秩序。看着厅内的记者和中国人,热内卢尔感受最多的是压力,现在热内卢尔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来自己这些中国市民的压力,中国政府、法国政府包括领事馆、公使馆都对热内卢尔施加了多次压力。

    这次不是一次单纯的谋杀案,一但谋杀和政治和爱国情绪挂钩的话,案件的结果直接可能导致更多严重的政治后果。

    而总理克里孟梭在这几天更是先后两次发来电报,告诫自己一定要慎重考虑到中国的协约国因素,还有谢平利的俄国间谍身份,还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即便是在现在的法国,如果一个公民杀死了德国间谍,不仅不会受到审判还会受到政府的奖励。

    总之,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热内卢尔知道这一次自己绝对不能按照正常的谋杀案处理此案,案件的影响太大,结果很有可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甚至于可能倒置更加严重的政治后果。康德公使早晨更是发来电报,要求要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妥善解决此案,绝对不能因此案激起中国人的排法情绪。

    “爱国者无罪!”

    尽管已经迫于压力而无奈的作出决定的热内卢尔在听到陈启祥的话后,对于他的这个理由只感觉有些荒诞无稽,暴徒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是却改变不了暴徒的本质,他们这么做和他们反对的那些俄国革命者又有什么区别?

    “这已经不是那个冷静的显得麻木的民族了!他们现在的性格已经变得像是一个年青人一般的燥动!”

    看着审判厅内的那些激动的中国记者和市民,热内卢尔在心中感叹着!想到几个月前,中国正式参战之后,原本将军队撤出中国的各参战国要求重新进驻中国的时候,被中国政府断然拒绝的,甚至不惜以武力相抗的态度,最终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各国同意除了领事馆、公使馆内的仍然保留原有的安全部队之外,暂缓在天津、上海等地的重新驻兵,实际上恢复驻军恐怕是遥遥无期。

    热内卢尔不禁感觉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自己所了解的那个国家了,激进、好战、态度强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回到了中国人的身上。

    “也许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就是欧洲各国失去亚洲失去中国的开始吧!”

    看着在囚栏内的四名面色平静眼神中带着狂热的中国人,联想到现在中国国内报纸上宣扬的要废除各国在特权、收回租界的报道,热内卢尔不禁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尤其是看到这些中国人的身上现在已经充满了燥动之后。

    “或许这一次审判的结果只会让这些中国人变得更加的狂热和激动吧!”

    想到这热内卢尔不禁为报纸上公布的那些曾接受谢平利资金援助的中国人的安全,自己的宣判或许会让更多的中国人狂热起来,而表达这种狂热或许就是像这四个年青人一样的方式吧!

    那些接受俄国资金的中国人的安全并不是热内卢尔所需要顾虑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眼前的这个案子。如何能在合法的范围内解决这个案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哼哼!这些法国佬!果然像少爷说的那样,都是欺软怕硬的主。”

    看着报纸上对于《未来中国》一案的结果报道,高传良感叹着自语着。

    法庭说四名凶手最大的只有19岁最年青的只有17岁,还没成年不懂事,长大了兴许就不乱杀人了,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初犯者重在教育,而且其行为是出于爱国之心,更何况证据证明谢平利等人是俄国间谍和卖国者,考虑到目前中国处于战争状态,所以他们四人被赦免了。

    自十八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后,各种产业机械相继出现,工业生产对钢铁的需要日甚一日。产业机械的出现,使得人们有更多的可供消耗的商品,随着生活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要愈来愈迫切。于是费尽脑筋去设计新的产品。

    工业界所用的产业机械,绝大部份是用钢铁制造的,即使有些产业机械的材料是其它金属,但制造这些机械的工作母机,或工具都是钢铁制造的。若一国的钢铁工业不发达的话,那非但无法制造高级的精密机械,就是较为简单的车床和纺织机都无法制造。

    钢铁因为强度大,且可利合金及热处理以改变其机械及物理性质,所以几乎所有的工业都需要钢铁。钢铁工业的发达,可以带动其它工业的进步。这样看来钢铁可说是工业之母。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必先具备一个坚强而蓬勃的钢铁工业。因而自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每个国家尤其是那些工业落后的国家,都在努力于建设自己的钢铁工业。

    而因为钢铁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引申出了“钢铁即是国家”,由此可见钢铁和钢铁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这个钢铁决定力量的时代,鉴于钢铁在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性,建立强大的钢铁工业一直都是西北工业发展规模之中的重中之重,钢铁是西北工业的基础。

    位于西北市东南部的冶金工业区拥有一百七十多家分厂的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无论是其规模或或是钢铁产量、钢材产品种类都远远超过由日本政府于1896年创建的八幡制铁所,这个亚洲较早的一个钢铁联合企业。

    不计算500立方以下的六座炼铁高炉,仅仅只是一座一千五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就足以使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是这个时代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共和六年十二月份,西北钢铁联合体的粗钢以及钢材产量达到惊人的十二万吨,铁产量更是达到二十五吨,仅十二月份一个月的产量,就接近同期日本八幡制铁所年产量的70%。

    “支那月钢铁产量超过日本年产量!”

    李贺扔掉手中的这份一位从日本归国的友人带回来的日文报纸,看着报纸上的报道的日本人的惊呼声,李贺所感觉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自豪。有什么比看着整整一辈子的梦想得已实现,更让人觉得自豪的事情呢?

    四十五年前,在旅居美国的大伯要求下,不过才只有十五岁的李贺拜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少妻前往美国留学,美国的发达的工业社会让这个从广东出来的少年惊呆了,李贺在美国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取得了机械工程硕士的学位。

    学成归国的李贺却发现自己所学在国内除了在兵工厂工作之外,根本没有其它用处,原因很简单,国内没有钢铁,没有钢铁就没有机器。被理想冲昏了头的李贺再次赴美学习冶金,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二十年的李贺忘记了当时中国的现实,朝廷的官员并没有建立钢铁厂的意愿,以至于李贺不得不在美国的钢铁公司中工作,直到一年多之前,接受西北钢铁企业的邀请,曾经深埋的钢铁强国梦才再次浮现在已经麻木的李贺的脑海中。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李贺和自己的结发妻子乘船从美国来到西北,随后进入了西北冶金研究所,成为研究所中少有几名中国工程师中的一员,带着十几名西北大学冶金专业的学生一起从事着冶金技术研究,由李贺和学生们一起设计的180吨炼钢平炉,现在正建设之中,一但建成西北的钢产量还会再增加一个量级。

    “李工程师,吴经理请您去一下会议室!”

    这时李贺的办公室的门被一个学生推开了。

    当李贺来到会议室后,冶金研究所的几十名德裔、俄裔工程师已经先后到了会议室,而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的总经理吴健则坐在那里,看这阵势显然是有大事。好像上次把研究所的冶金工程师招来开会的目的是为了研制用于重型火炮的新型炮钢,这次又是为了什么新课目。

    “……想来大家都知道现在边防公署已经决定建立海军重整中国海防,造船不能无钢,尽管我们制造的几种船用钢都已经用于制造商船和驱逐舰,但那些钢种并不适合制造装甲舰。但是现在海军舰船部昨天开会决定让西北钢铁公司研制造一种新型舰用渗碳装甲钢。这是舰船部提出的技术要求。”

    吴健简单的的说明了来意,作为西北钢铁联合企业的总经理。一年来在前任经理李维格打下的扎实的基础上,西北钢铁联合企业在吴健的手中进入了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量得相比于年初增加了六倍,利润增加了十倍,大批特种合金钢材的研制填补了当前国内的技术空白,对此吴健个人感觉非常满意,现要的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着。

    “……要求表面硬度达到600…680hb,递减渗碳深度为40…55%,基材硬度为200…230hb,基材抗拉强度为700…78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450…610mpa。”

    看着手中的海军提出的装甲钢的技术要求,李贺几乎不敢相信文件上的数据。舰船部提出的这一技术指标要超过李贺在美国时曾经参于研制的美国海军的装甲钢,西北尽管已经有着丰富的生产合金渗碳钢的经验,但是距离舰船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甚至于距离美国目前的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吴经理!舰船部提出的这一技术要求并不现实,这些些指标不仅超过美国的渗碳装甲钢的性能指标,同样高于目标前世界上渗碳装甲钢最高水平的克虏伯公司,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并不能实现舰船部的要求,既便是我们目前仅能少量生产的试验品距离这些指标还有一段差距。”

    李贺听到有人发表了意见便望了过去是第六技研室的希多洛夫,他是半年前从俄国移民西北,曾经是俄罗斯海军下属的装甲钢工厂总工程师,现在的新型驱逐舰上使用的新型舰用钢就是由他主持设计,舰船装甲钢是他的本行。

    希多洛夫的意见得到了会议室内的几十名专家工程师的赞同,作为技术人员的他们可不像舰船部的那些军人一样,追求最优的指标而忽视了自身技术条件。但他们并不知道,舰船部之所以提出这些指标,是为了舰船部正在设计的新型袭击舰而提出的要求,在吨位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军舰的防护性能,只能使用最好的装甲钢来弥补装甲厚度的不足。

    尽管海军舰船部的技术人员明白提出的技术指标非常苛刻,甚至于不可能实现,但迫于无奈只能如此。以最高的要求争取最好的结果,一直以来都是西北的信条,或许结果可能和要求指标有些微差距,但是却得到自身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以最好的结果,这正是舰船部所希望得到的。

    “我们根本没有大量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

    尽管明白这些指标有些不太现实,但是此时李贺脑中考虑的却是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根本没有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对于渗碳装甲钢的生产西北非常陌生。陌生生产工艺、超标准的技术指标,李贺的眉头不禁皱来的越来越紧了。

    “或许!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渗碳装甲钢!”

    皱眉思考着的李贺此时并没有心情会议室内其它人的争执,而是要考虑是不是应该用其它钢种来取代渗碳装甲钢,西北没有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尽管在试验室里中渗碳装甲钢的技术早已经突破,但是在工业生产渗碳装甲钢上却非常陌生,也许还可以另辟蹊径。最重要的钢材达到舰船部要求的指标,而不是钢种的问题。想到这李贺便动起了另起炉灶的心思。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卷 大时代第94章 迷的奇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