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0-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爷就是二爷,啥也瞒不住您,俺训的狗,就撵过兔子!”
被李二爷揭了底子,说的兴起的赵长富也不尴尬,挠了挠头拍了个马匹,就算是把大话给揭了过去。
“让狗闻味追人成不?”
“二爷,您这话问的!狗就是靠鼻子吃饭的,给它闻了要是还找不着人,就只能吃狗肉了!”
“你们村,训狗的人多吗?”
“不多!就俺家一户,倒是有几家玩狗的,听说济宁府那边训狗的好手多!”
“成了!你带着几个人走一趟济宁府吧!老子不仅要狗,还要会训狗的好手,只要是山东有的狗,你每样给弄上几十条!
王老洪,找几个济宁府的兄弟,跟着赵长富去办这事儿。
你们几个不是想撵兔子吗?二爷这两天就好好操练操练你们!”
粮荒已经算是解决了,如今塔埠头港是李大成入主胶澳的关键,下了艾山,塔埠头这边没点收获,李大成也不会轻易的回去,接下来的事儿,主要还看詹天佑的本事,闲来无事,他也想操练操练怂的厉害的护路队。
一句话将大部分护路队的壮丁,发到了黄岛搬石头,窝棚区留了一营,码头支线留了一营,老码头货场留了一营,窝棚区跟码头支线的护路队有正经差事要做,留在货场的那一营就成了李大成操练的对象。
让他们撵兔子,这大冬天的兔子也不好抓,野兔子抓了也不容易活,为了让护路队有东西可抓,李大成用过鸡、用过山羊、也用过土狗,结果试来试去,还是土狗最好!
撵狗不仅能训练体力耐力,还能间接的训练一下胆气,这狗撵急了是要咬人的,胆气不足就会被狗吓跑,胆气够了就能把狗吓跑。
有了这样的实验,老货场这边就热闹起来了,十人一队撵一条狗,好好的一个老货场,两天的功夫就让李大成闹了个鸡飞狗跳。
简易码头,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完工。两船粮食一天一夜卸完了,还在想着李大成问题的李诚有,押着船又去了南边,有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说经验教训,李大成看的明白,是因为他剽窃了几代人的经验教训,这些东西,即便他教了。李诚有也学不会,只能靠慢慢的点拨跟经历才能学得会。
有了李大成的逼迫,詹天佑这边的进度也越来越快,在老货场,白天能听到黄岛那边炸山的声响,晚上能看到映透天际的火光,三天的时间过后,塔埠头港已经开始砌石块了。
护路队在李大成的操练之下也是欲仙欲死,比护路队的壮丁,先一步适应的。是李大成让人弄来的百余条土狗,这些狗用了几天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撒欢的跑就能吃饱,土狗撒了欢,护路队就遭罪了,他们的现状,只能用人比狗惨来形容了。
有了粮荒这个压力,李诚有那边装运粮食的速度也很快,南边的粮食平均五天一趟,第二趟回来的还只有那两艘老毛子的货船。第三趟的时候,就多了太古船行的两条船。
第四趟的时候,塔埠头码头上也开始修建铁路了,这一趟来了八艘粮船。有两艘太古船行的船来自营口,装的全是低价的豆饼,这八船粮食一到,鲁北的粮荒就算是完全解决了。
粮荒解决了,李大成这边又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货场不够了!
粮食这东西。最怕受潮,虽说已近开春,但气温依旧在零度以下,粮库建不了,大量的粮食只能存放在露天地里。
这个麻烦自然又落在了正在塔埠头收尾的詹天佑身上,问题李大成已经解决了,建造木制粮仓用来暂时存放粮食。
木制粮仓是解决了气温低的问题,可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建造木制粮仓的材料不够,东三省那边虽说是个天然的木材仓库,但生产能力不够,大量的原木,不能变成可用的板材,运输原木也很麻烦,国内的东三省指望不上。
这个问题对李大成而言依旧好解决,他将目光放到了与大清一海之隔的美国身上,美国的伐木业,比大清要发达的多,让詹天佑那边出了板材的尺寸,南边的李诚有,一纸电报,就促成了一笔大买卖。
因为鼠疫的缘故,美国的木材市场也受到了冲击,积存了好大一批木料,有了李诚有在南边许出的高回报运费,这事儿美国的船主们,自然而然也就做了。
只是时间要被延后一个月左右,商场之上,许多消息都是瞒不住的,若是有心人再四下传播,这样的消息,比电报的速度传播的都要快很多。
美国的木材行业,找到了一个人傻钱多的下家,洋鬼子的商人们,也看到了积存、滞销货物的市场,据李诚有那边探来的消息,许多鼠疫其间积存在国外码头的货物,都被焚毁了。
突然之间,这些即将被焚毁的货物,有了获利的机会,而且大清的商人们愿意出运费,这对那些货主、船主们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这是继防疫中药之后,远东传到世界的又一个好消息。
就在李大成忙着操练护路队撵狗的时候,就在詹天佑殚精竭虑筹划建设货仓的时候,一支堪称恐怖的船队,也从世界各地的码头起航,纷纷驶向了大清。
第五波船队,还在航程之中的时候,杨班侯带着振威镖局的几百人也到了胶州府,这段时间,李大成没工夫料理镖局的事儿,在胶州府铺开局面的事儿也被他放在了后头,振威镖局到了,李大成也有安排的地方,直接让杨班侯带着人去黄岛教拳。
王茂斋近一个月招募的人手,就更好安排了,码头货场,需要的人手只会越来越多,就怕他招募的人手不够啊!
留在直隶一带的振威军伤兵,第一队人马也到了胶州府,拖家带口的足有两千多人,他们的到来,对李大成而言也是助力,振威军就是自家人,有了这批人的到来,一些中低层的职位,也就有了可靠的人员。
外国船队的事儿,大清上下还是懵懂无知的,但胶澳的德国人探知了这一情报,至少在百艘以上的船队,载着满满的货物,即将到达胶州湾,几十万吨的货物,货船停靠带来的商机,这些德国人很清楚。
就因为拒绝了两艘沙俄藉货船的停靠,胶澳放弃了一个崛起在远东的机会,这段时间,德国商人、胶澳总督府频频约见李大成,都被他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了。
李大成看上的可不是胶澳交通的便利,他看上的是胶澳的土地跟利益,这锅肉德国人不拿出点实惠的东西来,李大成也不会轻易吐口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 鼠疫福泽(五)()
第五波粮船走了没两天,真正的海外货物到了塔埠头,整整六船来自米利坚的木材被小船引着停靠在塔埠头新码头之后,胶澳的德国人就坐不住了,卢卡斯带着托尔博尔乘坐一艘巡洋舰带着两艘炮艇到了塔埠头,示威的意思很明确,李大成也就不能避而不见。
“李先生,胶州湾是德意志帝国的租借地,一应船舶停靠、货物上岸,必须经由德意志胶澳总督府的许可,没有许可,我们可以将违规进港的船只视作侵略德意志海岸线的敌方舰船予以击沉!”
开门见山,卢卡斯带来的翻译,坐下就说了一通打脸的话,听了之后,李大成的脸色也一下阴沉了下来,从怀里掏出洋烟卷点上了一支,抽了几口之后,觉得味道有些怪异,李大成随手在桌子上捻灭了烟头。
“胶州湾是你们的租借地?这说法倒是新鲜!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我也无话可说,你们驱逐美国商船吧!
卢卡斯,你们太小看我的能力了,我们大清有句话叫做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接下来的事儿,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请吧……”
卢卡斯的开头,李大成不喜欢,有些时候做事儿也得由着性子来,不管李大成在胶澳的谋划有多大,卢卡斯的话,都触及了李大成的底线,这样开了头,谈判的结果再好也不能接着谈。
他李大成从来也不是软柿子,国际局势决定了胶澳的德国人才是软柿子,远征军受挫之后,德国就没了大举出兵大清的机会,凭着几千人想在胶州府说了算,这话打过之后才能说。
没给卢卡斯任何解释的机会,李大成直接让码头上的人告知美国船队,德国人不许卸货,请他们自便。
这个时候的美国人,虽说对外的野心不是很大。但一个个也是极富冒险精神的,英国人吓不住他们,德国人也一样。
还没等李大成针对德国人呢!六艘美国货船,就挡住了德**舰的航道。大清的官员们或许不懂国际局势,但在海上游荡的那些船主、船长们,却很清楚远东的形势,德国人不是最强的那一个,即便美国商船骚扰德国战舰。德国人也不敢动武的。
当时留给了卢卡斯一个尴尬的局面之后,李大成这边也做出了反应,还是与上次一样,胶济线沿途的德国人一概礼送回胶澳,刚刚开始施工的胶济铁路,勒令停工,胶莱守军封锁胶澳,除了这个,李大成还给胶澳的百姓下了一道政令,不许任何大清百姓在胶澳码头出力。发现一个杀一个,想要生计的,可以来胶州府。
胶莱守军的调动,自然不是通过朝廷的,上次调动之后,就有人以私自调动胶莱守军的话头弹劾桂顺,结果怎么样?那几个上折子弹劾桂顺的人,全家都死于非命,桂顺给山西的解释是胶莱守军调动一事,纯属以讹传讹。后经胶州府证实,五千胶莱守军一直驻扎在胶州府一侧,从来不曾擅动。
弹劾的人死于非命,地方上出言担保。上次调动胶莱守军的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于德国使馆的说法,直接被桂顺解释成,他们想要在山东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买通了大清的官员。在官场传播一些谣言。
死人也得给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人死了,事儿也没完,借着这顶汉奸的帽子,桂顺又掘了那几个敢于直言敢谏者的祖坟、捎带着株连三族,凶残而毫无遮掩的手段,一下就镇住了整个官场。
胶莱的振威军,只有桂顺能调动,远超五千人的队伍,老袁、老李也都清楚,但明面上的五千胶莱守军确实不曾调动过,那在山东制衡德国人的势力是哪一个的?义和团?振威军?这话现在谁敢说?
控制舆论喉舌,有时候很难,但有时候又很简单,毫不遮掩的杀戮,凶残的杀戮手段,就是对付这些个舆论喉舌的最好武器。
朝廷那边的干系理清楚了,胶州府一带,也就只能任由李大成施为了,德国人的话在京师不好使,桂顺跟胶州府的话,才是真正的大实话。
当天美国人跟德国人也没能谈出一个结果,如今的德国急于在远东扩张势力,姿态还是相当嚣张的,卸货与否涉及到了胶澳殖民地的发展,仅凭几艘货船阻挡航道的威胁,还不能让胶澳的德国人妥协。
远东的事情,还得在远东处理,很快美国商人的电报就发到了京师,美德之间的纠纷,大清也可以做调停人的,美德两国之间,英法日三国都是偏向于美国的,借着这个机会,桂顺在调停的谈判桌上,也提出了将德国挤出山东的构想。
桂顺的出发点,对大清朝廷而言很合理,闹义和团之初,就属德国人叫嚣的最是厉害,八国联军侵华,站在大清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成是德国人挑起的,若不是克林德在京城随意杀戮义和团得人,义和团能杀克林德?
至今还传的沸沸扬扬的德皇匈奴宣扬,不仅损伤了大清的颜面,也损伤了太后老佛爷的颜面,桂顺在谈判桌上报复德国人,虽说是李大成筹划的,但这事儿说出来之前,还是得到了山西那边的许可,老娘们对于诸洋鬼子的印象都不怎么好,德国人嚣张,老娘们自然更加厌恶,即便有重病的李鸿章在其中搅局,桂顺的主张,还是得到了山西行辕的认可。
将德国人挤出胶澳,胶澳也不能回到大清的手里,桂顺的说法是将胶澳交给在山东也有一定势力的美国人,这同样也是个连环套,有了桂顺这样的提法之后,即便美国人不能入住胶澳,也会相应的在山东扩大他的影响力,山东这地界,李大成始终是看成了自己的地盘,美国人在烟台、英国人在威海、德国人在青岛、大清在内陆,四分天下,势力越多利益纠缠也就越复杂,三家外势力说了不算,就只能大清一方说了算了。
若能成功将德国人挤出胶澳。让美国人接手,这个结果更好!现在倡导自由的美国人无心殖民,市场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德国人一走。自己就能顺势成为美国利益的代理人,若是有这样的结果,就再好不过了。
六艘美国商船,当然也可以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