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时空走私1859-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担皇粲诘酃校敲逼涫档幕什�
当初李永吉让禁卫军掌握这些地方,倒不是一开始就想到有人可能会谋反,而是下意识的行为,毕竟这几处地方都太过敏感,里面的很多设备,甚至整个工厂都是现代弄来的,李永吉不想让太多外人接触到。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的是太棒了,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让禁卫军控制了最关键的重工业跟军。火供给,谁要想造反,在耐力上就顶不住。
在李永吉看来,什么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统统都不重要,只要让禁卫军牢牢的把握住马鞍山跟广德县这两处重工业基地,掌握了武器的供应点,那么就算所有的国防军都造反了,他也不怕。
毕竟现在的中*队,已经全面进入火力至上的时代了,没了后勤支持,尤其是弹药方面的支持,任何造反派都无法持久,更何况,既然是造反,不可能真的让所有人都跟着,最多也就是说服一小部分国防军罢了,除了打一个措手不及,根本不成气候。
不过,帝国禁卫军后来因为战略目的的不同,被分为三个军,隶属三个军区,分别是第一军所属的北京军区、第二军所属的济南军区以及第三军所属的苏州军区。
当前来说,周达带领的第一军主力,被分散在了整个东北,以镇压东北跟朝鲜半岛的局势,第二军主力则随着总司令王三武西征,在平了回乱之后,现正驻扎在伊犁,目的是镇压当地并监视俄国人;只有张威统辖的苏州军区第三军,还稳稳的停留在江南一带。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局面下,控制军事禁区的禁卫军部队,只有一个苏州军区的第三军,虽然整体战力依旧很强,但兵力略显不足,再加上要分散在江南各地驻扎,在军事禁区处保留的军力就更加薄弱。
为此,李永吉一方面是出于求稳,另外一方面也是起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在发觉禁卫军中没什么异常之后,接连给禁卫军部队下达了许多新命令。
在李永吉的新命令中,除了远在伊犁的第二军暂时不动外,在东北的禁卫军立刻收缩,然后除了在北京保留一个团外,其余部队全部南下,到马鞍山与第三军汇合。
此外,分布在整个江南地区的第三军全部收缩,把主力全部收缩在南京城、马鞍山还有广德县一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连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也全部放弃。
而在这个调兵令之前,李永吉先发布了一个高级将领的调令,那就是让原第三军的司令官张威转去北京,做第一军的司令官,让原第一军的周达,来第三军当司令官。
总之,在这个大规模的禁卫军调兵行动中,李永吉不但通知了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周达跟张威,而且还直接通知到下面的连级军官,确保命令的完美执行,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
从这个方面就看出来,李永吉对长期坐镇江南的张威已经有了一丝丝的不信任,害怕张威出什么乱子,所以才先换司令官,再顺势调兵,当然,如果张威本身并没有问题,这样做也可以让他更加的警醒一点,毕竟这是平级调动,并不算贬低,甚至张威去了第一军后,控制的地盘更大了。
毫无疑问,虽然李永吉这是直接给禁卫军下命令,不用走国务院,但这么大的行动,肯定是瞒不了人的,绝对会让有心人惶恐不已。
人只要惶恐了,就容易露出马脚,如果能因此打消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最好,要是不行,那李永吉这么做,也能让自己提前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如果这一切都是李永吉自己的多疑,事情根本不像李永吉猜测的那样坏,那么这样做也没啥坏处,至少能练下兵,顺便吓唬吓唬某些人也不错。
第四七零章 刷存在感的皇帝()
事实证明,李永吉虽然长期身在国外,但他对国内的军队,尤其是禁卫军的掌控能力丝毫没有减弱,就好比现在,李永吉只需要几个电话,就让国内的各方势力瞬间忙碌起来。
在得到李永吉的电话指令之后,本来就因为无事可做而闲的蛋疼的禁卫军各部立刻行动起来。下级军官还好,毕竟所知有限,只知道听命行事,但师团营级的主官却不同,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眼光跟经验,都从李永吉的突然命令中察觉出了一丝诡异。
正是这一丝丝的诡异,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的禁卫军确实无事可做,急需要表现自己,所以他们都行动相当迅速。
行动最快的就是苏州军区第三军的部队,张威在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立刻奉命北上,而在周达到来之前,第三军的指挥权暂时由总参谋长兼青浦军校校长俞鸿瑞代理。
俞鸿瑞掌握禁卫军第三军之后,立刻下令分散在江南各地的团级部队迅速撤回马鞍山跟广德县这两地,而他本人则早就抵达了马鞍山,并且把临时司令部设置在了马鞍山。
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分散在江南各地的六万禁卫军就全部部署到位,其中马鞍山有三万人,广德县110特区有两万人,吴淞口炮台则因为其重要地位,依旧保留了一万人。
禁卫军用的轻武器普遍都是56半自动步枪跟56式冲锋枪,重火力则主要是60毫米迫击炮、82毫米迫击炮,63式107毫米轻型火箭炮等现代火炮。
除此之外,第三军还有不少wa021式155毫米加榴炮。86式152毫米加农炮,ah…4型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这些重火力。
不过,wa021式155毫米加榴炮与86式152毫米加农炮这些火炮太过笨重,目前都是设置在吴淞口当作海防炮台用,所以轻易移动不得。
唯有ah…4型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因为重量轻,可以当作行军使用,不过这些炮大都被部署在第一军,用在了当初攻打满清以及朝鲜战役中,后来第二军西进平乱的时候,也要了六门过去。所以目前在第三军里面,这种威力强大又具备超强移动力的超级大炮,只在南京城部署了六门。
的确是超级大炮,155毫米口径的现代火炮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是榴弹。爆炸后的绝对杀伤半径是16米,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没有被直接击中,也会被冲击波震死;除此之外,半径50米范围内则是爆片杀伤范围,这个范围内被破片击中,不死也残废。
总而言之,面对现代化的155毫米榴弹。安全距离是200米开外,也就是说炮弹爆炸后,你必须在二百米开外才能保证安全。
毫不客气的说。面对这种杀伤力,如果是密集阵型,一炮就能炸死五百人,也能把任何城墙炸开一个大洞。
更可怕的是,这种火炮的射程最少也有39公里,基本是一种超视距打击。能在敌人出现在己方视野之前就将对方彻底轰垮,再加上现代化的火控系统。精准度强的离谱,堪称是禁卫军的王牌武器。
正因为这种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太过珍贵。所以南京城的禁卫军在离开的时候,特意把这些超轻型155毫米火炮全部被运去马鞍山,顺便还把城墙上的其他重炮全部拿掉了炮栓,让这些重炮无法使用,这就等于让南京城的城防能力摧毁了一大半。
更让人吃惊的是,南京的禁卫军在离开的时候,还特意去了一趟皇宫,在没有通知其他部队的情况下,强行把小太子跟皇后接走,借口则是十分蹩脚的避暑。
要不是禁卫军是皇帝的亲军,只能皇帝才能指挥的动,加上皇宫基本都处于禁卫军的保卫之下,皇后殷素素也跟李永吉打电话确认过此事,配合着主动向外说明是要带孩子去马鞍山避暑,就凭禁卫军这种不打招呼的突然行动,恐怕会被认为是兵变呢。
不管如何,禁卫军第三军的这场不打招呼的突然行动,加上张威的北调,的确震动了帝国官场,尤其是南京城,许多人都人心惶惶,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沈世明立刻打电话问李永吉,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得到的答复却是让禁卫军趁机拉练一番,活动活动筋骨,免得他们闲的生锈。
对于这个答复,沈世明是一百个不信,不过这是皇帝李永吉亲口说的,他也就只能当真话听,并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以稳定各地逐步骚动起来的人心。
就在大家都阴晴不定的时候,也就是在皇后跟小太子去马鞍山避暑的第八天,周达亲自带领的禁卫军第一军主力突然乘船抵达上海港,之后,他们在上海港稍作休整,又留下了两万人帮助防备吴淞口炮台,剩下的四万人在第二天就沿着长江直接抵达了马鞍山,与第三军汇合。
至此,马鞍山集结了七万禁卫军,吴淞口要塞集结了三万人,广德县两万人,总共十二万人,等于把禁卫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重新集结在了一起。
这次集结,不但禁卫军的人数是最多的,重武器也是最多最先进的,而且伴随这支十二万人禁卫军陆军的,还有一支总人数达四万人的海军舰队,其中整个帝国过半的军舰都集结在了吴淞港。
由于另外一半的帝国舰队目前主要集中在好莱坞港,因此集结在吴淞港的海军舰队,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全部舰队了,说是倾巢而出也不为过。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所谓拉练的说法就再也没人信了,毕竟这种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拉练的样子,倒像是在戒备什么。
现在可是太平世道。禁卫军则是皇帝亲军,那么禁卫军忽然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很明显是要对付什么人。
为此,江南地区原本就战战兢兢不敢言语的国防军,也开始自发的启动了二级警戒。而且只要是有能力有条件的,都纷纷再次直接给李永吉打电话,询问这件事的缘由。
很明显,各地国防军的主官也把这次事件当做了一场内部的政治斗争。
其实,早在禁卫军刚开始行动的时候,这些国防军的部队主官就曾经绕过国防部。直接打电话问李永吉什么事情,并且大都表了一番忠心,说自己的手下绝对忠于皇帝之类的。
也就是说,在禁卫军刚刚有所动作的时候,各地国防军的军官就直接不理会南京国防部了。觉得这是皇帝在清理政敌,所以才提前站队表忠心。
但是,那时候的李永吉却告诉他们这是禁卫军的拉练行为,让他们继续紧守岗位,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有过多的压力,这才让这些疑神疑鬼的国防军军官暂时打消了想法。
然而,等第一军千里迢迢从北方南下。与第三军汇合,并且还带来了大量海军舰队之后,这些人再次骚动起来。再也不相信这是所谓拉练行为了。
原因很简单,禁卫军这么一行动,在江南集结了十二万陆军以及四万海军,就战斗力而言,完全可以说是中华帝*的最强力量,说是灭国之军都毫不为过。
时至今日。各部军官经过突击学习,也对现代化的战争理念多少有些进步。已经不怎么在乎军队人数问题了,更注重的是火力至上。
所以说。禁卫军别看人数少,但因为武器先进,火力强大,一万人就可以吊打十万以上的国防军,但要是真的集结了十万人,那就量变成了质变,哪怕有一百万国防军也不够他们吃的。
原因很简单,国防军的武器差禁卫军太多了,别说轻武器没得比,重武器的差距则差的更多,远远比轻武器的差距大。
还有一个,禁卫军是皇帝亲军,掌握了朝廷大义,禁卫军的敌人,就是皇帝的敌人,朝廷的敌人,与禁卫军为敌,那就是造反作乱!
别看最近皇帝不怎么露面了,但他缔造帝国的丰功伟绩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让人敬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神话了。
不说皇帝带兵打仗的不败纪录,就说皇帝上台后的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也让很多有心人敬佩不已,就算有些不敬读书人的小瑕疵,那也是瑕不掩瑜,或者说是被一时蒙蔽。
总而言之,对李永吉这个皇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十分满意的,尤其是汉人,更是把李永吉当做了汉族英雄。
因此,别看李永吉最近一直没怎么露面,而且李永吉的很多施政方针也让很多人不喜,但他在国内的威望却相当高,尤其是中下层阶级,那还不是一般的高,说是民心所向那是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既有超高的民望,也就是群众基础,又握有强大的禁卫军,也就是维持意志的武力,各级国防军的后勤命脉又把握在禁卫军手中,那到底支持谁,似乎就没什么好选的了。
实际上,直到禁卫军第一军跟第三军主力完成汇合,彻底掌控马鞍山到广德县一带之后,各地的国防军依旧还是迷迷糊糊,根本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甚至连皇帝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