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市民的奋斗-第9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科涅夫剥着麦粒时,突然感觉到头顶的阳光被什么遮住了,科涅夫吓的双手颤抖起来,汗水从他的额头滴了下来,怎么没有喝斥声?惊恐的科涅夫闭着眼睛慢慢的回头。
“咦!没人!”
身后并没有人,那是什么挡住了阳光?科涅夫朝左右看了一下,隐约听到空中似乎有些声响,抬头朝空中望去,只看了一眼手中的麦粒便落到了地上。
空中一个漂亮的庞大的雪茄形的飞行物在天空中飞行着,白色的飞行物速度并不是很快,科涅夫目瞪口呆的仰视这个雄踞天空的庞然大物,在田间和农庄里的庄员们望着空中的庞然大物禁不住发出有些惊恐的尖叫声……
对于地面的一切,飞艇上人们根本无从得知,fk…200型客运飞艇是现在世界上最大,最先进,也是最豪华的,它所搭载的旅客定位也都是成功商人和社会名流,这是他第一次国外飞行,他是第一个采用整体舱室内飞艇,过去的fk系列飞艇大都是采用前中后三个分离式舱室。
fk…200几乎是一个奇迹般地存在,他的巨大的身躯会令每一个亲眼目睹者难忘。它全长251米,比世界上最大的客轮“祖国号”还要长,最大直径是50米。而这么庞大的飞艇装上燃料和发动机也仅只有120吨重,但是他却可以装载380吨的旅客和货物,他还是第一艘采用柴油发动机的飞艇,他装有4台1100马力西北通用动力柴油发动机,比起以前的飞艇所采用的汽油发动机来柴油发动机不但震动更小而且更经济。而当fk…200号满载燃料时它可以载着280名旅客和38名空艇乘员及空姐以130公里的时度飞行16100公里!巨大的艇身被分割成20个相互独立的气囊,这些气囊能够装载着223760立方米的不可燃的氦气,更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器。
坐在令人心旷神怡的眺望台边,透过巨大的观景窗,铺着白的亚麻桌布的餐桌上摆放着闪闪发光的玻璃器皿,刚从健身室里走出来、享用着茶水的刘常春可以居高临下的欣赏1200米下俄罗斯绵延上千公里的平原。
在这艘豪华飞艇上飞行了一天一夜之后,那旅客的卧室里配备了热自来水以及舒适的软床,这曾经让刘常春咋舌的豪华已经慢慢的从惊讶变成了习惯,那种居于天空的激动也早就消失了,和艇内的大多数运动员一样,看着报纸和画报,打发着飞艇上的时间,艇内的健身房面积有限,飞艇内的203名运动员只能轮流使用以保持训练。
刘常春注意到旁边的园桌边围着几名记者,飞艇内的乘客并不仅仅只有奥运会代表团,还有16名随队记者,他们是各大报社派出的最优秀的记者以报道这界奥运会中国队所参加的比赛,国人对代表队内的203名运动员充满了期望。
“可惜了!当年如果没有那场暴风雪的话,或许咱们已经帮助俄罗斯人解放了这里,这里的老百姓也用不着忍饥挨饿!如奴隶、牲口一般的活着!”
依在窗边的一名女记者望着距离1200多米的地面时,在唇边为一亿五千余万的俄罗斯人如奴隶般的命运惋惜着。
尽管苏联是一个“铁幕重重”的国家,但是在中俄边境的上百处难民营之中,每天都会数以百计的不顾机枪的扫射以及脚下的地雷,拼命逃离这个国家的饥民,国内的报纸、广播电台同样非常喜欢报道这些难民,“为了自由和生存,他们逃离了被残暴的独裁政权统治着的国家!”
国内的新闻称这些难民的逃离苏联的行为称为“奔向自由之地!”。数月前,一部由私立的京城电影学院十几名结业生历时半年拍摄的“奔向自由之地”的记录片,在国内上映后引起了举国轰动,上百处难民营内那些形同饿殍的难民,难民口述中苏联农村的现状、余粮征集队的残暴,尤其是他们在北极圈的冰原上利用长焦镜头拍摄的那些在机枪扫射下、不顾一切穿越雷场的画面。
一个被炸断腿的母亲拖着一条近百米长血迹,只是为了把怀中的婴儿送到边界线以东,绝望的男人用身体在雷场上滚动,只是为让家人可以到达“自由之地”,记录片中那些俄罗斯人的遭遇和绝望,震惊了每一个观众,他们在为难民募捐的同时,在心中庆幸着当初政府果断出兵俄罗斯以及后来国内对社工党的快刀斩乱麻,这一切让他们远离了极权。
“或许在我们的脚下,就有人正在饿死吧!”
女记者的感叹让原本欢愉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闷,中国人是善良的,他们曾经遭受过相似的苦难,但与生活在欧俄地区的1。5亿俄罗斯人相比,那些苦难或许只是磨砺而已。
“征粮队拿走了家里最后一粒粮食,杀死了我的父亲,妈妈、妹妹和我被赶出了集体农庄,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流浪,我们一直朝着东方走,妈妈听人说到了东边,就会有面包吃,我和妹妹还会有糖果……妈妈饿死在了路上,我和妹妹……我妹妹从来没吃过糖果!”
忆起记录片中那个俄罗斯男孩把摄影师给他的糖果给了年幼的妹妹,只是自己拿着糖果包装纸嗅个味道的画面让杜洁感觉有些心酸,在中国,即便是再穷的家庭,过年时也能让孩子吃上果子、糖果,而影片中的那个七、八岁的瘦的皮包骨头的小女孩竟然从没吃过糖。
“在这下面会有多少个孩子没过过糖果?”
眼睛有些湿渌渌的杜洁想到电影中的女孩轻叹着,似乎是在抱怨着上天的不公,欧俄儿童吃不上糖果、甚至可能会饿死,而帝俄的儿童却可以得到免费的午餐。
“可惜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桌边的一名男记者有些伤感的叹息着,共和十年,苏联发生大灾荒时,帝俄以及旅居中国的俄罗斯人和中国民众,为那些灾民募捐了数百万元的善款,购买了大量的小麦、面粉、药品。因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所以不能像美国人一样在苏联直接赈灾,这些物资最终由中华慈善总会、世界红卍字会等慈善机构转交给苏联政府用于赈灾,人们以为这样可以帮助那些灾民。
但是让所有人料想不到的是,那些本应是用于救济灾民的粮食、药品大部分被苏联政府挪用,如果不是叛逃的苏联军官和士兵在国会作证,或许善良的国人仍然不断的向他们提供着捐助,最后粮食和药品却成为了军队的军需品。
经历了共和十年“慈善骗局”之后,即便是知道欧俄正在上演前所未见的“人为”饥荒,国人亦不愿捐出一分钱,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难民,同时拒绝购买从欧俄地区进口的粮食。
“能做些什么呢?”
飞艇上的运动员和记者们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是啊!什么都做不了,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那些光到中国和帝俄的难民。
穿着身新款西服的代表团团长张伯苓神色凝重的从餐厅入口走了进来,一下台阶便听到这些记者们的感叹,眉头忍不住一皱,尤其是看到几名运动员甚至也围在一旁。
“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想想我们自己吧!国家面临三大列强威胁,我等还有闲情关注他人之难吗?现在我们最重要任务是在赛场上击败那些外国人!我们在赛场上总要和三大列强打仗的!都给我整好精神,什么都不要想,到赛场往死了练那些外国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新时代第20章 我舰奉命撞击你舰()
“war!”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整个欧美世界的报纸上都用着同样的三个字母作为报纸的头版,战争!尚未从战争的阴云中走出来的欧洲人、美国人惊恐的看着报纸上的报道,英国、法国、美国世界三大强国对中国干涉,导致中国数亿人举行**示威,要求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这个世界怎么了!”
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所有人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惑,那场夺去千万人生命的战争不过刚刚结束,现在因为荷属东印度中国可能的“护侨”问题,英、美、法三大强国,再一次吹响了战争的号角。
“我们绝不会接受美国人的血为了荷兰人的殖民地去流,争取民族自决权是神圣的公民权力,1775年曾被殖民统治的我们,去反抗英国人,今天自由的美**队却要去镇压一个为争取自由的民族!……”
在美国的报纸上到处都是指责政府的声音,国会之中的质疑声更是此起彼伏,美国人恐惧、害怕自己再一次卷入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
欧战结束之后,面对惨重的伤亡,沉浸于战争创伤中的美国上下都在反思,尚未从欧战创伤中走出来的绝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在数年前卷入欧战是“死亡商人”操纵政府的结果、是一个悲剧性的大错误。因为他们欧战中发现,美国卷入国际政治的危险和代价,是战时对国内经济的管制、公民权利的限制、超过84万美国青年的生命。
停战之后美国人普遍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而对于美国以外的事务,特别是对欧洲问题基本不感兴趣。美国人认为,美国地理条件优越,得天独厚,远离旧大陆,欧洲发生的事与美国无关,更不必管它。而在美国参议院中的部分议员是孤立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他们经常制造各种舆论、影响民情,对总统施加压力。
欧战让美国付出的巨大伤亡、民众的普遍受骗感,让孤立主义占据了民意的主流,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欧战结束之后,这种孤立主义思潮遍及美国。
在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柯立芝内阁试图“阻止中国干涉东南亚事物”的外交通告,被美国人视为“战争的信号”、“对中国的最后通牒”,从最初就有部分参众两院议员持以反对态度,在中国民众做出最激烈的反应之后,他们的担心变成了事实。
“美国很有可能再一次卷入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之中!数百万美国人会为柯立芝的愚蠢流血牺牲……柯立芝先生试图像威尔逊一样,在所有的欧洲问题中担任最后的仲裁人,引起对他本人及他的国家的敌视,而且卷入了与美国利益无关的事情,现在他又试图将整个美国卷入一场与美国无关的战争之中!……阻止一个向往自由、渴望独立的民族获得自由与独立,是对美国道德原则的背叛,美国正在陷入不道德的欧洲恶习之中……”
5月4日,礼拜日,春天的到来,让整个华盛顿特区到处绽放新绿。尽管这一天天空依然下着细雨,但华盛顿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战示威游行。白宫北门外的拉法耶特广场上,上万名来自美国各地的反战人士高举着挥舞着“拒绝战争”、“结束干涉”、“干涉自由就是犯罪”的标语牌,传达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声音。当这些游行示威的在面对记者的镜头时,参加示威游行的民众条件反射般地举起牌子“战争不是办法”。
抗议美国政府在兰芳独立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参加示威妇女带着她们的孩子来到白宫门前。在她们打起的标语牌和旗帜上面写着。
“不要派我们的儿子去杀人或送死!”
“我们的儿子不做杀人凶手!”
“……目前我国驻华大使馆的工作已经全部停止,大使馆被激动的中国青年团团包围,如果不是中国的军警依然在保护着大使馆,或许大使馆将会被荑为平民!美国商品在中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但是中国商品依然在美国热销……”
查尔斯。休斯的满面无奈,事情演变到现在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已经完全超过了查尔斯的想象,那份外交通告,已经尽可能的割除了一些敏感词语,只是表达希望中国出于维护亚洲和平的基点,放弃干涉荷属东印度的计划,如果说战争威胁的话,恐怕也只有那么一句“美国绝不会坐视任何国家试图改变东亚南现状的举动!”,而这一句却被国内奉行孤立主义的议员和记者认为是“美国对中国的战争通牒!”
之所以会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恐怕是因为在中国发生的**示威,与美国人的反战不同,中国高喊着“要战争!”,他们宁可全部战死也不愿意接受这种“奇耻大辱”。
“中国国民在愤怒、军队在愤怒,他们很多省已经动员了国民警卫队,在广东他们的军舰与英**舰进行追逐,双方多次鸣炮。现在局势已经完全失控,费尔大使要求与顾维钧总长会见的要求被拒绝,我们从中国内部得到消息,他们的总理已经原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