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0-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西,但存在一个火耗,各省最低的火耗也在一成左右,因为一个火耗,私银就坐地贬值了。

    鹰洋、本洋之类的外来银币,也有贴补汇水一说,能跟官银等价交换的就只有龙洋了,仅仅是一个形状的变化,里面至少差了一成的价格,几两几十两无所谓,但几千万两银子,单是汇水差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前段时间在胶州府,李大成让北洋机器局的那些人也试过几次,机器铸币只要原材料没问题,也就没问题了,但原北洋机器局铸币厂的规模太小,不足以在短期之内铸造足量可冲击市场的货币,零敲碎打,只怕便宜的还是外人。

    “叔,铸币机咱们在英美德法四国的洋行都下了订单,但人家那边制造发货都得要时间,最快也得三个月的时间咱们才能有百十台铸币机,想要更多,至少得半年的时间。

    机器局的那些人,已经在制作各省龙洋、铜板的钢模了,四个月吧!四个月咱们就可以大量的铸币了。”

    又是时间,闻言,李大成也是轻轻一叹,时不我待的感觉又上了心头。

    “赶快吧!近期尽量调用官银,不成咱们就在胶州府的烧锅作坊建几座银炉,自铸官银,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你也得储备一些铜材的,压板机多进一批,弹壳也需要这个的,铜材,尽量多储备一些,至少十船吧!”

    想了一下,李大成这边也没太过催促,这些事儿是急不来的,大约估算了一下,他也给李诚有提出了要求,一船铜材按一千吨来计算,十船铜材一万吨,一个铜板的购买力,差不多可以按一块钱来算,一万吨铜材,差不多够暂时铸币所需了。

    “叔,铜材咱们这边的便宜一些,但官府有限制,外洋的贵了至少三成,有些还得贴补运费,这里的差价很大,您是不是让桂贝勒通融一下各地官府呢?咱们从湖广云贵一带购置便宜一些的铜材呢?”

    出口跟进口,里面是有很大差价的,在云贵四川这些地方,铜材只有市价的一半作用,有的甚至更低,运到上海道那边,价格就得翻一倍,但国内的铜材即便运费翻倍,价格也远低于国外的,国外进口铜材又是一笔多余的花费。

    “此事咱们自己来做,大成公的事情,你最近多上心,一旦老娘们回銮,我这边就没时间顾你那边了。”

    铜材,也算是大清的战略矿产之一,各省的机器局、铸币厂都盯着西南一带的铜材,现在这事儿不能乱作,李大成以不回答拒绝了李诚有的要求,十船铜材不过两三百万两,因为两三百万,让朝野各方关注桂顺这边,不妥!

    “二爷,盛宣怀来访!”

    李大成账房王茂斋的一声通禀,打断了李诚有要诉苦的话,钱在大成叔的眼里,这段时间也不算钱了,大成公、振威军、医府,这银钱如流水一般哗啦啦啦的走,除了货物跟正在建设的仓房,一点赚头都没有,就这么个花法,再多的银子也不够花啊!

    “请!

    诚有,你让大成公的人统计一下,山东地面甜高粱推广不错的州县,张弼士是南洋糖王,在青杆制糖、制酒方面,他应该是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朗姆酒的事儿,你也多与张弼士带来的人沟通一下,对洋酒市场,他们比咱们熟悉。

    甜高粱的推广,大成公也要加把力,不成就预付一部分粮款,主要区域,就以胶济线、胶沂线为准吧!

    另外拢一拢咱们手里的外币,近期,胶沂线的物料也要准备了,汉阳铁厂那边怕是没指望了,只能外购物料,外购铁路物料,以美国洋行为主,先花老毛子的卢布,尽量在短时间之内把卢布花完,东三省战事一开,卢布怕是要贴水的。”

    不理会愁眉苦脸的大侄子,李大成又给他加了加担子,盛宣怀来了,胶沂线、胶济线应该可以双线施工的,胶济线的物料,德国人会办理,胶沂线的物料,汉阳那边现在专供京汉铁路,而且汉阳那边的铁轨质量,也不如外洋的货色好,铁路是重要的基础工程,想要高质量的快速建成胶沂线,外购物料是必须的。

    沿胶济线、胶沂线推广甜高粱,也有利益方面的考校,想要山东的每一寸土地都种植甜高粱,那也是不可能的,而胶济线尤其是胶沂线沿线,土地是相对贫瘠的,正适合种植高粱一类的农作物。

    而糖酒对于现在的大清百姓而言,也算是生活上的奢侈品,制糖酿酒,还是得以外销山东为主,山东一省,恐怕是消耗不了未来甜高粱带来的糖酒产能的,随着张弼士的到来,大成公的许多事情都要聚堆了,李诚有有难处,李大成自然不会不清楚,但难也得办事儿啊!

    “知道了!”

    弯腰塌背的应了一声,李诚有无精打采的跟着王茂斋出去了,大成叔说话容易,可下面办事难啊!就说这铸币机,洋鬼子的买办,可是在这一项上坑了他一笔,仓促购置铸币机,而且还是私人购置,这事儿自然是不能声张的,各大洋行的那些买办也鸡贼的很,给出的价格是北洋机器局购置铸币机价格的一倍多,单这一项,就是几十万的冤枉钱。

    缓事急做就要多花钱,医府是这样,铸币机是这样,只怕制糖制酒的机器也是这样,胶沂线的物料更不用说了……

    “盛大人到访,李二有失远迎了。”

    盛宣怀来的很快,李大成这边才刚刚起身准备出迎,盛宣怀已经快步走到了小院之中。

    “二爷客气了,怎敢劳顿二爷亲迎呢!”

    “呵呵,那就不客套了,进,茂斋,让人上茶。”

    将盛宣怀引进屋内,两人分宾主坐定,李大成也不急着说话,先让王茂斋准备好了茶点,两人之间的谈话,必定很耗时的。

    “居移气养移体,二爷不改初衷,难能可贵啊!”

    掀开茶盏之后,一股茉莉花的味道在屋里弥散,随着花茶香味的散播,盛宣怀的脸色也在慢慢变得复杂,花茶大多时候都是上不得厅堂的,北方多饮花茶,水质的原因占了多数,盛宣怀这样的,不用看闻一闻味道就知道茶的好坏,而李大成让人送上来的茶,显然不是什么好茶。

    “呵呵……平常喝惯了,我这人粗人一个,盛大人不要介怀。

    盛大人此来,想必是有事儿要说吧?”

    上花茶这也不是李大成要苛待盛宣怀,而是这段时间训练养成的习惯而已,训练过后需要大量的补水,费绳甫那边也说了喝茶可以解除疲劳,而南方茶李大成觉得太淡,花茶也就成了他日常喝的东西,出门在外也没多少讲究的,喝茶总比喝白水要好的。

    听到李大成的说法,盛宣怀这边也舒了一口气,别看这一盏茶,它代表的是主人的态度,茶、上茶、上好茶,在官场之中可不是个笑话,而是确有其事的,现在许多人也这么干的,遇上一般的人只上一般的茶,这花茶的档次太低,盛宣怀刚刚那一问也是怕错过一些微妙的东西。

    “呵呵……是杏荪多心了。

    想必二爷也知道杏荪的根底,杏荪此番前来,想跟二爷谈谈铁路跟轮船的事儿。”

    李二爷说话很直接,盛宣怀也在不断适应着,短暂的客套寒暄之后,盛宣怀也来了一个开门见山。

    “铁路与轮船,怎么?盛大人想对大成公也来个官督商办吗?”

    盛宣怀发家,也有其见不得光的一面,官督商办,其实就是大清朝廷,控制打压商人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大成公还是祛瘟堂,李大成做的都是独资的买卖,即使管事的掌柜们,也没有入股的资格,他们只是可以拿一笔不菲的分红而已,经营权的事儿,李大成是不想让任何人插手的,他的买卖只能他自己说了算。

    铁路,如今李大成只有一条码头支线,算不得什么,胶沂线的建设,也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恐怕盛宣怀真正看上的是胶州湾那边的几十艘商船。

    借助鼠疫福泽,李大成购买了相当数量的远洋货船,而且普遍都在两千吨以上,现在李大成手里拥有的船只数量,轮船招商局跟太古船行加在一起,也不及他的船多,只是这段时间,外购的这些货船,大多在培训海员,没有能力在大清的航运市场争锋,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远,至多三五个月,几十艘货船,就可以试着运营了。

    这么一股航运势力,足以改变现在大清的航运业结构,之前轮船招商局挤垮了旗昌船行,有桂顺做后台,李大成这边的船行未必不会挤垮轮船招商局的,电报、航运是盛宣怀的根本利益所在,他不想看着轮船招商局被李大成的船行挤垮,所以他来了微山。

    “杏荪不敢!以二爷手里的货船数量,若是并入招商局,必可在招商局之中占大股,强强联手之后,这大清的航运业,还有谁是招商局的对手?

    由国内及海外,这才是航运大兴之兆啊!”

    被李大成点中了发家之中的尴尬事,盛宣怀也有些头皮发麻,开门见山的火候不成啊!好话说成了威胁,这事儿闹的。

    盛宣怀作为官商不仅是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的总办,还是铁路公司以及江南一带纱厂的督办,借着官督商办的名义,盛宣怀也没少干空手套白狼的营生,他的资产急速扩展,很大一部分来自各行各业的股份。

    下面的商家,盛宣怀自然可以用朝廷死死的吃住他们,但面前这位不同,若朝廷能压得住李二神将,就没有津沽大战喽!

    精擅委婉之道的盛宣怀,玩砸了开门见山的手段,一下就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威胁面前这位爷,可真是会要命的。

    “大兴之兆?是你的大兴之兆吧?若是入股招商局,只怕老子的船队就要连本上仓了!

    盛大人,知道为什么贝勒爷不接受你的投靠吗?因为老子!

    老子也不是针对你盛宣怀这个人,老子针对的是你头上那顶官商的大帽子,知道为什么了吧?”

    盛宣怀的意思,李大成大体理解,但他的话说的不好,让自己的船队并入招商局,这不是把他当做大户来吃吗?所以语气之中,李大成这边也带了些烟火色。

    “二爷的意思是杏荪与官场牵羁太深?”

    “你说呢?你名下的那些产业,你自己算算有多少官员的空头股份?又有多少股东是正经的商人?”

    “二爷,各大产业的经营权,杏荪还是说了算的!”

    听到盛宣怀说到自己在经营上有决定权,李大成笑了,这正是李大成不与盛宣怀合作的关键,他真要有经营权,那就好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百年会谈(二)() 
“你说了算?真是这样吗?真要是这样,别说将老子的船并入招商局了,就是出资修建京汉铁路,老子也没二话吗,但你说了不算啊!

    你盛宣怀的能力我是赞赏的,只可惜你的路子不对,说书人常说一句话,成也萧何败萧何,你盛宣怀就是成也官商败也官商!”

    除了跟官场的牵羁之外,盛宣怀最大的弱点就在经营权上,什么事儿都是朝廷说了算,束缚太多,这样的买卖跟国营还不同,经营上的事儿,受朝廷的制约太多,许多事儿不用朝廷制约,做之前就会被朝廷的一些规矩所制约,而这些所谓的规矩大多是荒谬至极的,一代官商,若不改变,也只能随着时代的落幕而凋零。

    “二爷救我!”

    李大成的话说在了盛宣怀的痛处之上,摆脱李鸿章依附张之洞抵制袁世凯,就是盛宣怀的自救之法,但这些法子,也只能救一时之急,一旦朝局发生变化,他还是要疲于奔命的。

    一旦他维持不住自己的地位,可不止是失势那么简单,甲午战后,盛宣怀数次想辞去官商的这顶帽子,摆脱身后的泥潭,但朝廷不许呐!

    朝廷是看重了他这个人,还是看重了他的资产,这个盛宣怀心里有数,他想玩金蝉脱壳,错非放弃绝大多数产业,不然是不可能的,可放弃绝大多数产业,对盛宣怀而言,也是不可能的。

    李二爷说的这些,盛宣怀也不是不清楚,只是如李二爷所说,自己与官场牵羁太深,怎么也挣脱不出去的。

    “嗨!这话说的跟三国戏一样,咱们之间开诚布公就好,别怕说错话,就是说错了,我也不能把你怎么着的。

    既然你开了口,那我就说说,其实也简单,就是把官督商办,前面那个官督去掉改为商办,或合股或独资,这样才能有活路的,不然现在拥有的再多,将来也是泡影。

    别跟我说你挣脱不了,有些事儿在人为,不想着去做,自然是挣脱不了的!”

    对于盛宣怀的心思,李大成也琢磨的透彻,这人呐!还是见不得大钱,见了就要眼红心黑的,若盛宣怀如自己说的一样,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