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风韵-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叛乱者震慑,恐怕只是表象,恐怕少有人能看出来内里的世界。
宫素素显然没有想的那么深,以她的阅历和对李易的了解,不足以支撑去理解更深层次的问题。
南玥见宫素素没有说话,继续说道:“现今,只能安抚官人,逐渐平息他的暴怒。”
联想到李易的平静,甚至还有心思玩笑,宫素素对南玥的话就不能理解,不由地问道:“二姐,我看师兄心平气和,甚至还有诸多的不在意,就像今个救我,并非暴怒之人能做出来的,甚至还在不损诺言情况下,斩杀了所有贼子。”
“不怕他暴怒,怕就怕他太冷静了,任何事情只是压倒心里,当爆发出来时。。。。。。”南玥说到这里犹豫片刻,谨慎地道:“恐怕,恐怕是最冷静的抉择。”
“二姐说的太艰涩了,小妹真听不懂。”宫素素有些糊涂了,怒极致静不假,只是李易并不像是怒极的模样。
“哎,怎么说呢?总是要多体贴些就是。”南玥没有指望宫素素很快理解,只愿能够阻止李易狂暴的发泄。
“既然二姐说了,小妹自然义不容辞。”宫素素很不理解南玥的忧虑,却没有去计较太多,能够跟李易在一起是她心愿,没有理由区推迟。
“希望天随人愿了!”南玥意味深长地道。
(本章完)
第676章 形势不错()
就在成@都府、夔州大获全胜之际,整个蜀川都在镇压叛乱,来自北方的官塘到了。
已经是镇压乱贼半个月了,王柏奔袭巩昌让汪世显仓促应战,六千骑大破三万蒙古军,斩首万级俘获战马三千匹,汪世显是望风而逃,几乎不敢停留,连破坏也没来得及,大量的马场陷落,良马落在王柏手里。
这可是巨大的财富,不过王柏并没有任何停留,分兵三支马队迅速行动,扫荡整个巩州全境,尽可能夺取资源。
三路人马又以文封所属最为犀利,他率千余骑奔袭破熟羊寨进入熙州,根本没给蒙古军反应时间,连破渭源堡、庆平堡,兵抵白石山歼灭八千蒙古军,全部斩杀殆尽,凶名相当的炙热,让蒙古将校威风丧胆。
当然,陈敏、塔喀什也是大放光彩。
陈敏作为王柏的副手,却率四千马步军北上,夺取通西寨再次强行军,在蒙古军败兵还没喘过气来,直接抵达定西城,汪世显急忙抛弃大军北逃,蒙古军直接就崩溃了。
其实,蒙古军并非没有反击的力量,只是被打的成为惊弓之鸟,将士无人敢战,汪世显也心惊胆战,生怕被对方缠住脱不开身,最终结果只能溃散。
最大的收获并非战马,而是堆积如山的风干肉,这些都是宰杀牛羊经过风干加工,变成十几斤二十几斤的肉干,小块就可以维持生存需要。每次割下小块肉干煮汤,再加上点野菜或者茶水和奶类,几乎可以补充全部营养。
相比蜀川大军那些笨重的口粮,人家可以轻便携带,难怪能够转战千里数月。
既然得到了大量的便携式口粮,他没有满足拿下定西城,留下步军打扫战场,自己率七百骑携带大批肉干北上,再次拿下安西城,导致会州、兰州震动,连阔端也不得不征召各部族奴隶,火速组建探马赤军。
塔喀什倒是没有那么出彩,只是率马军跟进文封,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熙州、河州蒙古军反扑决战通古堡,文封已经是力不从心,他及时以千骑分两路包抄,彻底打乱了蒙古军的阵脚,那又是残酷的屠杀。
他们没有人的心慈手软,更没有因为本族人不傻,也没有捕获俘虏,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烧杀劫掠,目的就是削弱蒙古人的战争潜力。
当今,蒙古军早就丧失成吉思汗时代气魄,随着四大汗国的建立,十余万马军早就四分五裂,东道诸王依靠的大多是探马赤军和汉军,这些人必然要人口和粮食,减少当地的人口对蒙古军也是噩梦,无法在就近征集粮草,他们就无法实施大规模战争。
当然,王柏是点到为止,把战争控制在巩州附近,总体来说是劫掠可用的战略物质和战马牛羊,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属于那种为防御设定的进攻。
八都鲁自秦凤南下,却遭到呼延信的迎头痛击,蜀川大军并不和蒙古军野战,而是分兵据守外围要道据点,面对关山险峻,还有完整匹配的防御体系,他是无计可施,还要应付对方小股的偷袭,境况是相当的狼狈。
这次,蒙古人真被打惨了,哪怕阔端亲自下令也是枉然,就是无法提起精神,蒙古人显然无法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反扑。
所为人逢喜事精神爽,就在王柏捷报传来三个时辰,夔州路官塘也到了。
随着王孝仁收拾了陈隆之没多久,李庆节制万余人顺江而下,其中主力是四千宣毅军将士,他们首战大亚寨击溃武卫军两千余人,直接兵抵巴东县,孟璟不得不仓促应战。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孟璟所部再也坚持不住,他们被宣毅军强悍的战斗力所震撼,一军败各军皆散。所幸的是,李庆并未曾赶尽杀绝,而是把营寨大肆搜刮一番,召集各地乡老,宣扬一通贼人冒充官军,蜀川大军奉王学士令,出川协助孟制阃平乱,如今贼人溃散,蜀川大军散发贼人粮草,救济各处生民。
就这样,孟璟囤积的几万石粮食,竟在一日内被分发一空,李庆率领蜀川大军并未退却,而是打通了进入荆湖道路,孟璟无力阻止反扑,只能就地组织防御。
对于李庆的胜利,李易倒是颇感惊讶,他还真没看出来,李庆的风格竟如此强悍,平素里不显山不显水,真打的孟珙没有脾气。想起当年,他在成州、天水作战,迫使李庆率部投降,却没有把他们当成主力,对方做事也很低调,之所以让其成为夔州副都统制,主要是安抚降军的人心,反正夔州背后有三支精锐的军司,真没想到这支部队让他刮目相看。
不要认为有四千宣毅军为主力,其实近万夔州都统制司兵马,打的也是相当的顽强,至少各级将校能令行禁止,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些还是小事,让他吃惊的是叶知秋竟然回来了!按照他们的计划,叶知秋应该去阆州调度各方征战。
“先生怎么突然回来?”李易在制置使司衙门接见叶知秋,两人就在防备最森严的节堂。
叶知秋品了口茶,目光落在李易的脸上,淡淡地道:“前方无需我问事,倒是学士这里纷争复杂,所以回来了!”
“先生担心李子圭?”李易敏锐地提出疑问,却又觉得有些不妥,李慕白做的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学士不要妄自揣测,李子圭倒是有志向之人,当然也是有底线的士大夫!”叶知秋淡淡地道。
李易听出叶知秋的味道,有志向和有底线说的精辟,排除对临安的失望,可以说蜀川给了对方施展才华的好机会,说到有底线那就有意思了,看来叶知秋认为李慕白能够支持他形同割据,恐怕这就是对方的底线了!
“这次他们做的太隐秘了,事前完全没有征召,看来学士还要适当关注内部才是。”
“先生的意思是。。。。。。”李易意识到了叶知秋的本意。
“应该成立专门的衙门,专门负责风闻才行。”叶知秋说的很直白也很文雅。
(本章完)
第677章 给朝廷点颜色看看()
不就是跟皇城司那样的衙门嘛!李易并不十分排斥,只要别出现超出控制的衙门,他还是比较赞同的。
就拿皇城司来说,虽说刺探内外的民情言论,直接对天子负责,却又受到两府的管辖,皇城司的吏士不敢恣意妄为,他要真的成立内部风闻衙门,必然也要仿照皇城司为例。
“这些都是往后考虑的事情,当下还有件大事,需要学士来乾纲独断。”叶知秋脸色变的几位严肃。
“愿闻其详。”李易见叶知秋难得正经,明白此事绝对非同小可。
“朝廷做的太过份了,已然突破了底线。”叶知秋眉宇间稍显激动,却很好地压制下去,沉声道:“既然陈隆之入川,孟璟屯兵归州,再加上这番乱局,恐怕忍让下会让他们得寸进尺,蜀川再无宁日,最险恶是有可能形成南北勾结。”
“南北勾结?”李易的双眼顿时瞪大了,忽然意识到这不是叶知秋梦呓,而是现实存在的可能,赵家是宁愿对外屈膝求和,也不会让重臣得势。
就不说南迁以前的那些破事了,拿南迁后来说,无论是高宗皇帝还是孝宗皇帝,本质上都秉承祖宗之法,岳飞的被杀,虞允文的郁郁而终,还是毕再遇的怀才不遇,都是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
“学士对北方用兵,恰好是南北暂时妥协的关键,他们内外用兵正说明耐心用尽,图穷匕首见啊!”叶知秋的口气颇有回味,却并没有太多的压力。
“那先生认为我该如何?”李易很了解叶知秋,细细揣摩对方心思,却发觉细思极恐。
“先下手为强。”叶知秋斩钉截铁地道。
“什么?”李易震惊万分,几乎要跳了起来。
“学士为何惊讶,这是迟早的事情。”叶知秋毫不在意李易的惊骇,语气颇为风淡云轻。
“这个。。。。。。”李易脸色变了几变,连日来积攒的恼怒暴虐,几乎要把他压垮的负担,忽然有了些许的松动。
正如南玥所担忧那样,他依旧温和的笑脸下,绝对是狂暴的心态。试问,自己对待蜀川的士庶极为优容,全然都在温和地推行政策,甚至可以说没有他的存在,这些人根本就活不下去,那可是救命的大恩情。
如今,竟然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和大族,都参加了这次推翻他的叛乱,几天来秘密报送的审讯公文,让他心里拔凉拔凉的,也越发地压抑不住心中怒火。他完全不用再杀人了,改为罚铜或是流放也就行了,却因内心深处的愤怒,杀人依旧没有停止,人心也久久安定不下来。
“学士,有些事就得放下,这些人不过是家犬而已,只要学士斩了大义,他们还不是摇尾乞怜!”叶知秋的话是明非明,却每每点到关键点上。
放下?李易若有所思,放下对这些人的怨恨,恢复自己的平常心,不被愤怒冲昏头脑。叶知秋说的很有道理,那些大族不过是家犬,自己成为他们的主人,却还存在着名义上更高的主人,当他们的肉骨头被动了,自然要借着另个主人来要你,要和这种狗生气实在不值得。
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他们惟一的主人。
“北方打的颇为顺利啊!”他意味深长地道。
“那是最好。”叶知秋听了李易的话,显然是精神振作,说道:“这场仗就算是预演,先把他们赖以进攻的据点破除,人口粮食仓麤付之一炬,让他们无法短时间反击。”
李易非常清楚叶知秋的意图,剪除蒙古人在蜀川边地的进攻据点,削弱他们的进攻能力,就算是几年后能够大规模南下,面对的也是体系完整的山川堡垒防御体系,就算他们深入到大安又能怎样?面对后方几乎难以攻破的山城,加上剑阁雄关的阻挡,蒙古人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这就给了他充裕的时间,想想,双眼闪烁飘忽不定的光芒,脸色也是阴晴转换。
“北方有呼延信镇守,辅佐陈敏、塔喀什、黄桂,足矣应付。”叶知秋摇着泥金扇,语气充满了激情。
北方的进攻本就是防御性质的,看官塘上的意思进入扫尾阶段,各部应该逐渐地收缩。
“不多八都鲁也不是易于之辈,大兄只是把这厮挡住,并没有重创其主力。”李易不放心地道。
战争中,任何的旁枝末节都不能忽视,千里地方溃于蚁穴,八都鲁也是蒙古军名将,未尝没有寻找机会翻盘的本事。
在他眼里,王柏亲自节制的突击,有陈敏还有塔喀什等猛将,又有呼延信等持重的大将,打不好这仗才说不过去。关键是能不能有效转入机动防御。
“那就留下他们,直到消灭八都鲁为止,如何?”叶知秋难得征求李易的意见。
李易心里纠结万分,汪世显是被打败了不假,蒙古军也溃不成军,只是对方的力量犹在,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当下谨慎地说道:“就算他们入不了大安,恐怕巩州也是战火纷乱,我们夺取又有何用?”
巩昌地区也算是产马的地方,就算比不得凉州,却也是极为难得,蒙古军固然无法突破汉中外围防御,收拾巩州还不在话下,要真是打起了拉锯战,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不如退守牛尾道节省人力物力。
“巩州不能让,学士可以依托牛尾道抗战,就算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