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爹是袁绍-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君英明,刺史大人万岁!”
听了袁买的铿锵之语,围观的近两万百姓齐齐的爆发出一声欢呼,一个个脸上的笑容再也隐藏不住,如同天空破霾而出的旭曰一般灿烂。
看到刺史大人如此杀伐果断,嫉恶如仇,悄悄躲在百姓后面偷看的豪绅士族无不凛然,一个个的在心里打定盘算,回家之后一定严加约束族人,免得惹祸上门。
袁买又扫了跪在脚底下的姚父、姚母一眼,训斥道:“你们夫妻见利忘义,贪婪吝啬,既然贪图张家富贵,想把女儿改配给张家,为何不把贾家的聘礼退掉?致使惹出了这么一桩人命官司,你们夫妻乃是罪魁祸首……”
朝军卒喝道:“拖下去,每人杖责六十,以儆效尤!”
“诺!”
早有如狼似虎的军卒上前几步,将张礼、姚氏夫妻按倒在地,脱掉裤子,当着百姓,挥舞起军棍,狠狠的抡了下去,没几下便打的皮开肉绽,惨叫声连天。
二十六七棍下去之后,张礼因为年长,姚母因为是女人,捱不住重责,晕死了过去。
“大人,犯人已经晕倒,该如何处置?”
行刑的士卒上前两步,躬身施礼请求指示。
袁买脸色如霜,毫无喜怒哀乐之情,冷冷的道:“给我打!直到打够了数为止,他们仗势欺人之时,可曾有过怜悯之心?罪有应得,生死在天!”
军卒领了命令,一声令下,行杖责的军士挥舞军棍打了下去,直到打够了数方才为止。
张礼和姚母已经昏死过去,奄奄一息,不知死活;姚父也仅剩了一口气,睁着眼睛**,麻木的不知疼痛。各自被家人用车子载了,灰溜溜的离开了现场。
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百姓们逐渐散去,袁买命侍卫收拾了桌椅,准备回府,谁知此时竟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咄”的一声,金属击地的声音响起……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却是一颗硕大的铁球落在了街道中央,将地上的青石砸了一个陨坑,散发着一阵烟尘。
“不好,有刺客,保护刺史大人!”
平地起风雷,士卒们被吓了一跳,纷纷擎刀在手,在袁买周遭围成一圈,形成保护之势,免得刺客趁乱行凶。
周仓抽出佩刀在手,指挥着几十个兵卒把投掷铁球的方位包围了,“把那边的人群全部围起来,刺客就在里面!”
士卒们还没来得及列阵,就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大汉来,朗声说道:“不用查了,大丈夫敢作敢当,这铁球是我砸的!”
袁买定睛看去,啧啧,好一个威猛的汉子,只见此人身高八尺八寸左右,比周仓高出了半头,如同一座铁塔!
与周仓皮肤黝黑不同的是此人的皮肤**,国字脸,浓眉大眼,声音响亮如同洪钟,虽然天寒地冻,但身上的衣服却极其单薄,虽然是一袭长袍,却紧紧的裹在身上,可以看得出来胸肌练得非常发达,一看就是威猛之士。
“围起来,拿下!”
周仓厉喝一声,指挥兵卒把这汉子围在中间,准备抓人。
“住手,待我询问一番!”
袁买喝退保护着自己的士卒,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这汉子无缘无故的投掷铁球,必有原因,看他的举止和神色应该不是刺客。
其一,刺客要暗杀自己绝对不会用铁球这种笨重的武器,用飞刀或者冷箭更合适,其二,就算这个刺客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要用铁球砸自己,也应该是向自己这边抛来,而不应该扔向空旷的地方。
其三,就算刺客失手了,应该是趁着混乱逃跑才对,而不应该跳出来主动承认,更不会像他这样威风凛凛的站出来拍着**承认是自己干的。
综合以上种种分析,袁买所以果断的认定此人不是刺客,或许是一个游侠。
从他用的兵器来看,这种行为更像四百年前在博浪沙用大铁锥刺杀嬴政的沧海君。自古燕赵多侠士,在这群雄并起的年代,隐居在野的游侠高人比比皆是。所以袁买断定,此人极有可能是一个把“沧海君”当做偶像的游侠。
袁买走到大汉面前,扫了他一眼,拱手做礼道:“并州刺史袁买这厢有礼了,不知壮士高姓大名,为何无缘无故的当街投掷铁球?”
汉子忽然“哈哈”大笑:“某家姓祝名奥,字公道,是一个**江湖的浪子,在绛邑县与贾梁道交好。他与这受害的贾氏是同族,听说族人受到欺负,便委托我来河内查明原因,方才知道是劣绅仗势欺人……
我本欲杀上门去,把张家搅个鸡犬不宁,谁知道张家的人却被官差捉拿了过来,我便跟着来到街上看热闹。见大人处理的干脆利索,尤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理由更是让人捧腹大笑,便一直憋着笑意,最后实在憋不住了,不小心把铁球投了出来。惊吓了大人,还望使君恕罪!”
“祝公道?这是谁啊?”
袁买在心头呢喃一声,一时之间想不起这么一个人来,却又有点似曾听闻的感觉?
毕竟三国人物实在太多,人的记忆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人尽皆知。但看这人魁梧,投掷出来的铁球足足三四十斤,绝对是彪悍的大力士,说不定此人有些本事!
而且袁买对祝公道说的话并不相信,他说是因为忍不住笑意不小心把铁球抛了出来,纯属一派胡言。更符合逻辑的理由是这个猛士看上自己杀伐果断的狠辣了,所以才故弄玄虚的引起自己注意,毛遂自荐罢了!
“看你投掷这么重的铁球如同闲庭信步,必然有一身本事,埋没在民间,岂不可惜?我帐下正是缺人之时,不知道壮士是否愿意从军效力?”袁买面带笑容,极力的拉拢这个猛士。
祝公道倒也豪爽,拱手道:“大人做事杀伐果断,为民做主,替天行道,小人甚是佩服!如果使君不嫌弃,小人愿意追随马前鞍后,为你效力。只是这趟来河内,乃是受了贾梁道所托,我当先回绛邑复命,才能回来追随使君!”
从祝公道的嘴里三番两次的提起“贾梁道”这个名字,顿时引起了袁买的注意,在心里喃喃自语的嘀咕道:“贾梁道?贾梁道是谁?”(。)
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野猛士()
ps:的评价票可是个好东西,现在有一百多个同学有了,可是投出的还不到十个人,大家留着做什么呢?砸来吧,给孤舟增加点动力多码几章,你们也看的痛快,何乐而不为?要是有月票或者票投过来,孤舟码字的动力就更加强大了!
——————————————分割————————————
祝公道祖籍河南雒阳,今年二十八岁,自十岁习武,练得一身出色的武艺,成年之后任侠四方,在黄河两岸很是有名。
六七年前,祝公道在河东遇见了绛邑县尉贾逵,二人聊得很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迅速的成莫逆之交。
若是根据历史的自然发展,贾逵在不久之后就会被袁绍手下的上党太守郭援所擒,宁死不降,危难之际,被祝公道破牢而救,两人更是成了生死之交。获救之后,贾逵把祝公道视为再生父母,甚至在祝公道死后为他送丧。
祝公道这次突然出现在河内,乃是受了贾逵所托,调查贾氏族人与张家冲突之事而来,却被袁买的气度所折服,便主动的当街抛铁锥引起袁买的瞩目,希望能够加入到袁买麾下效力,果然如愿。
贾逵本名贾衢,祖籍本是河内怀县,其祖父因为家贫入赘到了河东襄陵郑家为婿,诞下子女数人。堂堂男儿,昂藏七尺,入赘到女方家里做上门女婿,必然会受尽白眼,处处遭人轻**。
贾逵祖父心中不忿,带了一个儿子脱离了郑家,然后给儿子改回贾姓,在襄陵自立门户,曰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却有了尊严。
后来,贾逵的父亲娶妻生子,诞下了贾逵兄弟三人。及至贾逵长大**,其祖父命他们兄弟三人回到河内与贾氏族人相认,互通往来,虽然相隔百里,倒也亲近。
贾逵年少之时,家中贫寒,父母兄弟皆以务农为生。贾逵少年立志,誓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为家里贫穷读不起书,便时常跑到学堂外面隔着篱笆听先生教书,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并且过耳不忘,最终学的满腹诗书,传为一段佳话。
黄巾之乱起,贾逵参军入伍,在名将皇甫嵩手下当了一名军卒,因为屡立军功,被册封为绛邑县县尉,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公安局局长。
再后来,董卓之乱起,河东经过各方势力的争夺,最终落到了曹**的手中,遂派遣任峻担任河东太守。任峻到任之后励精图治,选拔才能,看到贾逵有才能,便让他担任县尉之职,维护地方治安,一直赶到现在。
河内贾氏一族受到张氏的欺辱,被纵狗咬死一人,打伤数人,贾家的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贾逵孬好是个做官的,便派遣了一个族人连夜赶往河东,向绛邑县县尉贾逵诉苦,希望他能帮忙伸冤!
贾逵得了消息,又是替族人愤慨,又是为难。
且不说自己一个小小的县尉帮不上忙,而且河东和河内根本属于两个不同的派系,一个是袁绍的地盘,一个是曹**的疆域,自己去了河内弄不好会被当做歼细抓了起来,更别说替贾氏出头了。无奈之下,便委托了好友祝公道赶往河内,打听事情的前因后果。
只是让贾逵想不到的是,祝公道被袁买冷酷无情的风范折服,竟然动了投入麾下的意思,并且成功的毛遂自荐,这就是贾逵始料不及的了!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在文人雅士的眼里,袁买这番冷酷无情,以暴制暴,也许会被骂做残忍了,但身为游侠的祝公道却是十分欣赏,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看热闹的百姓渐渐散去,恶少张沛的尸体也被张家人收走了,大街上的秩序逐渐恢复。
“贾梁道?贾梁道?贾梁道是谁?”
袁买低头冥思苦想,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了贾南风这个西晋历史上**。荡的皇后,他是贾充之女,而贾充是贾逵的儿子,那么这个贾梁道不就是魏国三世重臣,王凌的好基友贾逵么?
“请问祝壮士所说的贾梁道莫非叫做贾逵?”袁买仍旧是太确定,试探着问道。
“原来使君也知道贾梁道的名字啊?”祝公道脸上露出笑容,非常意外。
“当然认识了,听说贾梁道是个有本事的人,不知道现在何处?”
确认了祝公道嘴里的贾梁道真的是贾逵,袁买顿时兴奋起来,这又是一个栋梁之才,能力与梁习、王凌、牵招大体相当,虽然比不上三国初期的豪杰如雷贯耳,但却是能文能武的均衡型人才,如果能招到麾下,必然会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实力!
祝公道叹息了一声:“梁道正在绛邑做县尉,已经任职四五年了,一直没有获得升迁,说来真是让人惋惜,真可谓明珠暗投,瓦釜雷鸣啊!”
听说贾逵只是做到县尉的职位,显然还没有受到曹家的重用,袁买心中顿时欣喜不已,这样的话挖起墙角来就容易了,有句话说得好“只要锄头舞的好,哪有墙角挖不到”
“哎呀,贾梁道可是千里之才,使之牧一州,守一郡绰绰有余,在县尉的职位上一干就是五六年,实在太屈才了!”
袁买连声摇头,一副惋惜的样子:“既然公道打算回一趟绛邑,见了贾梁道便把我的爱慕之意转达一下,告诉贾逵,他若是有意前来,买至少以太守之位相授!”
袁买不动声色的把对祝公道的称呼改变了,从“祝壮士”悄悄的改成了他的表字,这样就显得亲近多了。
而且张嘴又给贾逵许诺了一个太守的职位,也不管自己的手中其实已经没有太守空缺了,管他呢,先把人拉拢过来再说,到时候先安排一个和太守职位相当的空缺,等着打下地盘来之后,再任命便是了!
“哎呀,使君真是慧眼识珠,祝奥在这里先替梁道谢过使君了!”
听了袁买的承诺,祝公道欣喜不已,看起来比他自己被封为太守还要高兴,立刻单膝跪倒向袁买谢恩。
百姓已经陆续散去,一场风波就此落下帷幕。袁买命人设宴款待祝公道,田畴、沮授、周仓均在旁边作陪,一来收买人心,二来让他替自己跑腿挖墙脚。
酒过三巡之后,祝公道酒意上头,面酣耳热,起身施礼道:“难得使君看得起祝奥,趁着诸位大人在座,草民愿意舞剑助兴,诸位切莫贻笑大方!”
袁买正想看看祝公道的本事,亲自从兵器架上摘下自己的“冲霄剑”交给祝公道:“击剑饮酒,正是丈夫所为,我正欲看看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