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0-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您说的太笼统,能不能再详细点儿?”

    听了大成叔的说法,李诚有深受启发,但他的眼界局限了他的思路,有些东西,在李大成这边可以轻易理解,到了大侄子李诚有这边,理解起来就有难度了,也是,两人之间隔着百年代沟呢!

    “嗯!这事儿怪我,我说的有些大了。

    这么说吧!丝茶瓷器粮油,生丝,洋鬼子买回去做什么?无非就是织造丝绸锦帛而已,咱们若是在这边织好了再卖出去,利益是不是更大?

    机器可以纺纱,难道就不能织锦吗?借用洋人的手段,织造洋人需要的丝绸锦帛,这就是我要给你说的事儿,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李大成详细的说了一下生丝,李诚有这边立马就明白了,这事儿也不是大成叔独有的,盛宣怀在山东的烟台,就有一个机器纩丝局,听完这个,李诚有也就明白大成叔刚刚的说法了。

    “嗯!叔,我明白了。

    咱们从南边购买生丝,然后购置机器织造丝绸,盛宣怀在烟台就有这么一个局子。

    您之前不是在筹划纺纱厂的事儿吗?这段时间我让人打听了一下各国洋行那边,纺纱机一个纱锭大概在十两银子左右,如果大量购买,价格还能便宜,洋行那边还能给咱们雇外洋的机械师。

    南边大生那样的厂子,状元公募股六十万才建成,咱们要建的话,最多也就三四十万的样子。

    这次咱们不妨从外洋多雇佣一些机械师,连着纱厂、纩丝局一遭给办了,山东这边的柞蚕丝产量也是不小的,各处的山地都可以用来养蚕,正巧咱们手里最近又多了几十处荒山野地,正好用来种树养蚕。”

    能一气儿想到这些,大侄子李诚有算是不错了,这样一来,并山东两道官产之事还要催一催,多获取一些荒山土岭的。

    “不错!就是这个路子,诚有,这段时间你历练的算不错了,可以担当大任了。

    但你小子不能志得意满,平时的时候,多跟蒋先生学一些东西,这样吧!让蒋先生给你找几个师爷,平时除了办大成公的事务之外,书本也不能放下。

    咱们这边的学了,洋鬼子那边的也要学,这段时间筹划医府,我打算从京师大学堂以及原北洋学堂那边挖一批会西学的教习,你平日里也要多学一些西学的。

    尤其是西学里的经济学、行政管理学,这是重中之重,咱们做买卖就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知己所长不知己所短,只知敌所短不知敌所长,在商战之中,是要吃大亏的。

    这段时间,除大成公之外,你要关注的洋务也不少,冶铁、开矿、铁路、银行、造船、酿酒、纺织、丝质、磨面、榨油等等很多的东西,这些一个人做不来,就雇人去干,雇洋人去干!洋人跟咱们的百姓也是一样的,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李大成要教大侄子的东西太多太多,说着说着不知不觉间,也就慢慢的偏题了,李诚有那边也学足了大成叔的做派,将大致的东西,用铅笔记在本子上之后,他又把话题给拉了回来。

    “叔,您这边借台唱戏,有大成公要做的吗?”

    “当然有了!而且有很多,你先说说,我想让你们干啥呢?”

    填鸭式的教育之外,李大成也不忘磨砺一下大侄子,有些东西光知道不成,得活学活用才成,在商场更是这样,同样的一个点子,哪怕只差了一步,一个可能就是金点子,另一个可能就是臭狗屎,没点真本事,混商场可比混官场凶险的多。(。)

第二百七十七章 借台唱戏(下)() 
“叔,这个我真说不上来……”

    扫了一眼端坐喝茶的大成叔,李诚有哆嗦了一下,没敢乱说话,自己这位族叔有些喜怒无常,一旦乱说话触怒了大成叔,没他的好果子吃。

    “什么怂玩意儿!老子这才敲打了你小子一次,你就给吓怂了?

    在商场打混,就得会三样东西,胆大心黑脸皮厚!

    就你这老鼠胆,老子还能用你做点啥?

    说,不说老子就让你跟着鬼头刀一起到微山湖里操练操练。”

    瞪了一眼大侄子,又扫了一眼躺在湖畔的芦苇堆上,一个个累的跟狗似的鬼头刀,商战比之战场的肉搏战更为需要胆量,没有胆量,很难把买卖做大的。

    这段时间,李大成一直在关注这个读过一些书的大侄子,脑子不错、心思也够用,只是胆子小了一些,人怂了一些,这货当初就应该把他留在津沽历练一下的,但以后也不是没机会,等这小子学了点东西之后,让他到东三省那边练练胆子就好。

    “叔,我说!”

    同样扫了一眼湖畔的鬼头刀,李诚有打了个哆嗦,干脆利落的准备说说他的想法了。

    跟在大成叔身边的鬼头刀,这段时间活的那叫一个惨,一天七八个时辰没闲着的时候,早起在湖畔的芦苇地里撵狗,撵出一身大汗、撵的筋疲力尽之后,还要在冰冷的湖水里泡着,泡的浑身发青了,还得上岸对打,打的一身青肿之后,接茬撵狗,撵完了还得练枪,打不好,个个都得挨板子,鬼头刀就不是人该做的。

    李诚有觉得自己要是被大成叔操练一天,多半是要被打死的,即便不被打死,也会被累死的,那撵兔子的土狗跑的多快?自己想要赶上那些土狗,跑八辈子也不成的,不想受累挨打,现在就只能有什么说什么了。

    “瞧你那怂样儿,我咋这么不待见呢!说!说不好,非得让你扒层皮不可!”

    怒目扫了一眼怂怂的大侄子,李大成撂出了狠话儿,他也歇的差不多了,甩掉身上的棉袍,原地打起了最近一直在学的形意,看着大成叔身上的疙瘩肉,李诚有连打了几个哆嗦之后,才犹犹豫豫的开了口。

    “叔,我怎么说?”

    必须要开口,可开口之后,李诚有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要说什么?嗯嗯啊啊的几句后,他麻着胆子,想让大成叔提点他一下,可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他怂气的话只惹来了大成叔的一声冷哼。

    “嗯?”

    “叔,您莫不是要召集山东的商家,跟筹建医府一样,共襄商场盛举?”

    在李大成的冷哼之中,李诚有打了个哆嗦后,才胡乱蒙了一把,没曾想,还蒙对了。

    “是个路子,接茬说!”

    打套路也不耽误李大成开口,一套形意拳,一套八极拳,李大成每天都要打上几十遍上百遍的,这些套路的基本动作,每一招每一式都在训练如何发力,将套路练成了本能,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高手了,若能经历一些血腥搏杀,做到见招拆招了,那就离着宗师不远了。

    一边说话一边快速的打着形意套路,李大成也在紧紧抓着身边流走的每一分钟,大清上下的缺憾太多,总给人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以山东来看,咱们现在能做大宗买卖的无非就是粮食、布匹、烧锅、砖瓦窑三样。

    粮食咱们不用跟外人合伙,烧锅,胶州府那边已经聚了直鲁两地十多处的烧锅师傅,这个也不用,那就只剩布匹跟砖瓦窑了。

    叔,你可是想借着筹建医府的机会,跟山东的布商、建材商拉拉关系?”

    大侄子想的路子,差不多能跟李大成在一个方向上,但他的路子有些窄,窄的太多。

    “路子大体不错,但眼界还是太窄!

    这段时间,鲁豫苏浙一带的商家,都跑来医府主动报效了,这对咱们来说是个机会,结交大清一些大商家的机会。

    刚刚我不是说了吗?丝茶瓷器粮油,咱们要往深里做文章,要往大里做文章,咱们还要迎合洋鬼子们的需求。

    以报效医府为幌子,结识天下大商,这只是第一步,医府洋鬼子也关注的,借机拉来一批洋鬼子,咱们探探他们的一些想法,若是有好的路子,大成公就要接茬上,找不出路子,咱们也能结识很多中西商家的。

    很快,各国洋行会干建筑的人就会跑来医府,这也是一个机会,在山东,咱们以胶州府为重心,那边是要好好筹划一下的,接下来咱们要接德国人胶济路的营生,也是需要西洋工程师的。

    筹建医府,现在咱们是主导,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错过了,以后花的时间也就多了,同样!接下来的运河工程也是这样。

    我只大体说这些,剩下的你得带着大成公的人,给我拿出一个章程来,我也好看看你们的本事如何?”

    说话太多,李大成的套路难免有些走样,学拳就是这样,想要把套路练成本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勤练不辍的,几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他把两套拳的套路打成本能,李大成估摸着,每天几十遍,至少得两三年的训练,才能有所成就。

    套路越打越走样,李大成无奈的停了下来,还是那一条,时不我待啊!

    “叔,我明白了,我这就去让蒋先生去召集各路商家!”

    听到大成叔的高招,李诚有这边也是喜笑颜开,看来自己的说法没多大毛病,有了大成叔的路子,以后的事情也好办多了。

    “你去召集各路商家?你凭什么?凭祛瘟堂还是大成公?

    这事儿,咱们不能做,做了就是与人敌对,咱们做个看客就好,多熟络一些各地的商家,这事儿,我让桂贝勒来做。

    记着,商场之上,行事要先看自个儿的本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去吧!记着多学东西。”

    在医府借台唱戏,商场的路子也是走不通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不管是大成公还是祛瘟堂掺和这事儿,都要被别的商家敌对、仇视的。

    做这活计,最好的路子还是走官场,医府是好事儿,报效纳捐换官职在大清也算是平常事,桂顺这边向山西请旨,老娘们那边应该会点头的。

    中午的时候,李大成去见了桂顺,在微山的这段时间,桂顺跟小醇王玩的不亦乐乎,在微山湖这边自然不缺河鲜湖鲜,许多东西都是在京城吃不到的,从济南府走到微山,桂顺也多了一个爱好,那就是尝尽天下美食。

    听了李二爷的说法之后,桂顺这边自然是没问题的,老师爷顾其行那里却提出了问题。

    “二爷,地方上报效捐输换取官职,最多不过万两,几十万的捐输,是要报备朝廷的,其行这段时间看了一下医府的账目,不说大殿,但就一座两层四十间的小楼,耗费就在千两以上。

    一座大殿,一人合抱、长三丈三的木料,至少需要数百根,一层大殿仅木料的耗费就在万两银子以上,而医府的数十座大殿,最矮的也是三层,算上汉白玉条石、铺地金砖、后续的贴金描红以及工匠的费用,一座最普通的大殿耗银至少三五万两。

    这还只是二爷谋划的临时医府,其行拢了拢大体的账目,两个月之内的花费,至少一百五十万两上下。

    二爷召集天下大商合力筹建医府是好事儿,只是以报效捐输的名头,未必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一人几千两,多少人才能凑够几百万的数额呢?”

    顾其行的说法也不错,老娘们建了一座颐和园,前后耗资七八百万两,而李大成谋划的医府,建筑的数量比颐和园只多不少。

    仅仅一座临时医府,就耗资两百万上下,真要把整个微山岛建造成医府,顾其行估算的花费也在千万两上下,靠报效捐输那点钱,确实也是杯水车薪。

    “老顾,我这边有个法子,不知成不成,我来说说?”

    听了顾其行的说法,李大成也有些头大,医府虽说必须要建,但谋划的规模太大,花费也是无边无尽的,这段时间,振威军那边支取了至少三百万现银的军饷,老娘们回銮,还有面上一笔大几百万的遣散费,大成公在山东铺设的近两千处网点,不算货物每处的资金怎么也得几千两上下,这又是过千万的一笔花销,钱到了用的时候,往往都是不够用的,这也是个惆怅。

    “二爷请说,其行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倒不必,只是个想法而已。

    咱们以建别院的形式让商人报效如何?”

    李大成的说法,也就是后世捐资助学平常用的手段,冠名权而已,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跟顾其行说明白这事儿,只能慢慢的试探着说。

    “别院?二爷的意思,是让商人出资建造别院,他们可以住在这里,而医府也可以使用这些别院?

    这个法子不错,只是别院不属于医府,以后难免要受制于人的。”

    顾其行的理解大体差不多,但根本还是不对,商人出钱获得的只是一个冠名权而已。

    “住?自然是不可能的!

    捐资建别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