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0-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伤无妨吧?”
李鸿章拈着手里的烟丝,没有直接神游天外,而是关怀了李二神将一下,这妖异的后生晚辈,对他来说还有大用,死了,未免可惜了。
“若是活不了,直接就死在津门了,当时不死,现在就不会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怕也不会死!”
伤势虽重,但李大成已经确认自己不会死了,烧伤造成的溃烂、发炎,自己已经挺了过去,这是最要命的一关,过了这一关,伤口的愈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渗血的这些伤口,也大多是弹片擦伤,若主要伤口没有愈合,他活不下来,自然也不可能坐在这里。
“这话要的!
不愧李二神将之名,不说别的,单单你身上这股狠劲儿,就足以让洋鬼子忌惮喽!
可你小子也太狠了,津沽一战,死伤不少吧?”
李二神将本事非凡,但也有让李鸿章忌惮的地方,这人太狠,远超寻常狠人的狠毒劲儿,李鸿章这个阅尽世事的人都觉得有些胆战心惊。
津沽一战,战场之上虽说打得凶狠,但与李二神将的后手相比,那点凶狠,还真算不得什么。
从大沽口到军粮城,从军粮城到李家楼,这两块区域,这位李二神将丢下了至少十几万尸首,任其在燥热的天气之中烂掉。
说这个是没有时间,李鸿章不信,这应该是他的军略,凶残阴毒的军略,若不是那十几万尸首,津沽一带会爆发大疫?怕是不可能吧?
若是没有这场大疫,洋鬼子能在津门生生止住脚步?怕也是不可能吧?
这样的凶残狠毒,已经超出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了,早年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李鸿章,也觉得有些心颤。
“津沽一战,人员伤亡当在四五十万左右,这个数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若按洋鬼子的来势,必定要屠城灭寨,津门失却,整个直隶都会失去屏障,任洋鬼子在直隶肆虐,秋收再一延误,死伤至少百万数以上,四五十万人的死伤,换来了京师、直隶的安稳,值得!
甲午一战,举国不振,死伤四五十万人,打出一国之血气、悍气,也值得!
不瞒中堂大人,我本有起直隶壮丁之心,而且这事儿也确实做了,只是,这批直隶壮丁没来得及参与战事而已。
在我的估计之中,津沽一战后,京师也难免一战的,没曾想,洋鬼子的步伐能被瘟疫拖住,战争四五十万的损失,瘟疫或许还会带来几十万的损失,终究还是伤亡过了百万,里外里一场血战,咱们只赚了一些血气、悍气。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呐!”
李鸿章一句话,引得李大成在战后第一次回望津沽大战,打到现在,打到议和的程度,战争就算是结束了吗?对大清诸臣,对列强诸国来说或许是吧?
但对李大成来说,津沽一战仅仅是开局之战,牛刀小试而已,经过这一战,李大成瞧清了大清上下的弱点,以后的战争多半不会在战场上开打,但眼前却还有一次机会可以利用,那就是津门的鼠疫。
列强诸洋鬼子既然来了,总要带些什么回去,津沽一场大战,有两个国家或许会不服,他们的军队不服、政府不服、百姓也一样不服,对于这样的,不回些让他们服气的礼物是不成的。
英法德美等国也是一样,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打完之后,彼此都要承受战争的痛楚,在津沽战争波及到了大清的百姓,列国的百姓,也要经受这种苦楚的,战争不会便宜任何参战的一方,李大成也不会便宜他们的,至于人性如何,对李大成而言,真是没什么所谓,对于战争而言,更是无所谓!这才哪到哪,仅仅是个开局而已。
津沽一战对大清来说,打的算是不错,但在李大成的眼里,差了太多太多,至少三十万死伤,换来不足十万死伤,同样是人,这价码差的有些多了,打回来,如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找一找后账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不是善人()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倒是实情!
李二爷,您说这大清还有什么富国强民之法呢?
前年,康梁弄了个变法,老夫本想着帮衬一下,可惜……奈何……
老夫无奈避之海外远走两广,吾观国外强国政体也不过寥寥数种,沙俄与我国不差毫分,怎的我大清就不成呢?”
议和、战争,对李鸿章来说也无所谓,议和之事无外乎割地赔款,议和的结果要看战局,津沽战局不错,此次议和虽说艰难,但结局已经抵顶,诚如李二神将所说,只赔款不割地已成定局,至于这赔款数量,还是得看人家的眼色。
战胜战败都得议和,这才是李鸿章关心的事儿,战败的条约自不必说,当年镇南关大捷,冯子材胜了法国人,不一样签了中法天津新约,败了和约、胜了也和约,此次津沽一战,胜败两可之间,还是和约,这里面的烂事儿,李二神将说的一针见血,国弱不堪、人心难用。
李鸿章执掌权柄三十年,也想名传青史的,可这些年遗臭万年的和约签了不少,名传青史之事,做了个洋务,却给小日本子在朝鲜撅了个底儿掉,李鸿章也想着变革,奈何人家康梁瞧不上他这个老头子,老头子也是有疑惑之处的,许多事儿他也要问个为什么的。
“呵呵……谈正事儿、谈正事儿!刚刚说到哪了?是军舰的事儿吧?
这私底下的买卖,贝勒爷在使馆区还是有些颜面的,正巧,贝勒爷在使馆区附近有处不错的宅子,与英国人的密探,李中堂不如选在那里!”
李鸿章要问个怎的?为何?李大成也无从说起,怎么说?说大清烂到骨子里了,非死不可?这不是实话!
谁当家谁做主,李大成是无所谓的,权力巅峰也不是什么美妙无比的事儿。与那些个玩意儿相比,他更愿意与诸洋鬼子游猎于各大战场,大战之后轻嗅血肉芬芳,这才是男人该做的事儿。
心结、情结。李大成也有,无非就是国人的尊严与地位,这个大清若是能做到,李大成未尝不可扶持大清,可惜他们做不到。除非杀尽了那些个掌权的宗室与底下的蝇营狗苟之臣,这些人杀得尽吗?不能!所以他也只能看着清廷去死了。
李鸿章的问题没法儿回答,这老头子也算是清廷的一个死忠拥趸,七十多了,没必要玩刀头舔血的活计了,有些时候,是不能与李鸿章坦诚相见的,比如说现在。
“李二爷还是有所顾忌啊!
除了康梁的法子,南边也有个后生,跟老夫说过更更出格的法子。来之前老夫还与那后生的人接触过。
英日两国也想着扶植南边自立,这段时间老夫与他们都接触过。
李二爷,您觉得这些法子如何?”
李鸿章李中堂一口一个李二爷,一口一个您,这老头子可是不简单,有几次李大成都有些拿捏不住,想跟他谈谈,但能谈吗?怕是不能,谈了就要给桂顺惹祸的。
“呵呵……法子都是好法子,奈何人心不济。这人心不济、万事难成,所以许多人也就成了跳梁小丑,行事无所不用其极,越是操切这事儿越是难成!
中堂大人。这么说吧!谁人做主,咱们不管。
但是!
谁他妈想要裂土封王,老子不会不管不顾,津门一战死了不过四五十万人,谁要是敢做裂土封王之事,惹得老子出手。哪怕支持他裂土封王是四百万人、四千万人,老子也会让他们死伤殆尽。
中华国土,传承三千余年,只能大不能小,为此死多少人也是在所不惜的!为此可以灭族灭国!这是根本!”
说到骨子里,李大成还是一个职业军人,对于国土有着深入骨髓的偏执,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说法虽说看似偏题,但也算是回答了李鸿章的问题。
“唔……这个说法倒是精辟!
不错!不错!
不愧是李二神将,看事儿看的清楚明白!
沙俄此次进犯东三省,只怕来了就不会走,李二爷怎么说?”
听了李鸿章的说辞,李大成不由的苦笑了一下,这老东西也不是个善人,想着在东三省再打一场津沽大战,这事儿不是不成,只是大清的国力不成,打一场横跨三省甚至更多地域的恶战,振威军有这个本事,但大清没这个财力、物力。
若真打这一仗,还是必败之局,这事儿想的是不错,可惜没有开战的条件呐!
“该咋办就咋办,万事有朝廷!”
给了李鸿章一个不太确实的回复之后,李大成再次换了一个姿势,看着二爷的凶悍,旁边的桂顺眉弓也在一个劲儿的跳,这位爷,您的血都流地上了,不能消停消停?
“老二,你这伤……”
“不碍事!”
“万事有朝廷,李二爷就打算坐看东三省易手?”
李鸿章也想看看李二神将到底有多狠,无视官帽椅上掉落的血滴,他用李大成刚刚的话,回抽了一记耳光。
“易手?易到谁的手里?
都说东三省匪患猖獗,振威军三十几万人,朝廷也养不了,东三省地大物博,正好让裁撤的兵将屯田戍边安定地方。”
清廷不能支撑战事,振威军也不是不能打,化兵为匪,边抢边打,只要军火补给充足,怎么打不是打呢?
东三省那边可是财源之地,木料、矿产、农作物,都是可以赚钱的买卖,边境盗匪也不是什么瘪三营生,那也是能发大财的。
大清的百姓穷困,正好在东三省试一试一些赚钱的歪路子,职业土匪跟职业军人的区别不大,无非名称上不一样,说白了干的都是杀人的营生,一国之血性何来,杀出来的!
杀自己人那不叫血性、悍气,杀外国人才算,将振威军变成边境土匪。这事儿也早在李大成的谋划之中,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沙俄老毛子,几千公里的边境线。李大成倒要看看,他们如何来防守。
“此事怕是多有不妥,只怕尾大不掉呢!”
计是好计,只可惜不太符合李鸿章的出发点,将振威军变为盗匪。这个变数太大,李鸿章不愿支持。
“丢他妈都丢了,还怕个屁的尾大不掉?
军资的事情,机器局能办吗?”
振威军化军为匪,简单!一个命令下去,以团营连为单位分开驻扎就好,钱粮不是问题劫掠就好,弹药是个大问题,没有弹药靠玩刀子劫掠沙俄正规军、边防军,那就是真的开玩笑了。
军资也不是谁都能采购的。内购不成就外购,那也只是个笑话,几百条枪几千几万发子弹或许可以,但动辄几万枪械、数百万子弹、炮弹、再有火炮、机枪这样规模的订单,哪一国的兵工厂,敢随随便便的卖给私人?
与一**队换装规模差不多的军火采购订单,不是政府间的交易,是没有多少可行性的,在东三省自建兵工厂,自造枪炮弹药。不是不成,但要有个时间段,起码三五年之内,振威军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倒也不是不能办!缺个由头的!”
现在的李鸿章也有些后悔多此一问。掺和这事儿,能有好儿?
“由头?中堂大人这么说话可就不坦诚了。
朝廷不参与对俄战事,自然可以一推六二五,沙俄与东三省的土匪起了冲突,身为地主的朝廷,怎么也得向邻国伸出援手的。帮忙剿匪的,这不是由头?
朝廷即便不伸出援手,也该充实东三省大军,以资防御土匪在各处攻城拔寨的!
这事儿想必英国人会支持咱们,小日本也会支持咱们,至于沙俄,这世上有太多好心当作驴肝肺之人呐!”
今天有些话不该说,刚刚那番话更不该说,但对面的老李本事非凡,不仅镇住了桂顺,也镇住了李大成,有些话不经意之间就说出来了。
自己这边还在滴滴答答的流血呢!平白的跟老李说这些废话,简直是在浪费生命,许多事儿,闷头去做就是了,说出来,不好!
“明白了,贝勒爷,以后这振威军是不是要布防呐?”
见李大成的眼神有些异样,李鸿章这才抛出了正题,这是他今天来的目的,津沽之战已经算是完了,振威军这么大的一个势力,总不能老呆在京津的,振威军分兵驻防,才是许多人的利益所在。
“哦……此事贝勒爷说过,满蒙伊犁为主,四川云贵为次,不知中堂大人有何见教?”
一听这话,李大成才算知道,刚刚说的那些都是白扯,振威军驻防才是人家老李关注的,兵是底气,只要振威军驻防的地方,就是桂顺势力所及的地方,这和谈还没有结果,大清朝的这许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